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電影」的搜尋結果

這款老爸你想要嗎?盤點七部讓人直呼「這就是我爸!」的電影

這款老爸你想要嗎?盤點七部讓人直呼「這就是我爸!」的電影到了高中開始愛看電影的我,似乎也是同時間才和爸爸有了更多交流。閒暇的週末,還會選妃般地找兩人都滿意的電影來看,那些無言的時刻,我們用對白填補。今年父親節精選6部電影,當中有威權型父親,也有戲份不多卻存在感極強的爸爸,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爸爸的身影!1.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老爸關鍵字: #搞笑 #作怪 #冷面笑匠 #父女九把刀的愛情喜劇新作,除了春風跨域演出引起話題外,最驚豔的就是飾演宋芸樺的家人們,尤其是屈中恆演出的阿芬爸!為了女兒的髮型設計師之路,全家人都獻上頭顱讓她練習。其中頂著一顆怪異造型的阿芬爸,每一次鏡頭轉向他,就會迎來整個影廳的爆笑,誰叫他那淡定無奈的表情與髮型實在太反差!僅管戲份少、沈默寡言,阿芬爸卻是身體力行地愛家人,對來路不明就示愛的泰哥懷有戒心,但也為了女兒的「性」福放下成見,護女之心顯而易見,觀念開放卻放不開的爸爸,我就請問這款老爸還有哪裡可以領取?!2.我的鯨魚老爸老爸關鍵字: #敏感 #知識豐富 #情感豐沛 #哭點低 #父女與同性學生相戀而背棄妻女的查理,在臨終前獲得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儘管女兒對他如鯨魚的身形作嘔,也將自身的不順遂發洩在父親身上。父女關係坐如針氈,卻在查理一次次的呼喊與嘗試中,感受到那些鴻溝都被一瓢又一瓢的柔情所填補。即使再難堪,也還是想挖開彼此最深處,去看看那裡是否有自己的位置。所謂的家人,最矛盾之處莫過於此吧!3.人生大事老爸關鍵字:#刀子嘴豆腐心 #面惡心善 #小爸爸 #父女繼承父親殯葬事業的莫三妹,因跋扈且不通情理慘遭眾人唾棄,在一次葬禮後被死者的孫女小文纏上,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兩個人,在朝夕相處下牽起了珍貴的家人情誼。三妹總被老父親打罵嫌棄,連前女友也都看不起他。被迫照顧小文,反而使三妹的心有一處得以降落,有一絲溫柔能夠駐紮。身為人父應該要具備什麼條件?是責任感、忍受力,還是犧牲?看完人生大事,便會更明白原來爸爸這個位置,要學會放手的遠比獲得的還要更多。4.教父 爸爸老爸關鍵字: #威權 #黑社會 #硬派 #父子 「我會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這句教父經典名言,看似給予空間,實則讓人備感壓力,許多活在傳統觀念的父親,也像教父一樣,自認他所奉行的規矩就是秩序,他的子女有的跟隨、有的遠離。教父將黑幫大家族的利益置于家庭之上,為大家族的存活,可以傷害社會的制度、公理、法律、道德,甚至犧牲傷害至親也在所不惜。這部電影貴為影史經典,但這樣的嚴父出現在家中,你能接受嗎?5.陽光普照老爸關鍵字:#一言不合就動手 #最熟悉的陌生人 #嘴硬 #寡言 #父子阿文一直對外聲稱他只有一個兒子,就是那個會唸書的、善解人意的大兒子,他卻不願承認年紀輕輕就進監獄的阿和,也同為他的孩子。陽光普照抓住台灣家庭的節奏,帶著否定、疏離的語調,無奈又放不下為對方擔憂的心思。這樣的進退兩難,使阿文更加不確定要如何與孩子相處,多說多做似乎都是錯,最終在他們的生命中,劃下一道難以忘懷的痕。6.無價之保 頭石老爸關鍵字:#父女 #硬漢 #鬥嘴高利貸業者的頭石在一次收錢未成後,竟收到一個孩子作為還錢的擔保品?!粗魯、脾氣大,嗓門更大的他,乾脆把孩子命名為「擔保」,時時刻刻提醒她也提醒自己,這不過是一段暫時的關係,但怎麼懷中這個小娃兒眼淚撲撲掉,他的心就揪了呢?韓國電影最會逼人哭,繼《七號房的禮物》後,《無價之保》再度讓我心甘情願把淚水交付出來,看著一個外表歹逗陣的硬漢,粗手粗腳的逗弄小女孩,讓人想起小時候與爸爸的時光,難怪人家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啊~尤其擔保骨碌碌的大眼睛,誰敢對她說一個「不」啦!六部電影中,有找到最像你家爸爸的影子嗎?無論有沒有,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回想起與爸爸的回憶,或是未來的相處之道。那些在你眼中平凡而不起眼的小事,可能就是爸爸最柔軟的那一塊呢!

Read more

母親節快樂–尋找影劇裡的母親群像

今年母親節又遇到疫情擴散,有多少人沒辦法回家和媽媽吃頓飯呢?幸好現在看劇平台盛行,我都能丟戲分享給媽媽,有時候還會加一句「媽這跟你很像欸,你趕快追」來偷偷褒貶她並增加聊天話題🤣 小廚團隊找出八種影劇中性格迥異的母親,一起來和媽媽找找這些女性角色有沒有她可愛的身影吧! (一)千錯萬錯,我的孩子不會錯對標人物:《媽的多重宇宙》秀蓮 《媽的多重宇宙》秀蓮 秀蓮是一家之主,希望能萬事如意但萬事都挺愛和她唱反調,其中尤以女兒喬伊和她衝突最多。秀蓮心裡很想和喬伊多親近,說出來的話卻都是帶刺,甚至認為女兒愛女生都是被別人帶壞的。秀蓮傳達傳統的女性只為家庭付出而忽略自己的形貌,從自我覺醒到對立的母女關係都有完整的梳理與和解,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很想對媽媽說:「我們有各自的人生,但我會盡力和你去找尋彼此的平衡。」 話說,媽媽一看到吃髒東西或肛塞的橋段會不會直接昏厥😂 (二)要我開明?我還能更開放!對標人物:《性愛自修室》Jean Milnurn  《性愛自修室》Jean Milnurn高中時我們有位好友的媽媽,每次家長會、園遊會都是金光閃閃的登場。從皮膚保養到踩著高跟鞋的細緻腳踝,都讓人想說:「她是你姐吧?」只是面對如此奪目的母親,那位好友也有不少尋常小孩沒有的困擾就是了….(例如她媽媽出門要挑2-3小時的穿搭)Jean Milburn是一個很新時代的女性,她離過婚、和不同男性維持開放關係、願意表達慾望,但她同時也是個母親,一個會關心兒子能否順利破處的母親。很好奇大家是如何開口與媽媽聊起關於性的話題呢?還是媽媽比你還更放得開?如果你的媽媽和Jean Milburn有得比的話,歡迎留言分享😍(三)我的事業好,家庭自然好對標人物:《2521》申在京《2521》申在京 以往看過的韓劇裡,媽媽的戲份通常以家庭主婦出場,很少見到像2521裡羅希度的媽媽申在京這麼極致的母親強人。丈夫早逝,她一人撐起家庭,在電視台當個呼風喚雨的主播,但女兒不能原諒她因為工作錯過爸爸的喪禮與她的童年。終於在第11集我們才看到申在京不能被家事、丈夫離開傷痛擊垮的理由。你的媽媽有沒有為了家人犧牲過什麼呢?和媽媽看完這集後來個促膝長談,應該也是個不錯的母親節禮物喔!(四)我會陪你哭,更會把你罵哭對標人物:《淑女鳥》Marion McPherson《淑女鳥》Marion McPherson

Read more

《野馬分鬃》 :茫然到底的青春陌路

《野馬分鬃》講述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左坤所面對的紛亂與迷茫。它關於青春,但無關愛情,無關純真,它為當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經驗範本,以失語的姿態講述失語的年華。  一、「野馬分鬃」片名何意野馬分鬃原意是指稱太極拳的動作名稱,因其運動狀態與奔馳野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電影裡唯一帶到此事的,是主角因無照駕駛被抓到監獄時,看見底下其他犯人正在使太極,最後這幫人的隊伍擺出「感恩」二字。電影細膩的捕捉各種身分與舉止的矛盾,尤其是左坤的徬徨與失落,他偶爾充滿優越感,又在現實中不斷遭遇撞擊。野馬飛揚的鬃毛,在他身上卻是雜亂披散著。 二、越野車,執著失落的夢電影有許多形式化的表現,將符號語言運用到極致,唱片、香水、小號,這些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物品貫穿整部片。我認為當中最能指涉整部作品意圖的,是左坤在開場沒幾分鐘胡亂買的一台二手越野車。左坤深信這台越野車能帶他去內蒙,於是他遊說女友與他浪跡天涯、與好友童童開著造型突兀的車鑽過大街小巷。車子又臭又亂,時不時還會冒煙罷工,沒有駕照的左坤駕著它,宛如兩棵原子彈隨時會爆炸。車如車主,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難。但別人越是瞧不起,他越要證明這台車可以。他其實也不確定自己堅持的究竟是什麼。一匹野性十足的馬,照理來說就要踢踏在草原,可是學業、愛情、事業,這些類似懸在崖邊的困難讓他不得不勒馬,釋放不出來心中的那個野。我想這不僅僅是左坤的遺憾,也是導演對這個社會的年輕人無法展現自我的一種最好的表達,一如那台越野車,終究駛不到夢想的另一端。 電影最後,左坤賤價出售越野車,買主說之後這個車會轉手給內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間接實現了心心念念的草原夢。三、製造了電影,卻不能精準製造的人生左坤的從事收音師的工作,幾個片段帶我們走進戲中戲的劇情,隨即又抽出來帶我們看見戲劇被製造的面貌。導演具鴻圖大志嚷嚷著要當王家衛和侯孝賢,卻不停黏在女演員身側;話語權和導演幾乎平等的攝影師,只在乎自己的鏡頭而不尊重其他組的工作;收音組最需要仔細聆聽每一個聲響,但左坤和童童的言行卻最為躁動。電影製造出讓人信以為真的畫面,但透過一再的抽離讓我們看見影像終究是虛構的。越野車、想像的內蒙是假的,想擺脫學校、家庭與金錢的束縛才是真;叛逆是假的,可看見的未來是真。左坤對自由的純粹渴望,是無法具體落實的混沌,是為找尋自我前的一種可依託的假象;相反地,左坤女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穩定的生活,偶爾陪爸媽去旅遊,去著名熱鬧的迪士尼。拍電影的導演想要虛妄的藝術,享受和美女的搭訕;買唱片的老闆想要大家認可他的歌,想通過走街串巷提高知名度。左坤與他們之間存在一種無法言喻的悖論,一邊是又酷又灑脫的理想追求,但行動力的缺失讓他在務實的現實中如同一個未長大的小孩。在艱難的現實裡主動爭取,但在理想主義者面前又顯得俗氣。因此,關於青春的探討也許是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無論是哪一種人生,電影最終只能展現一種狀態,而非一種人生範本。儘管看穿社會的荒誕、故事的拙劣,卻仍然要服從規則。片子裡那種彆扭、不服、邊緣人的跨不過、看不上、融不入,刻畫得淋灕盡致。可惜這社會不是草原,自然容不下一匹野馬,更何況是這樣一匹心強力不隨的偽野馬。最終他只能是剃掉鬃毛,接受馴化。

Read more

《阿哈帶我走》:創造經典,更要超越經典

80年代一首〈Take On Me〉讓挪威在地樂團A-ha 紅遍全球,但接下來他們卻要用了一輩子努力超越〈Take On Me〉 。此片的發行商是造次文化,總監查拉說:「我們上這部電影,很重要的是它裡頭的內容是你在Google上找不到的,只有進電影院才能感受。」此外,聲音的細膩與層次也得在電影院才能享受得到。這首歌和電影領域有高度相關,它是音樂史上最多次被引用到電影配樂的歌曲,有幾部電影配樂可以聽到這首歌,諸如《一級玩家》、《樂來越愛你》、《神偷奶爸3》、《死侍2》、《變形金剛:大黃蜂》都有出現它的旋律。早期,A-ha的追隨者主要是青少年;然而,隨著它的發展、音樂的成熟和時間的推移,觀眾多樣化,擁有各個年齡段和流派的粉絲。A-ha留下自己的印記,並對後來許多團體和藝術家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酷玩樂隊。紀錄片首先回首這夥人成軍的機緣,組成新團以後,他們花了半年的時間錄製了幾首歌,其中一首就是後來讓他們揚名立萬的〈Take On Me〉。這首歌有二個版本,如今我們聽到的是發行於 1985 年的第二版,首版則因曲調風格於英國排行榜失利。還好,華納唱片願意給 A-ha 這個新團一次機會,讓他們重錄第二版的〈Take On Me〉。華納找來知名製作人 Alan Tarney 以及找導演 Steve Barron 接手 ,徹底拯救這首歌。導演採用轉描技術(Rotoscoping),結合真人與鉛筆素描漫畫風格。拍攝完成的音樂錄影帶在 MTV 音樂台播出後可說轟動全球。轉描技術是早期動畫製作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又譯為「真人模擬」,由真人出演後轉繪成動畫,以提升擬真動作的流暢度。完成後,把預先拍好的影片投放到毛玻璃上,由動畫家將每格畫面描繪下來,而這個投影儀被稱為轉描機(Rotoscope)。〈Take on me 〉的 MV 運用此一技術描繪 3000 幅畫面,花了 16 個禮拜才完成。先行推出的 MV 形成熱門話題,這首歌在唱片市場上的詢問度越來越高,美國華納在一個月後才發行單曲唱片。此一操作果然奏效,〈Take on me 〉很快就在全美百大單曲榜節節上升,最終如願拿下冠軍席次。音樂錄影帶的巨大成功,開啟 MV 另一個風潮,音樂錄影帶成為許多導演大玩影像實驗的新戰場。各種素材、技法紛紛被運用在 MV 的拍攝手法上,形成唱片工業另一種百花齊放的熱鬧景象,至今未歇。但A-ha後來的故事呢?為何他們中間曾休團、樂團錄音會有哪些爭執或火花,我想都是很值得到電影院一窺的。最後私心想介紹「造次文化」這個專發行音樂電影的公司。英文「side project 」的意思是由於對本來喜愛的人事物感到不滿,改而打造自己的第二人生。造次總監查拉的解釋則是:「因為對本命團不滿意、不爽,因為各種原因要去外面發展或分散注意力,這就是side project。」然而,在造次註冊此公司後,新冠肺炎就發生了,且他們經常在和製作團隊簽約播映版權後,被國際平台搶走合約,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持在這條路上,為音樂奮鬥著。台灣的獨立片商生存真的不易,這是我第一次受造次邀請參與試映,也是第一次聽映前導言就動容,對真正有熱忱之事的喜愛是不會騙人的,他們的作品也是。

Read more

《媽的多重宇宙》:混沌的世界,存在即是最有趣的註解

進場看《媽的多重宇宙》前,從片名預判設想是地方媽媽打通任督二脈穿梭時空的故事,想不到雙丹編導想挑戰的更多,最容易俗套的親情關係與最怕淪於說教的哲學思辨,皆處理得不落窠臼。從楊紫瓊所飾演的「秀蓮」一角出發,她的父親不認同她整個人生、她的丈夫威門是好好先生卻要跟她離婚、她的女兒喬伊刺青休學甚至還同性戀!秀蓮還得到討人厭的查稅員垂蒂面前百般討好,好讓她能放過自家經營的洗衣店。這些會讓秀蓮失序的因子在在攪亂著平凡無奇的一生,而她被困在洗衣機裡頭兜繞,日復一日的用下一個鳥事裡解決或忽略上一個鳥事。於是「everything」使命般地來到秀蓮跟前啟動,一個截然不同的老公阿法威門盡讓她做些奇怪舉措(我很喜歡這個類似NPC的設定,沒有最怪只有更怪,敢衝破就沒有人不是神選之人,所以無論是爸爸女兒門口警衛都能四通八達找到別的宇宙的自己)為了找到對抗全宇宙的大魔王豬八土扒姬的能力,秀蓮被迫要融會貫通每個宇宙的技能,這讓秀蓮看見自己在人生每個分岔路後成為了什麼樣的人,千生萬世中有那麼多成功版本的她,好像就能給這個失敗者一點的慰藉。正是因為這一生的秀蓮是個nothing,所以這張白紙能被賦予各種顏色,成為幾乎無所不能的everything。為什麼是幾乎?因為愛仍是秀蓮的軟肋。縱使秀蓮和女兒喬伊相處總是劍拔弩張,她不承認喬伊交女友,就連女兒對她失望透頂離開現場,她都要追上去衝一句:「你少吃點,又胖了。」秀蓮的愛跟不認同她的父親如出一徹:你不好、你不行、你要聽我的才是對的。所以秀蓮在發現喬伊就是豬八在這一世的化身後,還是一昧的將女兒所有她解釋不來的叛逆歸因在壞身分干擾,而非她帶給女兒的影響。「所以你到現在還是沒有接受這個宇宙的我喜歡女生這件事?」喬伊眼神驟變為豬八,冷到沒有希望,也不見絕望。豬八創造出貝果宇宙,那裏已然自成一格的超脫世俗。豬八對秀蓮說:「我一直在找你,只是想要有人看看我所看過的。」在阿法宇宙被博士激化導致黑化的豬八、在平凡宇宙被秀蓮一再否定的喬伊,共享著很相似的失望:為什麼你不能愛本來的我?為什麼我的付出沒辦法讓我們都好過點?是不是…連我都不要這個自己的時候,那些接踵而來的壞情緒與爛結果就打不倒我了?這就是「everywhere」。秀蓮這次看見了每一個她投以熱愛的世界,到頭來都會反噬。在熱狗手手宇宙的秀蓮和愛侶垂蒂有溝通障礙;在浣熊飯店宇宙的秀蓮,妒忌浣熊帶給同事的好處而揭發他們、在她沒有選擇威門的宇宙裡,她跟功成名就的威門重逢,她終於能被純粹的慾望主宰。唯有在石頭宇宙,秀蓮和豬八反而遁入近乎「空」的造詣中,他們得以無需作為、波瀾不驚、見山是山。她到哪裡,哪裡就有毀滅,既然毀滅終將降臨,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業力,秀蓮也決定不要自己了。但那個最平凡的威門,還在喬伊和秀蓮身邊。聲嘶力竭的要大家看到事情好的那一面,無論哪個宇宙的威門,都選擇在爛泥裡挖掘希望的種子,不管有沒有,他會盡力而為。在滿是荒蕪、黑暗吞沒、看破紅塵後,那種明知難為但仍要為之的,是只有內觀自我才會找到的光束。大多時候散亂的生活碎片會將那道光隱匿起來,自我欺騙那早已不復存在。但到底是你不允許它在混亂世道存在、還是你認為自己做不到?這個命題在此片也有致敬的《駭客任務》有至深的討論。那顆打在額頭的子彈,若你認為它傷得到自己,那麼必死無疑,但若看作googly eyes,那麼你便身處可愛至極的花花世界。千萬個秀蓮得到威門的感召,明白人生在非線性下得到的不是總和後的平均值,不能拿一個衝動下的產物定義所有後。她遠離貝果的黑洞,也幫助本來是敵方的打手們一一找到微小卻能驅動他們人生的瞬間,可是喬伊仍要往黑洞去,因為母親的想開不代表化解喬伊的劫。喬伊的劫,就是她與母親的結,不美好的關係就是萬劫不復…嗎?秀蓮拼搏拉住喬伊,告訴她:「我是妳媽,有那麼多個宇宙我為什麼要和你在這裡耗?就算只有一點點的美好、一點點的意義,我都會陪著你找。」對,我們載浮載沉的尋找,時而歡快時而苦痛,就是「all at once」。人降生在這世上,就是存在的開始,察覺到自己存在,感受它必然的恐懼、虛無與死亡的現實。體驗內外的變化,在在都是不斷的定義、更新、超越著本來的我。《媽的多重宇宙》在宏觀上超然,但仍在茫茫宇宙海中告訴觀眾他們的價值觀——擇善、擇愛,即使失望沮喪,那都是這個你能夠存在於此的原因,因為混沌的世界中,任何存在都是有趣的註解。再怎麼困頓,一想到有個宇宙的我可能因此展演舒眉,好像也就好一些了呢。

Read more

《美國朋友》:用文藝的筆觸書寫犯罪

近期上映的《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紀錄片中,提及好幾部海史密斯被改編為電影,其中包括懸疑大師希區考克所導的《火車怪客》、暢銷書系列《天才雷普利》,以及讓凱特.布蘭琪與魯妮.馬拉入圍坎城與奧斯卡的名作《因為愛你》(原文書名為《鹽的代價》)。 或許是這幾部改編電影名氣太大,以至於我從未聽過在1977年這部改編自「雷普利系列」的第三部犯罪小說《雷普利的遊戲》(台灣片名譯為《美國朋友》),直到它的片段被使用在紀錄片裡,短短幾秒的鏡頭,主角臉龐駐留的寂寥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一名製作畫框的師傅喬納森,罹患了血癌致使他一蹶不振。在一場名畫拍賣會上,和黑幫有許多勾結的雷普利一眼相中喬納森,作為他的劊子手。雷普利與黑幫老大提供喬納森優渥的報酬,並提出替他安排治療,條件是喬納森執行一場暗殺任務。在海史密斯的版本,雷普利作為主角應當有許多戲份,但導演溫德斯的電影版卻將視覺轉換為平凡無奇的中年男子喬納森。好幾起的犯罪策劃,看似刻意忽略了情節的描述,著重了氛圍的營造和心理刻畫。他讓我想起《絕命毒師》的華特.懷特。同樣是生命到了盡頭、同樣在庸常的日子而作繭自縛、同樣的有著家人卻無法訴說心事、同樣的渴望一場冒險降臨,好讓他們拍動雙翅。要知道,《美國朋友》可是比《絕命毒師》要早了30年製作。起初喬納森是不願行兇的,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即便對方罪大惡極又怎樣?然而,身體檢查報告令他決定鋌而走險,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後來的快意奔馳,再到最終的絕望放任,他真的樂在其中。原來這部犯罪電影,說的是中年男子的中年危機,他從一場場的殺戮中感受到活著的真諦。儘管手法笨拙、心態徬徨,還差點失去了妻兒的信任,可是在命運的尾聲,他想聽到自己的聲音。「我不想要你的任何東西,我想要當你的朋友。」喬納森的美國朋友,雷普利,真摯地對他說。男人之間那莫名其妙、莫名單純的情誼,竟在這你來我往的追逐行動中漸漸培養出來。若看過《天才雷普利》裡麥特.戴蒙飾演的雷普利,那慧黠、機智的模樣,與此片的雷普利判若兩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那眼神中希冀他人了解的易感與脆弱吧。溫德斯一反傳統的血腥犯罪驚悚片,選擇以憂鬱的氛圍、懷舊的基調,創作出既古怪也雅緻的時代精神,與海史密斯的原作對話。

Read more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Doctor Strange in 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闖入遊樂園的山姆雷米築起了戰慄的幽靈鬼屋

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對我而言走的並不特別順遂。開局的《汪達幻視》雖走出一條深挖後終局時代的道路和探討角色創傷的層次,但結局淪為單純的善惡CGI對決不免過於俗套;而找來趙婷的《永恆族》成了作者風格和漫威黃金公式衝突的尷尬局面,《游牧人生》當中溫柔的筆觸在漫威電影之下只剩假惺惺的人文關懷與歷史巡禮;《蜘蛛人:無家日》更只是個承載情懷的載具。-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做對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導演筒給了山姆雷米。前作雖打造出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觀,仍無法遮掩住公式計算出的英雄旅程;然而在山姆雷米的調度之下,續作染上了招牌的戲謔調性之餘,也承諾了它的恐怖風格。《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在延續漫威遊樂園的世界觀時也夾帶私貨般的挑戰觀眾對漫威的基礎認知。-若說《蜘蛛人2》中八爪博士於醫院的戲碼已經偷渡山姆雷米的B級片既視感,那麼奇異博士這個角色便成了雷米開刀的第二個角色。透過想像力建出法術對決場面,他提供調度上嶄新的視角,不只是單純的Body Horror或是致敬《鬼玩人》,而是在轉場交疊的Fade in/out、圈入/出上處處充斥著過往雷米的懷舊影子,從路燈插眼球到音符大戰。山姆雷米用尋常的元素做出強烈的影像視覺,甚至比漫威過去十幾年來都來得有效。山姆雷米彷彿宣示著他要拍屬於自己的電影、而非單純的漫威電影。 - 在視覺美學上,前作《奇異博士》多少能看出是借鏡《2001:太空漫遊》或《全面啟動》;但是《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在漫威美學光譜下揉雜B級片元素,且該有的驚悚氣氛皆沒有少,對光照會的風格做出的塑料感也不禁讓人感到這是一種對漫威彩蛋的反諷。從黑蝠王、驚奇先生到X教授無一幸免於緋紅女巫的手下,死狀悽慘地宛如《自殺突擊隊:集結》中詹姆斯岡恩將角色化為棋子般肆意操縱,讓這段看似是漫威高層要求的片段戲謔成分十足。- 汪達在延續《汪達幻視》片尾畫面中研究黑暗神書的形象延續到《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中成了一位紮實的反派角色。她以四肢扭曲的狀態從鏡中爬出、在隧道裡宛如喪屍般追殺,電影讓我們看見這個角色前所未有的展現方式並延展她的母愛。她為了兒子的不擇手段,此處與《媽的多重宇宙》用天馬行空的概念講最單純的親情不謀而合。- 《媽的多重宇宙》如此華麗的外表之下,人物成長過於工整。它闡述的是「多重宇宙不同選擇之下的後果」且傳達最具普世價值的親情。反觀《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雖讓汪達重新經歷一次角色曲線,但這個第二次機會卻是悲觀且沒有所謂「美好結局」的。電影提及之幸福在奇異博士和緋紅女巫兩個角色之中相互照應:得不到幸福的汪達於看見多重宇宙的汪達也是愛著兒子、得不到幸福的史傳奇看見多個自己得不到愛人的心。於是電影第三幕就在汪達的淚中淡出謝幕,而不是又一次的電腦動畫大雜燴。- 從《無限可能:假如》第四集中探索了奇異博士黑化的可能性和後果後,《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無疑強化了這方面的「What If」。在東尼史塔克的犧牲後,史蒂芬史傳奇除了成為第二位與彼得帕克交手的導師角色,更是從個性化的悶騷自大走下接受從《無限之戰》到《終局之戰》的後果。同樣以「奇異博士」作為出發點的前提,從遵守法則到打破法則的後果,都在多個宇宙交疊成了這個角色看似無法掙脫的命運,但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史蒂芬史傳奇」。

Read more

《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青春的剖面,認同的迷惘

 而立之年可以是人生中的一大轉捩點,它既可以是一種面對轉變的時機,卻也是迷惘的時間點。在Lin Manuel Miranda的《倒數時刻》中,Johnny Larson在三十歲之前的創作焦慮成了貫穿故事的核心,雖說Joachim Trier的《世界上最爛的人》並非以而立之年為命題,但它的章節式分段卻彷彿人生中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轉變關鍵。 從《愛重奏》開始,Joachim Trier的奧斯陸三部曲皆以「迷茫」展現生命的振作與萎靡,最為冷冽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頹廢氣息的極致、《愛重奏》則是創作者在自我和愛情間的掙扎,到了《世界上最爛的人》中,它既揉合愛情、創作、自我實現,更是如捲軸般的以Julie一角將現今年輕人的縮影融合在這些章節中。 從《序》以簡易的手法引出Julie面對理想的難以捉摸,面對一個個愛人從眼前錯過或不愛的時機,到了《其他人》中雖遇上愛人Aksel但卻碰上了是否該有小孩的初次焦慮,導演Joachim Trier用著輕柔的筆觸將諸多年輕人的成長焦慮一一從Julie的人格特質中勾勒出來,卻也不過於沉重的放下,而是在章節結束後一次次黑幕使人沉澱。 到了《偷吃》、《錯的時間點》更是締造數個屬於這個故事的魔幻時刻,僅是抽煙、或是短短的從城市高處眺望奧斯陸的面貌都萌生憧憬的念頭,有如《消失的情人節》那時間停滯的短短剎那,Joachim Trier讓觀眾看見Julie和Eivind以最為奔放與輕盈的姿態徜徉在奧斯陸的大地上。 而《陽性》和《一切都有終點》將過去的遺憾、悔恨構成了Julie在面對擁有孩子,卻又在失去孩子時透露出的模樣,Aksel在面對死亡的樣子則是他對生活漸漸的失去熱忱,一切的一切拼湊成現實的樣子。「妳就是他媽的非常好的人」,他這麼說著,對自我肯定的同時卻也要面臨接下來的未來,此時此刻的過去儼然以成為記憶中的吉光片羽,「世界上最爛的人」其實可以誰都不是,卻也可以是我們每個人,它映照出的是在真實與理想、相愛與離去之間掙扎的面貌。 《世界上最爛的人》承載著當代社會的重量,是Joachim Trier從《愛重奏》那個面對創作焦慮的新銳導演至今成為內斂沉穩的創作者的生涯集大成。Anders Danielsen Lie是他影像之下一同成長的縮影,到了三部曲終章,少的是冷冽鬱悶的模樣,多的是一股微弱的希望,照耀在奧斯陸的海上,在那一抹夕陽餘暉中,望著這一切在這裡畫下一個休止符。 「你能看《熱天午後》多少次?」我想,十年、二十年後的電影中,《世界上最爛的人》將會成為其討論的對象,因為它留下的不單單只是如《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那樣某個時間點的當下,而是生命的永恆。

Read more

《超吉任務》(The Unbearable Weight of Massive Talent):無法承受的黯淡不過是短暫,尼可拉斯凱吉的掌聲其實從未間斷

 一個失意的銀幕巨星碰上狂熱的粉絲,《瘋狂競賽片》說的「有些電影永遠不會結束」某程度能夠套用在這部片,但《超吉任務》並不是一個只能被放在黑盒子觀看的產物,它處處與我們所處的現實連結—這種後設不只是單純在電影玩了個戲中戲,而是觀眾看見的人物同時介於虛實之間,他在戲裡經歷著「被創作出」的自己和「真實」的自我,這種套路不會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凱吉這幾年於現實的風風雨雨卻也增添了可看性。- 比起《鳥人》或《瘋狂競賽片》用的虛構指涉現實人物再大玩後設,《超吉任務》用了真實人物做出了一種架空世界來解構尼可拉斯凱吉,想必這部片也是凱吉大會考,但其實坦白說它的笑點門檻還是偏高,尤其是除了凱吉自身的元素,還有好萊塢的流行文化和影視產業內梗。- 《超吉任務》略微尷尬之處就在於,它定位在服務一般觀眾,卻又不像是現今商業片—它的故事套路過於簡單,有些情節幾乎靠著凱吉在撐場,說實話我對這部片的CIA支線和反派毫不在乎,但換個角度想,這部片呈現的凱吉似乎是偏袒「動作巨星」那一面的凱吉,而非「演技派影帝」那一面的凱吉。雖然電影本身明顯想要平衡這兩個元素,但《遠離賭城》僅有一顆鏡頭致敬外,其餘隻字未提,反倒開場就是《空中監獄》,還數度提及《變臉》、《國家寶藏》、《絕地任務》。-   說它太簡單也好,說它太懷舊也好,到頭來這仍是一部凱吉與流行文化的電影,他讓尼可拉斯凱吉成了大家聽聞的落魄樣貌,也讓他再次東山再起,這是一部無法完全建構在「創作」之上的片,因為它總是要和現實產生互文。但也正因為無須特別花時間建構角色,導致除了凱吉以外的角色都略微扁平,雖說當電影中的所描述的劇本與假排練的戲碼都成了最後結局的一部分之時,這樣多層的戲中戲也是挺讓人玩味—「我們看見的創作是另一層虛構的創作」。- 失意的巨星+失意的老爸,兩者已是用到爛掉的套路,《超吉任務》也毫無例外,到頭來這部片依然吃的是凱吉的真誠與魅力,就像凱吉粉絲愛這個演員的行為之最大值就是這部片,凱吉本人也繳出了很真誠的表現—事實上就如電影提到的「掌聲一直都在」,這部片是想讓他重新當個九零年代的動作巨星,不過事實上他在獨立製片的表現早已獲得不少認可,只欠缺業界的獎項罷了。- 這部片在談電影創作這方面其實也挺有趣:談到那些「以角色為主」的電影、提到除了漫威和星戰以外都不能賣錢的揶揄、提到這個劇本就像「卡薩維第+亞歷安卓+拉斯馮提爾」、提到「每部片都該有吸引觀眾的賣點」,但電影在讓凱吉成為招牌之餘,恐怕找不到什麼出眾的特點,這絕對不會是他生涯最好的幾部片,但會是值得被記住的一部凱吉電影。

Read more

《蝙蝠俠》(The Batman,2022):人性貪腐的處刑曲,罪孽至深的真相與謊言

 大雨滂沱的高譚市,晦暗無比的夜空,僅照耀著明亮的蝙蝠信號。這既是恐懼也是正義的私刑手段。「復仇使者」伺機而動,成了這座萬惡之城的唯一清流,但在所有代表詩意及暴力的權力後,潛藏的依然是最深的謊言。《蝙蝠俠2022》是繼《羅根》後做出最不超級英雄的英雄故事。- 若說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是借鑿Michael Mann的《烈火悍將》的善惡對決,那麼Matt Reeves的《蝙蝠俠2022》便是將多年來被世人遺忘那「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之稱號配上了《火線追緝令》一般的犯罪懸疑Film Noir。雖說Nolan已是Film Noir的愛好者,但把這個類型發揮的極致的便是《蝙蝠俠2022》。不單單是披著暗影的外皮,更是有著壓抑的故事核心。慢條斯理的三個小時,讓觀眾隨之喘不過氣,或許有些過長,也無法兼顧所有角色,也容易落於非黑即白的發展,但電影本身也擊碎了漫改電影的窠臼。- 《蝙蝠俠2022》處於獨立宇宙的優勢,讓這次蝙蝠俠的大銀幕改編擁有極大的創作自由。也正因如此,它遵守的並非超級英雄電影公式,而是偵探犯罪的公式,將《蝙蝠俠:元年》作為角色背景和改編藍圖的勾勒之下,帶出了一個同時帶有Tim Burton的哥德風與Christopher Nolan的寫實風的高譚市,Matt Reeves不選擇向其中一方靠攏著實是高明之舉,其鮮明的風格對比無疑是打造出了影史最黑暗的蝙蝠俠。- 此片同時具有寫實與復古的氛圍,極致的黑色與暴力的紅色意象貫穿全片,Greig Fraser再次將夜戲的層次感推到新高峰,如此的黑同時也是復仇使者的神秘主視覺,拉出了暗處的恐懼,也數次營造出驚悚的氣氛。Michael Giacchino的配樂同時塑造了磅礡的英雄意象與深沉的陰鬱,有如罪孽在這座城市載浮載沉。- 或許《黑暗騎士》的小丑已是蝙蝠俠「對立面」代表的巔峰,但《蝙蝠俠2022》的謎語人其不寒而慄與暴戾之氣在Paul Dano的驚人表演更是補足了其角色稍微不足的背景故事。他徹底說服了觀眾他就是這個時代的謎語人該有的樣子。剝開高譚市罄竹難書的罪刑,被害者表面的亮麗一一被識破;失序與粗暴的血液被潮濕的雨水沖刷,謎語人彷彿替高譚市演奏了一首隨時能擊潰正義的處刑曲。- 在一切犯罪達到頂端時,蝙蝠俠的偵探身份與英雄身份的切換上也點出英雄的主題——在一切希望瀕臨瓦解之時,高舉紅色火炬所引領的光輝,復仇使者的盲目便是作為正義的本質之一;孤兒的意象是韋恩家族的罪孽,一個非英雄起源故事在最後一刻才成為了英雄。- 《蝙蝠俠2022》宛如識破了超級英雄電影逐漸淪為流水線產物的現象,透過貼近漫畫精神的詮釋,勾勒出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英雄電影,卻也是這個時代所應得的蝙蝠俠故事:暴力的淋漓、黑色的徹底、缺陷且病態的偵探特質,便奠定了《蝙蝠俠2022》的意義。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