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碰的都別碰!」別以為只是一次沒關係,毒品皆具有成癮性,不只是容易讓心理及生理產生依賴,對於中樞神經與身體機能也會產生強烈、極不舒服的戒斷症狀,進而讓觸碰過的人難以忍受而持續使用、無法有效中止。吸毒成癮者不只是失去對自己的掌控力,也會因為迷離的幻覺與現實生活產生認知上的衝突與分歧,很可能對於他人或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每年更有許多交通事故或員警因毒品犯而喪命,許多家庭因此支離破碎。 《門徒》 2007年香港犯罪電影,故事敘述臥底警察阿力,潛伏在毒梟林昆的身邊,在漫長的毒品世界中,阿力對正邪的價值觀,正一步步遭到考驗。在香港的警匪片中,臥底與毒品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前者是警方與黑社會的攻防關鍵;後者是地下組織的經濟來源。這部作品以鉅細靡遺的手法,慢慢拆解毒品世界不為人知的黑暗面紗,整部片的氣氛很沈重,一一揭露毒品究竟從何而來,以及隱含在冰山之下更巨大而深沉、一失足則無法上岸的社會性悲劇。《猜火車》1996年上映的英國黑色幽默電影《猜火車》改編自歐文威爾許1993年的暢銷同名小說,一上映就即刻引發全球的熱烈討論。劇情裡充分掌握當時的次文化精神,對於有毒癮者的側寫相當突出且寫實,但片名與實際火車動向並無關連。故事以蘇格蘭愛丁堡為背景、圍繞於數名濫用海洛因的英國年輕人的日常生活,他們不喜歡就業整天無所事事、泡妞、鬧事和吸毒。儘管曾想要擺脫毒品卻忍不住持續施打,種種荒誕與成癮導致悲劇。難以致信的是,這些片段忠實呈現了當時的社會,隨著歲月逝去,這些成癮者們也陸續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在迷幻中抵達人生終點站。 《噩夢輓歌》
Read more「我不是那種不刻意努力就能寫出優美旋律的孩子。」今年(2023年)3月,以「末代皇帝」配樂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的音樂家坂本龍一於日本病逝,享壽71歲。發跡於 1970 年代末,坂本龍一自大學便開始進行音樂工作,並於1980年代初擔任前衛樂團「YMO」鍵盤手,創作嶄新的音樂風格。1983年坂本龍一因獨特魅力受邀演出電影《俘虜》主角,同時為此片編寫了主題曲「禁色」引起強烈轟動。其後,不僅為多部經典電影原創配樂、享譽國際,更是獨樹一格的音樂先驅。受到後現代思潮影響,坂本龍一對於「崩壞」與「共生」產生深刻的感悟,也因911事件及後續影響的反思,在種種的困惑中創作出「裂痕式的音樂」。對於「差異」與「違和」非常敏感,其音樂本質的思考與時代脈絡與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經歷長期癌症治療,去年(2022年)舉行《Ryuichi Sakamoto: Playing the Piano 2022》線上音樂會,曲目包括「末代皇帝」的主題曲,這是他生涯最後一場演奏會。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由貝爾納多·貝托魯奇導演,是義大利、英國、中國大陸合作拍攝的歷史傳記電影,改編自溥儀自傳《我的前半生》。該電影以類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命途多舛的故事,經歷清朝滅亡、軍閥混戰及文化大革命之後,由九五之尊淪為階下囚,對應20世紀中國歷史的一甲子歲月。上映後於全球獲得廣泛好評,也斬獲多項大獎,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坂本龍一原本僅在《末代皇帝》出演一名日本軍官,中途卻臨危授命被導演要求參與配樂,「這與我一直以來做的音樂,完全是兩個極端」,從未仔細研究中國音樂的坂本龍一,在短暫的時間裡了解影片需求、汲取中國音樂元素。他以中國樂器吹奏為主、管弦樂為輔,透過氣宇軒昂的中國風管弦樂一舉拿下奧斯卡與金球獎,由此踏上電影配樂大師之路。 《神鬼獵人》
Read more她是全球超級英雄電影中,票房收入名列第一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關鍵角色古一法師,褪去魔法袍的她,亦是曾被時尚老佛爺卡爾拉格斐欽點代言並親自拍攝的「時尚仙人」。英國女演員-蒂妲·絲雲頓(Tilda Swinton)。參與大螢幕已逾30年的她,於2020年被《紐約時報》評價為21世紀最偉大的女演員,時而變身仙氣飄飄的精靈女王,也能詮釋中性怪誕或古板老成的角色,透過三部推薦影片來感受蒂妲·絲雲頓深入人心的教科書式演技。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根據C.S. Lewis系列小說「納尼亞傳奇」改編,描述四個人類孩子無意間發現一個神奇的大衣櫥,前往神秘的納尼亞王國展開冒險之旅。他們與納尼亞王國裡的神話生物們以及萬獸之王——獅子亞斯藍,一同對抗邪惡的白女巫並破除冰封咒語,解救納尼亞王國。膚色白晰如雪的蒂妲史雲頓飾演極致美麗卻冷酷無情的白女巫,她精緻的五官與唯我獨尊的強大氣場,將陰晴難料、莫測高深的反派女王詮釋得絲絲入扣,彷彿從小說中走入現實,讓人能夠隔著螢幕都感受得到,主角團所受到的震懾與恐懼確實其來有自。 《康斯坦汀:驅魔神探》 2005年上映的超自然驚悚片。康斯坦汀(基努李維 飾)生來擁有辨識混種天使和惡魔的能力,為了逃避折磨自殺,卻失敗被放逐,成為在天堂與地獄的異世界間來回遊蕩的頹廢驅魔師。因為一位女警探委託調查的神秘死亡案件,進入充滿妖魔和天使的世界嘗試尋求真相。蒂妲史雲頓飾演雌雄同體的大天使加百列,雌雄難辨的五官與表情完美呈現內心蔑視人類的高傲氣勢,每次出場都瀰漫與「天使」印象背道而馳的刻薄與跋扈,是劇中非常關鍵的隱藏反派角色。 《三千年的渴望》
Read more奇幻文學的創作可追溯悠久的神話起源與傳說,其中又以偏重於魔法與神話的架空世界為主。作者描繪的獨特魔法體系與世界觀,更是彷彿將虛擬而不可思議的情節在現實生活具象化。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特效發展,越來越多奇幻小說紛紛躍上大螢幕,栩栩如生的視覺與身歷其境的臨場感,讓天馬行空的奇幻元素與奇思妙想的生活場景更令人深陷其中。 《哈利波特》 改編自英國作家J·K·羅琳的奇幻文學系列小說,故事描寫主角哈利波特在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七年學習生活中的冒險。該系列由華納兄弟製作改編電影,總票房收入超過77億美元,是全球史上最賣座的電影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建立現代世界和魔法世界並存的世界觀,除了展現華麗與多樣化的魔法,其中細緻刻劃角色、人際關係、日常生活場景,並呼應現實國家世界觀,讓人難辯真假。透過主角團經歷的磨練,觀眾宛如一同在魔法世界中成長學習。《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不只是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而已,更帶動奇幻小說翻拍電影的計劃,為觀眾掀開奇幻電影的華麗序幕。 《魔戒》
Read more對於經常看美劇和電影的人,大概都對於美國大學裡的「兄弟會」、「姐妹會」感到十分好奇甚至有些嚮往。每個兄妹會與一般活動社團基本不衝突,各訂有不同主題與招收標準,學校通常不加以干涉和阻礙,但新團員通常需要通過舊有成員的考核通過之後才能加入。過程中,除了少數瘋狂而危及生命的個案外,通常會因為這段期間的相處,強化新夥伴的忠實度與認同感。因此,在校園裡經常可見各兄妹會的成員集體行動。電影裡最常刻畫的聯誼與派對橋段,更是讓「兄弟會」、「姐妹會」的典型形象深印人心。 《美國派》 《美國派》系列電影由美國電影人亞當·赫茲製作。本片起名為美國派,是因為電影中男主角想嘗試性愛的感覺,同學告訴他女人就像派,這正是美國年輕人諷刺而有趣的解釋。主線故事圍繞男主角吉姆以及他的同校朋友展開,本片巧妙掌握青少年對於性知識好奇卻不敢張口、虛心卻不能求教的尷尬心理。一群熱血青春、對於「性」充滿幻想的高中生,都是半斤八兩,懵懂未知又想裝專家,既是哥兒們又想偷偷較勁。影片風格非常直接,將渴望與幻想赤裸裸表現出來,在當時台灣院線電影市場丟下一顆歐美文化震撼彈。 《辣妹過招》
Read more喝酒可以助興、忘記煩惱,電影裡層出不窮的喝酒聚會與乾杯畫面,不只是為了「置入行銷」編造的情節,更是真實生活的場景重現。青春揮灑的舞會、煩躁一日的撫慰、成年人下班疲憊,「酒精」是常見的陪伴。微醺之後,性情可能是恬靜自在、豪爽剛烈或瘋狂肆意,但在酒醉之後的離譜就不只如此,誤事事蹟形形色色、無奇不有,這在經典電影中也嶄露無遺,一起來看看吧! 《醉好的時光》 「問題在於怎樣才叫理智?」微醺還是醉酒?恰到好處還是茫過頭?這其中細微的差異,正是讓許多成年人對「酒精」猶豫不決又沉溺不已的神奇關鍵。《醉好的時光》是2020年丹麥、荷蘭和瑞典三國合拍的喜劇電影。用「社會實驗」為引子,透過鏡頭裡的各種「醉態」呈現四位無趣沉悶中年大叔的壓力。隨著血液裡酒精濃度的提升(aka每日增重的酒精量),他們逐漸舒展肢體,原本些微的罪惡感也褪成醉好的時光。然而,在貌似忘憂狂歡、重回青春不羈的表象下,生活壓力其實並未遠離。回到現實,最自在的其實是面對真相後,真正放下的鬆弛與坦然。當不再憂慮的時候,那份狂歡那份醉,才是「醉」美好的時光。 《醉後大丈夫》 經典醉後誤事電影。《醉後大丈夫》將場景拉到賭城,隨著劇情層層堆疊的酒精,將關鍵的那一夜留白,一如我們日常斷片清醒後的困惑,這群人居然把準新郎弄丟了!電影以美式校園喜劇常見的爆笑爛梗為主,四位「熟齡」男子的有色幽默為點綴,部分橋段現在看來確實下流與政治不正確,但其實就是對現實嘲諷。《醉後大丈夫》當時絕對是開啟醉酒電影的商業狂片,好笑之餘又具有淺顯易懂的討論,老派經典的美式幽默,值得在週五晚上倒上一杯啤酒與角色一同回味我們張揚放肆的青春。
Read more以「懸疑大師」稱號榮獲評價為世界電影史上最傑出導演之一的希區考克,在長達60年的創作生涯中,以懸疑驚悚的電影類型自成一派、獨樹一格,他對鏡頭技法的運用為好萊塢電影開啟新的一頁。回顧三部經典作品,進一步了解希區考的「蒙太奇」功力,聚焦於他的專業與其對影史的卓越貢獻。
Read more羅德·達爾(Roald Dahl)是一位文學巨擘,他的作品充滿了奇幻、冒險和黑暗幽默,以兒童文學為主的作品也充滿童趣,多部小說已被改編成精彩的電影,深受觀眾喜愛。這些作品中充滿了奇幻元素、不同的角色和令人驚奇的情節,用想像力開拓孩子們的視野,也成功吸引了成人觀眾的注意,並在文學和電影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來介紹幾部你一定聽過的電影吧! 《吹夢巨人》 《吹夢巨人》是一部2016年美國奇幻冒險片,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和監製,改編自羅德·達爾創作的1982年同名小說。達爾將這本書獻給自己於1962年因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病逝的女兒奧莉薇亞。劇情講述小女孩蘇菲在巨人國裡的冒險,在巨人國裡充滿著會吃人的巨人,唯獨這位身長八公尺的矮小巨人例外。善良的他,會在孩子睡著時把好夢用小喇叭吹進孩子的小腦袋裡,所以被稱為「吹夢巨人」。有一天,吃人的巨人們想侵略人類世界,蘇菲意外的發現了善良的吹夢巨人,借助英格蘭女王與巨人之力,他們要阻止這件事情發生。
Read more紐約百老匯是全球音樂劇和戲劇的中心,幾乎是所有經典百老匯音樂劇的孵化地,百老匯音樂劇之所以經典,來自於極高品質的音樂製作、豐富的劇情和精彩的表演,可以說是萬年不衰、百看不厭。用歌聲讓情感共鳴直震你心,華麗精湛的服裝、演技,極為精緻的舞台設計,配合演員們優美的舞蹈動作和聲光效果,劇情多元,含蓋不同主題,包含愛情、夢想、社會問題等,讓你隨著劇情心情跌宕起伏。如果你喜歡百老匯音樂劇,又難以到飛到現場體驗,這幾部電影可以讓你身歷其境。 《西城故事》 2021年上映的《西城故事》是一部美國愛情歌舞片,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東尼·庫許納編劇。電影改編自同名百老匯音樂劇。故事發生在1957年,來自紐約市的敵對幫派,白人青年的噴射機幫與波多黎各人的鯊魚幫為爭奪地盤爆發衝突。這是一部發生在近現代紐約西區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兩個年輕人墜入愛河,但因為身處於不同的幫派,因權力鬥爭的角力,讓朋友之間的關係逐漸緊張,演變成為一部愛情悲劇。 《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電影於2004年上映,改編自同名音樂劇,是安德魯·洛伊·韋伯最為人熟知的歌劇經典代表作。電影也由其親自操刀,這部電影獲得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藝術指導和原創歌曲三項提名,在全球賣出1.54億美金的票房。劇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故事圍繞在一位長居巴黎劇院底下的神祕音樂天才。電影描述1919年的巴黎歌劇院拍賣會,拍賣官在拍賣一盞巨型水晶燈時,說了一個與歌劇院魅影有關的傳說,參與拍賣的老勞爾,回憶起1870年發生的事件,一段由愛生恨的愛情糾葛。 《芝加哥》
Read more香港有古惑仔,義大利有教父,而臺灣就是「幫派兄弟情」。在新聞事件裡,幫派常常是社會的亂源,然而在電影中,幫派除了逞兇鬥狠,還有一種浪漫卻珍貴的「義氣」存在。其實「黑幫電影」在電影史上有著相當具有意義的起源,18世紀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席捲全球,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中的黑幫鬥爭常常是不見天日的地下統治者,因此許多相關主題的電影隨之而生,或許人們早就默許這種「非法正義」的存在,看著似曾相似的劇情,更容易產生共鳴,這次就來介紹極具在地特色的「兄弟電影」。 《艋舺》 「那些年,我們誤入的黑道叢林。」艋舺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也是孕育臺灣文化的重要搖籃。本片以角頭少年們的中學時期展開序幕,明亮熱情的友誼與義氣洋溢的青春張揚,如果停留在那些年,多美好;而現實卻是在鬥爭與利益中,兄弟情早已染上或黑或紅的斑駁與污濁,如同瞬間切換以黑色為主調的畫面,慘綠少年們已是涉足江湖的幫派分子,義氣也成為虛無的口號,渾然失去了真實的立意,也讓艋舺這片土地蒙上陰影,上帝視角的觀眾清楚認知:「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角頭》 影片講述兩大黑幫勢力為了各自的理念、企圖維護自家利益,而對立相鬥的故事,主要場景的「正義市場」原本充滿了人情味、養活無數家庭,卻因一樁破裂的兄弟情誼,成為了角頭間利益糾葛的導火線,敏感時刻人人自危,道盡黑白之間的算計、雜魚們穿梭其中的取巧心態,以及人性私欲的心機城府。《角頭》系列電影以拳拳到肉的寫實情節擁有大批粉絲,聚集台灣資深老牌藝人、中生代實力派演員與新生代流量偶像共同飆戲,拍攝現場經常需要集結百名兄弟演員在大稻埕,劍拔弩張的氣氛溢於言表。 《鬥魚》2004年的電視劇《鬥魚》被譽為「台灣版古惑仔」,改編自洛心的網路小說《小雛菊》,開播立即掀起狂熱的社會輿論,新演員們與主題曲一炮而紅,更是七、八年級生心中的經典偶像劇;電影版則在14年後於2018年翻拍上映,企圖喚起記憶中義無反顧的年少輕狂。劇情設定當金絲雀女主角遇上小混混男主角,年少的叛逆在唯美的偶像劇包裝下,宛如一雙璀璨奪目的水晶鞋,理所當然的追逐與佔有,但江湖幫派的背景與層出不窮的鬥毆,讓相戀不再只是兩人間的單純,歷經了重複的破碎與心痛,大勢已去,分崩離析的結局只徒增嘆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