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香港有古惑仔,義大利有教父,而臺灣就是「幫派兄弟情」。

​​香港有古惑仔,義大利有教父,而臺灣就是「幫派兄弟情」。在新聞事件裡,幫派常常是社會的亂源,然而在電影中,幫派除了逞兇鬥狠,還有一種浪漫卻珍貴的「義氣」存在。其實「黑幫電影」在電影史上有著相當具有意義的起源,18世紀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席捲全球,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中的黑幫鬥爭常常是不見天日的地下統治者,因此許多相關主題的電影隨之而生,或許人們早就默許這種「非法正義」的存在,看著似曾相似的劇情,更容易產生共鳴,這次就來介紹極具在地特色的「兄弟電影」。​ 



​​《艋舺》

​​「那些年,我們誤入的黑道叢林。」艋舺是台北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也是孕育臺灣文化的重要搖籃。本片以角頭少年們的中學時期展開序幕,明亮熱情的友誼與義氣洋溢的青春張揚,如果停留在那些年,多美好;而現實卻是在鬥爭與利益中,兄弟情早已染上或黑或紅的斑駁與污濁,如同瞬間切換以黑色為主調的畫面,慘綠少年們已是涉足江湖的幫派分子,義氣也成為虛無的口號,渾然失去了真實的立意,也讓艋舺這片土地蒙上陰影,上帝視角的觀眾清楚認知:「沒有人是真正的贏家」。​ 



​​《角頭》​

​​影片講述兩大黑幫勢力為了各自的理念、企圖維護自家利益,而對立相鬥的故事,主要場景的「正義市場」原本充滿了人情味、養活無數家庭,卻因一樁破裂的兄弟情誼,成為了角頭間利益糾葛的導火線,敏感時刻人人自危,道盡黑白之間的算計、雜魚們穿梭其中的取巧心態,以及人性私欲的心機城府。《角頭》系列電影以拳拳到肉的寫實情節擁有大批粉絲,聚集台灣資深老牌藝人、中生代實力派演員與新生代流量偶像共同飆戲,拍攝現場經常需要集結百名兄弟演員在大稻埕,劍拔弩張的氣氛溢於言表。​ 


​​

《鬥魚》​

​​2004年的電視劇《鬥魚》被譽為「台灣版古惑仔」,改編自洛心的​​網路小說​​《小雛菊》,開播立即掀起狂熱的社會輿論,新演員們與主題曲一炮而紅,更是七、八年級生心中的經典偶像劇;電影版則在14年後於2018年翻拍上映,企圖喚起記憶中義無反顧的年少輕狂。劇情設定當金絲雀女主角遇上小混混男主角,年少的叛逆在唯美的偶像劇包裝下,宛如一雙璀璨奪目的水晶鞋,理所當然的追逐與佔有,但江湖幫派的背景與層出不窮的鬥毆,讓相戀不再只是兩人間的單純,歷經了重複的破碎與心痛,大勢已去,分崩離析的結局只徒增嘆息。​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