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預兆》:剛果裔導演處女作奪坎城榮譽、代表比利時角逐2024奧斯卡!

Image source: © WRONG MEN/ RTBF


​​《預兆》(Omen/ Augure)於2023 年5月23日坎城影展上首映,由剛果裔比利時導演巴洛吉·齊亞(Baloji Tshiani)執導,主要探討非洲巫術和迷信。該片在第76屆坎城影展上入圍「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單元,並榮獲新聲獎(the New Voices Award),之後又代表比利時角逐2024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這對剛完成處女作的巴洛吉來說是極大的肯定。​


​​《預兆》片長90分鐘,電影語言為法文,拍攝歷時23天,在18個不同地點進行,製作地點橫跨比利時、剛果民主共和國、荷蘭、法國、德國和南非。此外,該片獲得了VRT、RTBF、瓦隆-布魯塞爾聯邦電影中心、screen.brussels、荷蘭視聽基金會和聯邦稅務局等機構的財政支持。​


​​根據《布魯塞爾時報》,除了坎城影展的獲獎,《預兆》還贏​​得了慕尼黑電影節中CineRebels的競賽單元,該競賽旨在表揚國際導演的大膽作品。​​身為​​橫跨歐非大陸的創作,​​《預兆》也在​​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非洲電影獎,以及非洲電影學院獎其他13 項提名。今年​​《預兆》更是代表比利時報名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長片獎,雖然最後沒有入圍奧斯卡,但獲獎無數的紀錄已​​肯定了巴洛吉作為導演和編劇的新穎創作​​。《ACP-EU CULTURE》指出,這些認可對於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組織(ACP)的電影和視聽產業具有極大的意義,也為​​快速發展的非洲電影產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

根據《ACP-EU CULTURE》報導,故事發生在非洲,特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敘述了四個被認為是女巫和巫師的角色。主角科菲便是其中一位,他在闊別15年後,與未婚妻愛麗絲一同回到剛果探望家人,然而,此次探望並不順利,他因當地部落的古老儀式以及存在已久的迷信受到了家人和社區的偏見與懷疑。片中也描述了其他受到古老迷信困擾的角色們,儘管因為被認為是女巫及巫師遇到了許多障礙,他們仍找到了互相支持並擺脫的方法。巴洛吉在片中巧妙地探討了非洲的迷信、傳統和家庭關係等主題。​


​​《預兆》為巴洛吉的第一部長片,多才多藝的他除了在電影拍攝中擔任導演兼編劇外,還是一名說唱歌手。​​父親是比利時人,母親是剛果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隨父親移居比利時,與母親失去了所有聯繫。在《TRUE Africa》的採訪中,​​巴洛吉表示​​在發現一封自1981年以來就沒有見過的母親的來信後,​​他在​​2008年推出了首張個人專輯以回應他的母親。​​該專輯獲得金唱片認證,榮獲兩項「音樂八度」獎、Rapsat-Lelièvre 獎和 Brassens 作詞家獎。

​​巴洛吉以《預兆》為舞台,深刻地描繪了非洲的習俗與傳統,呈現了傳統迷信和家庭糾結,將觀眾帶進一段古老與當代的對話中。《預兆》成為巴洛吉導演生涯光明的開端,也為非洲電影的發展添上重要的一筆。​ 


​預告片網址: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
Zou: 嚇人
2024-02-19 10:07
阿德: 挺駭人地
2024-02-19 03:00
Gill:
2024-02-18 22:37
PX: 海報看起來好可怕
2024-02-16 00:16
Kowin: 按讚
2024-02-15 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