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前作與本作聯映觀看得到最大的結論並非讓前作增加對《穿越新宇宙》的連結性,而是凸顯《新宇宙》的視覺美學是如何拿捏的恰當。在叛逆的套路中看穿了蜘蛛人的英雄旅程,並有效的透過漫畫的翻閱感來達到 2D 和 3D 角色在銀幕上的平衡性。當同一群主創獲得了前作的成功後,更能看出續作是如何不知節制的視覺轟炸觀眾。 從《蜘蛛人:無家日》就能看出漫威本家對於 fan service 的重視以及所謂彩蛋文化如何扼殺創意本身,但《穿越新宇宙》在看似玩出一套失控多重宇宙的套路中,卻迷失了以角色為本的故事。當然,從話語權的切換就能看出本作試圖透過不同蜘蛛人的宿命來加以闡明身為英雄的命運,但這又真的是所謂的突破嗎?當所謂的掙脫枷鎖只不過是看著銀幕上幾百個蜘蛛人塞滿整個畫面,展開一場漫長且絢麗的逃亡。 這樣的後果便導致本片成了一場極度疲勞的美術雜燴,看到更多創作者的自我致敬、對其他宇宙的連結與致敬,打臉了前作那個以彩蛋當作揶揄套路的反套路手法。當蜘蛛人2099只不過是一個闡明劇情的反對方,而缺乏實質的威脅性時,那我們又何必在乎銀幕上的打鬥場面呢?倒是斑點這個作為前作遺留下來的邪惡勢力還更有意思。
Read more同樣是作為完結篇的上半部,個人買單《致命清算第一章》勝於《穿越新宇宙》不少。不單單只是因為視覺上整部片有一直在提供新意,更是這個結局有讓我覺得它有「暫時」畫下句點多一點。畢竟當初看完《穿越新宇宙》的結局只覺得好猜又讓前面全部都像是預告片。 但也因為這只是上半部,無法評斷整體的優劣太過明確,不過在文本上個人認為是勝前作《全面瓦解》——畢竟叛變特工的情節我們也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但《全面瓦解》的動作戲編排上依然是更加出色不少。很喜歡《致命清算》的一點是它讓這個系列不再拖著前面的包袱走的同時卻又讓伊森杭特的塑造更加明顯,畢竟也都要完結了,Tom Cruise也都61歲了。 在將反派設定為人工智慧的情況之下,《致命清算》得以讓情節編排上更復古/去數位化。人工智慧成了一種潛在的敵人後,角色面臨的選擇與未來都在決定與否的命懸一線。故事成功將選擇權交還給角色本身,意外的成了一種命運式的命題:若(我)做了是否是自身的選擇/還是人工智慧要(我)如此。
Read more理性上認為《正宗哥吉拉》依然是老痞子這一系列的最佳,但最打動我也最浪漫的一部蠻意外竟然是完全不熟的《新•假面騎士》。對《假面騎士》不熟的程度是只知道這個角色,完全是衝著庵野秀明進場,沒想到很喜歡被放到最大的特攝風,攝影機運動和構圖上的選擇呈現在大銀幕上的效果也比《新•超人力霸王》好蠻多,甚至覺得這部片的特效比同期的《閃電俠》還要說服我。 對《假面騎士》完全不熟(如果有講錯可以直接留言用力鞭策我),但看到一半就驚覺這是一個非常《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故事,甚至是新劇場版時期的另一種寓言。首先是主角一開始被迫面對「暴力」的過程就頗像起初抗拒初號機的碇真嗣(但角色曲線是完全不同的路數)、接著是同為SHOKER組織中的內鬥,想到NERV在《Q》(近三衝)過後成了WILLE和過去的對峙,乃至於一個個登場的生物強化人都很像一一襲來的使徒。
Read more延續著《蜘蛛人:新宇宙》所帶起的2.5D動畫革命,《忍者龜:變種大亂鬥》讓這個沉寂已久的IP徹底死而復生,不僅是在動畫風格上的極度突出,更是賦予這個IP一個嶄新的面貌,猶如《新宇宙》賦予了蜘蛛人一個前所未見的起源故事,Jeff Rowe、Seth Rogen等人更是匠心獨具地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忍者龜電影面貌。 其一當然就是以往都以嚴肅導師身份登場的史林特以和藹父親的形象貫穿全片,其二就是將反派塑造的更有血有肉,蒼蠅博士在前半段的憤怒與控訴在漫改電影中不算稀奇但十分奏效,其三則是艾波雖被控訴魔改,但實則擁有更大的角色曲線成長空間——這些都讓《變種大亂鬥》不單單只是技術上的破格,還能輕鬆競爭影史最好的一版《忍者龜》電影。 《變種大亂鬥》的2.5D也不全然是如此「新宇宙」化,導演將《米家大戰機器人》的執導經驗搬來此處,並運用的十分靈活,它並沒有要試圖達成閱讀漫畫的翻閱感或是極度流暢的打鬥場面,而是適時的讓3D技術和2D手繪相互穿插,讓電影在復古質地和現代技術中巧妙的取得平衡,流行文化梗的穿插也有畫龍點睛之效,幾乎是近年對宅文化田調的高標。
Read more這世界上最瞭解這個系列的人應該非Michael B. Jordan莫屬,將第三部續作的導筒交給他亦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金牌拳手》是崛起、《金牌拳手2:父仇》是《洛基》系列殘存的餘溫所誕生的續集,到了《金牌拳手3》才真正讓《金牌拳手》系列成為一個全新的電影系列,它證明了一部續集和外傳可以完全拋棄舊有角色的光環和包袱,甚至還有機會再開啟下一個三部曲。 初執導筒的Michael B. Jordon不僅是銀幕上的那個Adonis Creed,也首次在幕後讓這個傳奇角色形塑的更為飽滿,雖然是恩師Ryan Coogler的劇本,但Michael B. Jordon十分善用影像魅力讓《金牌拳手3》更為風格化——尤其是在一個三部皆由不同導演執導的三部曲而言。《金牌拳手》善用大量長鏡頭拍拳賽、到了《父仇》中則是試圖透過構圖讓這個系列更致敬《洛基》一些,而《金牌拳手3》則在拳賽中仰賴大量手持鏡頭和特寫來讓觀眾更為貼近比賽本身。
Read more圖片來源:https://www.pxfuel.com/ 《雙雄起義 RRR》是2022年上映的泰盧固語動作片,由南印導演S.S. Rajamouli執導,他同樣也是拍出印度最賣座電影《巴霍巴利王》的人。講到南印動作片~自然就是瘋狂、浮誇但又無比精彩的代名詞啦!這部RRR看完之後你才會知道甚麼叫做真正的「爽片」,不僅看得很爽,還娛樂效果十足。不論是喜歡特效、動作、喜劇、英雄片的觀眾都會愛上這部經典的印度虛構電影 《RRR》! 首先我最初看到電影片名,在還不知道他演什麼的情況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rrrrrr!!!」~這個我們習慣用來表示喊叫的狀聲詞。一看介紹才發現還真是這意思!完整片名其實是「Raudraṁ Raṇaṁ Rudhiraṁ」 在泰盧固語中意為「崛起、怒吼、反抗」,導演突發奇想取其音譯直接命名為《RRR》,非常具有創意且與劇意相符,令人印象深刻。
Read more圖片來源:https://www.pxfuel.com/ 講到《Dhoom:3》,他的譯名可說是多不勝數,目前我看過的至少四種,例如:幻影殺陣、幻影車神、幻影神偷...諸如此類,所以我基本上還是用他的原名來稱呼這部電影~而這是本系列的第三集,全名叫做《Dhoom 3: Back in Action》,以下我們就簡稱為《Dhoom3》吧! 《Dhoom3》是2013年上映的印度犯罪動作電影,雖然沒有在台灣院線上映,不過我是在桃園某個電影節看到的,所以還是有在大螢幕觀賞啦(^u^)!那時候只搶到晚場,從台北深夜開車衝過去的畫面,至今仍印象深刻。
Read more作為盧卡斯影業IP時代的尾聲(我就當作星戰已經死透了),《命運輪盤》若非主角不是印第安納瓊斯這位傳奇人物恐怕一樣會被我嫌棄,但當高齡80歲的Harrison Ford依然出現在大銀幕上堅守著這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之一時又很難不為其動容。 說到底其實我也只討厭《魔宮奇兵》,就連大家嫌棄的《水晶骷髏王國》都讓我覺得它依然很史匹柏,如今轉到 Mangold 的手上,我不覺得他試圖讓這部片風格化,而是全然的復古化,讓印第安納瓊斯的故事雖然仍存在於過去且讓其老派的呈現給這個IP的粉絲,但依舊可以看出印第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想不熟的人直接看這部會覺得跟《神鬼傳奇》或《國家寶藏》甚至《祕境探險》無異吧)。起初以五部曲開發該走完的還是得走完,這個系列在我看來走得很出色卻也走的很顛簸。 當印第的皮鞭,已不再能打敗槍枝;當印第拿起槍枝,依然中了第十次彈;當Harrison Ford 的皺紋已讓印第下巴的疤痕不再明顯,甚至當印第的學生已不再著迷於他(和他的課程)時,《命運輪盤》就透過削弱傳奇的本質進行道別。雖然可以理解是戲外因素讓西亞李畢福不再演出印第之子(或是讓水晶骷髏王國成為黑歷史),但讓印第這個傳奇光環殞落的過程也勢必是一種我們這個世代看待老時代IP的方式,Harrison Ford 與他一生的傳奇就足以是這部片情懷的一部分。
Read more在《捍衛任務》系列帶起了一系列動作片熱潮後,大衛芬奇的《殺手》看似落於動作片流水線產物,卻意外是一部呼應網路世代,甚至可說是一個屬於21世紀的《索命黃道帶》。有別於《索命黃道帶》探案性質為重的調性,《殺手》可說更充滿了趣味性。 大衛芬奇透過整個開場戲對希區考克的《後窗》做出近乎完美的致敬,在日復一日的輪迴中反覆敘說所謂的「殺手守則」。與其去體現它,大衛芬奇反其道而行地花了20分鐘才真正執行「狙殺」的舉動,並延伸出後續的餘波。 但《殺手》並不是那種會一直丟給觀眾職業道德或殺手哲學的類型片,它有趣的點就在於麥可法斯賓達飾演的主角如何在一層層的追緝之下逃過並得到解方。比起《捍衛任務4》要花長篇幅來解釋救贖,《殺手》游刃有餘的呼應網路世代的便捷來輕鬆達到其 Film Noir 的需求。
Read more在整個好萊塢幾乎缺乏原創性的同時,《遊戲夜殺必死》的誕生讓黑色喜劇開創了全新的格局;而從桌遊躍上大銀幕的《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完美的把持住了一個「遊戲電影」該有的本質:遊玩感。不僅僅是遊玩感,它翻玩好萊塢的套路一次又一次的只會增添觀眾對他的興趣,成為一次成功的嘗試。 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龍與地下城》的觀眾而言,它十分有效的透過人物本身去帶出整個的世界觀架構、角色的性格缺陷以及一個「地圖」般的電影框架,驚人的調度和頗為驚喜的攝影機運動都為電影本身增添了有別於銅臭味十足的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清新氣息。 同時,作為一部遊戲改編電影,《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很聰明地知道哪些角色該被深入刻劃、哪些角色該被惡趣味化,劇本也藉由這種方式一層層玩轉老套的好萊塢幽默公式,並巧妙的契合三拍的喜劇節奏。野心不大的故事架構亦是本片出色之處,如何在惡趣味和講好一個故事之間平衡,《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都做到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