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見更多查澤雷欲將此片打造成反La La Land的影子——不只如此,La La Land當中不夠好的地方在我看來也被做足,La La Land的開場戲除了搏眼球和炫技之外想不到任何優點,但在Babylon當中,開場戲被用來一一介紹角色性格和成長開端之處,其實光是這點就勝過La La Land不少;而撇除配樂外也很想拿結局的凝望+蒙太奇作為La La Land的對照組,Mia在凝視中看見了另一個美好的可能性、Manny在戲院中透過《萬花嬉春》看見了他曾經美好的好萊塢往事。
Read more(出處:tvN D ENT) 《戀人》中的李張灦(南宮珉 飾)所飾演的是一位經商的商人。為了符合商人的角色,因為是演商人的他必須走遍全國,導演也為此表示想展現韓國的美給螢幕前的觀眾,並在拍攝前將韓國許多美不勝收的美景全部收集,便在拍攝期間走遍韓國各地。南宮敏曾在談話性節目上表示,因為導演的要求在拍攝期間南宮珉可說是吃盡苦頭,拍攝期間時常為了一個鏡頭就要移動四個小時導致睡眠不足,但也因為導演的堅持整部戲劇的背景相當地美麗。 扶餘聖興山城愛情樹
Read more選舉將至,什麼牛鬼蛇神青紅皂白XX不分藍綠都跑出來,比起那些政治流水帳,政治影集的高潮迭起可說是現實的集大成啊!看完這三部影集,你就會發現「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大政治家:不可能高中自治會比總統大選還好看吧!? ▲圖片來源: imdb網站《大政治家》劇照 佩頓從小就知道,他注定會當上總統,但在那之前他得先當上高中自治會的會長。 美劇《大政治家》以政治為主題、黑色幽默為基調,先從高中生主角佩頓競選學生會長,為將來政治生涯鋪路開局,學校要不要使用塑膠吸管?副會長的性向與疾病問題要不要跟選民據實以告?候選人與另一半「假分手」,為了用悲情攻勢獲得大眾同情?
Read more電影如片名,真的是華麗精緻的藝文影像副刊,需要仔細品讀,讀對白文字、讀影像、讀文本畫外意、讀敘事手法的改變造成的趣味。《法蘭西特派週報》描述期刊創辦人過世,而編輯部準備發布最終刊的內容+訃聞,進而描繪「創作」的意義與價值,並回應這個世代對於創作的疑問:「創作需要風格嗎?創作可以不管創作者的品性與背景嗎?創作必須感性與理性兼具嗎?任何人都需要創作嗎?創作會有結束的一天嗎?」。電影本身帶點黑色幽默,卻不是強烈的諷刺,而是可愛的嘲弄。 巧妙融合魏斯安德森風格,打造藝文影像副刊 魏斯安德森以自己擅用的置中、繽紛的鏡頭語言,打造三大段關於創作(畫畫、文字、煮菜)、關於地域小人物的故事(二段小故事則為開頭與收尾),他標誌性的作品風格,宛如優美的排版,讓人品讀起來極為舒適,而影像節奏猶如翻書一般怡然自得且快速,毫無喘息空間,一晃神可能就會跟不上魏斯安德森翻閱的速度。
Read more提到 2023 年影壇的一大震撼彈,非《奧本海默》(Oppenheimer)和《芭比》(Barbie)的票房連鎖效應莫屬。而兩部片也分別在年度票房的前三名中包辦了兩個位置,《芭比》更是成功突破了十億美元的票房大關。然而,作為一部如此成功的 IP 改編電影,《芭比》有續集的可能性嗎? 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在《芭比》中飾演肯尼迪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在倫敦 BFI Soundbank 的 QA 環節中分享了他對《芭比2》未來可能性的看法。他在訪談中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真的一無所知」。然而,他提出了一個建議,如果他在可能製作的續集中繼續演出,他可以展現肯尼這個角色的其他面向,並說道: 「噢,我對續集一無所知。但(如果有續集)能不能是一個身材豐滿的肯尼?我能演一個豐滿的肯尼,比如叫做三明治肯尼之類的?我下次能演那個肯尼嗎?」
Read more《小曉》由靳家驊編導,由林品彤、陳意涵、劉俊謙主演。本片獲第60屆金馬七項入圍,並由林品彤奪下最佳女主角獎!故事以就讀五年級小曉為核心展開。小曉是個「特別」的孩子,但周遭的人卻無法理解她的特別。她的父親遠在他鄉疏忽她;她的同學想盡方法欺負她;唯一的母親薇芳還視她為麻煩。為了解決在生活上的各種困擾,薇芳為她找了一個幾乎等於「全天看護」的老師來照料她的生活。然而,保羅老師的介入卻讓母女兩人的生活變得更為複雜,三人的關係也更為微妙。 雖然以小曉為片名,但小曉在故事中卻是個被動角色。她的困境、困難都由他人直接或間接導致,角色驅動力不足的結果就是讓故事非常散。看完電影之後,幾乎無法想起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然而,這樣的角色設計是否意味著像小曉一樣的孩子,在現實中對自己處境很是無力與無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