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電影《青春弒戀》官方臉書粉專 大部分人對於戀愛的聯想詞可能會是「幸福」與「甜蜜」,然而美好的詞彙可能只是存在於幻想中的刻板印象,對於大眾刻意選擇避而不談的部分,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部分,金馬導演何蔚庭2021年的作品《青春弒戀》就是刻畫隱藏在社會角落中,對人性的描繪,沒有人願意赤裸裸的站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放大鏡檢視,然而這種不適感,卻是我們每天都必須經歷的過程。 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何蔚庭,將隨機殺人案搬上大螢幕,但是他卻說:「這不是犯罪電影,而是非典型愛情故事」。這部電影要問觀眾,什麼是青春?什麼又是愛情?愛情沒有固定的形式,正如電影中的台詞,「有瓊瑤式的、也有很畸形的」,而《青春弒戀》是拍給年輕人看的電影,特別是從小被3C與虛擬網路圍繞的Z世代,當現實與虛擬越來越相似,那麼內心所追求的歸屬感,將會離你越來越遠,總有一天你會越過那條失控的界線,每個人都有可能如同《青春弒戀》的英文片名“Terrorizers”(恐怖份子)對你我生活的社會造成威脅。
Read more■「這部電影不是關於同志,而是生活;對我而言,這也不是同志愛情故事,就是愛情。」 我說不出為什麼喜歡《麥特與麥斯》。第一次與多藍相遇的我,深陷在他鏡頭下的故事。喜歡麥特在吻後,跳進湛藍的湖中,好似有個目的地;但麥特此時的內心其實暗湧一股亂流。他自己解釋不清的這股情愫,也無法直視自己那份矛盾的情感。
Read more「一根巨大的丁丁,亦撐不起時代巨變;青春再如何無敵,你永遠不可能像阿基米德一樣舉起全世界,因為它終會萎靡,直到你能打開褲襠,正視這一切。」 PTA打響名號之作,以歌舞昇平的群戲招牌霓虹閃爍炫麗,描繪出70-80年代美國先盛後衰的社會圖景與眾生百態,精心打造出一齣面面俱道的時代劇。他擅長樹狀敘事亦源於此發芽,以主角「大砲王」迪哥為中心,讓多位人物跟隨其於敘事線上遊走,高超的網狀手法更可揭示人與人之間千絲萬縷,開場一個長鏡頭流暢地搖移於數位角色之間、致敬馬丁史柯西斯外,同時也拉線牽引著冥冥之中有註定的那種聯繫、同時看盡個人命運的興衰。 表面上看,PTA的內容充斥色情符碼,卻非為要迎合觀眾視聽奇觀。在《不羈夜》中,色情元素其實都只是表意的作用,包含捨棄常見正反打鏡頭拍攝對話(卻刻意在電影裡的色情片中使用)。選擇將二人同時置於鏡頭中,剝除對話者(間)視點的主觀性,構成一種平等的對稱,以及AV片的攝影過程,工作人員被慾望勾引卻仍是得堅守崗位,以工作的形式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中,皆是通過反諷表達對於這個產業的批判、也是對男性霸權、女性淪為消費產品的思索。消解掉色情本身意謂,在「所指」中起到的即是隱喻與象徵,傳達身為創作者自己的價值判斷。
Read more《此時此刻》介紹 台劇《此時此刻》由 Netflix 推出,講述了在疫情背景下發生的十段愛情故事。由杜政哲、林晏如、林爭意、洪偉城、許瑋哲和劉思慧擔任編劇;連奕琦、吳宗叡、高炳權、黃綺琳和黃婕妤則共同執導。這部劇展現了即便面對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艱難時刻,戴著口罩的人們依然堅持對愛情的追尋和激情。
Read more《超速性追緝》是由加拿大鬼才名導大衛柯能堡執導,改編自J.G.巴拉德的同名小說。這部大膽運用車禍表現性愛激情的經典電影,時隔25年觀看依然前衛。電影每場性愛戲都能感受到迷人的危險,那種越危險越讓我渴望擁有你、擁有sex 的感覺,從影像穿透到了眼裡。當性感的配樂響起,劇中角色駕駛著車,散發著飢渴的慾望,每一次觸摸、每一次對眼,都讓慾望強烈噴射,射得衛道人士滿臉。 《超速性追緝》彰顯了人們對危險的渴望、對暴露的嚮往! 最迷人的最危險
Read more《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我所看過的電影裡最令人心碎且美麗的結局。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 Luca Gadagnino)用高超的執導技巧讓我們大開眼界,演員Timothée Chalamet 的演技更是不用多說,充滿渲染性。電影的結局感動、悲傷卻又同時充滿希望。 自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上映以來 ,Timothée Chalamet 拍攝多部令人讚嘆的作品,包括:《沙丘》、《骨肉的總和》、最新上映的超人氣《旺卡》和即將上映的《沙丘:第二部》...等等。不過,我認為這部作品是他表現最好的電影,最大的原因是在當中的情感流露,尤其是在結尾時,他的演技加上 Michael Stuhlbarg 的獨白,將這個故事畫上完美的句號。 結局發生了什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