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獨家內容」的搜尋結果

《預兆》:剛果裔導演處女作奪坎城榮譽、代表比利時角逐2024奧斯卡!

Image source: © WRONG MEN/ RTBF ​​《預兆》(Omen/ Augure)於2023 年5月23日坎城影展上首映,由剛果裔比利時導演巴洛吉·齊亞(Baloji Tshiani)執導,主要探討非洲巫術和迷信。該片在第76屆坎城影展上入圍「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單元,並榮獲新聲獎(the New Voices Award),之後又代表比利時角逐2024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這對剛完成處女作的巴洛吉來說是極大的肯定。​ ​​《預兆》片長90分鐘,電影語言為法文,拍攝歷時23天,在18個不同地點進行,製作地點橫跨比利時、剛果民主共和國、荷蘭、法國、德國和南非。此外,該片獲得了VRT、RTBF、瓦隆-布魯塞爾聯邦電影中心、screen.brussels、荷蘭視聽基金會和聯邦稅務局等機構的財政支持。​

Read more

德式驚悚迷你劇集:《心理治療》 (Die Therapie)

Netflix在2023年9月播出改編自羅米豪斯曼(Romy Hausmann)小說的迷你驚悚劇集​《​親愛的孩子》(Liebes Kind)大獲好評後,Amazon Prime Video也在10月推出了性質接近的​《​心理治療》(Die Therapie),被許多影評稱讚​「​德國也能拍出好的心理驚悚片。」這部迷你劇集改編自知名作家賽巴斯提安費茲克(Sebastian Fitzek)在2006出版的同名小說;這本書不但在當時擠下​《​達文西密碼》成為暢銷書榜首,也讓作者晉升為德國家喻戶曉的著名小說家。

Read more

爆笑的婚禮災難劇:《人生的慶典》(Ein Fest fürs Leben)

​​一生一次的婚禮可以怎麼搞砸呢?在所有的期望都落空後,快樂還是可能的嗎?透過這部在2023年十月上映的德國喜劇​​《​​人生的慶典​​》​​(​​Ein Fest fürs Leben),觀眾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這部​​《​​人生的慶典​​》​​其實是改編自法國兩位導演Olivier Nakache und Éric Toledano在2017年上映的電影「C’est la Vie」!在法國原創電影裡,故事的拍攝地點在首都巴黎;德國的電影中則將場景移到科隆(Köln)。兩部電影同樣都在一座擁有廣闊花園的郊區城堡中拍攝。​ ​​內容講述一位名叫Dieter的婚禮企劃師,長年來在攝影師​​ 、​​婚禮歌手​​ 、​​婚宴廚師和婚禮現場服務人員的協助下,替客戶完成婚禮。對於這些統籌工作和客戶的各種要求讓他感到心疲力盡,決定要透過最後一場替Leonie和Lasse策畫的婚禮作為告別作,正式退休;但即使他將這場婚禮的每個細節策畫得盡善盡美,最後一切還是出了差錯且完全失控,不但碰上停電​​ 、​​婚宴上的食品過期,甚至還有稅務人員上門查稅等各種烏龍,一場婚禮儼然成了讓人不知所措的鬧劇。​​​近幾年來,改編自法國片的德國影劇作品相當多,尤其以喜劇類的作品為主,因此有些德國影評時常會自我解嘲表示,或許是德國人自己生產不出優秀的喜劇,只好改編鄰國法國的作品。甚至還有些更酸地批評​​「​​當你可以偷別人的東西時,為什麼要費心自己發明呢?​​」 ​​不過當然,並非所有的電影改編都能夠成功。​ ​​這部​​《​​人生的慶典​​》​​乍看主題極為平凡,但它在德國票房卻拿下優秀的成績,許多影評也認為它表現得比法國原創更好。語言掌握地更精準,有趣的梗更為爆笑地呈現給觀眾,因此還有影評家稱它為​​「​​德國喜劇藝術類的瑰寶​​」 ​​,給予相當正面的讚賞。即使有些觀眾認為它沒有精準呈現德國婚禮特色,例如​​「​​鋸樹幹​​」​​、​​「​​丟瓷具​​」 ​​等特殊習俗。但畢竟它是改編法國的婚禮電影,德國習俗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如何在混亂的人生中依舊保持樂觀和愛,才是它的主題。​

Read more

空降收視第一《夜晚盛開的花》五大看點

▪︎《夜晚盛開的花》宣傳海報,圖片來源:MBC​電視台。​ ​​▶看點​1-​《來自星星的你》導演新作!​

Read more

人性本惡?姐妹的復仇《無血無淚》五大看點

▪︎《無血無淚》宣傳海報,圖片來源:KBS​電視台。​

Read more

大學城圖爾(Tours)的前衛酷兒影展

位於距離巴黎兩小時車程的圖爾(Tours),看似一個悠閒的大學城,卻藏著法國最長壽的酷兒影展——「Festival Désir... Désirs」影展(意:慾望)。 1993 年開創,就持著前衛的角色為 LGBTQIA+ 社群發聲,由「Studio」電影院(Cinémas Studio)主辦,在每年的一月以酷兒文化、少數族群和性別認同為主軸,播放許多來自各地的獨立電影和經典影片。 源自於 1992 年,圖爾的同志協會想和獨立電影院「Studio」合作推行一系列的電影,聚焦在性別之間的動態,以及性向和性別的少數族群和社會間的關係,原本命名為「Autres Désirs」,意為「其他的慾望」,直到了 1995 年才改成現在的名字。 至今,影展仍是由此電影院的志工自願參與舉辦,主旨於教育觀眾和分享電影文化,每年都會有一個焦點主題。今年的是「文學遇上電影」,特別應要求選了改編自小說的《因為愛你》(Carol)再度放映,其他像是即將上映的《藍色的你》(Blue Jean),講述英國80年代,在保守黨執政下對同志壓迫的故事;《KOKOMO:未至之城》(Kokomo City)紀錄著四位跨性別性工作者在美國的日常;特別貢獻聚焦在黛芬.賽麗格(Delphine Seyrig),她最有名的電影是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經典之作《去年在馬倫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她除了是一位演員之外,也是法國知名的女權主義者,經常藉著她身為藝人的優勢宣傳女權,並製作探討相關話題的電影。

Read more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法國落馬——從坎城開始的政治爭議

美國電影最盛大獎項——「奧斯卡」終於公布了今年的入圍名單,一看到最佳外語的最終5部入圍影片,竟然發現沒有以電影聞名的法國,讓各家媒體十分震驚,再看到同是法語片的《墜惡真相》入圍5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讓大家都想問「為何法國沒有提名這部呢?」早在去年坎城影展頒獎前,《墜惡真相》就已經被近幾年美國知名的製片公司「NEON」買走了,從他們買了《寄生上流》的成功案例,可看出這部即將在美國的票房潛力。這部贏得金棕櫚獎之後,就不斷地拿下歐洲和美國的各式電影獎項,上映之後,在各地也都有很不錯的票房,再次驗證它的發展性;最近更在常用來預測奧斯卡的「金球獎」贏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劇本獎,完全顯示了這部法語獨立劇情片在美國市場引起的注意力。 然而,在法國最終提名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竟選了坎城最佳導演獎——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的《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由在國際有不少名氣的大滿貫影后——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主演,講述著19世紀法國的烹飪藝術。有些媒體懷疑不選擇《墜惡真相》可能是因為導演在獲獎時,藉由著坎城影展的左派特性,發表了對於保守黨政府的新政策和即將把藝術商品化的不滿。當時的文化部長也有出來反駁,在法國媒體掀起一波熱潮,導致日後沒有中選代表法國的可能性,但至今,文化部長仍表示沒有干涉評選過程。 甚至在奧斯卡公布入圍名單前,法國電影評選協會的其中一員發表說:「沒有選擇《墜惡真相》去參賽是很明顯的錯誤。」距離上一次法國贏得最佳外語獎已經是30年前了,從媒體中看到評選協會的挫折感,可以感受到他們多想再次競賽奧斯卡。雖然這次錯失了提名這部結合法國「作者電影」和票房潛力的影片,但在五項奧斯卡入圍中,仍被視為非常有機會拿下獎項,希望能為法國在好萊塢電影圈裡雪恥。

Read more

難以複製的《家有囍事》 港式賀歲還能重返榮耀嗎?

《家有囍事》以4K數位修復加長版的形式,再度在台灣上映。圖/采昌國際多媒體

Read more
< 1 2 32 33 34 35 36 37 38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