(圖一) 今年最具暴力美學的國片非《周處除三害》莫屬。故事講述幫派紅人陳桂林(阮經天飾)在角頭大哥的告別式上高調尋仇後,在躲避追緝期間意外發現自己命不久矣,不想默默死去的陳桂林想被所有人記住,於是決定在死前解決掉排在自己前面的重大槍擊要犯,成為臺灣頭號槍擊要犯的江湖傳說。 集瘋癲、囂張、狠戾於一身的陳桂林,在面對將死警鐘前也是迷茫、恐懼、渴望救贖的,如此複雜的角色在阮經天的詮釋下十分出彩,讓人不禁感嘆阮經天的演技又上了一個臺階。
Read more《路德探長:落日之殤》演員劇情簡介Netflix 電影《路德探長:落日之殤》Luther: The Fallen Sun-是 2023 年的犯罪驚悚片,由 Jamie Payne 擔任導演,Neil Cross 擔任編劇,是 2010 至 2019 年英國同名電視劇延伸作品。電影由 Idris Elba 飾演 John Luther,其他演員包含 Cynthia Erivo、Dermot Crowley 以及 Andy Serkis 等。劇情講述約翰·路德曾是傑出的倫敦探長,淪為階下囚後名譽掃地,但一樁兇殺命案令他難以釋懷,竟不惜越獄去追捕殘忍的連環殺手。《路德探長:落日之殤》評價目前《路德探長:落日之殤》在 IMDb 的分數為 7 分,整體表現還行,有營造出緊張感。內容雖然有些奇怪之處,但至少沒出現讓人無言的劇情,因為是新的殺人案,即使沒看過《路德探長》電視劇的觀眾也不妨礙觀看。對沒看過電視劇的人來說,可能會比較不清楚路德的辦案方式,還有救他出獄的人以及路德與退休總探長之間的關係。電影也沒多花時間解釋,只能將這幾段當成「喔,就是這樣。」來解讀。加上原本才答應受害者家屬要找回兒子的路德,突然就被挖出黑幕關進監獄中,也會讓觀眾感到一頭霧水。兇手部分也是,當兇手知道路德答應家屬要找回兒子時,回去就生氣的打電話要人挖出路德的黑幕;這時筆者心裡就在想那人就是兇手嗎?這年頭的兇手都不藏了,開頭就讓觀眾知道是誰。而他為什麼一定要將路德關進監獄後才肯執行後續的計劃呢,是跟路德有恩怨還是害怕這位知名警探抓到自己?很可惜這部分也沒有解釋。路德與總探長一起去兇手老婆那拜訪,問出兇手所在地後兩人便自行前往,這段也是比較奇怪的地方,畢竟兇手抓走總探長的女兒後,不管總探長是和路德去還是帶特警衝進去,結果大概都差不多。兩人進去沒救到女兒不說,還差點送命,只能慶幸路德有拜託老長官在兇手老婆那等內賊,才又問到兇手的真正位置,當然這是要避免警局的內賊通報,但搞得很像英國只有這些警察一樣?最後兇手準備開車逃跑,路德追上車後兩人在車內扭打,車子撞進冰湖沉入湖底,兇手爬出後因為找不到出口,和他殺的無辜之人一起沉在湖冰之下。路德則被趕來的救援隊救起,緊急送醫後救回一命。之後的劇情只能等後續的作品,至於是新一季電視劇還是電影續作就等官方後續公佈了。
Read more看電影時,常常會為片中大場面感到熱血沸騰,而實際上,近年來包含警匪、黑幫等犯罪片,也因具備動作元素,還融合懸疑燒腦、抑或是人情冷暖的元素,而深受觀眾喜愛,今天就來推薦一些經典的華語犯罪片,跟大家一起分享! 1.《艋舺》(台灣黑幫劇情片,2010/2/5上映)青春年少,誰沒有瘋狂過?講述1980年代艋舺幫派分子與慘綠少年們愛恨情仇的《艋舺》,是一部藉由黑幫情節描述一段青春荒唐歲月的故事。本片不只創下全台2.6億元票房的佳績,更一舉拿下第47屆金馬獎3項大獎,再掀台灣國片熱潮。因背景設定,本片在場景與美術上也是煞費苦心,不管是演員的服裝、甚至是剝皮寮的歷史樣貌,都還原80年代的台灣,加上追殺、火拚的動作場面都調度得宜、毫不拖泥帶水,即便片長足足有2小時21分鐘,卻讓人越看越盡興。除了要傳遞兄弟情誼、警告世人「歹路毋通行」的觀念之外,更暗藏幽微又細膩的同志情誼,這在上映11年後被證實,也讓不少觀眾至今都津津樂道。 2.《寒戰》(香港警匪劇情片,台灣方面上映日2012/11/16)
Read more「不該碰的都別碰!」別以為只是一次沒關係,毒品皆具有成癮性,不只是容易讓心理及生理產生依賴,對於中樞神經與身體機能也會產生強烈、極不舒服的戒斷症狀,進而讓觸碰過的人難以忍受而持續使用、無法有效中止。吸毒成癮者不只是失去對自己的掌控力,也會因為迷離的幻覺與現實生活產生認知上的衝突與分歧,很可能對於他人或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每年更有許多交通事故或員警因毒品犯而喪命,許多家庭因此支離破碎。 《門徒》 2007年香港犯罪電影,故事敘述臥底警察阿力,潛伏在毒梟林昆的身邊,在漫長的毒品世界中,阿力對正邪的價值觀,正一步步遭到考驗。在香港的警匪片中,臥底與毒品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前者是警方與黑社會的攻防關鍵;後者是地下組織的經濟來源。這部作品以鉅細靡遺的手法,慢慢拆解毒品世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紗,整部片的氣氛很沈重,一一揭露毒品究竟從何而來,以及隱含在冰山之下更巨大而深沉、一失足則無法上岸的社會性悲劇。《猜火車》1996年上映的英國黑色幽默電影《猜火車》改編自歐文威爾許1993年的暢銷同名小說,一上映就即刻引發全球的熱烈討論。劇情裡充分掌握當時的次文化精神,對於有毒癮者的側寫相當突出且寫實,但片名與實際火車動向並無關連。故事以蘇格蘭愛丁堡為背景、圍繞於數名濫用海洛因的英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他們不喜歡就業整天無所事事、泡妞、鬧事和吸毒。儘管曾想要擺脫毒品卻忍不住持續施打,種種荒誕與成癮導致悲劇。難以致信的是,這些片段忠實呈現了當時的社會,隨著歲月逝去,這些成癮者們也陸續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在迷幻中抵達人生終點站。 《噩夢輓歌》
Read more▲圖片來源:Disney+《非法正義》 劇照。 ●主演:南柱赫、李浚赫、劉智泰、金素辰
Read more「這就是我們的命,不管怎樣你必須活下去,還有,去找你相信的那個人。」 《惡中之惡》找來池昌旭、魏嘏雋、林成宰、車來亨以及李信基主演,光看演員名單就是滿滿的男性荷爾蒙,他們粗暴殘忍卻又浪漫,電梯裡滿佈「致敬」《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以及《終極追殺令》的電影海報,激烈械鬥後誇讚打不倒的英雄就像周潤發,對於香港80年代以降的警匪英雄電影,無比孺慕,只是這群人渴望登上權勢高峰,卻又逐一殞落,並非黑幫組織「江南會」不成大器,而是時代使然,江湖情義終究只能耳聞,爭權奪利才是眼前事。 要想從警匪臥底之間,挖掘出一絲情意只是徒然,深情原是美德,但在刀光劍影的幫派對決之中,就只能是致命傷。
Read more在《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大衛博維爾曾引用《紐約時報》影評人的一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形容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然而,從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所開啟的「銀河映像」則替港產片開闢了另一個高峰。香港電影在經歷了合拍片熱潮中創作者外流中國、中國抵制金馬獎後更多獨立製作/新銳導演崛起和反送中事件後,創作自由受到侷限,幾乎就難以看到《命案》如此純正血統,承繼著完好的銀河血脈並叩問銀河的「命運」母題的香港電影。 雖說韋家輝的《神探大戰》、翁子光的《風再起時》等片都嘗試用最粗暴甚至浪漫的手法盡可能地透過港產片的「警匪」或「四大探長」進行復甦,但仍敗於中資那雙「看不見的手」大刀闊斧。有別於鄭保瑞的前作《智齒》有著中國的博納影業參與製作,《命案》的製片方不單單是銀河映像、更是香港當地娛樂公司MakerVille所參與製作的首部電影長片。因此,當杜琪峰帶著《命案》到今年初的柏林影展首映的那刻,杜sir暢談著創作自由的可貴的同時,鄭保瑞和游乃海打造的《命案》就讓銀河映像徹底回魂。然而,這部片的誕生雖然並不能代表整個香港電影產業的復甦——但銀河鐵三角喚醒了老港片的靈魂,盡可能地和命運奮力一搏。
Read more電影如片名,真的是華麗精緻的藝文影像副刊,需要仔細品讀,讀對白文字、讀影像、讀文本畫外意、讀敘事手法的改變造成的趣味。《法蘭西特派週報》描述期刊創辦人過世,而編輯部準備發布最終刊的內容+訃聞,進而描繪「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並回應這個世代對於創作的疑問:「創作需要風格嗎?創作可以不管創作者的品性與背景嗎?創作必須感性與理性兼具嗎?任何人都需要創作嗎?創作會有結束的一天嗎?」。電影本身帶點黑色幽默,卻不是強烈的諷刺,而是可愛的嘲弄。 巧妙融合魏斯安德森風格,打造藝文影像副刊 魏斯安德森以自己擅用的置中、繽紛的鏡頭語言,打造三大段關於創作(畫畫、文字、煮菜)、關於地域小人物的故事(二段小故事則為開頭與收尾),他標誌性的作品風格,宛如優美的排版,讓人品讀起來極為舒適,而影像節奏猶如翻書一般怡然自得且快速,毫無喘息空間,一晃神可能就會跟不上魏斯安德森翻閱的速度。
Read more《危城謎案》宣傳海報(圖/Netflix) 電影劇情講述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嚴重惡化期間,發生在Infiesto小鎮的命案。當時西班牙進入為期15天的封城,兩名警探在封城第一天,發現失蹤數個月的少女莎亞突然出現在街頭,並推測少女已被綑綁囚禁數個月。隨著封城的戒備狀態,警方人力短缺,只能靠副隊長Samuel與小隊長Castro兩個人的力量調查案件。隨著更多的線索出現,警方在循線追蹤的同時,陸續發現更多青少年失蹤的案件,以及不同被害人身上烙印著與某案發地點相同的神祕符號,於是警方很快意識到這似乎是與邪教活人獻祭有關的連續殺人事件。 幾名嫌犯透露幕後黑手是一名叫做「先知」的人,在警探追蹤先知的同時,卻讓自己身陷危機。後來,副隊長Samuel疑似發現先知的真實身份,並與副隊長Ramos一起前往Infiesto小鎮準備緝凶,殊不知Ramos就是「先知」,接著Samuel被Ramos就地槍斃了。最後,Castro與警方趕到小鎮的採礦地,就在Ramos準備在春天開始前進行最後一場活人獻祭的同時,被Castro就地正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