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劇情」的搜尋結果

這款老爸你想要嗎?盤點七部讓人直呼「這就是我爸!」的電影

這款老爸你想要嗎?盤點七部讓人直呼「這就是我爸!」的電影到了高中開始愛看電影的我,似乎也是同時間才和爸爸有了更多交流。閒暇的週末,還會選妃般地找兩人都滿意的電影來看,那些無言的時刻,我們用對白填補。今年父親節精選6部電影,當中有威權型父親,也有戲份不多卻存在感極強的爸爸,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家爸爸的身影!1.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老爸關鍵字: #搞笑 #作怪 #冷面笑匠 #父女九把刀的愛情喜劇新作,除了春風跨域演出引起話題外,最驚豔的就是飾演宋芸樺的家人們,尤其是屈中恆演出的阿芬爸!為了女兒的髮型設計師之路,全家人都獻上頭顱讓她練習。其中頂著一顆怪異造型的阿芬爸,每一次鏡頭轉向他,就會迎來整個影廳的爆笑,誰叫他那淡定無奈的表情與髮型實在太反差!僅管戲份少、沈默寡言,阿芬爸卻是身體力行地愛家人,對來路不明就示愛的泰哥懷有戒心,但也為了女兒的「性」福放下成見,護女之心顯而易見,觀念開放卻放不開的爸爸,我就請問這款老爸還有哪裡可以領取?!2.我的鯨魚老爸老爸關鍵字: #敏感 #知識豐富 #情感豐沛 #哭點低 #父女與同性學生相戀而背棄妻女的查理,在臨終前獲得與女兒相處的時間。儘管女兒對他如鯨魚的身形作嘔,也將自身的不順遂發洩在父親身上。父女關係坐如針氈,卻在查理一次次的呼喊與嘗試中,感受到那些鴻溝都被一瓢又一瓢的柔情所填補。即使再難堪,也還是想挖開彼此最深處,去看看那裡是否有自己的位置。所謂的家人,最矛盾之處莫過於此吧!3.人生大事老爸關鍵字:#刀子嘴豆腐心 #面惡心善 #小爸爸 #父女繼承父親殯葬事業的莫三妹,因跋扈且不通情理慘遭眾人唾棄,在一次葬禮後被死者的孫女小文纏上,沒有血緣關係、被拋棄的兩個人,在朝夕相處下牽起了珍貴的家人情誼。三妹總被老父親打罵嫌棄,連前女友也都看不起他。被迫照顧小文,反而使三妹的心有一處得以降落,有一絲溫柔能夠駐紮。身為人父應該要具備什麼條件?是責任感、忍受力,還是犧牲?看完人生大事,便會更明白原來爸爸這個位置,要學會放手的遠比獲得的還要更多。4.教父 爸爸老爸關鍵字: #威權 #黑社會 #硬派 #父子 「我會給他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這句教父經典名言,看似給予空間,實則讓人備感壓力,許多活在傳統觀念的父親,也像教父一樣,自認他所奉行的規矩就是秩序,他的子女有的跟隨、有的遠離。教父將黑幫大家族的利益置于家庭之上,為大家族的存活,可以傷害社會的制度、公理、法律、道德,甚至犧牲傷害至親也在所不惜。這部電影貴為影史經典,但這樣的嚴父出現在家中,你能接受嗎?5.陽光普照老爸關鍵字:#一言不合就動手 #最熟悉的陌生人 #嘴硬 #寡言 #父子阿文一直對外聲稱他只有一個兒子,就是那個會唸書的、善解人意的大兒子,他卻不願承認年紀輕輕就進監獄的阿和,也同為他的孩子。陽光普照抓住台灣家庭的節奏,帶著否定、疏離的語調,無奈又放不下為對方擔憂的心思。這樣的進退兩難,使阿文更加不確定要如何與孩子相處,多說多做似乎都是錯,最終在他們的生命中,劃下一道難以忘懷的痕。6.無價之保 頭石老爸關鍵字:#父女 #硬漢 #鬥嘴高利貸業者的頭石在一次收錢未成後,竟收到一個孩子作為還錢的擔保品?!粗魯、脾氣大,嗓門更大的他,乾脆把孩子命名為「擔保」,時時刻刻提醒她也提醒自己,這不過是一段暫時的關係,但怎麼懷中這個小娃兒眼淚撲撲掉,他的心就揪了呢?韓國電影最會逼人哭,繼《七號房的禮物》後,《無價之保》再度讓我心甘情願把淚水交付出來,看著一個外表歹逗陣的硬漢,粗手粗腳的逗弄小女孩,讓人想起小時候與爸爸的時光,難怪人家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啊~尤其擔保骨碌碌的大眼睛,誰敢對她說一個「不」啦!六部電影中,有找到最像你家爸爸的影子嗎?無論有沒有,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回想起與爸爸的回憶,或是未來的相處之道。那些在你眼中平凡而不起眼的小事,可能就是爸爸最柔軟的那一塊呢!

Read more

母親節快樂–尋找影劇裡的母親群像

今年母親節又遇到疫情擴散,有多少人沒辦法回家和媽媽吃頓飯呢?幸好現在看劇平台盛行,我都能丟戲分享給媽媽,有時候還會加一句「媽這跟你很像欸,你趕快追」來偷偷褒貶她並增加聊天話題🤣 小廚團隊找出八種影劇中性格迥異的母親,一起來和媽媽找找這些女性角色有沒有她可愛的身影吧! (一)千錯萬錯,我的孩子不會錯對標人物:《媽的多重宇宙》秀蓮 《媽的多重宇宙》秀蓮 秀蓮是一家之主,希望能萬事如意但萬事都挺愛和她唱反調,其中尤以女兒喬伊和她衝突最多。秀蓮心裡很想和喬伊多親近,說出來的話卻都是帶刺,甚至認為女兒愛女生都是被別人帶壞的。秀蓮傳達傳統的女性只為家庭付出而忽略自己的形貌,從自我覺醒到對立的母女關係都有完整的梳理與和解,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很想對媽媽說:「我們有各自的人生,但我會盡力和你去找尋彼此的平衡。」 話說,媽媽一看到吃髒東西或肛塞的橋段會不會直接昏厥😂 (二)要我開明?我還能更開放!對標人物:《性愛自修室》Jean Milnurn  《性愛自修室》Jean Milnurn高中時我們有位好友的媽媽,每次家長會、園遊會都是金光閃閃的登場。從皮膚保養到踩著高跟鞋的細緻腳踝,都讓人想說:「她是你姐吧?」只是面對如此奪目的母親,那位好友也有不少尋常小孩沒有的困擾就是了….(例如她媽媽出門要挑2-3小時的穿搭)Jean Milburn是一個很新時代的女性,她離過婚、和不同男性維持開放關係、願意表達慾望,但她同時也是個母親,一個會關心兒子能否順利破處的母親。很好奇大家是如何開口與媽媽聊起關於性的話題呢?還是媽媽比你還更放得開?如果你的媽媽和Jean Milburn有得比的話,歡迎留言分享😍(三)我的事業好,家庭自然好對標人物:《2521》申在京《2521》申在京 以往看過的韓劇裡,媽媽的戲份通常以家庭主婦出場,很少見到像2521裡羅希度的媽媽申在京這麼極致的母親強人。丈夫早逝,她一人撐起家庭,在電視台當個呼風喚雨的主播,但女兒不能原諒她因為工作錯過爸爸的喪禮與她的童年。終於在第11集我們才看到申在京不能被家事、丈夫離開傷痛擊垮的理由。你的媽媽有沒有為了家人犧牲過什麼呢?和媽媽看完這集後來個促膝長談,應該也是個不錯的母親節禮物喔!(四)我會陪你哭,更會把你罵哭對標人物:《淑女鳥》Marion McPherson《淑女鳥》Marion McPherson

Read more

《野馬分鬃》 :茫然到底的青春陌路

《野馬分鬃》講述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左坤所面對的紛亂與迷茫。它關於青春,但無關愛情,無關純真,它為當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經驗範本,以失語的姿態講述失語的年華。  一、「野馬分鬃」片名何意野馬分鬃原意是指稱太極拳的動作名稱,因其運動狀態與奔馳野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電影裡唯一帶到此事的,是主角因無照駕駛被抓到監獄時,看見底下其他犯人正在使太極,最後這幫人的隊伍擺出「感恩」二字。電影細膩的捕捉各種身分與舉止的矛盾,尤其是左坤的徬徨與失落,他偶爾充滿優越感,又在現實中不斷遭遇撞擊。野馬飛揚的鬃毛,在他身上卻是雜亂披散著。 二、越野車,執著失落的夢電影有許多形式化的表現,將符號語言運用到極致,唱片、香水、小號,這些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物品貫穿整部片。我認為當中最能指涉整部作品意圖的,是左坤在開場沒幾分鐘胡亂買的一台二手越野車。左坤深信這台越野車能帶他去內蒙,於是他遊說女友與他浪跡天涯、與好友童童開著造型突兀的車鑽過大街小巷。車子又臭又亂,時不時還會冒煙罷工,沒有駕照的左坤駕著它,宛如兩棵原子彈隨時會爆炸。車如車主,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難。但別人越是瞧不起,他越要證明這台車可以。他其實也不確定自己堅持的究竟是什麼。一匹野性十足的馬,照理來說就要踢踏在草原,可是學業、愛情、事業,這些類似懸在崖邊的困難讓他不得不勒馬,釋放不出來心中的那個野。我想這不僅僅是左坤的遺憾,也是導演對這個社會的年輕人無法展現自我的一種最好的表達,一如那台越野車,終究駛不到夢想的另一端。 電影最後,左坤賤價出售越野車,買主說之後這個車會轉手給內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間接實現了心心念念的草原夢。三、製造了電影,卻不能精準製造的人生左坤的從事收音師的工作,幾個片段帶我們走進戲中戲的劇情,隨即又抽出來帶我們看見戲劇被製造的面貌。導演具鴻圖大志嚷嚷著要當王家衛和侯孝賢,卻不停黏在女演員身側;話語權和導演幾乎平等的攝影師,只在乎自己的鏡頭而不尊重其他組的工作;收音組最需要仔細聆聽每一個聲響,但左坤和童童的言行卻最為躁動。電影製造出讓人信以為真的畫面,但透過一再的抽離讓我們看見影像終究是虛構的。越野車、想像的內蒙是假的,想擺脫學校、家庭與金錢的束縛才是真;叛逆是假的,可看見的未來是真。左坤對自由的純粹渴望,是無法具體落實的混沌,是為找尋自我前的一種可依託的假象;相反地,左坤女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穩定的生活,偶爾陪爸媽去旅遊,去著名熱鬧的迪士尼。拍電影的導演想要虛妄的藝術,享受和美女的搭訕;買唱片的老闆想要大家認可他的歌,想通過走街串巷提高知名度。左坤與他們之間存在一種無法言喻的悖論,一邊是又酷又灑脫的理想追求,但行動力的缺失讓他在務實的現實中如同一個未長大的小孩。在艱難的現實裡主動爭取,但在理想主義者面前又顯得俗氣。因此,關於青春的探討也許是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無論是哪一種人生,電影最終只能展現一種狀態,而非一種人生範本。儘管看穿社會的荒誕、故事的拙劣,卻仍然要服從規則。片子裡那種彆扭、不服、邊緣人的跨不過、看不上、融不入,刻畫得淋灕盡致。可惜這社會不是草原,自然容不下一匹野馬,更何況是這樣一匹心強力不隨的偽野馬。最終他只能是剃掉鬃毛,接受馴化。

Read more

《小女子》:金錢面前,沒有底線

花了好些時間才跟上《小女子》的步調,也或許是一開始我抱著看小婦人的錯誤期待,才會對於劇中最深刻的命題——金錢,感到錯愕難耐吃不消。大概是看到第五、六集才真的調整心態。然而,為了成就或說明錢之於每個角色的重量,我總覺得整體的技法太過繁雜,以至於到後來已經彈性疲乏。先從人物談起,吳家三姐妹的人設雖然稱不上討喜,卻是刻畫的極好。12集全都不偏不倚地施展她們各自的善與惡,由於她們不停的被壓迫、被逼著選擇,在每一次的行動下便會看得更清楚她們的本質:大姐吳仁珠善良,但她的善良介在什麼程度?為調查好友的死至死不休、在乎妹妹們的安危到願意犧牲自己,但同時她也有些拿不上檯面的小奸小惡,像是拿到20億巨款卻只敢買藥妝店口紅、穿好友的名牌高跟鞋去和有錢人嗆聲要求尊嚴。雖然許多時刻很想把手伸進螢幕搖她肩膀說「吳仁珠你根本多做多錯,別再鬧了」但她蠢到有剩的婦人之仁,反而在後面幾集間接達到他人目的與造成反轉,以及和大魔王元尚雅形成強烈對比,算是成功把這個特質發揮到最大作用。再來談談最像「喬」的二姐吳仁京。頭腦好、實踐力高的她,是劇中最直接挑戰公權力與威脅的核心,也是唯一一個未曾拜倒在資本主義下的角色。跟著仁京的正義之刃,才得以剖開朴載相與情蘭會的虛假。最後則是小妹吳仁惠,她權衡後總是倒向最能保護自己也最有利的那方,所以她寄生在好友朴孝璘家中,看似與兩位姊姊切割,其實她是厭倦了總是被姊姊們刻意的保護,由此就更能明白她和孝璘的友情。因為在柔弱的孝璘身邊,仁惠能成為保護者,同時施展自己的抱負。既然人物沒毛病,那又是哪裡讓我看得大翻白眼呢?總歸來說,還是劇本。劇本由《下女的誘惑》和《分手的決心》丁瑞慶編劇執筆,前述兩部電影都犀利得讓人毛骨悚然,再再挑戰觀者的既定認知,上一秒以為的永遠和下一秒發生的不一樣。這個特點移植到電視劇《小女子》,前六集都會出現一個新真相或舊人亡,後六集則是幾乎每十分鐘就有個轉彎,在結尾又來個大山崩,幾乎把前面的劇情砸毀。每一次反轉,都在考驗劇情建立到何種程度,有沒有辦法從沒讓觀眾看見或預想到的陰謀、心機、動作中發射一次次的煙霧彈。但是,埋的煙霧彈越多,往前推敲《小女子》就越得計較細節的鋪排。沒有伏筆也缺乏邏輯的爆點,對我而言就只服務了嗜血與狗血,更可惜的是留了太多東西給大魔王們娓娓道來。就像陳花英最後死而復生的原因,是因為當初替身計畫加上元尚雅目脱殺錯人,而且屍體還將錯就錯的被吳仁珠撞見?推託給剛剛好,都顯得不負責任。人物與場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只要能讓終極計畫能被合理地道出,誰都有可能從狗熊變成英雄。故事不斷發散,最後成了元尚雅童年悲劇導致的人格缺陷,對上陳花英的復仇大計。到最後幾集,爆炸案、精神院脫逃、跳樓自殺、鹽酸殺人等等八點擋瘋狂出現的手法已讓我疲乏,即使最後繞回三位小女子得到鉅款,我也不確定《小女子》到底要探討或訴說什麼。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劇本很瞎,人物很笨,金高銀還是精湛的捏塑角色層次,她飾演的吳仁珠對家人、朋友和金錢的感情富有血肉,表演收放自如。如果要我說出《小女子》的優點,那麼金高銀可說是第一也是唯一。

Read more

《媽的多重宇宙》:混沌的世界,存在即是最有趣的註解

進場看《媽的多重宇宙》前,從片名預判設想是地方媽媽打通任督二脈穿梭時空的故事,想不到雙丹編導想挑戰的更多,最容易俗套的親情關係與最怕淪於說教的哲學思辨,皆處理得不落窠臼。從楊紫瓊所飾演的「秀蓮」一角出發,她的父親不認同她整個人生、她的丈夫威門是好好先生卻要跟她離婚、她的女兒喬伊刺青休學甚至還同性戀!秀蓮還得到討人厭的查稅員垂蒂面前百般討好,好讓她能放過自家經營的洗衣店。這些會讓秀蓮失序的因子在在攪亂著平凡無奇的一生,而她被困在洗衣機裡頭兜繞,日復一日的用下一個鳥事裡解決或忽略上一個鳥事。於是「everything」使命般地來到秀蓮跟前啟動,一個截然不同的老公阿法威門盡讓她做些奇怪舉措(我很喜歡這個類似NPC的設定,沒有最怪只有更怪,敢衝破就沒有人不是神選之人,所以無論是爸爸女兒門口警衛都能四通八達找到別的宇宙的自己)為了找到對抗全宇宙的大魔王豬八土扒姬的能力,秀蓮被迫要融會貫通每個宇宙的技能,這讓秀蓮看見自己在人生每個分岔路後成為了什麼樣的人,千生萬世中有那麼多成功版本的她,好像就能給這個失敗者一點的慰藉。正是因為這一生的秀蓮是個nothing,所以這張白紙能被賦予各種顏色,成為幾乎無所不能的everything。為什麼是幾乎?因為愛仍是秀蓮的軟肋。縱使秀蓮和女兒喬伊相處總是劍拔弩張,她不承認喬伊交女友,就連女兒對她失望透頂離開現場,她都要追上去衝一句:「你少吃點,又胖了。」秀蓮的愛跟不認同她的父親如出一徹:你不好、你不行、你要聽我的才是對的。所以秀蓮在發現喬伊就是豬八在這一世的化身後,還是一昧的將女兒所有她解釋不來的叛逆歸因在壞身分干擾,而非她帶給女兒的影響。「所以你到現在還是沒有接受這個宇宙的我喜歡女生這件事?」喬伊眼神驟變為豬八,冷到沒有希望,也不見絕望。豬八創造出貝果宇宙,那裏已然自成一格的超脫世俗。豬八對秀蓮說:「我一直在找你,只是想要有人看看我所看過的。」在阿法宇宙被博士激化導致黑化的豬八、在平凡宇宙被秀蓮一再否定的喬伊,共享著很相似的失望:為什麼你不能愛本來的我?為什麼我的付出沒辦法讓我們都好過點?是不是…連我都不要這個自己的時候,那些接踵而來的壞情緒與爛結果就打不倒我了?這就是「everywhere」。秀蓮這次看見了每一個她投以熱愛的世界,到頭來都會反噬。在熱狗手手宇宙的秀蓮和愛侶垂蒂有溝通障礙;在浣熊飯店宇宙的秀蓮,妒忌浣熊帶給同事的好處而揭發他們、在她沒有選擇威門的宇宙裡,她跟功成名就的威門重逢,她終於能被純粹的慾望主宰。唯有在石頭宇宙,秀蓮和豬八反而遁入近乎「空」的造詣中,他們得以無需作為、波瀾不驚、見山是山。她到哪裡,哪裡就有毀滅,既然毀滅終將降臨,所有的努力都成了業力,秀蓮也決定不要自己了。但那個最平凡的威門,還在喬伊和秀蓮身邊。聲嘶力竭的要大家看到事情好的那一面,無論哪個宇宙的威門,都選擇在爛泥裡挖掘希望的種子,不管有沒有,他會盡力而為。在滿是荒蕪、黑暗吞沒、看破紅塵後,那種明知難為但仍要為之的,是只有內觀自我才會找到的光束。大多時候散亂的生活碎片會將那道光隱匿起來,自我欺騙那早已不復存在。但到底是你不允許它在混亂世道存在、還是你認為自己做不到?這個命題在此片也有致敬的《駭客任務》有至深的討論。那顆打在額頭的子彈,若你認為它傷得到自己,那麼必死無疑,但若看作googly eyes,那麼你便身處可愛至極的花花世界。千萬個秀蓮得到威門的感召,明白人生在非線性下得到的不是總和後的平均值,不能拿一個衝動下的產物定義所有後。她遠離貝果的黑洞,也幫助本來是敵方的打手們一一找到微小卻能驅動他們人生的瞬間,可是喬伊仍要往黑洞去,因為母親的想開不代表化解喬伊的劫。喬伊的劫,就是她與母親的結,不美好的關係就是萬劫不復…嗎?秀蓮拼搏拉住喬伊,告訴她:「我是妳媽,有那麼多個宇宙我為什麼要和你在這裡耗?就算只有一點點的美好、一點點的意義,我都會陪著你找。」對,我們載浮載沉的尋找,時而歡快時而苦痛,就是「all at once」。人降生在這世上,就是存在的開始,察覺到自己存在,感受它必然的恐懼、虛無與死亡的現實。體驗內外的變化,在在都是不斷的定義、更新、超越著本來的我。《媽的多重宇宙》在宏觀上超然,但仍在茫茫宇宙海中告訴觀眾他們的價值觀——擇善、擇愛,即使失望沮喪,那都是這個你能夠存在於此的原因,因為混沌的世界中,任何存在都是有趣的註解。再怎麼困頓,一想到有個宇宙的我可能因此展演舒眉,好像也就好一些了呢。

Read more

《美國朋友》:用文藝的筆觸書寫犯罪

近期上映的《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紀錄片中,提及好幾部海史密斯被改編為電影,其中包括懸疑大師希區考克所導的《火車怪客》、暢銷書系列《天才雷普利》,以及讓凱特.布蘭琪與魯妮.馬拉入圍坎城與奧斯卡的名作《因為愛你》(原文書名為《鹽的代價》)。 或許是這幾部改編電影名氣太大,以至於我從未聽過在1977年這部改編自「雷普利系列」的第三部犯罪小說《雷普利的遊戲》(台灣片名譯為《美國朋友》),直到它的片段被使用在紀錄片裡,短短幾秒的鏡頭,主角臉龐駐留的寂寥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是一名製作畫框的師傅喬納森,罹患了血癌致使他一蹶不振。在一場名畫拍賣會上,和黑幫有許多勾結的雷普利一眼相中喬納森,作為他的劊子手。雷普利與黑幫老大提供喬納森優渥的報酬,並提出替他安排治療,條件是喬納森執行一場暗殺任務。在海史密斯的版本,雷普利作為主角應當有許多戲份,但導演溫德斯的電影版卻將視覺轉換為平凡無奇的中年男子喬納森。好幾起的犯罪策劃,看似刻意忽略了情節的描述,著重了氛圍的營造和心理刻畫。他讓我想起《絕命毒師》的華特.懷特。同樣是生命到了盡頭、同樣在庸常的日子而作繭自縛、同樣的有著家人卻無法訴說心事、同樣的渴望一場冒險降臨,好讓他們拍動雙翅。要知道,《美國朋友》可是比《絕命毒師》要早了30年製作。起初喬納森是不願行兇的,殺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即便對方罪大惡極又怎樣?然而,身體檢查報告令他決定鋌而走險,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後來的快意奔馳,再到最終的絕望放任,他真的樂在其中。原來這部犯罪電影,說的是中年男子的中年危機,他從一場場的殺戮中感受到活著的真諦。儘管手法笨拙、心態徬徨,還差點失去了妻兒的信任,可是在命運的尾聲,他想聽到自己的聲音。「我不想要你的任何東西,我想要當你的朋友。」喬納森的美國朋友,雷普利,真摯地對他說。男人之間那莫名其妙、莫名單純的情誼,竟在這你來我往的追逐行動中漸漸培養出來。若看過《天才雷普利》裡麥特.戴蒙飾演的雷普利,那慧黠、機智的模樣,與此片的雷普利判若兩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那眼神中希冀他人了解的易感與脆弱吧。溫德斯一反傳統的血腥犯罪驚悚片,選擇以憂鬱的氛圍、懷舊的基調,創作出既古怪也雅緻的時代精神,與海史密斯的原作對話。

Read more

《芭比》怪芭比,妳真美

    誠如標題所言,整部《芭比》當中筆者最愛的角色非「怪芭比」莫屬,凱特麥金儂的喜劇演出實在太吸引我,劈著腿在自製的大宅高處接見女主角芭比,她能輕易看透典型芭比遭逢的存在危機,不論是她的身體焦慮(大腿橘皮)、更甚至她的死亡恐懼,都一一點破,於是,她端出了高跟鞋與平底拖鞋(借鑑《駭客任務》的經典場面),前者意味著自動忽視這道警訊,回歸自認為「正常」的生活,後者則是正視她「正發生」的轉變,去到真實世界找到同樣情緒低落的主人,芭比被迫選擇了冒險的後者。「怪芭比」的存在跳脫了芭比樂園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她是真正被女孩們玩過的玩具,臉上隨性地塗上亮色妝容、肢體被掰開的娃娃命運,她都親身體驗過,這些不幸轉化為她思考的原動力,使她成為了介於人與芭比間的存在,因此,當肯尼引進父權思想攻陷整座城市時,她沒有被病毒感染,被多數芭比排擠訓練出的強健心智,形成了讓她不受迫害的保護層,成了她們翻轉命運的契機,也對怪芭比獻上片中最真誠的稱讚:「妳真美!」對我而言,她出現的每個時刻都是完美的。     而「完美」的概念究竟從何而來?芭比的本質就是一種完美化的商品產物,一如片中少女莎夏批評的言詞,芭比加深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性別刻板,成為舊時代女性崇拜的法西斯強權,讓其他女性失去了擁有不同樣態的權利,只能遵守那不切實際的容貌準則。而打破「完美」的條件,或許又得戲仿《2001太空漫遊》當中的猩猩(片頭的女嬰們),再一次敲碎芭比娃娃,才能探究該角色的創作核心。因此,當我們在美泰爾公司的神秘空間見到了「芭比」的創作者靈魂,也就是創辦人「露絲韓德勒」,她坦言最初創造芭比的靈感來自於她的女兒,有意思的是,片中同樣設計了一對試圖修補情感裂痕的母女葛洛莉與莎夏,隨著她們進入芭比樂園,女兒重新認識了母親不為她所知的另一面,莎夏接納了母親的負面情緒,那些怪異、黑暗又瘋狂的點子(與芭比樂園中的人物全都相反),她們站在同一陣線進而達到和解,印證了創作出芭比的核心價值,讓彼此(母女)有了共通的語言,增加了能夠敞開心房對話的可能性。     那麼「我憑什麼戳破她的幻想?」這句台詞精準道出身為觀眾的心聲,她生活在與「真實世界」全然相反的世界裡,一個被女性主義包裹的粉色理想國,對比現實世界「敷衍也能過關」的父權,兩者之間的差異造就了極具諷刺的荒謬感,身為活在烏托邦的居民,誰會想選芭比樂園之外的平底鞋?「眼淚」卻成了破除芭比幻想的關鍵,那一幕成為了筆者最愛的片段,芭比坐在街頭的公園中思索,仔細觀察周遭環境的人們,他們談天、爭執、衝突或是相愛,吸收人類豐沛多變的情感,她的眼淚也跟著奪眶而出,學習到對生活的感知是如此珍貴,「這感覺隱隱作痛,但很棒!」或許會懷念曾經閃閃發亮的日子,昨日今日明日都是完美的一天,毫無顧忌;但有痛苦有缺陷有悲傷的生活,更值得芭比跨入其中,因此芭比最終找到了她的歸宿—成為一名真正的人類。於我而言,這沒有結局的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我不想成為任何一位芭比或肯尼,因為現實世界裡沒有人能像他們一樣,只願我有心、有淚、有感知生命的靈魂,那麼,成為自己,就已足夠了。PS:文中刪去了對肯尼或是男性角色的描繪,想模仿過去消去第二性聲音的手段,凸顯只存在一種聲音的怪異,若能理解這種立場互換下的感受,我們的世界也會有改變的可能性,期盼所有性別都有能夠發聲的時刻。🎶延伸聽歌: 李權哲 《芭比娃娃》

Read more

《回不去的那座山》守山的人

     冰川積存了百年前的冬日的記憶,一如阿爾卑斯山存放起皮耶托與布魯諾孩提時的親暱時光,他們在格拉納山村裡嬉戲,在草叢間咬著胸口玩起捉迷藏,那是對於城市小孩的皮耶托來說生活的一種解脫,因此,當自己的父母親決定帶著布魯諾回來都市上學,皮耶托才會強烈地反對,他認為布魯諾存在於山上的自然性格,是應當被珍視的寶藏。皮耶托的父親對山同樣抱持了一股眷戀,才會不停帶著皮耶托跨過山稜線,遊走在地圖上等高線的最密集處,沒想到隨著一次皮耶托高山症發作,加上布魯諾被生父帶走的不告而別,使他失去了向山前進的動力,彼此的友誼因為分隔兩地被他封存,直到父親過世,冰封起的情感才緩緩流出,已是青壯年的他們也找到了上山的理由,布魯諾要完成與皮耶托父親生前的約定,在山上蓋一棟屬於他們的屋子。      《回不去的那座山》借用了佛教典故「須彌山及其周遭的八山八海」,作為貫穿整部作品的重要意象,布魯諾與皮耶托的關係,猶如久居山頂的隱士與遊走各山的旅人,「誰學到的東西比較多?」布魯諾充滿哲學思考的提問,即使答案早已呼之欲出,是遊歷了世界各地山川還出書的皮耶托,而布魯諾則困在了幫家族在山上畜牧的日子裡,他始終走不出自己留戀的山,更無法供養妻子與孩子,不願下山的他最終被大雪覆蓋而亡,卻也呼應了皮耶托聽來的「天葬」習俗,把身體歸還給天地。皮耶托的父親亦是如此,將自己的靈魂放在了山頂十字架的石堆下,兒子皮耶托疏遠了晚年時的自己,布魯諾甘願成為他的另一個兒子,陪他走完剩下的每一條山路。多年後兒子再次踏上父親的路,翻閱起藏在石子下的筆記本,才明白父親不只有他所認識的那一面,他將人生的另一面獻給了山林。無論是皮耶托的父親或是摯友布魯諾,他們都是皮耶托心中永難忘懷的「山」,山(他們)從未傷害過任何人,只是他們再也回不來了。「很高興你找到了你的表達方式。」     種在了山頂的小樹苗,本以為活不到幾個日子,殊不知就算被大風吹拂,它依然堅韌地生長著,皮耶托繼承了這棵小樹的意志,在山頂上吶喊起舞,這一幕十足打動著我。《回不去的那座山》將攝影的美景與動人的樂曲凝縮成一塊乳酪,在心中發酵,放越久越有味道。回想著這對好友在搭建的木屋裡生活,在篝火前談心,釋放著男人不擅言詞表象下的真摯火焰,「我想我可以在這裡住一輩子」的誓言,皮耶托最終在另一座山實踐了。🎶延伸聽歌: 戴佩妮 《純屬意外》

Read more

《怪物》幸福沒有錯

     號角聲隱隱地在校園中低鳴,教室裡校長正在教導麥野湊同學吹奏銅管樂器,模仿她的嘴型對著吹嘴吐氣,將內心所欲傳達的情感全都釋放出來,兩人分別處在了謊言風暴的中心點,他們自然能夠理解這壓抑的感受。「如果只有部分人得到,並不能稱作幸福;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才能稱作幸福。」校長安慰的話語打開了湊已關上的心門,決定接受自己喜歡星川同學的事實,他也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別於母親應許過世父親的承諾,湊早已找到超越「家庭」的寶物了。     《怪物》採三幕劇的故事結構,先後從三個角色的視角拼湊出真相。在母親早織眼裡,這是一起師長相互包庇的校園暴力案件,校長不斷卸責,保利導師的道歉也不夠真誠,讓觀眾相信了潛在校園中的惡夢。然而,到了第二幕,我們才知曉保利老師是何其無辜,他所受的流言蜚語(去女孩酒吧玩),對應到剛回歸的校長被無形施加的罪;而兩位小孩在保利老師眼裡的情況,也跟母親的視角截然相反,他看到的是湊不停霸凌星川同學,殊不知這兩名男孩隱瞞的謊言,最終導致他被迫承認施暴還必須引咎辭職。到了第三幕才明白,這個謊言的核心其實是一段純純的愛戀,無奈的是這個謊言反饋到不相干的大人身上,湊才會對老師感到內疚自責,向他坦白,也讓老師在高樓前止步。     片中特別描繪了兩場遊戲,作為貫穿整部作品的重要符號。第一段裡母親為兒子立下的小遊戲,出門時要他走在大馬路的白線上, 若踩出線就會落入地獄,「白線」指的可以是常理規範下的人生道路,跨出白線則是偏離正軌的隱喻,這使得湊無法接受依里的情感,也害怕著喜歡同性的自己,他們的身軀逐漸靠近,又突然將對方推離,實際上踩出線並不等於死亡,「死亡」在片中得到一個既科學又詩意的詮釋,也就是「轉世」這一概念。星川說著自己讀過的宇宙膨脹學說,爆炸後的宇宙會導致時間逆流,他們會因此回到最原始的樣貌,湊相信著星川的理論,才會開口詢問母親,過世的父親會轉世成什麼?湊認為高大挺拔的父親會成為一頭長頸鹿,仰天即可見得他的臉,母親卻認為父親會成為一匹馬,載著兩人繼續駛向未來。話已至此,我們必須提到片中的第二個遊戲 「怪物是誰?」兩個孩子在額頭上貼著一張紙,用描述的方式猜出自己紙上的生物,其中一場遊戲裡的「蝸牛與豬」恰巧就是湊與依里渴望轉世的模樣, 透過這個遊戲,我們也了解到依里放棄去感受周遭的險惡,才能始終都笑著面對那群霸凌者與家暴犯,同儕也好,父親也罷,幸好有湊這個朋友出現,他才不至於光著腳回家,兩人各自穿一隻鞋,貼著人孔蓋找貓咪,或是甩著笛子在林中奔跑,他們最終也搭上了那班通往來世的列車,在風雨過後奔向了沒有柵欄的鐵道盡頭,如此美妙魔幻的時刻轉化了現實裡他們可能死去的事實,也驗證了「轉世」的力量,慶幸的是,他們此生與來世都喜歡著彼此。 「我們還是原本的樣子」「真是太好了!」     坂元裕二筆下的「怪物」,由一句罵人的「豬腦」展開。對母親早織而言,那是沒能守護好兒子的壞老師保利;對於學校而言,則是具有過度保護欲的單親「怪物家長」;但對保利老師來說,則是為了息事寧人逼迫他替沒有做的事道歉的學校,前後兩人也將這份無法平復的憤怒轉嫁到校長身上,讓傳言自己害死了孫女還讓丈夫頂罪的校長,成了那位會絆倒小孩的惡人(點心小偷)。「怪物」同時也在指涉校園裡孩童間明目張膽的霸凌風氣,也是星川依里那位拿打火機燒燙肌膚懲罰他的家暴父親,要求星川向湊說出性向已被成功醫治的謊言;更是為了報復父親在女孩酒吧放的那把火,成為夜裡最駭人的火焰怪物,有意思的是,第一幕早織向著火場吶喊的舉動,精神上也在對星川加油。坂元裕二將多元的社會議題凝聚成「無形的怪物」,柔和多樣的題材卻不會顯得過滿,彼此交錯而生成了本片剪輯敘事的主體,稍嫌可惜的是電影前半段是枝裕和導演個人的影像風格稍稍被掩蓋住了鋒芒,直至第三幕男孩們相處的生活片段,導演獨有的日常感才瀰漫回到畫面當中。《怪物》所指的怪物,或許也是這佈滿了線索的完整劇本,以令人驚嘆的人物視角切入事件並觀察引發的連環效應,足夠縝密的思考才能設計出主客觀認知上的差異,立於人性下的線索,更是證明了編劇對當代人的通透理解。真相是什麼或許也不一定那麼重要,畢竟你我若是只相信眼前所見,每個人都會成為他人的怪物。🎶延伸聽歌: 我是機車少女 《小孩》

Read more

《燃起希望之火》你終究得吞下這灼人的火焰

     一間昏暗的陋室,唯一敞開的窗戶被拼布縫補的窗簾掩蓋著,透著窗外刺眼的陽光,側身佇立於窗邊的人影,他手中夾著菸慢慢地抽著,偶然吹來一陣風揚起了簾子,猶如他吸起又吐出的氣息,恰巧與男人的呼吸有著相同的頻率。這場充滿視覺魔力的戲,也是《燃起希望之火》中筆者最愛的一幕,照進房間的光代表著人群的視線,是主角阿里無法對視的目光,而躲在室內的他,則是人們視線所及卻無人正眼看待的悲劇人物,那扇窗口成了電影開場描繪的天坑,填滿了被磷礦染污的湖水,人們仍不自知地躍入其中,而沈入水下的阿里,他曾試圖掙扎浮出水面,最終卻被更大的浪襲來而後吞沒。「我幻想他在海中溺死,然後消失不見。」     《燃起希望之火》從片名《Harka》直譯有著「燃燒」之意,在突尼西亞語中也代表了非法穿越地中海的偷渡客,片中曾透過錄音機的報導提到這群海上難民逐漸攀升的死亡人數,因此,妹妹那句語出驚人的內心話(本段落上的台詞)成了全片最有力的控訴。她控訴的是這三年來哥哥阿里從整個家族中「缺席」,然而希望哥哥死掉的心聲並非真的要他死去,而是她對哥哥的理解,這或許才是最好的結局。哥哥阿里因著父親的離世回到家中,一肩扛起即將去遠方工作的大哥交付的責任,或許是出於愧疚感,想彌補曾拋下一切離開的原罪,他將這些年存起來準備偷渡前往歐洲的資金湊齊,卻仍不夠還清父親遺留下的債務,為了讓妹妹們能夠繼續住在這棟老房子,他鋌而走險開車穿越邊境走私石油,儘管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他仍舊不幸遇上警察追捕,在槍口下逃亡的他不只沒拿到薪水,還被油商老闆要求回去從事底層的賣油工作,站在大街上苦苦等待客人來買油,還得給前來巡邏的員警保護費。直到某次阿里決定不交這筆「賄款」,竟被警察拉上車毒打,搶走身上的錢後將他關進監獄,阿里出來後氣憤地到政府機關投訴,卻沒有任何方法能夠揭露警方的惡行,在這樣貧困的絕境裡,人自然會失去希望,阿里整個人被屋子的陰影所籠罩,最後,他決定讓妹妹們搭車去到大哥身邊,自己則在州長辦公室前倒油引火自焚,那道熊熊的火焰正是片名的由來,也是整個茉莉花革命的源頭,成為足以燎原的「阿拉伯之春」。「別走在我前面,我可能追不上你;別走在我後面,我也無法帶領你;請走在我身邊,當我的朋友吧!」     妹妹練習法文朗誦的這段話,其實是出自法國作家卡繆之口,挪用到片中則巧妙解釋了妹妹對哥哥阿里的想像,不願看著他再次不告而別,而是希望他留在她們身邊,阿里確實守約留在了故鄉,「因為人其實什麼都跑不掉!」妹妹為哥哥的沈默進行解讀,總睡在家門口帶來的距離感,卻又讓她感到特別安心,想從大橋上跳下去的無力感,卻被親人朋友拉住不放而作罷,哥哥如同鬼魅窺見整個國家的小惡,也因無法改變現狀而失落。筆者特別喜歡這對兄妹的互動,儘管篇幅很小,卻能看出哥哥想守護妹妹的愛,他買了一隻小狗回家送給妹妹,教妹妹如何學狗媽媽叼起小狗,嘴上說著她曾是寶寶時也被自己這樣抓著,這無疑證明了他對妹妹發自真心的關愛。     觀賞《燃起希望之火》像是把燈關掉駛入黑暗的旅程,在絕美的攝影中看見地平線盡頭,滿是希望的餘暉也逐漸消散,觀眾逐漸陷入主角的情緒當中。電影的敘事好似文火慢煮,煨著一段沈重的社會悲歌,如電影開頭配樂的鼓聲,擊打著應當被世人看見的歷史,希望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編導在寫實的鏡頭中施加了魔幻的假想,讓希望之火與絕望之水彼此交融,成了一種令我著迷的影像風格,片中的畫外音更是替主角的生命賦予了詩意。我們終究得吞下這灼人的火焰,燙嘴的菸、瓦斯上的火、焚燒中的汽油,這些前人「真實」經歷過的感受,「你得了解,這一切都是真的!」🎶延伸聽歌: 絕命青年 《致留下的你》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26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