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說是日本電影在國際大放異彩的一年,除了有是枝裕和的《怪物》(Monster)、濱口竜介的《邪惡根本不存在》(Evil Does Not Exist)先後在坎城和威尼斯影展得獎,緊接著在下半年又有山崎貴執導的《哥吉拉-1.0》(Godzilla Minus One)和宮崎駿睽違十年的新作《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先後在北美上映,兩部電影聯手寫下了近2.5億美金的票房收入。雖然票房上《蒼鷺與少年》整體而言仍和正在往1億美金全球票房邁進的《哥吉拉-1.0》相互競爭,但事實上《蒼鷺與少年》在日本「零宣傳」的宣傳手法也讓北美注意到這部電影。在上映首周不僅以1300萬美元打敗《哥吉拉-1.0》成為當週票房冠軍,寫下了歷史紀錄,而該週的第三名也正是《哥吉拉-1.0》。《蒼鷺與少年》目前正在北美上映進入第六週,也在全球票房上突破了1.5億美元,總票房來到了1.51億美元。其中有4100萬來自於北美票房、5500萬來自出品國日本。 《蒼鷺與少年》在北美的聖誕節期間也保持了相當精彩的票房表現,儘管每週上映的電影院數量都在減少,但幾乎沒有太嚴重的票房下滑。事實上,雖然北美院線從1500多家減少到940家,但每間電影院的平均票房在第三~四週有顯著的增加。這都要歸功於電影本身的好評,其中《蒼鷺與少年》在評分網站爛番茄上有著97%的新鮮度、CinemaScore也給予本片A-的出色評價。此外,許多影評人協會也紛紛把最佳動畫片給了《蒼鷺與少年》,隨著拿下金球獎以後,現在更是朝著奧斯卡金像獎邁進。 宮崎駿於1979年以《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The Castle of Cagliostro)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多年來他一直在吉卜力工作室中創作出了多部精彩的電影。其中,同時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和奧斯卡金像獎的《神隱少女》(Spirited Away)仍然是他票房最成功的電影,在全球有著3.95億美金的票房收入。
Read more美國電影最盛大獎項——「奧斯卡」終於公布了今年的入圍名單,一看到最佳外語的最終5部入圍影片,竟然發現沒有以電影聞名的法國,讓各家媒體十分震驚,再看到同是法語片的《墜惡真相》入圍5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讓大家都想問「為何法國沒有提名這部呢?」早在去年坎城影展頒獎前,《墜惡真相》就已經被近幾年美國知名的製片公司「NEON」買走了,從他們買了《寄生上流》的成功案例,可看出這部即將在美國的票房潛力。這部贏得金棕櫚獎之後,就不斷地拿下歐洲和美國的各式電影獎項,上映之後,在各地也都有很不錯的票房,再次驗證它的發展性;最近更在常用來預測奧斯卡的「金球獎」贏得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劇本獎,完全顯示了這部法語獨立劇情片在美國市場引起的注意力。 然而,在法國最終提名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竟選了坎城最佳導演獎——陳英雄(Trần Anh Hùng)的《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由在國際有不少名氣的大滿貫影后——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主演,講述著19世紀法國的烹飪藝術。有些媒體懷疑不選擇《墜惡真相》可能是因為導演在獲獎時,藉由著坎城影展的左派特性,發表了對於保守黨政府的新政策和即將把藝術商品化的不滿。當時的文化部長也有出來反駁,在法國媒體掀起一波熱潮,導致日後沒有中選代表法國的可能性,但至今,文化部長仍表示沒有干涉評選過程。 甚至在奧斯卡公布入圍名單前,法國電影評選協會的其中一員發表說:「沒有選擇《墜惡真相》去參賽是很明顯的錯誤。」距離上一次法國贏得最佳外語獎已經是30年前了,從媒體中看到評選協會的挫折感,可以感受到他們多想再次競賽奧斯卡。雖然這次錯失了提名這部結合法國「作者電影」和票房潛力的影片,但在五項奧斯卡入圍中,仍被視為非常有機會拿下獎項,希望能為法國在好萊塢電影圈裡雪恥。
Read more第96屆奧斯卡入圍名單出爐後,皮克斯工作室的《元素方城市》不意外地入圍了最佳動畫的獎項,將與吉卜力工作室《蒼鷺與少年》、漫威英雄《蜘蛛人:穿越新宇宙》等強敵競爭。皮克斯一如既往以特別的世界觀,將自然界的「元素」擬人化,火、水、土、風四族生活在這個架空的世界中。故事圍繞在主角火族的小炎及水族的水弟身上,講述單純易共情的水弟幫助衝動火爆的小炎,為了讓小炎家的店免於停業,兩人也在相處過程中逐漸認識彼此,發現水和火之間的共通點;同時也讓小炎摸索自己的未來和釐清內心的想法。很遺憾地說,個人認為這次的皮克斯稍微讓人失望。即使作畫品質更加進步,視覺效果可說是讓人嘆為觀止,元素的設定也很新穎;然而故事本身卻是一個平凡無奇的成長故事,當然還包含了一些愛情。電影開場沒多久便把世界觀交代完成,於是剩下的部分就是帶領觀眾跟著小炎和水弟相遇、發生衝突、最後得到成長。不論是愛情或親情方面,劇情走向皆容易猜測,硬生生將這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設定塞進一個公式化的劇情中,略為可惜。雖然打破傳統價值、尋找自我的核心故事早已是老生常談,但身為皮克斯的粉絲,仍相信敘述劇情的方式一定能做得更好,更讓觀眾意外。另外,電影似乎仍受限於傳統性別觀念框架,既然已經是如此特別的題材,若能將「性別」概念抽出,沒有男女性別差異,單純講述水跟火的故事似乎也會讓電影更有價值。元素概念除了在視覺效果上發揮外,應該更融合進劇本,不然這部電影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值得一提的是,電影的靈感來源正出自身為韓裔的導演真實經歷,將種族及移民題材放入電影中,而真實的情感總是最動人。只能說《元素方城市》給我的感覺是無功無過,畢竟掛著皮克斯招牌,會讓人抱有更大的期待,但入圍即肯定,該催淚的地方還是挺感人的,主角們也很可愛。尤其是,視覺藝術效果的部分,動畫水準依然很高,光是看各種元素碰撞產生的反應就讓人滿意,精緻華麗的作畫說是視覺饗宴也不過分。
Read more2021年上映的科幻史詩鉅作《沙丘》(Dune)在上映後不僅在票房上有超出預期的表現,更是一舉在隔年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包含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大獎。而如今,在經歷演員公會和編劇公會罷工的延期後,《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2)也即將在今年正式問世。 而正在進行宣傳活動的導演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也在訪談中提及了關於《沙丘》系列的未來走向。由於法蘭克赫柏特(Frank Herbert)的《沙丘》第一部小說內容龐大,因此丹尼維勒納夫姜第一部小說拆成兩部電影進行拍攝,並堅持小說內容改編後是一個忠實詳盡的結果。在和時代雜誌的訪談中,維勒納夫提到了他對於這個系列的看法,並表示在《沙丘:第二部》後,他打算在完成第二部小說《沙丘:救世主》(Dune: Messiah)的改編後就退出此系列。
Read more義大利電影《Io Capitano》入圍 2024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長片獎」,該部電影出自義大利名導馬泰歐·賈洛尼( Matteo Garrone)之手,《Io Capitano》(譯:少年的漂浪旅程)講述兩位來自非洲塞內加爾的少年從家鄉到歐洲的悲慘旅程,電影在威尼斯影展中獲得長達12分鐘的掌聲和絕大的迴響,電影中探討著當前最熱門話題「移民歐洲的非洲人」。 電影以當地語言作為拍攝,並由義大利、法國及比利時三國聯合製作,主要在塞內加爾達喀爾、摩洛哥和義大利進行拍攝,總歷時13個星期。由Seydou Sarr和Moustapha Fall擔任主演,兩位年輕人毅然決然的離開家鄉,希望在新大陸上展開新的生活。
Read more隨著今年底將會推出兩部《魔戒》系列的相關作品,2024年或許不再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天下,《魔戒:力量之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ings of Power)將會推出第二季,而動畫電影《魔戒:洛汗人之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Rohirrim)將會講述《魔戒》三部曲250年前、關於洛汗第九任國王的故事。 距離上一部《魔戒》電影《哈比人:五軍之戰》(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已是十年前的事情,如今終於能夠再次在電影院回到壯麗的中土世界當中,《魔戒:洛汗人之戰》,而導演則是曾經參與過《阿基拉》(Akira)、《魔女宅急便》(Kiki’s Delivery Service)的日本人神山健治。預計將在12月中旬上映,有機會參與隔年的奧斯卡金像獎盛事,再替《魔戒》系列拿下一座小金人。 雖然《哈比人:五軍之戰》在口碑上是系列中最不理想的一部,但他依然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在全球收穫了將近十億的票房佳績。雖然《哈比人》系列飽受了不少對於原著改編上的批評,但這個系列證明了《魔戒》在市場上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而《魔戒:力量之戒》則講述了《魔戒》三部曲數千年之前的故事,描述了「魔戒」的製作過程,雖然目前敲定上架時間,但有不小的機率將會在另一部動畫電影上映之前亮相。
Read more在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一公布之後,外界便對於在《芭比》(Barbie)中飾演女主角「芭比」的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沒有入圍最佳女主角感到意外。這不但是她繼《老娘叫譚雅》(I, Tonya)入圍之後最接近奧斯卡入圍的一次,也被普遍認為是去年《巴比倫》(Babylon)的遺珠之一。雖然瑪格羅比在《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後一炮而紅,接連接演了《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中的小丑女哈利奎茵,讓自己的事業攀到最高峰,但實際上她並非只是一位演員,更是有著一間名叫LuckyChap Entertainment的製片公司,並身兼製片一職。嚴格來看,2023年才是她事業的最高峰,尤其在她同時身兼《Barbie芭比》的製片後,電影不僅在上映前未演先轟動,更是在上映後突破10億美金的票房,成為2024全球最賣座的電影。 雖然瑪格羅比本人並沒有靠著《Barbie芭比》入圍最佳女主角,但電影本身卻因有最佳影片的提名,而使同時身兼電影製片的瑪格羅比有機會拿下生涯第一座小金人。即使不幸成為影后遺珠,瑪格羅比依然有著一定程度的可能性和導演葛麗塔潔維(Greta Gerwig)一起成為奧斯卡得主,同時這也顯現了瑪格羅比是一位具有遠見的電影人,不但有著出色的表演能力,更有著投資電影的獨到眼光。 因此,《Barbie芭比》的最佳影片提名對於瑪格羅比而言或許比最佳女主角提名更加來得重要,這個提名不僅證實了《Barbie芭比》的製作團隊有著商業與藝術兼具的能力,同時鼓勵的不單單是導演本身,更包含了選擇投資本片的女主角瑪格羅比,且《Barbie芭比》有機會成為持續開發的大型IP,瑪格羅比很有可能靠著這部作品在未來的生涯佔有一席之地。
Read more穿越時空來到超現實主義下的維多利亞時代,女主角貝拉望著里斯本無雲的天空,她竟開始作嘔了起來,她吐出的是男性掌控整個社會所創造的精緻甜點,摻雜了酒水一併吐到地上,她獨自觀覽這座城市,搭上電車自由來去,唯一讓她停下腳步的是街角轉彎處,一名女子在二樓陽台上彈琴哼唱,她所唱具體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此美好富有詩意的曲調,卻讓貝拉的靈魂也受到感召而有所領悟,成了專為女性而生的一首共鳴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