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美國朋友》:用文藝的筆觸書寫犯罪

美國朋友


近期上映的《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紀錄片中,提及好幾部海史密斯被改編為電影,其中包括懸疑大師希區考克所導的《火車怪客》、暢銷書系列《天才雷普利》,以及讓凱特.布蘭琪與魯妮.馬拉入圍坎城與奧斯卡的名作《因為愛你》(原文書名為《鹽的代價》)。 


或許是這幾部改編電影名氣太大,以至於我從未聽過在1977年這部改編自「雷普利系列」的第三部犯罪小說《雷普利的遊戲》(台灣片名譯為《美國朋友》),直到它的片段被使用在紀錄片裡,短短幾秒的鏡頭,主角臉龐駐留的寂寥深深地吸引了我。


那是一名製作畫框的師傅喬納森,罹患了血癌致使他一蹶不振。在一場名畫拍賣會上,和黑幫有許多勾結的雷普利一眼相中喬納森,作為他的劊子手。雷普利與黑幫老大提供喬納森優渥的報酬,並提出替他安排治療,條件是喬納森執行一場暗殺任務。


在海史密斯的版本,雷普利作為主角應當有許多戲份,但導演溫德斯的電影版卻將視覺轉換為平凡無奇的中年男子喬納森。好幾起的犯罪策劃,看似刻意忽略了情節的描述,著重了氛圍的營造和心理刻畫。


他讓我想起《絕命毒師》的華特.懷特。同樣是生命到了盡頭、同樣在庸常的日子而作繭自縛、同樣的有著家人卻無法訴說心事、同樣的渴望一場冒險降臨,好讓他們拍動雙翅。


要知道,《美國朋友》可是比《絕命毒師》要早了30年製作。


起初喬納森是不願行兇的,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即便對方罪大惡極又怎樣?然而,身體檢查報告令他決定鋌而走險,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後來的快意奔馳,再到最終的絕望放任,他真的樂在其中。


原來這部犯罪電影,說的是中年男子的中年危機,他從一場場的殺戮中感受到活著的真諦。儘管手法笨拙、心態徬徨,還差點失去了妻兒的信任,可是在命運的尾聲,他想聽到自己的聲音。


「我不想要你的任何東西,我想要當你的朋友。」


喬納森的美國朋友,雷普利,真摯地對他說。男人之間那莫名其妙、莫名單純的情誼,竟在這你來我往的追逐行動中漸漸培養出來。


若看過《天才雷普利》裡麥特.戴蒙飾演的雷普利,那慧黠、機智的模樣,與此片的雷普利判若兩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那眼神中希冀他人了解的易感與脆弱吧。


溫德斯一反傳統的血腥犯罪驚悚片,選擇以憂鬱的氛圍、懷舊的基調,創作出既古怪也雅緻的時代精神,與海史密斯的原作對話。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
馬先生: 介紹的很棒
2024-05-05 21:10
小張: 好看哦
2024-04-10 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