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華語」的搜尋結果

《于堇:蘭心大劇院》:亂世槍響中的秘語和抉擇—那去留、那戲如人生

​​《于堇:蘭心大劇院》:亂世槍響中的秘語和抉擇—那去留、那戲如人生​ . ​時間回到1941年的上海,那紛擾之下各懷鬼胎的諜報與租界,一直以來擅長使用大量手持鏡頭來勾勒混亂與失序的婁燁無疑將這套手法完美契合於一個亂世之中,光影之間的戲與真實被攝影機模糊了其界線,遊走於其中的是觀眾始終摸不透的于堇,猶如《蘇州河》中的牡丹和美美的一體兩面—在這則是間諜和演員。​

Read more

《神探大戰》(Detective vs. Sleuths):魔鬼的具象化

​​《神探大戰》(Detective vs. Sleuths):魔鬼的具象化​ . ​若是期待看到杜琪峰的《神探》重新被復刻出來的觀眾,只有韋家輝自己操刀的《神探大戰》可能會讓人略感失望,但事實就是這個時代的港產片無法再打造出一部《神探》,杜琪峰的那套心理戰在韋家輝的《神探大戰》被淡化到煙消雲散,但也不責怪韋家輝在這個時代的處理手法,《神探大戰》多少其實也用了《神探》的骨幹,再以近年港產片的套路—警察體制的反叛,並輔以爆破場面包裝。​

Read more

《美國女孩》:側寫內心、側寫家庭、側寫一場名為「成長」的苦澀

《美國女孩》:側寫內心、側寫家庭、側寫一場名為「成長」的苦澀  . 在鍾孟宏導演的《瀑布》中,用了疫情和思覺失調來一步步地解構這個家庭在「分崩離析」與「重建」的過程,《美國女孩》看似也有上述的部分元素,但電影本身卻是一次極具私人的嘗試,但這份私人情感卻因時空背景,足以讓觀眾深刻投射進電影。-《美國女孩》或許在時空背景與電影氣氛十分懷舊,但它既是獻給近20年前在這塊土地成長的人、亦是獻給當今想回望過去與展望未來的人,這近20年的時間跨度並未影響到電影的核心訊息,它不急不徐的道出一個關於「成長」與「融入」的故事。-拿Greta Gerwig執導的《淑女鳥》和阮鳳儀導演的《美國女孩》相比,兩者間想必有不少共同之處,但《美國女孩》的獨到在於「美國」與「台灣」這兩地的適應差距,電影部分聚焦在這份認同掙扎,方郁婷的表演更是極度說服觀眾,即使從未讓觀眾看見「美國」,卻也讓人隨之嚮往芳儀心中那美好與記憶中的模樣。-《淑女鳥》和《美國女孩》皆輕盈無比,但《美國女孩》自然的行雲流水,所有在2003年的生活細節既是懷舊也是共鳴,甚至時而想起楊德昌導演的《一一》,電影近乎無任何尷尬台詞與對白,一切的一切毫無戲感的渾然天成,任何一場爭執戲碼都能夠使人同情、為之痛心。-而《美國女孩》談起「成長」更是想起了同為今年的兩部華語電影《月老》以及《少年》,三者皆有屬於自己探索「成長」的方式,《月老》的成長是當人到了死亡那刻,意識到沒有任何事物一萬年也不會變;《少年》的成長是不甘心看到自己那未知的未來。不過,我想《美國女孩》同時容納了兩者。-《美國女孩》從開場戲就讓觀眾體會到試圖「改變」的開端,一場變故改變了一切的生活模式,開啟了掙扎與反抗,亟欲掙脫青春的牢籠,卻也同時因SARS讓一切氣氛跌下谷底的未知,美國夢粉碎後的一家人在這塊土地同時修復自我與群體,成了《美國女孩》在探索「成長」的相互映照。-《美國女孩》亦提醒著觀眾一件無關時間點的事情—「活成自己所想要的模樣」,或許這是對導演和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人們一次喊話,但如今也在疫情底下掙扎的我們,是否也可以盼著一個美好未來,即使苦澀、即便孤軍奮戰,也願看到自己的未來如自己所夢想。-2003年和2021年,兩場疫情在台灣皆影響著眾多家庭、《美國女孩》和《瀑布》就此成了鏡像中的彼此,兩部電影用了不同的時間點不謀而合的講著「家庭」,何者更能打進觀眾的心或許因人而異,兩個世代彼此的價值觀或許會不同,但同樣那顆為求更好的心,仍是不變的。

Read more

《黑的教育》:血色斑駁的成年禮

​​《黑的教育》​​:​​血色斑駁的成年禮​ ​柯震東確實是今年看到最強的新導演人選之一,對於故事格局的掌握以及篇幅拿捏精準,起初以為會是「柯皮刀骨」的影片,但電影到了30分鐘後直接狠狠地打破這個迷思,刀式中二大概僅存在影片第一章前半段,剩下的都是柯震東在應對這個故事時該如何呈現,並展現最了殘酷的一面。​

Read more

《范保德》:血緣像是複製了另一個自己,在世界上延續未完的故事。

圖片來源:IMDb《范保德》:血緣像是複製了另一個自己,在世界上延續未完的故事。「我又仔細回想阿猴說的,但卻想不通讓人勇敢的,到底因為掌握了生,還是掌握了死?」生是細胞的複製,是世界的變化,是死亡的開端。隱藏的、赤裸的故事,連結起多少生命的過客,就留下多少味道。很久沒有在電影中,突然想閉起眼睛感受裡頭的聲音。喜歡這部片細膩的聲音處理,尤其是范保德在天井澆花的魔幻片段,當我正有想要閉上眼的念頭,導演就給了一片黑幕。聽著水的聲響,少了畫面,彷彿也一起進入了角色的情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黑畫面的片段,提醒觀者聆聽、感受。以現代感和唯美鏡頭包裝台灣文化,把亞洲男性的陽剛與偽裝壓抑的情感濃縮進電影中。五金行、午夜的水果行、洗衣店、旅館、安靜的街弄、嘈雜的熱炒店,在色彩飽和的鏡頭下,都多了一分現代美感。尤其酒店的拍攝讓我想到Nicolas Winding Refn的暴力美學,鮮豔的美術色彩、電子樂和剪輯節奏都很有歐美電影感。對我來說,是一場特別的觀影經驗,無法說是喜歡,某種程度,這些不同的文化質感,也抹去了不少台灣土地的氣味。片中的對白、口白很精練,沒有什麼廢話,好幾句都讓人深思。配上雷光夏的音樂,整體氛圍充滿了文學性。雖然不是那麼吊書袋,但台詞的文學感讓我想到最近看的《喜歡你、愛上你、逃離你》。在美之中,蘊藏哲理。不過,全片台詞在這樣迂迴的模式下進行,讓我有些疲乏。(或許這也表現了片中想呈現的偽裝壓抑吧,「故作無情,正是保護深情的方法。」)喜歡片中一些影像語言。泡溫泉的父子,卸下偽裝,父親再想如何編謊,也只能接受彼此赤裸的樣子。Newman和范保德兩人在酒店的包廂裡,手碰到了他的鮮血。最後走到天井,和范保德有了連結。有趣的表現,為本片增加了些不同的思考。片中角色眾多,很多卻進退場快速,讓人無法進入他們的情緒。導演說人生中本來就是有這麼多過客,相遇離開總難以捉摸。然而,飾演范保德的黃仲崑表現得特別出色,情緒和內心感受的處理在有限的台詞中,很內斂地說服了我。人總是為了自己的存在徬徨,究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在消失後,會帶來什麼改變。血緣像是複製了另一個自己,在世界上延續未完的故事。那撇除血緣呢?最近很多令人難過的新聞,那些決定讓自己消失的靈魂,留下的那些美沒有跟著消失,那正是人活過的證據,也是一種力量吧。如同片中說的辣椒放進油鍋,撈出來之後,辣椒變了,油也變了。

Read more

《誰先愛上他的》:愛可以如此單純,我們卻落得滿是傷痕。

圖片來源:IMDb 《誰先愛上他的》:愛可以如此單純,我們卻落得滿是傷痕。「我只有一個小小的問題:全部都是假的嗎?沒有一點愛嗎?就,一點點都沒有嗎?」當你發現這世界唯一能理解你的,是和你一樣,正經歷著傷痛的敵人。那一刻,好像也感受到了,什麼才是愛。從邱澤拿起吉他的那顆鏡頭開始,我的眼淚就停不下來了。一部電影要打動人心,不必增添任何縝密的情節或複雜的技術,只需要真誠。故事的真誠、演員的真誠,甚至背後工作者的真誠,觀眾透過銀幕,都能感受得到。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充滿了瑕疵,還是那麼有力量的原因。喜劇手法包裝一個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劇,不帶諷刺、批判,反而從「人」出發。以一個小小的家庭,與社會辯證什麼是「愛」。議題正符合現在台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社會,逼迫我們想辦法成為人們眼中的正常。這題材雖然不是第一次被談論,但透過這幾個人物角色,濃郁的情感把故事講得深刻而動人。歇斯底里的劉三蓮、吊兒啷噹的阿傑、叛逆懵懂的宋呈希,深處都藏著等待被撫平的傷痛,如此令人心疼。愛明明可以更簡單,他們卻換來一身傷。立體的人物性格和動機給了很棒的發揮空間,演員是撐起整部片的最大功臣。劇場女神謝盈萱充滿爆發力的表演,和電視劇男神邱澤的痞帥柔軟互相拉扯,勾勒出奇妙又很有溫度的氣場。尤其邱澤收放自如,內斂豐沛的情感表現太讓我驚艷,一舉一動都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魅力。而小孩演員黃聖球在這樣的夾擊之下,仍然表現得自然從容,值得肯定。除了真誠,電影也貼近本土、貼近生活。喜歡生活又增添風格化的美術設計,配上李英宏的音樂,太搭了。以傳統為根基,放入現代活潑的元素,像是現在台灣社會,不同的思想撞上傳統社會,就是改變的開始。這絕對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甚至有點像電視劇。有些多餘、有些缺乏,不免讓人覺得粗糙。但那種共鳴不是任何一部大製作能做到的,我就這樣在影廳內大笑大哭,最後看到又是那麼平凡的一對母子有說有笑,走在傾斜的道路上,一股暖流湧上心頭。走出電影院,腦海中還在迴響著那首《峇里島》,多希望有一天那些單純的愛和美好,可以再單純一點。

Read more

“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我養你”很浪漫但也很自大。

“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我養你”很浪漫但也很自大。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Marry My Dead Body》,玩味平台 netflixtw年份:2023類型:劇情喜劇導演:程偉豪演員:許光漢/林柏宏/王淨故事大綱:恐同的男警被迫男男冥婚,組成噗共的打怪2人組,找出警隊臥底、揪出販毒老大。第一次看程偉豪導演的作品,是改編自鄉野傳說的《紅衣小女孩1》,當時他已經憑藉《保全員之死》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 頂著金馬得主的光環,在電影院中進入「紅衣」的世界觀,從選角到劇情,都有濃濃的商業味,有「商業味」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要把商業電影玩出自己的風格與套路,且又被普羅大眾所接受,我想在近代能被提及的導演,都可以配得上「鬼才」兩字。《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不落俗套的也被程導玩出了新的境界,硬是玩出2023上半年,唯一突破億萬票房的國片沒有之一,除了當紅男星許光漢與林柏宏帥帥聯手,兩人大玩BL的劇情,電影中你能想到的商業類型元素都被納入這大鍋菜之中,警匪追逐、黑幫臥底、驚悚懸疑.....包羅萬象,每一個類型都能看到,只有程導特有的「幽默感」,不能說是完全擺脫了譁眾取寵的天衣無縫,但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風味前調這齣戲的角色設定是有趣的,明天跟意外永遠不知道是哪一個先來,因此我們苦苦追求,汲汲營營的事務,都有可能只是過眼雲煙,你說不重要嗎?好像真的可以輕如鴻毛,你說重要嗎?又重於天邊若有似無的海市蜃樓,這個議題在這齣電影裡被輕輕提起,卻在我的腦海中重擊,導演用荒謬的劇情帶過,卻也意味著現實不也是如此沒有邏輯可言。中調「上輩子你是我養的狗」 不知道戀人是不是都有同樣的經歷,在愛情中一定有一方是付出的比較多,一方是接受的比較多的情況,通常付出比較多的人,會不會自我安慰說:「我上輩子欠他的」呢?把戀人關係比喻成這種有主從關係,讓人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精闢到令人莞爾一笑。後調大家都在討論兩帥的愛情戲碼時,其實我對王淨飾演的女警,有更多的想像,這個角色其實就像一段插曲,原本她或許真的只是個功能性的人物,在對比一開始「花瓶」的角色設定,若是順理成章的帶過就太無聊了,或許電影的創作者們後面有發現這一點,有去補角色的人設,雖然有了因果,補的卻不是故事而是「社會議題」,這個手法很創新,但味道就像速食店,快速的滿足了口腹之慾,卻沒有印象深刻的味道,解了饞之後,剩下的就是被蠶食鯨吞後的骨頭與碎肉。#買飲料要自備環保杯 #同婚不是終點是起點 #電影觀後感

Read more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我想成為你的親愛的對象

關於那件事,究竟是何許事?難以脫口而出的,究竟是因為同志戀情,是因為人鬼殊途,是因為毒梟與警察的查案偵辦,其實秘密本來就是說不出口,多一句或少一句,人生都會不一樣。李安說「斷背山」不只是地名,更可延伸為曾有一晌貪歡之處,瘋狂愛過,自由愛過,但終究會離開,無論如何追隨都回不去,但比「斷背山」更迢遠的莫過於陰陽兩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這樣一個看似漫長不著邊際的片名,其實證明了所謂的語焉不詳,全因秘密哽在心頭,直男警探吳明翰(許光漢 飾演)大抵算是沒有祕密之人,這樣一個耿直、魯莽之人,與世界原本有隔,竟在這部電影裡成為陰陽兩界的交界點。跨越界線的習俗,便是紅包與冥婚,程偉豪拍過《紅衣小女孩》系列的民間習俗,而後跨界到《目擊者》、《緝魂》的心機算盡,然則這部電影卻意圖走回電影創作者的初衷,怎樣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是單純的電影,於是《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情感最為真誠部分,就落在吳明翰(許光漢 飾演)與毛邦羽(林柏宏 飾演),他們從一開始的互不對盤,到後來的形影不離,兩個世界截然不同的人,卻真正懂得對方的心,只因為他們都被這個世界隔離。吳明翰性格粗魯且陽剛,即便不承認但內心仍存有些許刻板印象,他的老派與輕佻像極了老男孩。毛邦羽接觸電子音樂、藝文、小動物與社會活動,然則他過於善良,父親不接受,男友也欺瞞他,最後更悲傷結束一生。原本可能一輩子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卻成了冥婚伴侶。看起來是最荒謬的結合,但事實上,這卻是最真誠的和解。這幾年全世界歷經疫情侵擾,人與人的距離變得更遠,我們早就被迫以種族、文化與性向區隔,卻又得因為一場惡疾與彼此拉得更遠,從這裡來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就成為了新世代創作者對於憤怒與原諒的解釋。 吳明翰在職場上屢屢碰壁,滿嘴髒話,又與主管不合,就連心儀對象也無法討好;毛邦羽誤以為自已不值得被愛,更被父親不諒解不接受。兩個邊緣人因為偵辦案件而成為搭檔,作為一部警匪動作喜劇,電影巧妙運用靈異、同志等元素開闢新局,隨著劇情一再推進,這個看似荒誕不羈的合作關係,竟真正反射出我們社會環境的不公。整個社會充滿對於同志、階級以及花瓶的歧視,一方面卻又尊崇有毒的沙文主義;整個社會教導著我們去愛,卻在更多的時間點教導我們去恨,與自已不一樣的人,畢竟同樣生而為人,為何要以刻板印象阻隔?即便議題略顯嚴肅,《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節奏倒是很輕鬆寫意,像足了90年代的港片神采,是場華麗的吃到飽盛宴,開頭的飛車特效略顯粗糙沒有關係,劇本連貫偶有瑕疵沒有關係,那比較好萊塢百餘年以來擅長的事,這一部電影已經緊貼我們的現今生活,這樣就夠了。故事來到最後,該離開的都離開,該和解的已經和解,面泛油光白髮叢生的中年父親,看似永遠都不諒解自己兒子,沒想到只是怕兒子受傷,其實喜歡男人或女人都沒有關係,擁有愛人的力量,就已經讓人驕傲,毛爸不是對著兒子懺悔,而是真誠讓兒子看見自己的內心,我們到頭來都是一樣的人,小心翼翼面對每段感情,就為了等待總有一天,可以將秘密全然傾訴,這一切的前提,往往不脫三個字,那就是我愛你。《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真是一部無比浪漫的電影,浪漫到裡面任何一個人可以從世間萬千的「不可能」當中,透過無盡笑語,交付出一個「可能」,無論是親情、友情與愛情,都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不分青紅皂白,就為了撕去所有既定的標籤,不是同志、鬼魂、臭直男、警察、毒販或是敵人,什麼都不是。在親愛的對象面前,唯一的身分,就是一個愛你的人。

Read more

《她和她的她》 親愛的,這一切永遠不是妳的錯。

(內有劇情雷)親愛的,這一切永遠不是妳的錯。​林奕含曾在一場訪談中提及普里莫萊維所言「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屠殺是奧斯維辛集中營,但其實不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是房思琪式的強暴」。每一個被傷害過的女孩,倘若讀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看過卓立執導的《她和她的她》,或許會在入秋的夜晚感到無比黏膩的汗水,緩緩伏貼在自己的眼神流轉,像是流淚。其實初看《她和她的她》,不免一頭霧水,在於前幾集過於模糊不清的兇殺事件,故事初始是事業得意、性格聰慧且美麗的顧問林晨曦(許瑋甯 飾演),在老闆表弟杜駿儒(吳慷仁 飾演)來到公司之後,望見她的脆弱與孤寂,狡獪、粗暴地對她上下其手,讓林晨曦的生活陷入五里迷霧,與男友李皓明(李程彬 飾演)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就在這瞬間,一場車禍驚天動地的改變了她的生活。車禍之後,林晨曦彷彿來到另一個未解的世界,回到宜蘭老家,在那裡,她並非職場女強人,原本已經離世的父親與弟弟都還健在,卻突然得知昔日理化老師謝志忠(陳以文 飾演)被謀殺,最大嫌疑人竟是她的學姐,如今已經是養護院護理長的顏聖華(賈靜雯 飾演)。來到另一個平行時空,擁有弔詭、充滿懸念的神祕,看似老調重彈的懸疑凶殺案,背後卻潛藏著無窮無盡的傷害。《她和她的她》的故事這才開始,她應該是誰?她內心裡的她又該是什麼模樣?而身為觀眾的我們,又該是誰?《她和她的她》透過林晨曦與她的兩個好友,各自看待女性在這世界上的種種困境,富有、充滿氣質的楊佳纓(溫貞菱 飾演)與性好漁色的關翔禮(薛仕凌 飾演)交往,性愛影片卻被外流;好不容易進到大企業上班的陳智苓(李霈瑜 飾演),發現公司要求年輕女性職員陪酒。至於能力卓越的林晨曦,在職場上難敵空降的性騷擾慣犯杜駿儒,更深陷昔日被理化老師玷污的苦楚,被傷害的回憶一直存在,她們怕,她們想尖叫,皆說不出口。這個世界過度指責女性,很多人選擇遺忘,選擇傷害自己,她們以為讓靈魂離開身體,就能擺脫屈辱,有一天自己總會回到自己,又可以是完好如初的。那些位居權勢高層的男人們,擠眉弄眼的向妳諂媚,合理化所有的暴力,說這一切是因為愛妳,只是顯得過度,她們甚至會願意信任那些傷害過她們的男人,只因為她們擺脫傷痛的唯一方式,就是連自己都欺騙。「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些「她」曾經都是「她」,她們的腦海重播過無數恐懼的畫面,最後她們像是林晨曦一樣,進入一個殘破不堪卻可能療癒的夢境裡,泛起虛幻泡泡,直到這些泡泡能將她們隔絕於這個世界之外。在這個夢境裡,父親不再責怪,不再委曲求全,而是用盡一切心思也要毀滅性犯罪者;男友不再有距離,粗魯、直率為她不顧一切;沉默的弟弟在旁守候,對著她允諾,如果早她幾秒出生,一定會更用力保護她;老師與師母都各自得到報應,會有更多人要林晨曦別再矜持,別害怕這個過於保守的世界,親愛的,妳的傷害不是因為妳自己,妳值得這世界所有的愛。林晨曦,妳值得被更多人用溫柔的雙手,接住不安恐懼的靈魂。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於是成為了一本警世作品,是徹底書寫她不堪回憶的悲傷過往,她的離去象徵著所有不捨,但現今眾多的女孩們又是多麼幸運,能因為這個故事,看到世界凹凸不平的背面,醜陋,卻又真實。《她和她的她》的結尾或許理想,卻是一個我們渴望抵達的烏托邦,在這部戲劇裡,多次淋下的細雨都是救贖,每個受過傷的女孩都是林晨曦,請相信自己不會因此汙穢、絕望,請相信「愛」是撫慰而不是強迫,總有一天,嘩啦嘩啦,一場雨落下後徹底洗滌妳們暗啞的過往,最初充滿喜悅的潔淨臉頰,妳將回到妳自己。妳要記住,沒有人的青春應該這樣被殘害,沒人有資格遮擋妳的陽光,直到今日,即使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我要妳記住,我們都願意陪妳一起,日日夜夜,分分秒秒。

Read more

必看療癒陸劇!聽過也不能錯過

幾部平淡閒適氛圍中透出溫暖的力量,並憑著美食、美景、美人,讓人嘴角上揚,再添加幽默橋段的劇情,讓被磨練得疲憊的我們得以平靜地與自己對話。認清理想與現實,平衡慾望與需要,追尋那只屬於你,「剛剛好」的生活及態度!《去有風的地方》講述獨立自主的飯店經理「許紅豆」,因好友驟逝、內心過於悲痛,決心遠離都市塵囂,獨自前往雲南大理找尋自我。他在當地遇見返鄉創業的謝之遙,並且被他的熱情打動,兩人相互扶持。在這個純樸小鎮中,兩人彼此慰藉、互生情愫,開啓一段治癒身心之旅,進而找到重新出發的勇氣!本劇以「風」意象化生機,寓意人向溫暖的地方流動,尋找幸福甚至重新出發!恰如其分,慢慢來的愜意,試圖讓你在嘗盡生活的不容易後,自在歸零,甚至引導你觸碰理想與夢想,再度思索人生的追求,進而發覺其實潛藏在你內心!《以家人之名》若用最強陸劇來形容《以家人之名》,應該不會有人有異議!本劇講述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一起成長。高中畢業後,兩個哥哥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一邊是彼此認定相互珍惜的新家人、一邊是無法選擇但關係淡漠的親生父母,他們迷茫徘徊著。幾年後三人終於再聚首,然而心理陰影卻還在。面對「長大成人」的生活難題,他們選擇一起面對。「以家人之名」告訴我們其實有血緣的不一定能成為家人,但是互相珍惜愛護的人,一定可以,甚至互相扶持療癒!溫馨寫實的劇情打動觀眾的心,有笑有淚,讓人重新思考家人的定義。非血緣關係的「五口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口,成就更好的自己!《我在他鄉挺好的》講述異鄉遊子漂泊到外地工作、生活,為了不讓父母親友擔心總是報喜不報憂,咬牙苦撐也希望能在大城市佔有一席之地!劇中胡晶晶遭到公司以不合理的理由逼退而失業,加上在生活中累積的多方壓力,最後心理崩潰跳下天橋輕生,讓家人與好友留下無限的想念與遺憾。此劇因貼近現實的劇情引起大眾共鳴,許多揪心金句和場景都令觀眾心有戚戚焉!雖然劇情題材有點沉重,但不是悲劇,而是剖析人生的職場劇,劇中的每位演員,她們在生命的挫折中學習摸索、也開始懂得享受生活,是一部會引起你省思又寫實的職場劇。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