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憂傷柔美的初戀與鏡頭語言 劇情結構簡約,卻用樸質、飽滿力量的筆觸深入刻劃兩人的情感世界,有關前世今生的「因緣」演譯,將那曾經的美好封存於「之前的我們」。導演Celine Song用輕盈的鏡頭語言、懷舊美感的城市光影,將整體的氛圍烘托地相當溫和;加上葛麗塔李與劉台午兩位演員的互動,用內斂的眼神與肢體語言傳達涓涓細流般的情緒。而對於「無聲」的運用更是熟稔,往往創造出勝於有聲的情緒,重重地敲擊靈魂深處,深感故事帶來的後勁以及無法忍住的淚水。✅人類關係的微妙和『因緣』 故事也刻劃耐人尋味的三角關係,但彼此尊重、理解對方。這複雜又成熟的情感在他們之間流動,情感之深厚、情緒之層次,難以用簡單幾句語言去表達。或許倆人真的歷經千年的因緣輪迴,才相互糾纏至今,只是在這個現世,仍差那麼一點。「妳對我來說,就是註定會離開的人…」離別前的最後談話,將24年前的道別再度昇華,承載了無盡的複雜情緒在其中,既深沉又美妙,會在平實的結局後被強烈的尾韻深深重擊,不知不覺留下長長的淚痕。✅人生道路的『如果』與抉擇 電影除了對於愛情和命運的思索,也拋出一個『如果』的疑問:如果我們在人生的岔路上做出不一樣的抉擇又會如何?如果當初拐個彎,現在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發展、不一樣的身分,那麼或許就能挽回當初的種種遺憾跟悔恨。然而「人生沒有如果」,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時機,一旦錯過了就很難回頭,哪怕多用力挽回也徒勞無功。面對抉擇,我們始終無法預料未來的走向,只能學習以成熟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人生。✅緣起緣滅,學會好好放下 『命中注定』這個概念貫穿了全劇的主軸。冥冥之中,我們注定就是要遇見某人,然後在彼此的人生中掀起波瀾;然而,緣分也有結束的時候,正所謂「緣起緣滅」,雲聚是緣、雲散也是緣。不過面對緣的結束,是需要勇氣向過去道別,然後坦然地放下。比起結局的走向,導演更希望觀眾體認人與人之間的複雜性,有時面對人生的不可掌握,只能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和想法,將那些不捨好好地珍藏在心中。若因緣在此世劃下句點,只能待來世再相逢。❎節奏緩慢但適合本片調性 與其他電影相比,本作的電影節奏確實偏緩慢。不過也因為這樣的慢步調,角色的日常故事才顯得有意境,無論是自由女神像下渡輪的微風吹拂、漫步於洛克斐勒廣場的靜謐,還是旋轉木馬燈光下的微光閃爍,儘管畫面和情緒淡然、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但整體看下來卻十分舒服、清透。導演用成熟的視角切入,讓劇本不淪為陳腔濫調,甚至深切地與現實有所共鳴並讓人悸動。 結語 角色橫跨20年的重逢,故事簡單卻深刻。在膠卷鏡頭下,城市的光影、人物的眼神,整個畫面的色調都如此優美;加上柔和的運鏡和無聲的運用,使涓涓細流般的情緒得以充分醞釀,細膩的情緒餘韻繚繞。用樸質的筆觸寫下人們『因緣』的複雜性和微妙,並藉由人物拋出的疑問,回答「人生沒有如果」的現實,貫穿全劇的『緣』既是體認人們相遇的必定,也闡述人們分離的必然;最後我們只能用成熟的心態,學著接受與釋懷。-導演:席琳宋演員:葛麗塔李、劉台午、John Magaro、文勝雅(圖/翻攝自IMDB、車庫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你賦予人類自我毀滅的力量,但這世界卻尚未準備好迎接它。✅實拍鏡頭與震懾的配樂 Christopher Nolan鍾情於實景拍攝,本片同樣秉持著對藝術的堅持,用實拍鏡頭帶來真實的美妙與威脅性。全程採用IMAX攝影機,輔以70釐米膠卷與65釐米黑白膠卷的交叉呈現;還有大量的特寫鏡頭,利用鏡頭語言堆疊氛圍、加深角色內心的衝擊。而配樂更是錦上添花,Ludwig Göransson譜出瘋狂、節節攀升的節奏,迅速將觀眾帶入不安的心理,促使緊張的情緒攀爬到頂峰。如此強大的節奏與弦樂,所帶來的震懾將在你我腦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記。✅劇情張力與非線性敘事 電影的步調緊湊,並用非線性敘事使情緒不斷地往上構築。導演在故事軸線上使用並行的敘事結構,並藉由彩色與黑白的畫面來代表不同的人物視角,精心琢磨出具層次的故事。同時也透過原子彈的題材,帶來微觀上原子碰撞的物理現象,與宏觀上毀滅性的現實衝擊,巨大的反差形成超越蝴蝶效應的撕裂。如此的劇情結構,不僅為觀眾帶來非典型的傳記電影,還在其中雜揉了政治驚悚與心靈衝擊的元素,並且深入挖掘奧本海默的內心世界,令人沉浸其中的漩渦。✅層次與深度的精湛演出 Cillian Murphy所飾演的奧本海默,捕捉了角色內心的迷茫和複雜,投射出壓抑的心理狀態,彷彿平靜水面下的致命漩渦,成功演譯人物的層次與深度,即背負沉重原罪的心理。另外他與Matt Damon飾演的曼哈頓計畫負責人,和Robert Downey Jr.飾演的原子能委員會主席,皆有不錯的對手戲。特別是後者,人物表現從一開始的內斂到逐漸發散,戲劇性地塑造政客老謀深算的模樣。其他卡司也是實力派陣容,一同建構令人驚喜且深刻的歷史角色剖析。✅對原子彈、人性的反思 Nolan的電影都有著迷人的道德思辨,雖然這是歷史成份厚重的電影,但藉由奧本海默與「原子彈」的研發,闡述了科學革命的道德困境,以及人類的自毀傾向。即便這項發明終結了戰爭,但也開啟了地獄的大門,並帶來後續的「連鎖反應」與人類的自我膨脹。透過這段歷史,導演也希冀觀眾能思考AI對於人類的影響。當然,本片並非僅是傳遞反戰思想,更多的是聚焦於奧本海默的內心,當中有太多的複雜人性與光暗交會在角色身上迸裂,身為一部傳記類電影,沒有對誰作出過多批判。❎觀影門檻且須調整期待 作為一部歷史人物傳記片,先天上就並非是容易入口的作品。因為電影對於劇情背景並不會著墨太多,多數都是從劇中角色口中聽到片面名詞;也鑒於傳記的本質,劇中亦有眾多的歷史人物,對話的比例很多,加上三小時的片長與沉重議題,娛樂性較不高。而且大眾所期待的原子彈爆炸畫面僅出現一小片段,這或許與觀眾的預期有所出入。這需要調整心態去迎接這部作品,不然會被其歷史的複雜性和沉重感所壓跨。結語 這是部步調緊湊、細節精密的傳記電影,採用IMAX膠捲攝影鏡頭實拍,不論是微觀或宏觀的畫面,還是人物的特寫,都帶來最真實的視覺衝擊。配樂也塑造了甚高的震懾感。以非線性的敘事結構,輔以黑白畫面的交織,精心琢磨具層次的故事;同時雜揉政治驚悚與心理元素,讓劇情張力層層往上構築。多虧席尼墨菲和小勞勃道尼對人物內心的完美詮釋,賦予劇本人性面的說服力。電影也充滿了道德思辨,透過聚焦人物的內心煎熬,探究人性的複雜與矛盾。-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演員:席尼墨菲、艾蜜莉布朗、佛蘿倫絲普伊、小勞勃道尼、麥特戴蒙、喬許哈奈特、肯尼斯布萊納(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獲爛番茄98%新鮮度好評!在Metacritic上還獲得「必看佳作」的標籤。 ✅高張力的實拍動作場面 千錘百鍊的動作戲毫無冷場,鏡頭調度和動作細節是如此地扎實且精緻,每段畫面無一不令人屏息,並沉浸於流暢、無破綻的畫面裡。實拍的鏡頭給予極佳的臨場感體驗,特別是飛越山谷一幕,以及火車墜落的場面,在大螢幕看到著實震撼。導演的編排也相當熟稔,每個危機和轉折下的精準,張力掌握的恰到好處。全片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動作戲,層層堆疊出命懸一線的緊張感,讓人讚嘆不已,光看動作場面就值回票價了。 ✅AI人工智慧的反派塑造 電影在開場憑藉俄國潛艇被人工智慧擊沉的劇情,顯現其戲弄人類的高招之處,醞釀對全體人類的威脅性。電影確實地形塑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反派」,不僅猶如ChatGPT會自我學習,並捏造假訊息;甚至還會透過大數據演算法,竊取並預測人的行動。創造出足以操控劇情走向的角色,渲染出鋪天蓋地、猶如幽靈般的恐懼,加上各陣營錯綜複雜的關係和角力,使劇情變得難以預測。同時,貼合當代社會的議題,再度向大眾拋出人工智慧的反思。 ✅湯姆克魯斯的敬業演出 飾演主角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依舊寶刀未老,幾乎所有的動作場面都堅持親自完成。因為對他來說,唯有親自上陣、用最真實的畫面才能對得起影迷。尤其為了劇中騎車跳崖的一幕,劇組和他已執行了超過500次的跳傘訓練、超過1.3萬次的摩托車跳躍。即便此片段可能在預告片中就已看過,但在大銀幕前正式觀賞,搭配無聲的背景音效,仍然震撼的讓人起雞皮疙瘩,深陷令人屏息以待的氛圍裡。本片無疑地將他的敬業精神與人物魅力發揮到極致。 ✅新登場的角色同樣亮眼 故事的核心角色當然是聚焦在伊森韓特身上,延續了上作《全面瓦解》的命題,探究他的內心和糾結。不過這集新加入的角色也同樣不遜色,其中莫過於由海莉艾特沃(Hayley Atwell)飾演的扒手「葛莉絲」,他與湯姆克魯斯的互動產生有趣的火花,兩人一來一往的競合、扯後腿,為本片在緊張的故事中偶爾也出現幽默的元素,亦使觀眾期待這位新成員的活躍表現。其他的角色如Pom Klementieff飾演的女刺客「派瑞絲」,雖然戲分不多,但身手和氣場依舊頗有記憶點。 ❎篇幅與節奏冗長且失衡 全片長達163分鐘,因為展開的規格更大,牽涉出眾多且關係複雜的人物,這使得劇情需要花較多的篇幅去做鋪陳,進而讓節奏與篇幅拿捏得有些失衡;尤其是解釋性台詞的部分不免較為冗長,劇情內容說穿了就是去搶奪一把鑰匙,致使劇情進展有限或是原地周旋;要交代的東西太多,導致很多角色缺乏足夠的戲份表現、只能粗淺帶過,不免讓人有些可惜。不過「第一章」仍有個階段性的收尾,懸念留得漂亮、不會覺得唐突。 結語 千錘百鍊的實拍鏡頭給予完美震撼的視覺感受,加上危機的編排與轉折,使劇情層層堆疊出命懸一線的劇情張力。這也多虧Tom Cruise的敬業演出,用最真實的畫面獻給觀眾。除了探究主角伊森韓特的命運之外,Hayley Atwell飾演的「葛莉絲」,與主角之間的火花也是看點之一。故事表面上是老套的AI寓言,但執行卻是出色,不僅渲染出猶如幽靈般的反派,又契合目前最熱門的的科技議題。儘管劇情稍嫌拖沓、節奏拿捏失穩,但懸念留得漂亮,絕對稱得上是佳作。-導演:克里斯多夫麥奎利演員:湯姆克魯斯、海莉艾特沃、蕾貝卡弗格森、凡妮莎寇比、賽門佩吉(圖/翻攝自IMDB、派拉蒙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試映會就被眾多媒體讚不絕口,甚至連湯姆克魯斯都給予超高評價:「這是我們現在需要的超英電影。」究竟本作是否為DC電影的神作呢?以下用無雷的角度來談談閃電俠必看亮點↓以及作品的觀後感。劇情重點 貝瑞使用超能力回到過去,想要改變歷史卻衝擊了時空秩序。當他試圖拯救家人時,使他受困於另一個時空中;而在這個時間線中,回歸的薩德將軍正威脅著毀滅世界,但卻沒有超級英雄可以求助,除非貝瑞能說服一位退休的蝙蝠俠重現江湖,解救一位被監禁的氪星人……但他最後能成功拯救整個宇宙嗎?必看亮點 ✅衝擊時間線的亮點與客串 本作的劇情取材自DC漫畫《閃點》Flashpoint的部分元素,當閃電俠意外發現他有穿越時空的能耐,便想回到過去阻止母親的悲劇;然而時間線卻因此引發蝴蝶效應,導致世界毀滅的危機。在此情節發展之下,他必須與另一時間線的自己並肩作戰,同時還要招集其他「正義聯盟」的成員,所以劇情巧妙地找回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版的蝙蝠俠,還有薩莎·卡勒(Sasha Calle)飾演的超少女,融合了懷舊與全新元素。電影還有更多角色以「客串」、「彩蛋」的方式驚喜出演,絕對讓影迷大飽眼福。 「超少女」卡拉的初次登場,安排地恰到好處。雖然礙於篇幅有限,未能給予足夠的背景或內心著墨,但對於戰鬥能力上的描繪卻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效彰顯出她的強悍力量與速度感,用快節奏的動作戲體現角色的強大。至於「蝙蝠俠」方面,除了有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 之外,米高·基頓的現身可謂是電影的一大亮點,其個人的設備,諸如蝙蝠洞、蝙蝠裝、蝙蝠車和戰機,甚至專屬配樂都為電影渲染滿滿的情懷感動;不僅如此,在動作戲上的身手更是了得,他與兩位閃電俠的合作均得到妥善的發揮,展現豐富的戲劇性和特色。 ✅無冷場的精彩動作和畫面 全片時長有兩個半小時,毫不吝嗇地帶來精彩、無冷場的精彩動作戲與聲光效果。在電影開頭就展現閃電俠與蝙蝠俠聯手打擊犯罪的戲碼,在城市間展開一連串大型動作場面,讓人腎上激素飆升。特別提及蝙蝠俠的飛車特技,還有運用繩索的技巧,不但展現導演場面調度的能耐,也為觀眾帶來黑暗騎士的過癮戰鬥張力。除了刺激且流暢的動作場面,閃電俠的高速能力也獲得充分的描繪,其中一段是在倒塌大樓下的拯救橋段,行雲流水的時間和動作設計稱得上是嘆為觀止;其他以高速奔跑時的畫面扭曲,其速度感與震撼效果在特效的加持下得到有力的體現。簡言之,本作動作戲帶來的視覺體驗,在大螢幕看絕對是相當過癮。 「You wanna get nuts? Then let’s get nuts.」✅伊薩米勒令人驚豔的詮釋 而說到演員的表現,男主角伊薩米勒(Ezra Miller)一人分飾兩角的演技,可以說是給了觀眾超乎預期的精湛詮釋。在劇情中他必須與過去的自己相見,但成長與經歷截然不同的兩人,勢必要詮釋出個性相像又迥異的「自己」,而演員完全駕馭了兩個身分,看著劇中的兩位角色互動,就猶如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對戲,不同情緒的來往令人驚豔。一人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充滿著不捨和不能言說的苦衷,另一人則是一無所知、在沒有顧慮的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兩者間的關係像是兄弟或師徒一樣,為諸多對手戲創造有趣又讓人欽佩的火花。「I love you.」「I love you more.」「I loved you first.」 正因為回到過去的情節,觀眾可以看到雙主角的成長曲線,兩條線有衝突也有互補,交織出弧線立體的人物塑造,角色心境的黃金交叉也打造出了1+1大於2的故事效果。二人的心境變化令劇情充滿了情緒,情緒轉折和劇情推進相輔相成,為故事背景得到具有份量的情感醞釀,使角色厚度趨於扎實。同時在情緒的渲染之下,吸引觀眾一步步地去了解角色,然後進一步被其失去母親的傷痛所感染,尤其是後半段跟母親告別的戲碼,會讓人不禁跟著眼眶泛淚。「Don’t live your past. Live your life.」✅催淚的情感線與故事反思 故事的起點,是閃電俠期望用自己的超能力去挽回他一直以來的遺憾,即便知道時間悖論的危險也在所不惜,一心只想回到過去「修正」母親的死。其實我們每人都曾經想過,是否有機會回到過去、去修補那些曾經的遺憾?故事便以此為基礎,在這一趟時間之旅中,看著主角試圖挽回母親的悲劇,也奠定了故事的沉重基調。當中也不乏有聚焦在親情上的動人戲碼,貝瑞與母親的互動是電影最催淚的時刻。但是電影告訴我們:過於執著地想改變過去,只會讓自己更加深陷痛苦的泥淖之中。因為這不僅會讓人走火入魔地陷入執念的迴圈,到頭來我們既無法改變結果,還可能摧毀其他現存的事物,最終使自己滿身瘡痍。劇情本質上就是帶著宿命般的感傷和面對傷痕的成長旅程,與其說是英雄片,不如說是一部講述學會放下執念的心靈冒險。 「Not every problem has a solution.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to let go.」 那麼悲劇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劇中媽媽告訴貝瑞:「不是每個問題都有解答,有時候需要的是放下」,這台詞可謂是貫穿全片的主旨。一直糾結於過去已經發生的歷史或錯誤,只是一次次將自己推入更深的深淵,緊緊抓住不放的執念最終只會摧毀一切,有時,學會放下才是最好的解答,並且珍惜還在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人生才能擺脫枷鎖繼續走下去、活在當下,不愧對摯愛之人的思念。間接地,藉由班艾佛列克的對話,引導主角和觀眾去理解:「正因為有這些傷疤,才成就了現在強大的我們」,別讓悲劇定義了自己、侷限了發展,雖然不簡單,但我們要努力從創傷中爬起、變得更強。最後,讓觀眾與貝瑞體驗豐富而完整的歷練,跟隨著角色一起成長、體悟,見證主角正視童年傷痛,從執著慢慢到放下的蛻變。「These scars we have make us who we are. 」❎特效瑕疵與收尾可惜? 劇中閃電俠的超能力展現,和其他英雄、反派的對戰場面,確實帶來娛樂效果十足的視覺饗宴,但是對於CGI特效的細節,這部作品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尤其是大量的人臉動畫,表情似乎太過僵硬、虛假;另外在高速特效的穿越場景之中,CGI的使用容易讓觀眾覺得銀幕上的人物並不真實,以一部大型特效片來說,技術上的瑕疵會顯得突出。不過對於一般想單純享受娛樂的觀眾而言,或許問題不大,畢竟該有的娛樂效果都有,加上滿滿的DC懷舊彩蛋以及具有情感共鳴的故事,其實是瑕不掩瑜的。 再者,比較令人可惜的是薩莎卡勒所飾演的「超少女」,她在電影的後段才有登場,而且戲份受到壓縮,沒有足夠的篇幅去著墨角色著實令人感到惋惜。然後最後的大規模戰鬥,決戰可能沒如預期地來的高潮,非以戰鬥勝負為收尾方式,相反地是以感情戲作為主要的編排。雖然如此,卻能彰顯英雄的抉擇與心境成長,聚焦感情和對自己的反思,從失敗與悔恨中成長,反而使英雄光環得到耀眼的綻放和劇情的昇華。最後,即便「多元宇宙」已經不是新鮮的劇情,甚至在超級英雄電影中可說是老調重彈,但本作依舊能在觀眾審美疲勞之下,給予感動滿滿的情緒,已經值得肯定。結語與推薦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閃電俠》雖不到神作,但絕對繳出應有的水準和娛樂性。在穿越時空的題材與設定上運用得當,並帶來懷舊與全新的英雄角色,同時在給予觀眾驚喜之餘,也不至於到喧賓奪主的程度,而是有融入劇情之中為電影加分。動作場面與打鬥編排上,設計地出色且流暢,有發揮各自角色的能力,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和刺激感。再者一定要提及Ezra Miller的精湛演技,一人分飾兩角的詮釋令人瞠目結舌,並讓雙主角相互交織的成長曲線獲得有力的塑造,令故事充滿了情緒和厚度。也藉由想挽回遺憾的主軸,不僅描繪深刻又動人的情感戲,更引出學會放下執念的主旨,讓我們跟隨著角色一起成長。雖然電影仍有些小缺陷但是瑕不掩瑜,滿滿的DC彩蛋以及具有情感共鳴的故事絕對讓人難忘。 特別推薦給:DC超級英雄系列的鐵粉、閃電俠或蝙蝠俠的粉絲、熱愛英雄片或動作戲,享受震撼場面與催淚情緒的你及妳。-導演:安迪馬希堤(Andy Muschietti)演員:伊薩米勒(Ezra Miller)、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朗李文斯頓(Ron Livingston)、安潔陶依(Antje Traue)、泰姆拉莫里森(Temuera Morrison)、西爾莎莫妮卡傑克森(Saoirse-Monica Jackson)、科蕾西克萊門斯(Kiersey Clemons)、瑪莉貝爾維杜(Maribel Verdú)(圖/翻攝自IMDB、華納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有1片尾片段(片尾彩蛋):有雷!❶ 結局不僅可以看到各種版本的蝙蝠俠和超人,最後貝瑞跑去找「水行俠」喝酒談心事,將這段穿越時空的經歷分享給他,不過水行俠似乎沒放心上,反倒是因為喝得爛醉而倒在一灘水窪中,還叫貝瑞用他手上的亞特蘭提斯戒指去換更多酒過來…
Read more《玩命關頭》系列的第11部作品,將揭開最後的篇章…。✅復仇者聯盟等級黃金陣容 作為一部長青系列,至今已累積一眾星光熠熠的卡司,光看大咖演員齊聚一堂就已令觀眾感到熱血沸騰。除了固定班底之外,還有上集詐死回歸的「韓哥」、洗白的反派「戴克蕭」、曾與唐老大反目成仇的弟弟「雅各」,甚至連續兩集擔任敵手的駭客「賽芙」也都回來;更別說這集還加入了布麗拉森(Brie Larson)以及傑森摩莫亞(Jason Momoa)。若再加上片尾最後幾分鐘出現的兩位演員,相信這堪稱「復仇者聯盟」等級的豪華陣容會讓觀眾又驚又喜。✅介於寫實與浮誇的飆車戲 隨著系列電影的發展,格局和場面越做越大,已由街頭賽車轉型成特務動作片。對此,導演Louis Leterrier期望可以回歸前幾集的賽車本質,有稍微將車拉回地球表面,使其介於現實與浮誇的模糊地帶。開場的梵諦岡鐵球追逐橋段,各路人馬的飆車戲執行優秀,也創造娛樂性十足的爆炸特效。但當然,浮誇戲碼還是沒有減少,劇組總是能跳脫我們的想像力、超越物理定律,給觀眾看似誇張,卻又讓人驚呼的動作場面,帶來極為紓壓的爽快程度。✅傑森摩莫亞飾演最狂反派 作為最終章三部曲的反派-但丁,竟找來「水行俠」傑森摩莫亞(Jason Momoa)詮釋這位充滿邪氣眼神和浮誇造型的大反派!粗曠猛男的外表下不時透露陰柔的氣質,以及嬉鬧浮誇的態度,加上種種的詭異行為,全身上下散發出古怪的幽默感,不僅令角色有點討喜,還間接襯托出他的變態之處。致力於玩弄主角群,並且縝密地策畫一切行動,猶如蝙蝠俠的「小丑」一樣,是個既瘋癲怪異又詭計多端的犯罪,讓主角整集都處於逃亡的危機之中。❎浮誇車技與缺少角色共情 雖然這集有收斂一些,但誇張的橋段依舊不少,連在劇中都透過探員的口吻自嘲:「他們違反上帝規則和物理定律!」。但這也是該系列的特色,用超乎想像的特技和特效,開創「人車合一」的玩命風格。不過儘管大場面效果過癮,但劇情的銜接感依舊有些牽強,多方發展的劇情線變得破碎;最後也因為這部是鋪墊之作,所以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結局。再者,一直強調「family」的主角馮迪索,全程幾乎毫髮無傷,這導致觀眾無法與角色產生危機共情。結語 電影集結一眾巨星,不論是老班底還是驚喜回歸的成員,以及過往的敵人來聯手,都讓卡司陣容變得越來越豪華。更別說這次還有傑森摩莫亞飾演的反派,其舉手投足散發的古怪與瘋癲,風格令人印象深刻。而飆車與動作戲依舊過癮,不斷有超乎想像的特技特效,帶來舒壓的娛樂爽度。即便該系列的缺點依舊明顯,故事破碎、合理性疑問,以及過度頑強的主角形象,可能讓人想吐槽,但若放開心情去觀賞,相信能享受到作品給予的感官刺激。-導演:路易斯賴托瑞(Louis Leterrier)演員:馮迪索(Vin Diesel)、莎莉賽隆(Charlize Theron)、布麗拉森(Brie Larson)、傑森摩莫亞(Jason Momoa)、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約翰希南(John Cena)(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尼可拉斯凱吉化身「超自戀慣老闆」以嶄新恐怖喜劇秀出吸血鬼德古拉的窘境 ✅恐怖又搞笑的黑色幽默 本作打造如《吸血鬼家庭屍篇》般恐怖卻又搞笑的吸血鬼電影。因此它不僅有驚悚元素,更透過幽默喜劇及浮誇動作的結合,為吸血鬼「德古拉」這經典系列,注入鮮活的色彩和截然不同的面貌。最終它成為一部帶有極大違和感、既血腥又逗趣的恐怖喜劇片,能夠給予觀眾足夠的娛樂性。若對吸血鬼題材有興趣,甚至偏愛荒謬的喜劇,那這部的黑色幽默絕對可以滿足需求。 ✅動作設計既瘋狂又血腥 電影注入了許多大膽的視覺效果和血腥場面,劇中不吝嗇地呈現出爆頭噴血、血肉橫飛,甚至骨肉分離的R級鏡頭,血漿含量驚人。此外,為了凸顯吸血鬼的強大,也加入浮誇且大量的打鬥戲碼,畫面華麗、動作設計新穎,為血腥場面創造更過癮的效果。再者,劇組對於德古拉的妝造也極為用心,用實物特效呈顯不同面貌和狀態下的德古拉,使扮相栩栩如生。 ✅尼可拉斯凱吉的浮誇詮釋 電影罕見地以德古拉身邊的「特助」為敘事角度,以主僕間互動的過程,側面著墨他的性格,並慢慢拼湊其完整的人物樣貌,切入點十分創新。當中最搶眼的莫過於知名影星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德古拉,透過面部表情和動作的誇張詮釋,將其招牌的「凱吉瘋」發揮淋漓盡致,兼具恐怖和喜感的調性。 ✅擺脫慣老闆的主旨和勇氣 電影透過德古拉與雷菲爾的主從關係,反映社會中「慣老闆」與「小社畜」的上下階級關係,豐富了劇情面向。劇中雷菲爾的使命就是要替德古拉包辦所有大小事,且隨叫隨到,他就是這段有毒關係中的可憐下屬,而德古拉根本就是那些貪得無饜的上司。因此導演希望藉這部好玩的電影,給予活在陰影下的人一些勇氣,嘗試奪回自主權、做出改變,這也是電影的重要核心。 ❎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胃口 這部作品的基本調性是充滿玩味、反威權的黑色喜劇,但不見得每個觀眾都能接受其荒誕的風格;充斥著大量的血腥畫面,所以若對此接受程度不高的觀眾,或許會感到反感。再者,電影的劇情發展很簡單,其實對於接下來的劇情發展都容易臆測,若期待看到扎實且高深的故事,以及具角色深度的電影,這部或許無法滿足你。 結語 以德古拉的特助為切入點,除了吸血鬼的驚悚、血腥元素,還透過幽默喜劇及浮誇動作的結合,為「德古拉」注入鮮活的色彩和面貌,甚至滿滿的惡趣味和過癮體驗。另外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德古拉,活靈活現地詮釋該角的狡詐和誇張。電影還透過兩人的主從關係,與時俱進地連結到「慣老闆」「社畜」現象,給予有力的社會刻劃,鼓勵我們活出另一個自我的勇氣。-導演:克里斯麥凱(Chris Mckay)演員: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尼可拉斯霍特(Nicholas Hoult)、奧卡菲娜(Awkwafina)(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班艾佛列克最新力作,攜手麥特戴蒙改寫體育世界及流行文化。 -「鞋子原本就只是一雙鞋,直到有一位特別的人穿上它。」 ✅經典又勵志的品牌故事 本作劇情藉由與麥可喬丹簽約的過程,帶出挑戰與創新的勵志精神。當年NIKE的籃球鞋市佔率僅僅17%,被兩大品牌adidas、Converse狠狠輾壓,因此這項企畫完全難若登天。但難得可貴之處也在這,公司的執行長、行銷主管、球鞋設計師等員工,都選擇豪賭這次的機會;尤其主角甚至打破規則與偏見,用真誠、不懈的態度,努力說服主管和喬丹一家人。除了劇中穿插很多Nike的趣事與軼聞,更體現其口號「Just do it」的精神。 ✅人物自然且真誠的演出 光是能在劇中看到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麥特戴蒙(Matt Damon)、傑森貝特曼(Jason Bateman)等人同場飆戲、吐槽對話,這部電影就已經值回票價。過程中穿插許多有趣的笑料,能讓觀眾體會人物間生動的交鋒、散發自然且真誠的光環,不會像普遍傳記電影那樣的沉悶。尤其薇拉戴維斯(Viola Davis)飾演的喬丹母親,可說是這故事背後的主角。她愛護兒子的才能,又不慍不火地與Nike協商、攻防,表現與主角平分秋色,雖然該角色後半段才出現,但絕對有為本片畫龍點睛的效果。 ✅非運動電影但敘事出色 這部不是傳統印象中熱血的運動電影,儘管和NBA息息相關,卻沒有高潮迭起或血脈噴張的球賽戲碼,甚至喬丹這個角色僅露出背影而已。也許這和部分觀眾的預期有所出入。畢竟本片基本上都聚焦於說服公司和喬丹簽約的過程,它實則是部扎實的劇情片,即便劇情推動多以大量的對白呈現,但每個人的想法都鉅細靡遺地表達出來,每段戲都是如此真摯、熱情。而且電影的年代感營造出色,每個細節都用心打磨,相當引人入勝。-導演:班艾佛列克演員:班艾佛列克、薇拉戴維斯、麥特戴蒙、傑森貝特曼(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由《遊戲夜殺必死》雙導演Jonathan Goldstein和John Francis Daley聯手執導。✅桌遊世界和劫盜元素 改編自經典桌遊〈龍與地下城〉,對於老玩家來說,種種的彩蛋會讓人回憶起遊戲中的美好時光;而對於新觀眾而言,這些專業術語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人迅速融入這個奇幻世界,不會令人困惑。導演選擇以劫盜劇情作為切入點,本質上是用奇幻冒險包裝的劫盜電影,加上劇情中間常安插毫不做作的笑梗,種種神來一筆的幽默和意外橋段,使本片的趣味性更高。這些元素在雙導演的編排下,相容得很好,給予相當討喜的一面。✅角色火花與幽默互動 除了桌遊的奇幻架構,演員們所飾演的角色也驅動電影的可看性。由克里斯潘恩飾演俏皮、幹話滿滿的『吟遊詩人』,與蜜雪兒·羅德里奎茲飾演的『野蠻人』搭配得很好;而賈斯特史密斯飾演魔法有點兩光的『術士』、蘇菲亞莉莉絲飾演的『德魯伊』,還有雷吉尚佩奇飾演的『聖騎士』,都碰撞出驚喜的火花和笑點。導演懂得利用他們的角色性格去推動劇情,這種帶出來的幽默喜劇顯得真實自然,同時也讓電影的改編更有桌遊玩家互動的醍醐味。✅永不放棄的精神寓意 想當然耳,主角群在劫盜冒險的旅途中不順遂,一路上有無數的阻礙、大部分的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其實追朔每個人的過去,都存在不少的失落和無奈,種種現實未必盡如人意。但正如主角對夥伴們所說的「一停下來就等於失敗」,要相信透過努力可以有轉圜的餘地,即便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也要不斷嘗試、失敗就再變更計畫。這也讓電影中他們的「失敗」不僅僅只娛樂大眾,同時也富含寓意,鼓勵觀眾永不放棄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缺點明顯但娛樂性足 因為本作的定位是輕鬆、無門檻的娛樂電影,所以劇情任務的邏輯沒有特別嚴謹,公式化套路明顯、反派動機單純且草率,轉折也是預期之內。也正因如此,其淺顯易懂的編排才讓觀眾得以輕鬆入戲、受眾更廣,並以詼諧幽默的劫盜元素、鮮明的角色,引領我們淺嚐這迷人的世界觀。不得不佩服編導能平衡諸多元素的執行力,伏筆的處理也優秀,使其突破改編電影的傳統框架,成為娛樂效果到位、具可看性的作品。 結語 本作用奇幻冒險為基底來包裝一齣劫盜劇情,藉此勾勒出〈龍與地下城〉這款經典桌遊的世界觀魅力,並用詼諧幽默的調性、鮮明的角色與互動,塑造出真誠好笑的娛樂效果。劇中各種意外事件和搞笑,在帶給觀眾許多笑料的同時,也賦予有關團隊扶持、永不放棄的寓意。雖然劇情簡單、套路明顯、反派粗糙;但也因為其淺顯易懂的編排,讓老玩家和新觀眾都能輕鬆體驗桌遊的迷人背景,並讓似曾相識的奇幻世界變得更有趣、熱鬧。-導演:John Francis Daley、Jonathan Goldstein演員:Michelle Rodriguez、Chris Pine、Sophia Lillis、Regé-Jean Page、Justice Smith、Hugh Grant(圖/翻攝自IMDB、派拉蒙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以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人生經歷為藍本,聚焦於家庭對他的影響,以及如何燃起對電影的熱情及追求。 ✅導演的半自傳故事 劇中親情的成份,出自於導演自身的投射,所以顯得私密且真摯,並坦白地挖掘出埋藏多年的家庭祕密,雖然不免感到有些殘酷,卻也包裹著溫暖的環節。儘管他的家庭出現了裂痕,不論是母親出軌、父母離婚,還有對父親的不解,然而這一切都成為他電影創作的養分、交織生命的璀璨。我們可以看到導演過去的作品,諸如《E.T.外星人》、《辛德勒的名單》、《A.I.人工智慧》等電影,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背景,並影響劇中的角色塑造和情感層面。 ✅對電影的熱愛和追逐 之所以愛上電影,其實是源自於他們一家人去看的一場電影《戲王之王》,當中火車撞車的情節令他難以忘懷。之後在母親的建議下用父親的攝影機,拍下火車玩具相撞的畫面,自此以後「拍攝」成了他畢生的熱忱。這是他第一部拍攝的短片,雖然陽春,卻是他的啟蒙之作。劇中有一幕別具意涵,小男孩在房間放映自己拍攝的電影時,用手掌作為投影的螢幕,象徵著用自己的雙手捧著夢想的意境,深刻地體會到「電影」是他一生的夢。同時,電影也是陪伴他走過各個成長難關的精神寄託,這樣的故事,更是乘載了所有電影人的心情。 ✅恰如其分的演員表現 除了蓋布瑞拉貝爾(Gabriel LaBelle)飾演的主角清新又自然,飾演主角母親的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也令人驚艷於能詮釋這位充滿童心、帶點古怪,但又莫名帶著仙氣,更是影響主角勇於追夢的重要人物。雖然故事是以平順如流水帳的方式敘述,劇中也沒有戲劇化的發展或轉折,但不乏也有令人莫名動心的橋段,演員們恰如其分的表現,為自傳類型的劇本增添不少可看之處,並體會人物背後的情感。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演員:蜜雪兒威廉斯、加布里埃爾拉貝爾、賈德赫西、塞斯羅根、保羅迪諾(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漫威電影宇宙第五階段啟動!《蟻人3》有為此奠定成功基礎嗎?爛番茄影評人分數跌破50%,但爆米花分數卻有80%以上? 劇情重點 「蟻人」史考特與「黃蜂女」荷普,偕同前神盾局的皮姆博士與「第一代黃蜂女」珍娜,以及史考特的女兒凱西,意外誤入神秘的「量子領域」。雖然他們有機會在其中探索這個異世界和奇異生物,然而卻遇上繼「薩諾斯」後的超級大魔王「征服者康」…必看亮點 ✅家庭與傳承的核心 蟻人家族間的情感是整部電影所要講述的核心主題。故事試著探討一位曾拯救世界的超級英雄,亟欲彌補與女兒之間錯過的時光,希望拋開行俠仗義的生活,純粹陪伴女兒;而女兒凱西已成長為青少女,雖然不懂深思熟慮、過於理想,她卻不滿老爸過於安逸的行為,也期盼自己能拯救弱勢。父女倆的觀點分歧便成為本作的衝突點,甚至以凱西所惹的麻煩帶出劇情的始終,最後在異世界的冒險旅程中,完成彼此的救贖,並讓她繼承老爸的衣缽。只可惜這條主軸一直受到劇情瓜分的影響,沒能繼續挖掘下去、無法激起共鳴。-「我錯過了好多,我也想參與她的人生。」 「蟻人」的角色塑造和其他英雄完全相反,莫名其妙成為英雄、只想安逸地生活度日,這樣的人設安排相當討喜。本作也維持一貫的習性,他的行為至始至終都是為了女兒,沒有因為成為「復仇者」的一員就改變它的人設,加上演員保羅路德(Paul Rudd)帶有喜感的演出,再次展現史考特這個角色的親和力和初心。另外飾演女兒凱西的凱瑟琳紐頓(Kathryn Newton),雖然演技上仍有成長空間,但以劇本而言,給了她不少發揮空間,甚至搶足老爸的鋒頭,同時電影藉該角色的初登場,在創造變數之餘帶出家庭傳承的精神。 ✅征服者康的詮釋魅力 大反派「征服者康」絕對可以說是最搶眼的角色。這位角色曾在影集《洛基》的片尾中現身,揭示了他有無數的變異體,性格不同的他們有好有壞,而且因為掌握穿越多重宇宙與時空的秘密,因此在時間軸上具有極大的主宰力。不過這角色的可怕之處,在本片後段被降低很多,所以主要放在片尾畫面上,將對未來的漫威宇宙產生史無前例的威脅。而飾演者強納森梅爾斯(Jonathan Majors),被不少人大讚選角非常成功,一個眼神、細微的抽動,便能詮釋出角色的複雜性,甚至流露出征服者的野心及霸氣,為電影加了不少分數。若觀眾看過他在影集中扮演「留存者」的版本,那麼就能體會到他渾然天成的出色演技,相信未來他的多位變體會帶給觀眾更多驚奇。 ▲強納森梅傑斯闡述:「本片是關於時間在我們人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 ✅量子領域的視覺盛宴 本作的另一大賣點就是真正探索「量子領域」,從過去就鋪墊許久的神秘世界,如今終於引領觀眾一窺其面貌。進入該領域後,猶如乘坐一輛穿梭於迷幻世界的觀光列車,見識了目不暇給的異世界還有形形色色的各種設定,那些繽紛色彩的景色、怪異又有趣的生物,都顛覆了人們的想像,並建構出絢麗奪目的詭異世界觀。諸多新元素的安排,刻畫出獨特的語言系統、社會結構和制度,甚至是生態價值觀,堪稱是一場視覺盛宴,最後的大決戰更像極了《星際大戰》。 但這樣的新鮮感不見得能讓每個觀眾都維持下去,因為這世界觀有著許多其他電影的影子,零星勢力的反抗軍試圖推翻帝國霸業也是相似的劇情,而且電影沒有給予足夠的劇情空間,讓主角一行人與這些居民產生深刻的情感連結或互動火花,往往幾句台詞就交代一切。再加上本作長時間都在綠幕下完成特效,若仔細觀察某幾幕的特寫,會感受到厚重的CG特效瑕疵,尤其當這些生物與演員放在同一個鏡頭下更明顯,不過整體上不至於突兀,還是有一定的畫面水準。 ❎失去原有的魅力及角色 相較於其他有著沉重使命的英雄來說,《蟻人》系列刻意把格局縮小,前兩集的核心都放在「家庭」身上,塑造一個溫馨又可愛的篇章,反而顯得平易近人、闔家觀賞。這次同樣遵循這個主旨,並想把故事放在主角史考特和女兒凱西兩人身上,這樣的設定原本是沒問題的,然而卻因為太過野心勃勃,突然想拉大格局,卻因此犧牲掉此系列本該有的優勢,不論是小人物的謙遜和幽默魅力,還有以往運用放大縮小的笑果、麥可潘納(Michael Peña)的機關槍嘴砲等等,這些歡樂元素都一併消失。這次笑點不但顯得刻意,情感處理的細節上也略為粗糙,特別是在喜劇和嚴肅劇情的斷裂感。簡單說《蟻人3》被迫肩負「復仇者級別」的危機,讓它不得不脫離原本的定位,令人感到惋惜。 此外,本作為了鋪墊多重宇宙和「第五階段」的危機醞釀,導致塞入了許多與本作劇情無關的內容,更用大量的解釋性對白來介紹相關背景。毫無關聯的鋪陳,不僅影響觀影的順暢度、抓不到重點,對於已經看過相關作品的觀眾,更是重複闡述已知的訊息,沒有意義。導致整部電影像是為了介紹「征服者康」和預告漫威電影發展的用途,但又沒完全解釋康的使命與動機,不像是真正獨立的作品。還有部分角色淪為推動劇情的工具,包含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飾演的珍娜,以及人設魔改又意義不明的「魔多客」,都浪費了故事的篇幅。電影的結尾也令人感到倉促,整體劇情略顯凌亂且失衡。結語與推薦 電影以充滿神秘色彩的量子領域作為冒險背景,目不暇給的微觀世界帶來顛覆想像的視覺饗宴,猶如《星際大戰》的科幻冒險和特效;同時,故事持續講述「蟻人」家族間的情感,尤其是主角與女兒間的矛盾與救贖,雖然沒能產生動容的情緒,但親情和傳承的展現在演員的詮釋下變得討喜。另外本片的大反派「康」,演員的魅力令人期待未來的可能性。不過電影也有著諸多缺點,不只是凌亂的節奏和失衡的氛圍,還有公式化的劇情及工具化的角色,更致命的是,因為肩負了漫威未來發展的負擔,導致故事加入刻意為之的解釋性對話和冗雜鋪墊,完全犧牲了此系列以往幽默、親切的魅力。當然這可能是非戰之罪,但種種束縛確實造成了硬傷。-導演:派頓瑞德(Peyton Reed)演員:伊凡潔琳莉莉(Evangeline Lilly)、保羅路德(Paul Rudd)、強納森梅爾斯(Jonathan Majors)、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比爾默瑞(Bill Murray)、麥可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凱瑟琳紐頓(Kathryn Newton)、朴藍道(Randall Park)、寇瑞史多(Corey Stoll)(圖/翻攝自IMDB、迪士尼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片尾畫面(片尾彩蛋):片尾有2個精彩片段 第一個片尾:「康理事會」Council of Kangs的登場,因為本集反派康的緣故,他們決定要阻止復仇者聯盟的干預,便召集所有多元宇宙的康,對漫威宇宙發起進攻以捍衛他們的王朝。 第二個片尾:透露「發明者康」的出現,以及洛基與莫比烏斯這兩位角色,即為了影集《洛基2》埋下伏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