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
與動畫大師宮崎駿合作多年的配樂大師久石讓非常令人費解的從來沒有入圍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蒼鷺與少年》不僅在配樂公會有受到關注,更是挺進了只有十席的短名單當中,指可惜最終沒有入圍,並爆冷地開給了《美國小說》(暫譯,American Fiction),這很有可能是久石讓生涯最接近奧斯卡金像獎的一次。
最佳國際影片:
《落葉》(Fallen Leaves)
在坎城影展拿下評審團獎的芬蘭代表不僅在金球獎首度受到青睞,也因故事背景和當今發生的烏俄戰爭有關,普遍被視為入圍熱門之一,但在各大前哨戰都將外語片代表紛紛開給《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墜惡真相》等片,在風向混亂的情況之下不幸在奧斯卡落馬,而本片也在英國影藝學院獎、影評人選擇獎等獎項缺席入圍。
最佳紀錄長片:
《Beyond Utopia》
在日舞影展曝光後便成為紀錄長片領跑者,且同時入圍導演公會和製片公會的紀錄長片《Beyond Utopia》非常意外地在奧斯卡入圍名單缺席,該片詳細描述了創作者以及被攝者如何脫離北韓的過程,以意識形態而言和《戰場日記》(20 Days in Mariupol)有著相同的批判對象,沒能入圍奧斯卡令人費解。
最佳動畫長片:
《忍者龜:變種大亂鬥》(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 Mutant Meyham)
在動畫長片競爭如此激烈的一年,《忍者龜:變種大亂鬥》搭上了《蜘蛛人:新宇宙》(Spider-Man: Into the Spider-Verse)的順風車,成功在2.5D動畫革命中擔任重要的角色之一,只可惜在一番激烈的投票環節之下,最終由歐洲代表《再見機器人》(Robot Dreams)取代了其入圍席次。
最佳視覺效果:
《印地安納瓊斯:命運輪盤》(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
雖然大量使用電腦動畫一向不是奧斯卡喜愛鼓勵的類型,但《印地安納瓊斯:命運輪盤》的決勝關鍵在於降齡技術的使用,如同《愛爾蘭人》(The Irishman)當中大量讓年邁演員變年輕的成果而言,《印地安納瓊斯:命運輪盤》能夠在特效公會當中突圍應也是此關鍵,只可惜最終無法從短名單十五強中突圍。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Road to Freedom」《魯斯汀》(Rustin)
雖然電影歌曲沒有任何公會獎項可以參考,但在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都有入圍的「Road to Freedom」都佔有一席之地,沒有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可說是個難以預料到的意外。
最佳攝影:
《夢想集中營》(The Zone of Interest)
在坎城影展放映完畢就廣獲好評的《夢想集中營》普遍被稱讚出色的音效設計與攝影風格,但在今年出現大量黑白攝影使用的情況下,有入圍評論家選擇獎的《夢想集中營》很遺憾的在五強落馬,而值得注意的是,入圍的五部影片中,唯獨《花月殺手》沒有使用黑白攝影。
最佳音效:
《法拉利》(Ferrari)
大量的賽車戲收音都成了少數能夠讓《法拉利》在奧斯卡突圍的優點,同時有音效公會和短名單短加持之下,還是難以讓整部片到聲勢上漲,而意外的入圍者則是《A.I.創世者》(The Creator)。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