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對我而言走的並不特別順遂。開局的《汪達幻視》雖走出一條深挖後終局時代的道路和探討角色創傷的層次,但結局淪為單純的善惡CGI對決不免過於俗套;而找來趙婷的《永恆族》成了作者風格和漫威黃金公式衝突的尷尬局面,《游牧人生》當中溫柔的筆觸在漫威電影之下只剩假惺惺的人文關懷與歷史巡禮;《蜘蛛人:無家日》更只是個承載情懷的載具。- 《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做對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導演筒給了山姆雷米。前作雖打造出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觀,仍無法遮掩住公式計算出的英雄旅程;然而在山姆雷米的調度之下,續作染上了招牌的戲謔調性之餘,也承諾了它的恐怖風格。《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在延續漫威遊樂園的世界觀時也夾帶私貨般的挑戰觀眾對漫威的基礎認知。-若說《蜘蛛人2》中八爪博士於醫院的戲碼已經偷渡山姆雷米的B級片既視感,那麼奇異博士這個角色便成了雷米開刀的第二個角色。透過想像力建出法術對決場面,他提供調度上嶄新的視角,不只是單純的Body Horror或是致敬《鬼玩人》,而是在轉場交疊的Fade in/out、圈入/出上處處充斥著過往雷米的懷舊影子,從路燈插眼球到音符大戰。山姆雷米用尋常的元素做出強烈的影像視覺,甚至比漫威過去十幾年來都來得有效。山姆雷米彷彿宣示著他要拍屬於自己的電影、而非單純的漫威電影。 - 在視覺美學上,前作《奇異博士》多少能看出是借鏡《2001:太空漫遊》或《全面啟動》;但是《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在漫威美學光譜下揉雜B級片元素,且該有的驚悚氣氛皆沒有少,對光照會的風格做出的塑料感也不禁讓人感到這是一種對漫威彩蛋的反諷。從黑蝠王、驚奇先生到X教授無一幸免於緋紅女巫的手下,死狀悽慘地宛如《自殺突擊隊:集結》中詹姆斯岡恩將角色化為棋子般肆意操縱,讓這段看似是漫威高層要求的片段戲謔成分十足。- 汪達在延續《汪達幻視》片尾畫面中研究黑暗神書的形象延續到《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中成了一位紮實的反派角色。她以四肢扭曲的狀態從鏡中爬出、在隧道裡宛如喪屍般追殺,電影讓我們看見這個角色前所未有的展現方式並延展她的母愛。她為了兒子的不擇手段,此處與《媽的多重宇宙》用天馬行空的概念講最單純的親情不謀而合。- 《媽的多重宇宙》如此華麗的外表之下,人物成長過於工整。它闡述的是「多重宇宙不同選擇之下的後果」且傳達最具普世價值的親情。反觀《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雖讓汪達重新經歷一次角色曲線,但這個第二次機會卻是悲觀且沒有所謂「美好結局」的。電影提及之幸福在奇異博士和緋紅女巫兩個角色之中相互照應:得不到幸福的汪達於看見多重宇宙的汪達也是愛著兒子、得不到幸福的史傳奇看見多個自己得不到愛人的心。於是電影第三幕就在汪達的淚中淡出謝幕,而不是又一次的電腦動畫大雜燴。- 從《無限可能:假如》第四集中探索了奇異博士黑化的可能性和後果後,《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無疑強化了這方面的「What If」。在東尼史塔克的犧牲後,史蒂芬史傳奇除了成為第二位與彼得帕克交手的導師角色,更是從個性化的悶騷自大走下接受從《無限之戰》到《終局之戰》的後果。同樣以「奇異博士」作為出發點的前提,從遵守法則到打破法則的後果,都在多個宇宙交疊成了這個角色看似無法掙脫的命運,但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史蒂芬史傳奇」。
Read more 大雨滂沱的高譚市,晦暗無比的夜空,僅照耀著明亮的蝙蝠信號。這既是恐懼也是正義的私刑手段。「復仇使者」伺機而動,成了這座萬惡之城的唯一清流,但在所有代表詩意及暴力的權力後,潛藏的依然是最深的謊言。《蝙蝠俠2022》是繼《羅根》後做出最不超級英雄的英雄故事。- 若說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是借鑿Michael Mann的《烈火悍將》的善惡對決,那麼Matt Reeves的《蝙蝠俠2022》便是將多年來被世人遺忘那「世界上最偉大的偵探」之稱號配上了《火線追緝令》一般的犯罪懸疑Film Noir。雖說Nolan已是Film Noir的愛好者,但把這個類型發揮的極致的便是《蝙蝠俠2022》。不單單是披著暗影的外皮,更是有著壓抑的故事核心。慢條斯理的三個小時,讓觀眾隨之喘不過氣,或許有些過長,也無法兼顧所有角色,也容易落於非黑即白的發展,但電影本身也擊碎了漫改電影的窠臼。- 《蝙蝠俠2022》處於獨立宇宙的優勢,讓這次蝙蝠俠的大銀幕改編擁有極大的創作自由。也正因如此,它遵守的並非超級英雄電影公式,而是偵探犯罪的公式,將《蝙蝠俠:元年》作為角色背景和改編藍圖的勾勒之下,帶出了一個同時帶有Tim Burton的哥德風與Christopher Nolan的寫實風的高譚市,Matt Reeves不選擇向其中一方靠攏著實是高明之舉,其鮮明的風格對比無疑是打造出了影史最黑暗的蝙蝠俠。- 此片同時具有寫實與復古的氛圍,極致的黑色與暴力的紅色意象貫穿全片,Greig Fraser再次將夜戲的層次感推到新高峰,如此的黑同時也是復仇使者的神秘主視覺,拉出了暗處的恐懼,也數次營造出驚悚的氣氛。Michael Giacchino的配樂同時塑造了磅礡的英雄意象與深沉的陰鬱,有如罪孽在這座城市載浮載沉。- 或許《黑暗騎士》的小丑已是蝙蝠俠「對立面」代表的巔峰,但《蝙蝠俠2022》的謎語人其不寒而慄與暴戾之氣在Paul Dano的驚人表演更是補足了其角色稍微不足的背景故事。他徹底說服了觀眾他就是這個時代的謎語人該有的樣子。剝開高譚市罄竹難書的罪刑,被害者表面的亮麗一一被識破;失序與粗暴的血液被潮濕的雨水沖刷,謎語人彷彿替高譚市演奏了一首隨時能擊潰正義的處刑曲。- 在一切犯罪達到頂端時,蝙蝠俠的偵探身份與英雄身份的切換上也點出英雄的主題——在一切希望瀕臨瓦解之時,高舉紅色火炬所引領的光輝,復仇使者的盲目便是作為正義的本質之一;孤兒的意象是韋恩家族的罪孽,一個非英雄起源故事在最後一刻才成為了英雄。- 《蝙蝠俠2022》宛如識破了超級英雄電影逐漸淪為流水線產物的現象,透過貼近漫畫精神的詮釋,勾勒出不屬於這個時代的英雄電影,卻也是這個時代所應得的蝙蝠俠故事:暴力的淋漓、黑色的徹底、缺陷且病態的偵探特質,便奠定了《蝙蝠俠2022》的意義。
Read more 俐落的身法從高空筆直垂降,流暢的身手迎擊每個持槍的敵人,撐開披風擋下所有的子彈。當他脫下頭盔,我們見得年老的布魯斯偉恩樣貌,由米高基頓飾演的初代蝙蝠俠竟以此形式回歸,令人感到無比驚喜,尤其自他出場後,閃電俠落入的這個宇宙都套上一層濃厚的舊式氣息,嘲諷口吻講述多重宇宙的「義大利麵理論」以及搗亂麵條之人是多麼失職,他也嚴肅地面對同樣失去父母的生命缺口,借了兩代蝙蝠俠之口說出「創傷造就我們」的道理,更在他臨死前向閃電俠真摯地叮囑,蝙蝠俠的存在無疑成為了閃電俠貝瑞指引的光,成為他起跑所見的方向。 《閃電俠》展現了道別的「三」個層次。其一是承擔自身的錯誤,接受不再改動的過往,迎接所處宇宙的因果;其二是放下拯救母親的執念,因貝瑞看見超少女和初代蝙蝠俠必然死亡的命運,使他改觀,決定與母親作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相擁後離去;最後一層則代表了華納兄弟正式揮別「查克史奈德的正義聯盟宇宙」。有意思的是,第一點中貝瑞最後的舉動,其實與他內心的成長相違背,儘管他將番茄醬從母親的手推車拿出,意味著接受母親的離世,卻仍偷偷將罐子挪動到最上層,藉此洗刷父親的冤屈,因此產生了矛盾,畢竟此舉動證明了他仍想要更動過去的事實,私心的「正義」也讓本宇宙有所變化,因此才會見到喬治克隆尼版本的布魯斯偉恩。然而,這樣的變化也存在其必要性,因為非得這麼做才能達成本片「道別」的最終目的—與班艾佛列克飾演的蝙蝠俠告別。 作為一齣個人英雄電影,確實達到了承先啟後的目的,賣往日情懷的同時,依然能好好訴說一個角色的人生故事。透過神速力衝入時間盅「回到過去」,進而講述他幼時與父母的關係,以及他如何獲得超能力成為閃電俠等原因,不再像起源電影講述生命經歷的順序,這樣的敘事方式也凸顯了編劇的智慧,再者是上個段落提及的「三」這個數字,其實也對應了貝瑞、年輕貝瑞、反派貝瑞的三人關係,反派貝瑞為了修正一切才會反覆在時間盅內跳躍,將閃電俠推到了母親活著的那一宇宙,才有了之後的發展,三人代表著不同面向,面對自己而後超越自己的主題顯得更有意義。 「是我先愛妳的!」母子搶著說「愛」的兒時記憶,已足夠美好,也支撐起貝瑞的生命,還活著的父親才是貝瑞應當守護的對象,也合理化貝瑞為他做出的行為,對於過去,在改動與不動之間本就難以抉擇,因此那句台詞成了關鍵:「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答!」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才凸顯了「選擇」本身的重要性,得接受自己選出的那個宇宙,腦中依然會想起母親哼唱的歌曲「記住美好的時光!」🎶延伸聽歌: 皇后皮箱 《Keeponrunning》
Read more「千尋」不過是個化名。古澤綾借用兒時只見過一次風俗店姊姊的藝名,只因她們相遇的那一晚改變了她的悲慘命運。姊姊毫不猶豫吃掉她做壞的飯糰,吞下小綾童年的不幸轉化成臉上洋溢的幸福,也讓她不再害怕黑夜。姊姊說過「夜晚就是她們的國度」,小綾主動牽起姊姊的手,好似一對真正的母女般親密。道別前,姊姊留下名片,「千尋」從此成為小綾最嚮往的模樣。那時的她,仍無理解姊姊坐在路旁抽著菸的孤獨,此刻她早已體會,卻仍獨自在岸散著步,愜意哼著歌,找到了她心目中最理想的「千尋」。《我是千尋》講述著「孤獨」的主題。電影透過「人類其實都是披著人皮的外星人」,為孤獨下了一個美麗的註解。此一註解解釋了「我們永遠無法理解一個人」甚至「獨佔他的心」這句台詞,也說明即使是相同血緣的親屬也可能來自不同星球,甚至終其一生都無法理解對方。這也是小綾不願前去生母葬禮的原因,她們倆就是住在不同星球的陌生人。然而,屬於同一顆星球的人終將會找到彼此,就像多惠阿姨與小綾的相遇是如此寶貴,成為她來到便當店工作的契機。即使多惠阿姨雙眼全盲,她仍能聽出小綾的聲音,仍是那個最懂小綾的人。「我很喜歡現在的你喔!」多惠阿姨溫柔地抱著小綾這樣說,同樣的頻率、同一份共振,對她來說何其有幸。片中的角色皆是如此,透過相互連結起的好意,維繫起活下去的動力。小綾幫助老遊民「師傅」洗澡也親手為他埋葬,將昔日風俗店老闆視作父親,而便當店老闆娘多惠阿姨作為母親,拿蛇嚇自己的調皮男孩小誠則像兒子,一直跟蹤偷拍自己的女高中生岡治則是女兒。她照看著這對沒有血緣的姐弟,幫助小誠的單親媽媽理解孩子,也讓岡治意識到她們家真正的問題。岡治學著小綾曾經做過的舉動,笨手笨腳地捏了顆飯糰,送去給忘記帶鑰匙餓肚子的小誠吃。小綾未曾避諱性的慾望,她見狀那名男工人面對與父親一樣為所欲為的顧客發脾氣,她並未因著從事過性工作,擱著靠著同情而上前獻身,兩人反倒是敞開心房聊天,約定以後一起埋屍體來換一碗拉麵,而後她主動與那名男工人發生了關係,這都是出自她的真心。人經歷低潮時好似沈入水底的金魚,若死去,身體就會浮出水面,不掙扎就會浮起,亂動的話就會沉下去,因此,小綾對生命的「不掙扎」即是躲在房間裡,足不出戶也不與人見面,幸好小誠與岡治依然記得她,前來探望她還送餐到家門口,提醒她這個世界仍有人在乎她,千尋又能再一次浮到水面上。她浮出水面的第一件事是到母親的墳前悼念,放上自己最愛的栗子,撈起墳前水灘中溺水的螞蟻,自己好似也被拯救了一番。《我是千尋》故事情節似曾相似,如此雷同卻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是電影為角色抹上了一層反射的波光,使他們能夠踩入海水感受那股「真實」的沁涼,即使無法全然理解,也試著看向對方的眼睛去理解一個人。縱使生活偶有「醃梅」那般臉糾在一起的酸澀,搭配上其他主菜與配菜(遇見的他人)依然能成為豐富飽足的一餐,這一餐,我想就是《我是千尋》了吧!🎶延伸聽歌: SoSoHeroes瘦瘦英雄 李霈瑜 林以晨《放心回你的星球 》
Read more《星際異攻隊3》光是在世界巡迴首映會後,便斬獲許多影評人的一致讚賞, 劇情更成熟細膩、動作更加壯觀浩大,導演詹姆斯岡恩還被影評人稱讚是「帶著光榮離開漫威 」,更有人稱是《終局之戰》後的最佳作? 筆者用無雷的方式先點出這部的必看重點↓ 星際異攻隊3【劇情重點】 仍未忘懷失去心愛葛摩菈傷痛的「星爵」彼得,神秘的敵人再度虎視眈眈,於此同時,火箭浣熊的悲慘過去逐漸被掘出來,所以他必須再度團結身邊的全體隊員守護宇宙,這次的出航會是最後一次嗎? 星際異攻隊3【必看亮點】 ✅角色羈絆與新角色火花 從星際異攻隊成軍以來,我們見證了他們從一群草莾痞子,逐漸成為超越血緣的家人,而到了第三集他們的團隊互動和默契更加緊密,彼此間的化學反應在堅實基礎上持續發展蛻變。雖然人物給予的新鮮感不如第一集來的強烈,但藉由故事和羈絆堆疊而來的情緒,卻是過之而無不及,並且讓每個角色都有其發光發熱的高光時刻。其中,「火箭浣熊」扮演著故事核心的角色,在好幾段倒敘回憶裡,讓我們了解他的悲慘過去,不僅完整了他的角色圓弧,更穿針引線地帶出相關的人物,並以此強化了與團隊間的情感紐帶。 這集中出現兩位重要的新角色,其一是威爾普爾特(Will Poulter)飾演的「亞當術士」,他是第二集片尾片段現身的角色,終於在本集正式亮相。金黃色皮膚的他不但相當「鮮明」,在開頭就給予主角群們艱難的考驗,強壯的實力與小孩般的心智製造出好笑的反差感,只可惜他的背景和發揮篇幅受到限制。再來是由庫克胡迪伊吾吉(Chukwudi Iwuji)飾演的「至高進化」,故事揭露了他是火箭浣熊的創造者,以冰冷、偏執的演技傳遞出這位瘋狂科學家的變態哲學,他對於完美的錯誤追求和扭曲價值觀,將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反派特質;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威脅性可能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大。此外還有來自另一宇宙的「葛摩菈」,對「星爵」一行人不熟悉的她,為這個團隊帶來不小的變化和互動火花,亦是劇情中的笑料。 ✅風趣搞笑但又令人心碎 《星際異攻隊》系列向來以稀奇古怪的角色與設定,帶來搞笑無厘頭的玩笑,這集也不例外,同樣給予觀眾討喜的人物嘴砲,以及滑稽幽默的愚蠢笑料;不過這次的情感更加豐沛溫馨,或更具體地說,讓人有不禁眼眶泛淚的情緒。原因不外乎故事揭露了火箭浣熊的起源故事,傷痕累累的過往,既美麗又令人心碎。追朔其故事將知曉他爆躁、孤傲的性格背後,其實是源自脆弱心靈的故作堅強,最後他選擇不再逃避,決定為過去的朋友奮力一搏。 故事中團隊的每個人,都會在這場難忘的冒險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星爵和葛摩菈找到自己的歸屬、火箭浣熊不再逃避過去、德克斯流露親情、螳螂女邁向獨立旅程、涅布拉有新的責任、克雷林終於繼承勇度的衣钵,連格魯特也越來越茁壯。角色的成長和蛻變,是本集最大的感概之處,但依然不失風趣搞笑的基調。簡單來說,本作是充滿誠意和催淚的感謝篇章,不但有觀眾期待的幽默風趣,也有飽滿情緒的淚灑時刻。 ✅關於羈絆及生命的主題 藉由星際異攻隊的團隊和火箭浣熊的故事,導演為觀眾帶來了一段難忘的星際冒險,同時也觸及了關於羈絆及生命的主題。雖然這一集穿插幾段稍微黑暗、殘忍的回憶,卻也顯得生命和朋友的可貴,是成功建構起故事厚度的催化劑。「不要成為自己,要成為理想中的自己。」這句話是真理嗎?在反派眼裡,唯有高智慧生物才有活的價值,其他的生物隨手可棄,只因牠們「不完美」。然而諷刺的是,他最終被一群不完美的傢伙聯合擊敗,被看破內心扭曲的控制欲。故事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非憑其智慧所論,每個生命都值得珍惜;而所謂的美好世界,可能只是仰望湛藍的天空,和摯友玩耍的單純時光而已。 也許我們都有自己偏執追求的目標,但懂得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才是更難得可貴的事。回過頭來看電影中這群角色,他們都曾失去過重要的東西,也沒有完美的能力,甚至心靈破碎,但還好有彼此可以相互依靠,一點一滴地拾起希望和人性。儘管這並不容易,卻能因此好好地活下去、活出自己的價值,我想這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即使最後大家不一定會永遠在一起,有人有新的方向、有人有新的歸處,但共同經歷的冒險卻會永遠在心裡留下印記,甚至讓人學會與人共舞。詹姆斯岡恩再度帶來討喜的角色和飽滿情緒,用Happy Ending給予大家有笑有淚的鼓勵,體悟生命的寶貴和羈絆的可貴。-「這終究是你的故事,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視覺效果與經典歌曲 該系列還有一個特色是其搶眼鮮豔的色彩,並搭配著極具特色的經典老歌,本集自然也延續強烈的風格。跟隨著星際異攻隊的冒險旅程,同時也引領觀眾一窺這奇幻的宇宙世界,不論是極具特色的星球、還是奇異的有機空間站、抑或形形色色的外星人物,都建構出生動壯麗又討喜好玩的視覺效果。特別提及,電影中不論是多人混戰,或是團隊多打一的動作場面上皆處理得乾淨俐落,運鏡和快慢鏡頭的搭配,使動作戲的可觀性獲得提升。導演的選歌也很有一套,總是善用經典歌曲為電影和角色增添豐富的塑造,切合角色當下心境的歌詞更是使敘事角度更加活潑。本集接續星爵在《星際異攻隊2》的結尾,已經從錄音帶轉為使用Zune隨身聽,所以選歌也「與時俱進」增加了歌單,為電影帶來新鮮的視聽享受。 ✅為系列畫下句點? 本作是導演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執導的最後一部漫威電影,同時也是該系列一個階段性收尾。已經被DC影業挖腳的他,之所以會回來執導《星際異攻隊3》就是期望能親自說完火箭浣熊的故事,因為對他來說,火箭在他心目中是故事背後的主角,同時也是自己的情感投射:「我對火箭浣熊的熱愛,超過我以往的任何角色,我需要完成牠的故事。」他所言不假,相信觀眾能體會這位角色在劇中的重量,還有串聯起整個團隊的連結。對此,飾演主角的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在訪談中也感性表示:「這是不可思議的10年,就有點像是高中畢業,有的同學要上大學、有的要離開,但大家都準備進入新的階段,開啟新的人生篇章,這很讓人興奮,同時也令人傷感」。本作將會為系列的三部曲以及團隊成員給出一個應得的答案和結局,相信這是一個篇章的結束,也是新冒險的開始。 ▲外媒一致評價:「詹姆斯岡恩帶著光榮離開漫威,這部最電影是三部中最感人的一部。」 ❎需要前兩集的堆疊、配角與反派刻劃薄 這集各個角色都有感慨的轉變,但這必須仰賴前兩集的堆疊,若觀眾沒經歷系列前兩集的冒險、無限之戰的洗禮,就不容易體悟角色間的關係與變化。可能不理解為何星爵和葛摩菈的關係與以前不同、當螳螂女最後決定獨立冒險有多麼的不易、不再是毀滅者的德克斯展現難得的溫情、涅布拉變得如此可靠且富含人性,也沒能理解他們的羈絆有多麼難得。另外本作因為角色眾多,不免有照顧不到或刻劃淺的角色,除了客串性質、沒有實際推動劇情的「亞當術士」,還有人物扁平、威脅感不足的反派「至高進化」,回歸的至高族大祭司似乎也淪為過場的角色。最後是本集與漫威宇宙後續的發展沒有太多的關聯,不過這有好有壞,至少故事得以聚焦且完整,避免如《量子狂熱》般失去自我的特色,而是貫徹了這個系列應有的魅力。結語與推薦 延續系列的鮮豔色彩和老歌魅力,帶領觀眾窺探奇幻又壯麗的宇宙冒險。運用滑稽的角色與設定,帶來搞笑、無厘頭的嘴砲,角色互動撞擊出討喜的火花;不過這集的情緒更加飽滿且令人動容,彼此緊密的羈絆堆疊而來的情緒相當強勁。故事背後也帶出有關羈絆與生命的主題,每個人都會在這場冒險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或許系列的新鮮感不在、劇情塞得很多,也有部分新角色沒有獲得充分的利用;但是憑藉著團隊間的化學反應,還有導演充滿誠意的人物故事,相信帶給觀眾不失風趣又飽滿情緒的回憶。 特別推薦給:銀河守護者和火箭浣熊的粉絲、對於漫威超級英雄題材有興趣,抑或單純享受冒險喜劇、角色火花和情感的妳及你。 -導演: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演員: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 柔伊莎達娜(Zoe Saldana)、戴夫巴蒂斯塔(Dave Bautista)、 馮迪索(Vin Diesel)、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凱倫吉蘭(Karen Gillan)、龐克萊門捷夫(Pom Klementieff)、伊莉莎白戴比基(Elizabeth Debicki)、西恩岡恩(Sean Gunn)、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Stallone)、威爾普爾特(Will Poulter)、卓克伊烏哲(Chukwudi Iwuji)、瑪麗亞巴卡洛娃(Maria Bakalova)(圖/翻攝自IMDB、迪士尼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有雷!《星際異攻隊3》片尾彩蛋(片尾片段) ❶第一個片段:我們看到火箭浣熊帶領全新的成員,新加入了亞當術士和小女孩菲拉(Phyla),並用呼應星爵初登場的音樂《Come and Get Your Love》做收尾。❷第二個片段:奎爾卸下隊長的身分回到地球,並與分離已久的外公再度重聚,然後一起吃著早餐。而阿公看的報紙背後,是報導著《星際異攻隊:聖誕特別篇》後續的劇情-凱文貝肯爆料遭外星人綁架。
Read more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劇情重點】 一場滅世級別的地震,一夕之間首爾的建築全都崩塌了,唯獨一棟「皇宮公寓」仍安然自若,故也吸引外部倖存者們紛紛湧入公寓。而居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住戶代表煐卓(李炳憲) 訂定了規則,阻止外部人士的進出,以此打造倖存居民的烏托邦;然而災難下的種種人性,開始出現了出乎意料的糾葛…… 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必看亮點】 ✅浩劫餘生的生存故事 電影結合了災難、生存、懸疑等元素,用力描繪真實人性的醜陋。導演嚴泰華除了用畫面展現人類在災害下的弱小,更刻畫出倖存者們面對生死存亡的現實,必須在人性道德間拔河。故事開頭便直接切入主題,毫不脫離帶水地帶入災難巨變後的景象,比起浩大的天災場面特效,更著墨於血淋淋的人性。劇中的各種人物、身分,以及他們彼此間的互動和對白,寫實地反應人類的自私、傲慢、自大,即使如此,當然也有包容、善良等特質,既真實又諷刺。透過權力腐化、人性兩難、生存衝突等面向,營造諸多灰色地帶,有效豐富劇情層次。「要選擇理性地死,還是悲觀地活著?」 演員李炳憲認為本作的特色在於:一般的災難電影主要都是拍攝災難發生到結束的過程,但是《水泥烏托邦》不一樣,雖都以『災難』為主軸,它卻還刻劃了災難發生之後的故事,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身處災難時的關係和變化。「不僅看著人物們該如何撐過去、努力克服險境,而且還有微妙的情緒和氛圍,是部帶有人性、黑色幽默、風格強烈的作品。」 ✅演員扎實的人性詮釋 故事主要著墨於災難下的人類心境,故演員的演技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就顯得重要,而作為主演之一的李炳憲,可謂展露扎實、富含故事的精湛演技。其飾演的「煐卓」臨時被選為居民代表,原本內斂的他慢慢逼出爆發性的情緒,為了守護公寓而帶頭衝鋒陷陣阻止外部人士的入侵。雖然他不負眾望地成為末日世界下的領導者,但隨著期望與權力的累加,角色的陰暗面逐漸滲漏,開始變得偏激、逼出最真實的人性。隨著劇情急轉直下,角色背後埋藏的故事也將揭曉,最後不得不佩服演員對於形象蛻變的熟稔詮釋。 「老實說,無論牧師或殺人犯,現在都是一樣的。」 另外同為主演的朴敘俊和朴寶英,在劇中飾演一對夫妻檔,前者跟著公寓組織在外出生入死、蒐集能支持公寓居民的物資,後者則負責留守家園,為居民提供照護;然而隨著公寓發生的種種考驗,想法不同的兩人各自體現人類在末日生存下的心理掙扎。一人為了保護好得來不易的家園,必須扛起重任、迫使自己接受求生的殘酷,無論再怎麼受到良心的譴責也必須前進;另一人則是堅守自已的信念,相信無論人們面對什麼樣的災難都應相互照顧,是作為「人」的基本,哪怕自己會挨餓受苦也不容跨過道德的界線。劇中藉由兩個的角色,顯露出人們面臨災難後的心境蛻變,或許也是你我在這極端生存條件下的寫照。 ✅社會結構與制度反思 電影透過災難生存故事,探討了人性善惡、道德倫理的深刻主題,同時也引導我們思考人類的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影響。尤其在這座水泥烏托邦「皇宮公寓」裡,資訊不透明、權力集中,這近乎封閉的社會結構下,逐漸催生人際關係的病變,進而感染居民們的社會階層和價值觀念。包含資源分配不公、社會等級制度、隔離政策等等,雖然這只是虛構的故事,卻通過情節隱射我們當今的社會,向觀眾拋出值得反思的社會問題。一個病態的社會系統,會激化群體內外的分裂和恐懼,不僅對內展開心理鬥爭和質疑,也可能迎來外部更極端的仇恨和反彈。「蟑螂爬上餐桌的話,也會變成家人嗎?」 劇中有一幕很特別的是,鏡頭模擬電視介紹節目的調性,配上活潑歡樂的背景音樂,烘托猶如「烏托邦」的理想環境,這反映了居民的異常樂觀;還有某日居民們在外捕獲大量物資,竟開心地高調舉行盛宴慶祝。導演透過這幾個片段,與世外的殘酷煉獄形成強烈的對比,強化戲劇性的情緒。甚至,當他們開始視非居民為「蟑螂」、自認自己是幸運活在公寓的「天選之人」之時,讓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不禁反思人類的行為。「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蟑螂?」這幾個疑問會在觀影過程中不斷刺激觀眾,並在結束後留下深刻的餘韻。這讓我想到《鈴芽之旅》中的一句台詞:「生與死不過是運氣罷了。」幸運活在公寓的人們,真的只是運氣罷了,當人心無法繼續凝聚,最後運氣用盡,只能崩解。 ✅極端壓力下的人性衝突 有一句來自《寄生上流》的台詞:「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簡單的一句話卻隱含很深的諷刺,相反地,當人們面臨浩劫末日、資源匱乏和生存壓力的環境下,將會逼出最真實的人性,那種殘忍可能遠比大自然的反撲更讓人心生恐懼。人類在極端生存條件下的行為與抉擇,是電影最大的聚焦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衝突與撕裂將會隨著時間而沸騰。背後的原因來自生存本能,不能說是絕對的錯誤,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如果你是居民,看到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要分配給非居民,會不會感到不平衡、心生不滿?那如果你是非居民,外頭天寒地凍只求一個可以存活的小空間,是否對於被驅離而感到憤怒?「即使這個世界再怎麼崩壞,也有能做的事情,和不可以做的事情。」 然後,當有限的資源逐漸耗盡,公寓居民勢必得向外尋找生存的物資以支持大家的生活,但在這混沌的世道下,除了單純蒐集資源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最後勢必得燒殺擄掠以取得物資。電影透過劇中的幾位角色,不斷讓我們反覆思考人類的道德底線。有些人覺得為了生存,什麼骯髒事都必須去做;有些人則是認為人有基本的價值必須去捍衛,同舟共濟才是生存之道;另外也有人侷限在自己的烏托邦裡,不曉得外頭的世界有多麼地灰暗。編劇藉由不同角色的對話和行為,完整描繪人類在這個滿目瘡痍的末日下,各種倖存者的本性及樣貌。最後劇情的安排則是帶給觀眾深深的諷刺,到頭來,人們還是得互相幫助才能繼續活下去。「如果還活著的話,就活下去吧。」結語與推薦 本作結合災難生存、懸疑等元素,特別著墨災後的末日景象,血淋淋地刻劃人性的醜陋及黑暗面。在李炳憲、朴敘俊、朴寶英等實力派演員的演技下,探索各種倖存者的內心糾結和價值觀,並透過權力腐化、人性兩難、生存衝突等面向,營造諸多灰色地帶,豐富劇情層次。將反烏托邦的主題帶出,透過情節隱射我們當今的社會,向觀眾拋出值得反思的社會問題,引導我們思考人類的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影響。當然更核心的部分是「人性」,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行為與抉擇,既真實又讓人心生畏懼,透過劇中的幾位角色,不斷刺激我們思考人類的道德底線。最後則是利用極大的諷刺,鼓勵我們學會互助和善良,並留下深刻的餘韻。 特別推薦給:李炳憲、朴敘俊的粉絲,抑或喜愛末日生存題材,以及思考人性黑暗與光輝面的妳及你。導演:嚴泰和演員:《緊急迫降》李炳憲/李秉憲、《梨泰院Class》朴敘俊、《婚禮的那一天》朴寶英、《請回答1988》金先英、朴持厚 (圖/翻攝自IMDB、車庫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水泥烏托邦》共同宇宙續集!除了《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之外,後續已規劃另一部同世界觀的電影《荒野》暫譯,且將由馬東石主演,期待後續劇情的交會。
Read more影評盛讚這部是漫威史上「最淒美、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堪稱是Marvel第四階段的話題壓軸之作!除了有海王「納摩」、新生代英雄「鋼鐵心」,還有新代「黑豹」登場。 劇情大綱 《黑豹》首集在2018年創下歷史,進入影史票房前幾名,更成為第一部在奧斯卡獲獎的超級英雄作品。如今續集在瓦干達的國王帝查拉離世後,女王拉瑪達、妹妹舒莉等人必須擔起保護王國的重責大任,為國家開闢一條新的道路;然而,一個隱藏於海底的神秘王國即將前來拜訪瓦干達……電影亮點 ✅對查德維克博斯曼的致敬 由於原黑豹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大腸癌離世,漫威也宣布不會找人代替他飾演該角色,故當時就令人好奇續集的故事該怎麼延續。在續作《瓦干達萬歲》中,漫威影業以巧妙的方式,結合電影與現實令人惋惜的故事,將故事安排在該角死後的劇情,不僅讓「帝查拉」這個角色正式畫下句點,也透過電影對演員獻上最深的思念。開場就帶給觀眾濃厚的帶入感,劇中瓦干達為前國王舉辦隆重的喪禮,同時也展現劇組對於Chadwick Boseman的敬意。因此,本作的劇情,很大程度觸及有關「失去」與「哀悼」的主題,刻劃瓦干達的人民要如何在悲愴中重生。豐厚的故事讓人物間的情緒十分飽滿,捕捉各角色的心境轉折,內容既嚴肅又成熟,並且讓觀眾熱淚盈眶。 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曾透露當年,因為痛失摰友後本打算不再拍續集,不過當他回憶起與博斯曼的對話,其面對癌症仍不斷奮鬥、繼續為影迷努力的精神令人敬佩,所以才決定繼續拍攝《黑豹》,帶著他的精神鼓勵人們前進,也是向他做最後致敬的最好方式。在劇中飾演帝查拉妹妹的莉蒂西亞萊特(Letitia Wright)則說她剛回到劇組,看到大家不禁想抱頭痛哭,但也因此想更專注於每一場戲、每一個場景,以此獻給博斯曼;同時本集有很強的主題,包含了家庭、愛和關懷,這部電影是寫給博斯曼最美麗的情書。導演盼望,希望大家對故事有共鳴,一起找到療癒的力量。粉絲不能錯過在大銀幕向國王道別的機會! ✅堅強且細膩的角色刻畫 若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那麼,帝查拉的背後也有相同堅毅的女性。劇中有許多表現出眾的女性角色,包含母后拉瑪達、妹妹舒莉、親衛兵奧科耶、女友娜奇雅,以及打造鋼鐵裝的「鋼鐵心」,這五位都是劇裡非常重要的存在。她們有著不輸男人的意志與力量,並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和理念,肩負起守護瓦干達的責任,讓我們看見堅強面對一切的女性之聲。由安琪拉貝瑟(Angela Bassett)飾演的母后,強忍著悲傷,以其堅定且溫柔的心志保護國家、撫慰人們,成為人民的心靈支柱。電影藉由此情節,彷彿喚醒了非洲原始部落母系社會的影響力,串連整個劇情。「唯有經歷支離破碎之人,方能成為偉大的領袖。」瓦干達終究需要一位領導者… 而由莉蒂西亞萊特(Letitia Wright)飾演的妹妹,從小就渴望與哥哥並肩作戰,在哥哥離世後,她意識到自已的脆弱,對於身懷知識卻無法救回哥哥的性命而懊悔不已,只能埋首研究以麻痺自己。「納摩」的來襲迫使她必須快速成長,不僅要成為一名女王,甚至是一位領導者,扛起國家守護者的沉重負擔。劇中用心刻劃她的心境轉折和角色層次,包含破碎的心、復仇的怒火,但最後透過其善良和勇氣等人性光點,在適當時機得到彰顯,使角色蛻變、綻放光芒。《黑豹2》是一段療癒彼此的過程,充滿了痛苦,也充滿了淚水。這幾位角色在帝查拉離世後,雖然一度被悲傷掩埋、痛苦不已,卻也因此成長。過程中她們守護著彼此,在這最黑暗的時期成為彼此的暖陽,然後破土重生、保衛家園。 ✅神秘王國與南美古文化 新角色「納摩」是由泰諾克·烏爾塔(Tenoch Huerta)所飾演,他的登場展現強大又不可思議的國度和傳說。不但揭開全新的英雄事蹟,更豐富了瓦干達和漫威的世界。同時充滿情感地深入文明的探索,以及涉及全球的鬥爭的陰謀。電影有一定程度的篇幅在於他的側面描繪,其結合了迥異的血統和身份,有效渲染其曾經的悲情經歷,並側面體現其身為強悍領袖的形象。豐富的背景故事、傳奇色彩,以及歷史文化,皆塑造出飽滿又鮮明的人物色彩。相信觀眾在片後也對其印象深刻,甚至能對其投入情緒,對這位新角色又恨又愛。「他的子民不是稱呼他為將軍或是國王,而是尊稱他為庫庫坎爾,意即羽蛇神!」 漫畫中納摩(Namor)是神祕的亞特蘭提斯國王,除了有亞特蘭提斯和人類的混血血統,也是一名「變種人」,後然成為復仇者聯盟、X戰警與光照會的一員,並帶著王者的傲氣活躍在前線、保護海中世界;而脾氣暴躁、堅持己見的他也視為漫威的反英雄。不過在MCU電影中,這位角色和背景有做更動,他所處的王國是水底世界—塔洛坎,並融入馬雅文明和中南美的元素及傳說,為這國度增添了濃厚又搶眼的歷史色彩,也讓它與非洲文明形成強烈的鮮明對比。然後融入殖民主義和政治角力等面向,見證文明的興起與衝突,以及新生代帶來的重生,極具說服力。「Namor是一個相信自己是自己故事英雄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一個曾度過悲慘歷史的人民。」製片人Nate Moore如此說道。 ✅陸海空對戰與配樂的餘韻 本片繼續由導演賴恩古格勒(Ryan Coogler)執導,帶領實力演員及金像獎製作班底,打造規模超越首部的精彩續作。不但片長僅次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成為漫威系列第二長的電影,在各方面的工藝也都帶來令人信服的升級,背景囊括了瓦干達、塔洛坎王國,還有波士頓,串聯起一觸即發的海陸空大戰。電影更呈現出故事該有的沉重與嚴肅,是最淒美也最強而有力的作品,背後充滿緊張的情緒和張力。不僅如此,除了揮舞長茅的打鬥與水爆特效,也透過科技化的一面呈現戰鬥戲碼,更有新角色-「鋼鐵心」的現身,為本片增添空戰的可看性,帶給觀眾不少驚奇和活力。 另一方面,電影的配樂在幕後佔了舉足輕重的份量。本片的配樂師-路德維希戈蘭森(Ludwig Göransson)優秀地配合畫面與音樂,讓情感獲得宣洩、烘托出豐沛的情緒。劇中經常運用非洲原始的部落音樂和聲響,再度展現濃烈的文化氣息,使作品獲得了其他英雄電影所缺乏的人文底蘊。甚至偶爾還使用聲音的留白或模糊,讓角色的心理層次更加凸顯,優雅地體會到劇情的重量。另外由Rihanna蕾哈娜所唱的主題曲〈Lift Me Up〉,同樣傳達面對離別時的哀傷與思念。「拾起我的悲傷吧,穩住我躁動的情緒,將我緊緊地留在你身邊…」藏在歌詞中的緬懷之情令人動容,彷彿每一個音符都飽含著感情,為本片起到增色的作用,餘音裊裊令人沉醉其中。 ❎肉搏戰和部分角色稍嫌可惜 而論及《黑豹》應有的順暢且拳拳到肉的肉搏戰,除了朵拉親衛隊之外,其他人的近身打鬥算是表現一般;尤其最後的決戰顯得差強人意,新任黑豹的肉搏戰可能因為臨危受命,所以只能用剪輯來處理動作戲,對決的力道不夠扎實、過癮,少了強者間碰撞的火花與張力。另外對於新角色「鋼鐵心」莉莉威廉斯的安排則有點尷尬,雖然她的「技術」對劇情相當重要,但與瓦干達或塔洛坎文化不太熟悉的她,彷彿一名陌生的第三者,時間有限下難以深入這位角色和個性;其他美國當局的角色也只能起到旁觀者或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於劇情後段的發展並無太大影響,格局和急迫性受限。最後就整體劇情來說,前半段的氛圍和重量著實優秀,但後半段就稍嫌可惜,雖然仍在水準之上,卻不免有種頭重腳輕的失衡感。 總結與推薦 這是部出色且成熟的續集作品,不僅讓「帝查拉」這個角色正式畫下句點,也藉此對演員獻上最深的思念和敬意。編劇以質樸而細膩的筆調描繪幾位堅強又柔情的女性,看她們如何在悲傷中重生,其角色心境轉折和奮發成長的精神,讓作品在正面與負面氛圍中取得平衡,實為一部動人又療癒人心的電影。然而,對於新的勢力—海底國度與「納摩」,側面體現其迷人又強烈的文明色彩,還有強悍又深刻的角色形象。劇中的衝突戲碼,透過扎實的鋪陳和特效,塑造陸海空的動作場面;再加上扣人心弦的配樂及留白運用,渲染飽滿的情緒和張力,使其成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即便電影仍有動作戲、邊緣角色,還有些許失衡感的問題,但整體在水準之上,可稱第四階段最佳作。 特別推薦給:忠實漫威迷及黑豹粉絲、欣賞非洲與拉丁文化,以及對史詩英雄戰鬥有興趣,或單純想紀念已故男星查維克博斯曼的你及妳。-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演員:安琪拉貝瑟(Angela Bassett)、馬丁費里曼(Martin Freeman)、泰諾克烏爾塔(Tenoch Huerta)、露琵塔尼詠歐(Lupita Nyong'o)、戴娜葛里拉(Danai Gurira)、莉蒂西亞萊特(Letitia Wright)、麥可娜柯爾(Michaela Coel)、溫斯頓杜克(Winston Duke)(圖/翻攝自IMDB、迪士尼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片尾畫面(片尾彩蛋):本片有一段精彩片尾一個孩子不但帶有帝查拉的血脈,也象徵著其精神的延續。
Read more試映會就被眾多媒體讚不絕口,甚至連湯姆克魯斯都給予超高評價:「這是我們現在需要的超英電影。」究竟本作是否為DC電影的神作呢?以下用無雷的角度來談談閃電俠必看亮點↓以及作品的觀後感。劇情重點 貝瑞使用超能力回到過去,想要改變歷史卻衝擊了時空秩序。當他試圖拯救家人時,使他受困於另一個時空中;而在這個時間線中,回歸的薩德將軍正威脅著毀滅世界,但卻沒有超級英雄可以求助,除非貝瑞能說服一位退休的蝙蝠俠重現江湖,解救一位被監禁的氪星人……但他最後能成功拯救整個宇宙嗎?必看亮點 ✅衝擊時間線的亮點與客串 本作的劇情取材自DC漫畫《閃點》Flashpoint的部分元素,當閃電俠意外發現他有穿越時空的能耐,便想回到過去阻止母親的悲劇;然而時間線卻因此引發蝴蝶效應,導致世界毀滅的危機。在此情節發展之下,他必須與另一時間線的自己並肩作戰,同時還要招集其他「正義聯盟」的成員,所以劇情巧妙地找回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版的蝙蝠俠,還有薩莎·卡勒(Sasha Calle)飾演的超少女,融合了懷舊與全新元素。電影還有更多角色以「客串」、「彩蛋」的方式驚喜出演,絕對讓影迷大飽眼福。 「超少女」卡拉的初次登場,安排地恰到好處。雖然礙於篇幅有限,未能給予足夠的背景或內心著墨,但對於戰鬥能力上的描繪卻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效彰顯出她的強悍力量與速度感,用快節奏的動作戲體現角色的強大。至於「蝙蝠俠」方面,除了有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 之外,米高·基頓的現身可謂是電影的一大亮點,其個人的設備,諸如蝙蝠洞、蝙蝠裝、蝙蝠車和戰機,甚至專屬配樂都為電影渲染滿滿的情懷感動;不僅如此,在動作戲上的身手更是了得,他與兩位閃電俠的合作均得到妥善的發揮,展現豐富的戲劇性和特色。 ✅無冷場的精彩動作和畫面 全片時長有兩個半小時,毫不吝嗇地帶來精彩、無冷場的精彩動作戲與聲光效果。在電影開頭就展現閃電俠與蝙蝠俠聯手打擊犯罪的戲碼,在城市間展開一連串大型動作場面,讓人腎上激素飆升。特別提及蝙蝠俠的飛車特技,還有運用繩索的技巧,不但展現導演場面調度的能耐,也為觀眾帶來黑暗騎士的過癮戰鬥張力。除了刺激且流暢的動作場面,閃電俠的高速能力也獲得充分的描繪,其中一段是在倒塌大樓下的拯救橋段,行雲流水的時間和動作設計稱得上是嘆為觀止;其他以高速奔跑時的畫面扭曲,其速度感與震撼效果在特效的加持下得到有力的體現。簡言之,本作動作戲帶來的視覺體驗,在大螢幕看絕對是相當過癮。 「You wanna get nuts? Then let’s get nuts.」✅伊薩米勒令人驚豔的詮釋 而說到演員的表現,男主角伊薩米勒(Ezra Miller)一人分飾兩角的演技,可以說是給了觀眾超乎預期的精湛詮釋。在劇情中他必須與過去的自己相見,但成長與經歷截然不同的兩人,勢必要詮釋出個性相像又迥異的「自己」,而演員完全駕馭了兩個身分,看著劇中的兩位角色互動,就猶如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對戲,不同情緒的來往令人驚豔。一人是懷著複雜的心情,充滿著不捨和不能言說的苦衷,另一人則是一無所知、在沒有顧慮的環境下長大的男孩,兩者間的關係像是兄弟或師徒一樣,為諸多對手戲創造有趣又讓人欽佩的火花。「I love you.」「I love you more.」「I loved you first.」 正因為回到過去的情節,觀眾可以看到雙主角的成長曲線,兩條線有衝突也有互補,交織出弧線立體的人物塑造,角色心境的黃金交叉也打造出了1+1大於2的故事效果。二人的心境變化令劇情充滿了情緒,情緒轉折和劇情推進相輔相成,為故事背景得到具有份量的情感醞釀,使角色厚度趨於扎實。同時在情緒的渲染之下,吸引觀眾一步步地去了解角色,然後進一步被其失去母親的傷痛所感染,尤其是後半段跟母親告別的戲碼,會讓人不禁跟著眼眶泛淚。「Don’t live your past. Live your life.」✅催淚的情感線與故事反思 故事的起點,是閃電俠期望用自己的超能力去挽回他一直以來的遺憾,即便知道時間悖論的危險也在所不惜,一心只想回到過去「修正」母親的死。其實我們每人都曾經想過,是否有機會回到過去、去修補那些曾經的遺憾?故事便以此為基礎,在這一趟時間之旅中,看著主角試圖挽回母親的悲劇,也奠定了故事的沉重基調。當中也不乏有聚焦在親情上的動人戲碼,貝瑞與母親的互動是電影最催淚的時刻。但是電影告訴我們:過於執著地想改變過去,只會讓自己更加深陷痛苦的泥淖之中。因為這不僅會讓人走火入魔地陷入執念的迴圈,到頭來我們既無法改變結果,還可能摧毀其他現存的事物,最終使自己滿身瘡痍。劇情本質上就是帶著宿命般的感傷和面對傷痕的成長旅程,與其說是英雄片,不如說是一部講述學會放下執念的心靈冒險。 「Not every problem has a solution. Sometimes you just have to let go.」 那麼悲劇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劇中媽媽告訴貝瑞:「不是每個問題都有解答,有時候需要的是放下」,這台詞可謂是貫穿全片的主旨。一直糾結於過去已經發生的歷史或錯誤,只是一次次將自己推入更深的深淵,緊緊抓住不放的執念最終只會摧毀一切,有時,學會放下才是最好的解答,並且珍惜還在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此,人生才能擺脫枷鎖繼續走下去、活在當下,不愧對摯愛之人的思念。間接地,藉由班艾佛列克的對話,引導主角和觀眾去理解:「正因為有這些傷疤,才成就了現在強大的我們」,別讓悲劇定義了自己、侷限了發展,雖然不簡單,但我們要努力從創傷中爬起、變得更強。最後,讓觀眾與貝瑞體驗豐富而完整的歷練,跟隨著角色一起成長、體悟,見證主角正視童年傷痛,從執著慢慢到放下的蛻變。「These scars we have make us who we are. 」❎特效瑕疵與收尾可惜? 劇中閃電俠的超能力展現,和其他英雄、反派的對戰場面,確實帶來娛樂效果十足的視覺饗宴,但是對於CGI特效的細節,這部作品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尤其是大量的人臉動畫,表情似乎太過僵硬、虛假;另外在高速特效的穿越場景之中,CGI的使用容易讓觀眾覺得銀幕上的人物並不真實,以一部大型特效片來說,技術上的瑕疵會顯得突出。不過對於一般想單純享受娛樂的觀眾而言,或許問題不大,畢竟該有的娛樂效果都有,加上滿滿的DC懷舊彩蛋以及具有情感共鳴的故事,其實是瑕不掩瑜的。 再者,比較令人可惜的是薩莎卡勒所飾演的「超少女」,她在電影的後段才有登場,而且戲份受到壓縮,沒有足夠的篇幅去著墨角色著實令人感到惋惜。然後最後的大規模戰鬥,決戰可能沒如預期地來的高潮,非以戰鬥勝負為收尾方式,相反地是以感情戲作為主要的編排。雖然如此,卻能彰顯英雄的抉擇與心境成長,聚焦感情和對自己的反思,從失敗與悔恨中成長,反而使英雄光環得到耀眼的綻放和劇情的昇華。最後,即便「多元宇宙」已經不是新鮮的劇情,甚至在超級英雄電影中可說是老調重彈,但本作依舊能在觀眾審美疲勞之下,給予感動滿滿的情緒,已經值得肯定。結語與推薦 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閃電俠》雖不到神作,但絕對繳出應有的水準和娛樂性。在穿越時空的題材與設定上運用得當,並帶來懷舊與全新的英雄角色,同時在給予觀眾驚喜之餘,也不至於到喧賓奪主的程度,而是有融入劇情之中為電影加分。動作場面與打鬥編排上,設計地出色且流暢,有發揮各自角色的能力,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和刺激感。再者一定要提及Ezra Miller的精湛演技,一人分飾兩角的詮釋令人瞠目結舌,並讓雙主角相互交織的成長曲線獲得有力的塑造,令故事充滿了情緒和厚度。也藉由想挽回遺憾的主軸,不僅描繪深刻又動人的情感戲,更引出學會放下執念的主旨,讓我們跟隨著角色一起成長。雖然電影仍有些小缺陷但是瑕不掩瑜,滿滿的DC彩蛋以及具有情感共鳴的故事絕對讓人難忘。 特別推薦給:DC超級英雄系列的鐵粉、閃電俠或蝙蝠俠的粉絲、熱愛英雄片或動作戲,享受震撼場面與催淚情緒的你及妳。-導演:安迪馬希堤(Andy Muschietti)演員:伊薩米勒(Ezra Miller)、麥可夏儂(Michael Shannon)、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朗李文斯頓(Ron Livingston)、安潔陶依(Antje Traue)、泰姆拉莫里森(Temuera Morrison)、西爾莎莫妮卡傑克森(Saoirse-Monica Jackson)、科蕾西克萊門斯(Kiersey Clemons)、瑪莉貝爾維杜(Maribel Verdú)(圖/翻攝自IMDB、華納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有1片尾片段(片尾彩蛋):有雷!❶ 結局不僅可以看到各種版本的蝙蝠俠和超人,最後貝瑞跑去找「水行俠」喝酒談心事,將這段穿越時空的經歷分享給他,不過水行俠似乎沒放心上,反倒是因為喝得爛醉而倒在一灘水窪中,還叫貝瑞用他手上的亞特蘭提斯戒指去換更多酒過來…
Read more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治癒系漫改日劇,演繹出優美舞伎與樸素料理交織的溫度。✅平凡卻又暖心的料理 這是一部暖心的日劇,除了能從這些女孩身上得到滿滿的鼓勵,當然也少不了那看似平凡卻又美味的美食。主角「季代」總是帶著愉快的心情和溫暖的手,做出一道又一道充滿溫度的料理,用溫馨恬淡的滋味治癒在祇園闖蕩的女子,成為大家最溫情的心靈雞湯,可謂「舞伎包裝之下的美食番」。她的食物不是特級廚師的神級美食,也不是精緻高級的分子料理,而是簡單平凡的家常菜;但正因為如此,才格外讓人安心,彷彿施了魔法療癒了所有人的靈魂。✅守護大家的溫暖笑顏 劇情的主軸在描述一群女子的夢想和成長,主角的正面心態更是故事的核心。季代離開家鄉到京都當舞伎的學徒,雖然經過幾個月訓練後被判定不適合當舞伎,但因緣際會下卻成為這個家的「料理人」負責大家的三餐。季代並沒有因此產生負面的想法,反倒是很高興能繼續陪伴著好友小堇,用食物的力量默默在身後支持她,這樣的心態非常可貴。劇中的『媽媽』形容她像是門前守護神「阿多福」的存在,總是笑嘻嘻面對一切,用笑容守護屋簷下的大家。✅各自不同的成長故事 除了轉任料理人的季代,以及把握每分每秒練習並快速成長的小堇之外,在「朔」這個家庭裡,每位人物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梓媽媽以及媽媽桑千代、高中生涼子、吉乃小姐、鶴駒,還有蟬聯七年藝伎頭牌,但為了繼續獻藝,而拒絕建築師求婚的百子小姐,都代表著人生的不同抉擇和價值觀。雖然她們僅是支線劇情、著墨的篇幅不多,卻一點一滴豐富了劇本的內容,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各自的人生態度,最重要的是不靠男性來定義成就。✅是枝裕和的空氣系鏡頭 本作展現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標誌性拍攝風格。用清淡又自然、明亮又通透感的日式色調,挖掘出隱藏在故事線底下的人物情感。用最細膩的特寫,加上日式的慢節奏、輕柔的背景音樂,讓整齣劇顯得格外清新又溫和。人物間的對話時常飄遠或句點,鏡頭也常轉移到枝微末節的物品上,這樣的鏡頭語言便是「空氣系」的展現,著重的不是表面的物體或劇情,而是鏡頭下的情境和氛圍。捕捉出一簞食、一瓢飲,渾融在空氣之中的哲學及詩意,含蓄的文化底蘊。✅古都的傳統與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以日本的京都衹園為舞台,自然地呈現京都的古色古香,讓觀眾體悟日本傳統文化之美。隨著劇情發展,讓觀眾得以掀開舞伎或藝伎的面紗,一窺這項連日本人都不見得了解的傳統藝術職業。同時也能看到古都巷弄的經緯、神社和禮儀文化,甚至是下町的早櫻和初雪,透過各類景緻的自然呈現,慢慢地構築深厚的日本傳統。且對於這些面向的刻畫,不會流於以解釋性臺詞說明,而是用各類情境來呈現,在敘事上維持一定的質感。結語 故事用一道道看似普通卻療癒人心的料理穿針引線,把這群沒有血緣的家人交織在一起,編織出扣人心弦的真摯情誼。在導演「空氣系」的鏡頭語言下,畫面通透清新又唯美詩意,捕捉出埋藏在故事底下的人物情感和文化底蘊。不僅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屋簷下各個角色的抉擇和價值觀,更用細膩且純樸的視角,體悟日本的古都和傳統,還有承襲千年的深厚文化。九集的慢步調故事,彷彿清湯一樣,清淡卻暖心,這便是導演用心想傳達給觀眾的「一期一會」。-導演:是枝裕和演員:出口夏希、松岡茉優、橋本愛、森七菜(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丟掉了查克宇宙的包袱,也沒有詹姆斯岡恩的期望,甚至還不是藍甲蟲一世的DC新超級英雄電影藍甲蟲,彷彿縫合《鋼鐵人一》和《蟻人》以及《蜘蛛人返校日》以及當代美國左派色彩的科學怪人,雖不是特別出彩,卻也有值得品味之處。你可以在這部片看到設定上的有趣選擇,這可以從其漫畫出身說起。有別於不熟美漫歷史而只能用大銀幕印象做出判斷的台灣觀眾,有稍微對此做調查的讀者會知道藍甲蟲當然不是甚麼雜牌英雄,更不是什麼山寨鋼鐵人(儘管在裝甲的質感呈現上確實有點像,但造型可謂天壤之別),事實上他比鋼鐵人在漫畫史上出現更早(鋼鐵人1963年,藍甲蟲1939年)甚至還一個稱號用三代,可謂長青,而DC選擇的敘事主角則是第三代主角,這個墨西哥裔美國男孩海梅·雷耶斯 (Jaime Reyes)甚至早於隔壁棚新世代蜘蛛人邁爾斯摩拉斯的「政治正確」出身(邁爾斯2011年登場於漫畫),同樣是身在美國的非白人拉美人。這個影視改編選擇放在當代脈絡相當合理,畢竟隔壁邁爾斯摩拉斯在《蜘蛛人:新宇宙》就已經證明現在觀眾反彈其實不會這麼大,而更重視電影本身的美學是否有亮點還有劇情是否夠精采,還有角色的處境是否能夠與自己共鳴。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致力於製造一個白淨的霓虹大都市對比主角居住土黃的南美小社區,從一開始就不走史詩路線的《藍甲蟲》就試圖在議題上靠攏年輕人,以此面向而言《藍甲蟲》確實更有優勢,畢竟一般學生可能沒有彼得帕克的天才智力,更沒有鋼鐵人這種糖果老爹,他們可能像是主角海梅一樣來自普通家庭,念書還算認真,只求畢業後找到份好工作。畢竟他們一畢業就欠了學貸。學貸是當代多數美國青年的體驗,至少有六成以上的美國青年一畢業就欠債,而且跟台灣人不同,他們欠的是美金,這也是片中海梅的困境,他拿到法律學位的他希望找份好工作來負擔家中經濟問題,他們一家六口(爸爸,媽媽,叔叔,奶奶,妹妹,海梅)住的社區正面臨河岸對面的大城市的擴張而有被步步進逼的危機。然而一份好工作又豈是有學位就可得到的?這就是為什麼海梅只能聽從妹妹安排,一群人去白人,也就是本片反派,維多利亞科德家中打掃,這位保有野心的阿姨由知名演員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飾演,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精心設計的「女力」,那就是比起先前的《鋼鐵人》裡設計男人互相爭鬥的傾向,該片反派老臣抄襲鋼鐵人做出山寨品(在本片則是抄襲藍甲蟲原始碼的紅甲蟲。),甚至希望史塔克工業繼續發展軍工體系的願望幾乎與維多利亞如出一轍,她哪裡知道那個被父親厚愛並挑選為繼承人的哥哥泰德科德,居然背地裡是藍甲蟲二世,而她的對決對象則是自己的姪女,嫡長子制度下的被篡位繼承者,女主角珍妮科德。珍妮為了反抗自己姑姑的野心,制止家族企業重返軍工產業,不惜聯合外人,找個路人來協助自己偷出公司科技的主要參考來源,也就是一隻來自外太空的金屬聖甲蟲。那個外人就是我們當天來面試的普通學貸生海梅雷耶斯。 尋找外人盜取自家科技這件事聽起來挺像《蟻人》,不過《藍甲蟲》在處理這件事上比起蟻人刺激有趣的劫盜情節不免遜色許多,甚至有點愚蠢,畢竟這麼重要的聖甲蟲就放在一張門卡就可以進去的實驗室,而且可以無人看守並連個紅外線都沒有似乎有點太扯。而這也加重了《藍甲蟲》的「天選之人」氛圍,因為海梅雷耶斯就這樣剛好人在那裡,而聖甲蟲就這樣選上了他,因為聖甲蟲並不是會賦予力量給任何人的純粹變身道具。就像片中雷耶斯家牆上掛的那幅來自中南美聖母崇拜的聖母像一樣,這之中有強烈的難以解釋的天選成分,你會在片中很多地方、甚至反擊段落都感覺到這種「上帝選上我,輸出全靠吼」的神祕主義設定,而這設定的另一面則是象徵右翼價值的傳統家庭圖像,有別於大多數自己來的《鋼鐵人》或者《蜘蛛人》甚至是《蟻人》,《藍甲蟲》裡反倒是涉及主角被反派綁起來,靠墨西哥家人們還有女主珍妮協力去孤島救出他的橋段,其中最酷炫的藍甲蟲金屬車揮舞六肢狂戳猛戳裝甲士兵,或者他阿嬤扛起機關槍大加掃射救孫子的橋段,都讓他那過於聖母的「不殺主義」顯的有些站不住腳,於是很諷刺的就是被當做天選之人的主角在劇情處理上並沒有那麼全能,因為他毫無戰鬥本能與戰鬥意志,甚至在他家被燒父親心臟病發後才開始有些許覺醒。電影裡“聖甲蟲”據說有毀天滅地的能力,這件事並沒有在電影裡被表現出來,雖然說設定上主角的想像力可以決定他體內的聖甲蟲賦予他多少能力,但很明顯,忙於學業還有幫助家裡修車行工作的海梅的想像能力也非特別出彩,除了一些非致命拘束與震波武器外,最多就是變把大刀出來,我們看不到《惡靈戰警》那樣碰到什麼就燒起來然後骷髏化,或者是同屬DC的《綠光戰警》綠光具現化道具的多變,當然也不會有《摩登大聖》那樣的奔放狂野,反倒是那些裝甲特效還有碰撞聲響比起漫威近年趕工且過勞的特效有更多的重量感,或許華納雇用的特效工作室有比較好的待遇?整部片令人會持續思考的地方是,由於主角與反派打手(維多利亞阿姨自己是不下場打架的,全靠她收養的傭兵。)都是墨裔美人,而且都重視家庭(此對反當然是維多利亞與珍妮兩個科德家人的爭鬥。)所以激戰過後雙方也找到了個可以和解的缺口,因此我們或許可以理解何以片中特別提到孤島是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過去所有,並提到美軍對瓜地馬拉的轟炸,以及阿嬤可疑的革命軍歷史(尤其是綁上辮子的她高喊「打倒帝國主義!」時幾乎可以確定她曾是對抗美國扶植的右翼政府的地下共產黨)而我們也不會再質疑片中男女主角接吻前的愛情鋪陳不足(甚至這種強湊男女成對的作法在2023年似乎有點過時。),畢竟就階級上而言,這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和解,而就種族上而言,這是美墨之間的和解,這樣的好萊塢敘事,似乎也描繪著美國好萊塢左翼創作者想像的美好遠景,打倒壞右(軍工資本家),扶植好右(慈善企業家),大家都是美國人,不用分那麼細,哪怕我們為了剿共支持獨裁政府,而你們為了反對獨裁在密道浴血奮戰。(片中奶奶第一件問的「地下道路線圖在哪」是另一個強烈暗示。)。 但是有件事情我還是想不透,為何藍甲蟲的角色配樂要使用上約翰威廉斯在星戰裡給帝國軍配上的《帝國進行曲》(The Imperial March)的招牌旋律呢?這是否是左派音樂家在偷偷諷刺有無產階級家庭背景的超級英雄藍甲蟲(三世)最終成為了他們眼中的「美帝」打手,我想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我很難想像這部電影會被岡恩這個非親生父親給接納進其未來版圖,因此很多片中懸念可能也不會有答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