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家庭」的搜尋結果

《日麗》我是你夜裡的太陽,也是你影子裡的悲傷

我是你夜裡的太陽,也是你影子裡的悲傷「塗抹」的動作不僅蘊含著愛意,也展現一名父親對女兒的保護慾,整部片中卡倫一再為蘇菲塗上防曬乳,不留一絲空隙讓陌生人接近,甚至還教她抽走手的防身術,怕的就是女兒受到與自己同等的傷害(斷手或是肩上無故的傷疤)。當他們回到房間,才小心翼翼擦去彼此臉上殘留的乳液,父親才終於卸下了責任與焦慮,放心讓女兒錄影紀錄下這一切。然而,渴望「獨立」的蘇菲,某次竟回絕了父親幫忙擦防曬乳的舉動,自己動手才發現她一人是無法塗到後背的,也象徵了父女間無法輕易抹去的情感,意識到這一層意涵的蘇菲,轉而為父親寬大的後背塗上泥巴,一起共享池子裡的泥巴浴。即使沖掉了肩上的泥水,蘇菲仍無法全然明白父親所肩負的重量,因此,她才打開了這段兒時到土耳其度假的回憶影像,試著從中尋找父親的輪廓。父親的抑鬱隱隱地藏在了影像的縫隙間。在陽台抽著菸晃動的身軀,直至凌晨3:08才得以安心睡去,忘不了的卻是他站在欄杆上隨時會跳下去的那一幕,又好似乘上了空中的滑翔翼,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的落腳處。「離開了長大的地方,你就不屬於那裏了。」缺乏歸屬感的父親,對女兒提出誠心的忠告,11歲的她仍有時間去覓得一個「家」。回到了電影開頭女兒向父親的提問,11歲時的他有想過未來會如何?卡倫陷入沈默無法回應,只說了自己被父母親遺忘的11歲生日,得到的只是一個紅色的玩具電話,卡倫從未想過自己能活到女兒開玩笑的130歲,或是回到故鄉接手家庭事業的40歲,因為光是能活到30歲就已充滿阻礙,因此,卡倫才會暗自抗拒「生日」的到來,在慶生的前一晚卻毫無興奮之情,甚至直接拒絕與蘇菲上台合唱。片中也藏著許多對「死亡」的暗示,無論是卡倫強行穿過大馬路被按的喇叭聲,或是深夜獨自走向海浪中的噗通聲,甚至是沒有證照仍要進行水肺浮潛的舉動,就連片中他說著埃及艷后被毒蛇咬傷的歷史故事,也能聯想到「自殺」之舉,這些或許都提示了「父親已經逝去」的現實。他內心難以吐露的感受,就像與女兒度過完美的一日,回到房間只想靜一靜,止不住的疲憊來襲,彷彿將自己拉進了床底,躺入那張擁有自己故事的地毯中。就算讓女兒學著自己打太極拳,也無法抑制這份傷感。他同樣無法擺脫「沒有錢」的生活狀態,無法選擇更高級的渡假飯店(整修中)而懷著歉意,沒能拾回昂貴的潛水面罩而難掩失落,在戶外餐廳享受一頓晚餐卻付不出錢選擇逃跑,抑或是隨手撿起路人剛丟下未熄滅的煙蒂抽上一口。他開不成夢想中的咖啡館,仍想給女兒一個漆滿黃色的房間,換來的卻是女兒「沒有錢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的氣話。直至女兒戴上了能夠無限暢飲的黃色手鍊,她才明白父親所苦惱的金錢問題一直都存在著,是無法賺錢的她無權批評的,進而主動向父親道歉和解。那條黃色手鍊也成了蘇菲成長的印記。她不願聽從父親的建議,認識泳池邊同年齡的女孩們,而是選擇偷窺鑰匙孔裡少女姊姊們發生性事的秘密,觀察著青少年異性戀愛的相處模式,自己則對玩賽車的男孩有了好感,意外獲得的一吻成了她對性的啟蒙,蘇菲同時也看見了躲在門後的同性之吻,理解到超乎性向的愛的可能,因此,我們才會看到躺在蘇菲床邊的女性伴侶。陽光下過度曝曬忘卻了流逝的時間,直至夜晚降臨才能讓他們的合照緩慢地顯影,因而記下父女共持過的美好日子,《日麗》帶給觀眾私密中的真切,無法輕易忘懷的溫暖,情感也在導演成熟的敘事中昇華。那顆高掛的懸日就如同脆弱的父親,與父親揮手道別後的日子也有所不同,父女因著「共享同一片天空」的理念,即使分隔兩地依然能向對方傾吐。當蘇菲成長到父親當年的歲數,回放這些影像片段,才察覺父親那時或許想得到女兒的救贖,去深深擁抱在黑暗中獨舞的他,那個會永遠愛著她的父親才能安然離去。”We know the perfect place. “能永遠留在此處的地方,或許就是《日麗》了吧!🎶延伸聽歌: 陳綺貞 《太陽》

Read more

《敲敲門》:轉動門把,當作對我的回答

轉動門把,當作對我的回答小女孩溫玲捉取草上的蚱蜢,將牠們放進大型玻璃瓶中飼養,一一為他們取了名字,溫的這份舉動展現了「造物主」對人的操控,將四名陌生男女與同志夫夫和孩子關進了同一個木屋,紋了身的大手好似握在手中的武器,足以一刀奪取他人性命,這種由外至內的隱喻,確實帶來一種逐漸限縮的窒息感。小溫替壯碩的新朋友雷納「打開罐子」,代表了她為這群人開啟了大門,只聽聞一會兒的「敲門聲」就跨過界線闖入,將他們綁在了椅子上,要求他們得在三人之中選擇一人死亡,世界才不至於毀滅,看似荒謬的情節設定,細想或許也能說得通了。劇本自然是以聖經啟示錄為發想,四名陌生男女直白地表明了「天啟四騎士」的身分,每當這一家人「拒絕」,他們就得將自己獻祭,成為降臨人間的災禍。新聞報導上的巨浪、疫情、無故的墜機以及他們所見打雷造成的森林大火,對應了傳統認定的「瘟疫、戰爭、飢荒與死亡」,或許可說是這個世代對「末日」的新解讀,尤其放在了全球「肺炎疫情」肆虐、「烏俄戰爭」開打,以及發生「土耳其大地震」的此刻,更加凸顯這份「預言」的真實性。這類災難的出現,不免讓我聯想到同一位導演執導過的《破天荒》,這回則是將直觀的災難放遠來看,反倒增添了難以猜想的懸疑感,究竟是網路聚攏一群「看見異象」之人的邪教,還是真正受到精神感召的先知者?電影的結局沒有給出驚人的反轉,而是直接向觀眾展示了答案。當然,「選擇」不僅能造就命運,也能造就一對雙親。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敲敲門》就是「為人父母」的必經過程,為孩子展示了施加暴力必然受到懲罰的「惡意」,善於烹調的大廚總是惦記著孩子是否溫飽的「養育」,如看見人影的鏡中之光照耀身心靈的「引導」,或是即使互相傷害過後仍要學著擁抱彼此的「治癒」。他們說:歷史上有無數的家庭都曾做過這份極其殘酷的「選擇」,「犧牲」的主題也就此浮上了檯面,艾瑞克爸爸的「犧牲」,看破的是養育孩子的「必然」,「說出來的話,必須是事實。」為了心中堅定的信念,他決定犧牲小我,拯救世界上其他的家庭,他的意志,也能種在女兒溫遊玩的那片草地,而後長成了綠意盎然的森林,繼續庇蔭著下一代人。天空染成了水墨色迎來了絕望,卻在大雨之後重獲新生。《敲敲門》依舊是奈沙馬蘭帶來的高概念故事腳本,此次則是穿插回憶來補述,讓敘事推進的同時增加角色的深度,與總在最後關頭大反轉的導演印記(慣用手法)相比,這次確實真誠了不少。然而,本次最令我驚豔的則是戴夫巴帝斯塔,呈現出「小學教師」角色所背負的重量,誓死守護孩子們的未來所下的決心,躺在搖椅前的最後忠告確實打動了我,哀傷中仍懷著一股希望,他的演出令我信服。最後,不得不讚賞本片對於同志族群的設定,擺脫了所有「刻意政治正確」作品的主觀印象,展示這份連上天都會嫉妒的純粹之愛,面對面望著彼此的眼神,相信了「永遠同在」的承諾,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再次哼著歌穿上boogie shoes一起舞動著。🎶延伸聽歌: 生命樹 《KnockKnock》

Read more

海戰水手

Netflix《海戰水手》劇情心得,最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海戰水手》介紹與預告 Netflix《海戰水手》(WarSailor/Krigsseileren)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跨越了 1939 年到 1972 年的時間段,講述一段關於愛與失落以及戰爭後的道德與情感糾葛的故事。本片為挪威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代表挪威角逐第 95 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於 2023 年 4 月 2 日在 Netflix 上架,並被切成三集當成迷你影集播放,但其實是部長片電影。《海戰水手》劇情與心得 簡單寫下劇情與心得,《海戰水手》名稱雖然有海戰,但幾乎可說完全沒有戰爭場面,預算大概都花在場景還原上?故事因為是真實歷史改編而非真實人物改編,以艾佛烈一家為主軸講述他與好友在二戰期間跑去當水手賺錢的故事。原本只是要去不到兩年,沒想到因為商船被徵召運送軍用物品,導致他長年都沒有回家。 幾年過去,他們可算的上是奇蹟般的活下來,但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就在一次他們要從紐約出發前往極度危險的航線前,幾名船員原本相約準備逃跑,沒想到艾佛烈見到小孩被送來當船員,於是就心軟折返回船艙。但最後卻在船艙內看著剛剛的小孩跳船逃跑?最後他們也只能邁向這段未知旅程。 果然,在這趟航行途中遇上德國在當時有名的狼群戰術,要是對這個戰術有興趣,可以搜尋湯姆·漢克的電影《怒海戰艦》,可惜艾佛烈等人沒有遇上湯姆漢克,他們搭的船還是被德國潛水艇擊沉。總之,艾佛烈和好友在海上漂流數日,才被經過的船支救上岸。 因為他們的商船被擊沉,也無法即時通知家人他們還活著,艾佛烈老婆被通知之後,就以為艾佛烈已經過世。很快,盟軍空襲瑟希莉亞居住的城市,因為那裡被德國拿來建造潛艇,在一次空襲中炸彈擊中學校,瑟希莉亞跑到學校好不容易才找到兒子和女兒。雖然平安到家,但很快他們的家也在盟軍的空襲中被炸爛,瑟希莉亞一家因為失蹤而被判定死亡。 消息傳到艾佛烈所在的醫院,艾佛烈以為家人全都死亡,悲傷之餘丟下沃利一個人到全世界流浪?朋友回到故鄉後,卻發現艾佛烈老婆與子女還活著。與他們相處幾天後,沃利與瑟希莉亞滾起床單。原本以為沃利打算取代艾佛烈當爸爸,沒想到沃利在收到信後,最終還是選擇去尋找艾佛烈,並湊了一筆錢讓他回家。 回家後小兒子因為被沃利照顧過,所以他對陌生的艾佛烈沒有好感,艾佛烈也知道老婆與沃利發生過關係,但在那種情況下似乎也無法怪罪兩人。可悲的是,當艾佛烈去討要幾年來的工資時,因為他被當成叛逃者,不但領不到薪水之後也找不到工作。早知如此的話,艾佛烈大概早就偷跑回老家,幾年來在海上大冒險完全一場空。 故事最後艾佛烈已經年邁,這天沃利卻突然來拜訪,艾佛烈見到沃利登門後感到驚訝。原本兩位好友多年未見應該開心的聊天,但艾佛烈大概忘不了他與老婆當年的事,直到現在都無法原諒沃利。最終沃利送了一瓶酒,看著艾佛烈不發一語的情況下尷尬的離去,也許兩人從此再無見面的機會,故事也到此結束。 整體來看,就是部描繪戰爭時期,挪威船隊被徵用之後,水手們冒著生命危險運送物資的故事。雖然從艾佛烈等人的遭遇看來非常慘,但也因為有這些船隊與水手們的犧牲,才讓盟軍得以獲得勝利。總歸就是戰爭下老百姓的無奈吧,喜歡劇情長片的可以打開來看看,想看戰爭場景的則是可以略過。

Read more

格殺福順

Netflix 電影《格殺福順》 你的弱點就是我!《格殺福順》演員、劇情介紹 電影《格殺福順》길복순/Kill Boksoon – 由邊聖鉉擔任導演與編劇,演員包含《浪漫速成班》全度妍、《夜叉:浴血諜戰》薛景求、金是兒、《末日騎士》李絮、《D.P:逃兵追緝令》及《非常律師禹英禑》具教煥等。Netflix預計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上架。 劇情講述福順的雙重生活,她是一個十幾歲女兒的媽,也是頂級殺手企業 MK 裡的傳奇職業殺手。在殺人和育兒之間分身乏術的福順,拒絕一項公司分派的殺手任務,卻因此身陷無可避免的戰鬥。 《格殺福順》評價與心得 Netflix 電影《格殺福順》集結韓國幾位當代知名演員拍攝,陣容如同賀歲片一般強大,除全度妍、薛景求與具教煥幾位主演外,黃晸珉、李宰旭以及金盛吳等人也都客串參演。就像大部分的賀歲片般,再多大牌都無法讓這部本該是爽片,看完卻一點都不爽的電影變成神作。本片不僅劇情無趣,動作戲又滿是套路與慢鏡。 全度妍來演殺手,還是讓他玩槍就好。至少讓她像 John Wick ,都會比讓她拿刀砍要好。動作戲對她來說還是太吃力,與韓韶禧在《以吾之名》相比差太多。包含第一場打戲、薛景求在酒吧殺俄羅斯人、全度妍在餐廳與幾位殺手互搏以及最後全度妍與薛景求對決的戲都差不多,全靠明顯的套招與慢鏡,完全達不到爽片標準。當然這可能是動作指導的問題,所以不想將這鍋算在演員身上。 劇情則比動作戲更無聊。故事主要講述福順某天接到案件,殺人過程中卻突然接到女兒電話,於是心軟放過對方。這惹得車理事不開心,派了私自接案的希晟去處理善後。福順知道後非常不開心,車理事被罵後心情也不爽,要希晟與在場的殺手一起殺掉福順。最後實習生是幫忙才讓她活下來,實習生卻在福順離開後被車代表殺害。 簽約時,福順知道實習生被殺,氣到直接用鋼筆將車理事殺掉,並留下那支沾了血的鋼筆給車代表要和他決鬥。兩人在辦公室一決高下,車代表提前讓人將看直播的平板交給她女兒,讓女兒見到媽媽在做什麼。福順想了幾百種與車代表對決的方式,結局都是她被車代表給幹掉。最後福順看透車代表內心,知道他最大的弱點就是自己。原來,車代表自第一眼見到福順殺掉父親起,就喜歡上她。 毫無懸念,代表最後被福順奪刀殺害。福順趕回家後打開女兒房門,發現她安然無事睡覺。依照女兒的反應有兩種可能,第一種,以為媽媽是國情院,覺得她殺的是壞人。第二種,知道媽媽是殺手,內心反而變得崇拜。總之,其它殺手集團似乎也沒後續行動,福順從此與女兒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彩蛋部分就是女兒去學校和同學告別,問對方是要親她還是要殺她?快跟媽媽一樣狠了。而買通殺手害自己兒子的高官,也被發現在車上自殺,想也知道是福順幹的。 整體來看,《格殺福順》有失水準,Netflix 接連幾部推出的韓國電影,如《救命卡特》、《極速首爾》與《靜_E》都很普通,但拍影集和製作實境節目還是韓國人的強項,也算是給其它國家一些機會吧。

Read more

《阿凡達:水之道》視覺劃世代突破但劇情格局小、人物單薄?|誠實評價

睽違13年的影史鉅作,堪稱史詩級最高水準的電影製作。「傑克」山姆沃辛頓、「奈蒂莉」柔伊莎達娜和「反派上校」史蒂芬朗等原班人馬回歸,金獎影后凱特溫絲蕾也加入卡司陣容!可謂最值得看3D的作品。 【劇情重點】   《阿凡達:水之道》時間設定於首集逾十年之後,成為納美人並與奈蒂莉(柔伊莎達娜 飾)共結連理的傑克(山姆沃辛頓 飾),在潘朵拉星上組成家庭,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未料威脅再度降臨,他們必須再度奮戰,還得承受隨之而來的悲痛創傷……  【必看亮點】        ✅潘朵拉世界觀的擴充   有別於之前探索潘朵拉星球的叢林秘境,續集著重於著墨納美人的水中部落及文化。主角一行人從森林逃到與世隔絕的環礁境地避難,因而遇上「礁人族」Metkayina,電影藉此展現了不同部落的特色,更擴充了這個星球的多元性和世界觀。同時也間接地為往後的故事架構鋪路,所以與其說是一部電影,倒不如說是一場驚心動魄的世界探索,那穿透人心與視覺的冒險,會讓人流連忘返。而電影在鋪陳時的節奏上,是慢條斯理且扎實地將每一幕畫面呈現給觀眾,因為瞠目結舌故不會顯得太拖沓,能感受導演的真誠。 ▲有一段台詞這麼說:「水之道連結萬物,從生前到死後。」完美呼應了電影的主題。        ✅華麗且細緻的水底畫面   電影開場便引領觀眾欣賞絕美的星球景致。接著,詹姆斯卡麥隆開發的水中攝影技術,為電影界帶來劃世代的突破,劇中的海洋生態令人驚艷,還有著意想不到的未知生物,讓人猶如遨遊在海底世界,吸引觀眾一同探索並欣賞其中細節。本作對於水底世界的描繪絕對是超越了《水行俠》和《黑豹2》,各類魚類、珊瑚礁及海底生態,甚至是水的光影閃爍與流動,還有水花的濺起與韻律,其美術設計呈現出美不勝收的景致,猶如一片科幻的伊甸園。「水之道無始無終。我們的心在世界的子宮裡跳動。水連接萬物,從出生到死亡,從黑暗到光明。大海能給予,大海也能索取。」   加上這次的3D版本令CGI特效更提升一個檔次,從地理環境到生物角色,每一絲細節如夢似幻也格外逼真,彷彿觸手可得的立體感比原本想像的更真實,且畫面前後的景深感特別地出色,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奇蹟,值得讓觀眾細細品嚐。若有機會到戲院觀賞,非常推薦首選3D版的場次,能充分感受到壯闊美麗的場景畫面,並且享受到故事底下的美感,甚至是靈性。外國媒體《好萊塢報導》就稱讚:「震撼超凡,視覺大師級作品,絕對別懷疑詹姆斯卡麥隆,每一格畫面都絕美無比!」電影製作上的畫面水準,不禁讓人發自內心地沉浸於其中,絕對值得觀眾進入戲院親自體驗。        ✅陸海空的戰鬥與反思   除了展現作品的精緻畫面和世界觀,故事實則一部絕美的當代寓言。上一集納美人雖成功擊退人類,守住自己的家園,然而人類並未因一場戰役失敗就全盤放棄潘朵拉星球的開採。畢竟該星球有著稀有金屬及藥物,覬覦資源的RDA和人類,這次將以更具規模的軍隊席捲而來。所以劇中展現了人類的軍武,有比舊營地更具規模的「橋頭堡」、巨大的獵捕艦艇、重裝的機械人,以及阿凡達陸戰隊小組,其中竟包含上一集已陣亡的柯邁斯上校克隆體!   當然,眼見家園再次燃燒,納美族人也必須挺身而出。雖然這集還未到兩方全面開戰的大規模場面,但也不乏出現他們用原始的力量削弱人類的補給,抵抗人類對自己家園的威脅,展開陸海空的精彩混戰。這裡不得不佩服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整體動作戲算是中規中矩,其中幾幕能感受到令人熱血的快感。另外,導演對於氣氛的掌握也相當熟稔,善於累積角色的情緒再一次宣洩,讓一觸及發的戰鬥更有張力。   除了表面上的畫面呈現之外,也闡述人類對於環境破壞的反思。人類總是宣稱要征服大自然,以「人定勝天」的姿態對大地強取豪奪,故劇中描繪了人類獵殺動物的殘忍與不人道,不禁感到心痛。相較之下,納美族人相信萬物間必須互相尊重,這份信仰是源自於最純樸、純粹的訴求,就是與自然相互連結的概念。故事對比人類帶來的破壞,讓人反思動植物保育的重要議題,同時也想找回人們對大自然的尊重,這是本作的感動和價值所在。本片特別以海洋為核心,它蘊含著豐富的生態與生命的哲理。 ▲「能量在生物間流動,所有的能量都是借來的,早晚有一天要還回去。」闡述死者只是回歸自然大地,生命本就源於自然,生命間沒有特權。        ✅家庭與角色的成長   主角傑克與奈蒂莉於上集相識相戀後有了孩子,長子納特言、次子婁克與老么小圖,另外還有兩個養子女—葛雷博士懷孕生下來的少女「綺莉」,以及在潘朵拉星誕生並留下來的人類男孩「蜘蛛」。如此多的家族成員,也讓全片與「家庭」的主題息息相關,不僅是描繪彼此間的情感,包含家庭、種族、父母與手足情感等等;也刻劃了每個角色的成長與心境變化,提供角色故事和情感共鳴,創造一個可以連結到現實的情感時刻。劇中所經歷的一切,可以見到一家人的幸福、矛盾、衝突,再到團結一心,最後帶給人滿滿的溫情與正能量。導演正希望藉此強調以家為本的普世情感,用最質樸的故事與觀眾共鳴。

Read more

《怪物》誰是真正的怪物?故事意涵+台詞語錄

2023坎城國際影展酷兒金棕櫚獎、最佳劇本獎!並由是枝裕和導演,王牌編劇坂元裕二、傳奇音樂大師坂本龍一,三位日本大師攜手共同製作。在日本上映後好評不斷,僅上映10天就超越前作《嬰兒轉運站》在日本的總票房紀錄,究竟本片有什麼魅力呢?劇情重點   在一個郊外小鎮,疼愛兒子的單親媽媽、為學生著想的學校老師,以及純真的孩子們,某日因為說法分歧的校園衝突,進而影響到社會與媒體,事態愈來愈嚴重。然而,就在某個暴風雨的早晨,孩子們突然失去了蹤影…。「只有某些人能夠擁有的並不稱為幸福,幸福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必看亮點   ✅顛覆真相的三重敘事角度   電影敘事的編排極具巧思,用母親、老師、孩童,三個視角建構「羅生門」的劇本結構,彼此看似獨立卻又相互交織。在編劇坂元裕二的構思下,透過非線性的時序重繪整起事件:首先是單親媽媽安藤櫻的角度展開,看待這起校園霸凌事件和可能的加害者;再從老師永山瑛太的視角,逆轉觀眾在前段被植入的印象,然而這還不是故事的全貌;時間再次倒轉到電影開頭,以孩童的立場建構第三種論述,一再推翻我們以為的真相。不得不佩服編劇的功力,這不僅是重複路徑的敘述,還要能把情節的細節、伏筆建構完整,並將故事的頭尾串聯在一起。最後,在描寫小朋友的友誼之餘,也不斷向觀眾提問:怪物究竟是誰?顛覆真相的三重敘事角度,使整部電影的編排既厚實又具後勁。    ✅鏡頭與配樂加深劇情懸念   是枝裕和過往都是導演兼任編劇,而這次的劇本則全權交由坂元裕二操刀,因此造就非常不一樣的作品。這種非線性與重複敘事的運用,是導演過去作品中罕見甚至未使用過的編寫方法,這使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非凡,甚至帶點懸疑的氛圍。而專注於鏡頭語言的是枝裕和,則藉由畫面的構圖,還有高度對比的景象牽引著觀眾的好奇,像是淳樸小鎮的美景對應火災及颱風、寧靜的村落對照校園的風波和衝突,人之間的關係也隨之產生巨大的斷裂。這使坂元裕二的多角度劇本結構,與是枝裕和寧靜的鏡頭產生化學作用,交織出引發觀眾懸念,並引領我們反思隱匿在社會中的問題。   《怪物》的藝術造詣不止於此,背後還有殿堂級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配樂。固然本片的配樂鮮少,但每當樂聲響起,乾淨的旋律卻加能深劇情的懸念。簡單乾淨的琴聲,引起內心深處的波瀾卻如此悠長。尤其是片尾的〈Aqua〉道述了兩個小孩的純真和對彼此的珍惜,同時也為電影與自己的人生畫下完美的休止符。老師他曾為這部作品留下這一段話:「誰是怪物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而這部電影提出了這個難題。那麼,這樣一個深奧題材的電影應該放怎樣的音樂呢?救贖是孩子們最原始的感受,它引導我的手指在鋼琴上移動。」本作也是他的遺作,他的音樂會在我們心底永存、迴盪。   ✅實力派演員與童星的演譯   本作有安藤櫻、永山瑛太、中村獅童、田中裕子等實力派演員擔網,均將角色演得絲絲入扣,牽引著觀眾一起跟著角色的情緒高低起伏。我們可以感受到身為單親母親的擔憂與憤怒、身為班級老師的關心和崩解,他們的內心夾雜許多情緒,並對事件的問題充滿著不解和無奈。當然,不得不提及童星的表現,黑川想矢和柊木陽太在劇中的演出十分自然。柊木陽太演繹出不論遭遇什麼欺凌,都保持一顆單純的心的星川依里,惹人憐憫和不捨;而黑川想矢則將星川依里此角色的心境轉變,還有心底難以言語的矛盾情緒詮釋地相當到位,具層次感的情緒表達令人驚艷。兩人渾然天成的演出,無疑地為作品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印記。「我喜歡一個人,但是我不知道如何說出口,所以我說謊了。我害怕別人知道我沒有辦法變得幸福。」   ✅誰是『怪物』的問題本質   故事無疑是深沉且令人感概的,反思社會化的扭曲和盲目。看似簡單的孩童衝突,背後卻是隱含社會面的錯綜複雜。隨著看事情的視角或立場不同,惡與善便會走向不同的位置,其表述的「真相」也會截然不同;劇中種種細節和行為,也隱喻人性的複雜以及病態的社會風氣,三段劇情的重述,不斷精化「誰是怪物」的這個辯證。不過,究竟答案為何並不重要,電影拉高了問題的層次,最後透過第三段的視角試圖探討問題的本質。「我恢復正常了。」 「你本來就很正常。」   想法和情感的不同就是『怪物』嗎?所謂的「正常」又是什麼?在這個被既定價值觀綁架的社會,「與眾不同」是多麼可怕的事,只要不符合大眾所認知的標準,就會被怒罵、被欺負、被嘲笑;那些期許孩子成為特定模樣的父母或老師,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壓力,導致成長中的孩子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只能壓抑著自己,或是尋求解脫。臨近片尾,男孩吹出那五音不全的喇叭聲,反映著他內心的咆哮與痛苦,是來自社會與真實感情的拉扯,也是沒人能理解的憂傷。「幸福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最後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聲,提醒我們懂得接納不同、擁抱自己有多麼地可貴,每個人都有追尋幸福的權利。當我們多一份理解與溫柔對待彼此,這個世界將更加美好。「所以我們重生了嗎?」「我想並沒有,我們還是原來的樣子。」「太好了。」結語與推薦

Read more

《模仿犯》Netflix重磅懸疑影集!五大重點搶先看|無雷解析

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是刻劃關於犯罪心理、媒體亂象和偵查辦案的驚悚之作,由金獎團隊與實力派演員共同創作。上架三天就奪下平台觀看量第一的成績,究竟它有什麼看點和魅力,以及與原作的差異在哪呢?【劇情重點】   故事描述台灣90年代,一名正義凜然且執著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面對當時一起「斷掌」殺人命案,在持續追查之下,意外發現這是一起精心雕琢的連續殺人案,甚至與過去的案件有所關聯;中間歷經許多波折與多方挑戰,正當以為抓到兇嫌時,卻發現案情不單純,一名自稱noh的面具男竟開始公然挑釁警檢,並掀起社會中「惡」的波瀾…。-「我一定會抓到你的,你玩完了!」必看亮點   ✅改以檢察官主軸追兇   原作為總字數破百萬,共計一千三百多頁的日本推理小說《模倣犯》,本身就難以進行改編,因為其背後不但有難分難捨的案件,劇中甚至有多達43位角色與不同故事線。然而,這次劇組對原作進行精簡化後,用十集的片長去舖陳與調查,仍保留了各事件的連結以及與原作的對位之處,甚至在有限的篇幅內交代妥人物關係和性格,讓觀眾更好入口。同時,編劇在敘事結構上也進行重構,用原著中沒有的角色-吳慷仁飾演的「郭曉其」檢察官作為串起所有故事的軸心,以及各角色的交會點,也藉此角引領觀眾釐清整起事件的脈絡。這樣的更動是影集最大的改編,相較於小說更多的著墨在檢警辦案上,加速劇情的推進,更加強化正義和罪惡對抗的張力。吳慷仁說:「郭曉其就是可以串起所有人物的角色,他沒有刻意被神化,沒有通天本領或跳躍性思考,辦案方式也沒有不按牌理出牌,他的塑造是很真實的。我帶著觀眾一步步走到最後,感受這個案件給我的反撲是什麼。」-「我始終相信,法律的初衷,不是為了保護他那種人而存在的。」   ✅在地改編與演技實力   以厚實的懸疑劇情為基底,在地化的改編也讓影集有更多的可看之處,例如宮廟和詩籤的台灣宗教、熟悉的巷弄和歷史足跡,以及90年代的掃黑行動,都讓台灣的觀眾更有感觸。當然實力派演員的演技也是一大看點,除了飾演做事一板一眼的檢察官「吳慷仁」,還有「柯佳嬿」飾演與其合作的臨床心理師、「江宜蓉」飾演存有善良的記者、「庹宗華」飾演的資深刑警、「林心如」飾演的強勢當家主播、「姚淳耀」飾演對新聞抱有高度敏感的主持人,其他還有范少勳、陳博正、游安順、劉亮佐、段鈞豪、湯志偉等人,演員組成的含金量之高也非常吸引人。-「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等到你失去之後才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該無條件地理解你、愛你,等你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候也太晚了。」   眾多鑲金的演員將書中的人物詮釋地有血有肉,人物的情緒表情與內心戲都細膩地呈現出來,形塑角色對峙與情感拉扯的張力。除了鮮明立體的人物,影集的攝影、剪輯、音樂等技術組也執行地優秀,更增添氛圍感,令人佩服台劇的水準越來越好、質感驚豔。 -「一個真正的強者,就像水一樣,因為不管什麼樣的打擊都無法改變水。」   ✅層層堆疊的懸疑氛圍   影集開頭,便以一位『面具男』形象的反派向觀眾拋出一道問題:「你相不相信,所有人都可能成為殺人兇手…」立刻為故事蒙上一層厚厚的駭人氣息。接二連三的恐怖畫面,以及詭譎的案件共同點:拇指脫臼、臉上被畫口紅、紅禮盒、KINK夜店、與父母聯繫少的女性,還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口哨聲,種種疑點製造出的懸疑和肅殺氛圍十分濃厚,不禁讓觀眾揣測:是多麼扭曲、邪惡的兇手才下手地如此兇狠?一件件的連續殺人案件,彷彿是他的個人創作,中途還多次挑釁檢警、挑戰司法,甚至利用媒體一點一滴地摧毀社會。劇中兇手的身份直到中後段才揭曉,很佩服編劇將兇手藏得很深,當以為案件偵破之時卻又來個轉折,帶領檢警與觀眾進入下半場的對決。戲劇性的發展給人的帶入感強烈,層層堆疊的懸念容易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這就是本影集的魅力。-「客觀地陳述事實,不過就是毫無創意地完成;而操控過的真相,才是最有渲染力的殺人按鈕。」   ✅社會現實與真相操弄   相較於「本格派」著重於推理解謎,本作偏向注重寫實、探討現實的「社會派」,對於每個角色,不論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警檢、家屬、媒體,甚至是市井小民都有所描繪。影集製作人曾瀚賢分享:「在面對無差別殺人的事件,到底人心應該要往哪裡去?這個題目其實非常值得探討且有力量。」劇中不論是檢察官郭曉其、被害家屬馬義男、刑警林尚勇、嫌疑犯家屬胡允慧,還是旁觀的媒體記者等人,都細膩描寫不同立場人物的想法和心境轉變。這當中『媒體』便是影響人心的重要關鍵,影集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媒體亂象,尤其當事件未明之時,真相是可以被操弄的。正如吳慷仁所說:「當有一個力量開始能夠操縱媒體,甚至操縱大家的眼球時,有時候人心、甚至我們的認知,並不如想像的堅強。」-「新聞是假的,是可以創造的,人也是。」   導演張榮吉對此透露:「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對大眾而言就是一個公正、客觀的傳播管道,但它其實也可以是一把雙面刃。這次《模仿犯》中我們就設定它是被兇手利用散播惡的一個媒介,透過兇手操弄媒體,『惡』也經由這個媒介像是病毒一樣不斷蔓延到人心,更感染整個社會氛圍。」特別在這個社會,人人都為了追求流量、博取目光,所謂的『真相』可能早已被扭取甚至捏造,淪為一場又一場的真人秀。另一方面,身為旁觀者的市民或網民,也在這環境下逐漸腐敗,對於女性被暴力傷害的新聞,往往不是指責兇手,更多的是檢討被害者;抑或跟從某人的臆測而隨之起舞,不知不覺自己也變得嗜血、成為輿論的加害者。最後案件的兇手消失了,但Noh有消失嗎?-「我們永遠有機會做出高尚的選擇,不必像野獸一樣屈服於本能,被恐懼或憤怒所左右,世界也許變得不同。」   ✅惡與善的區隔和省思   除了對於媒體亂象的探討,劇本也有對於善惡與人性的爭辯。若純粹製造混亂、濫殺無辜的人是『邪惡』,那麼以私刑的方式進行復仇要怎麼定義呢?抑或袖手旁觀、甚至加以批判的觀眾又該放在什麼位置?也許這所謂的『惡』潛藏在任何人心中,只是模糊難以區隔,或當下我們渾然不知。原作者宮部美幸補充:「我希望觀眾務必細細品味這部有著驚悚恐怖劇情的影集,並可以探討對於人來說,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能藉由這部影集深深反思這一個重要的問題。」雖然這議題的思辨在本作中不至於太犀利、明顯,卻仍有不少的感觸。-「我曾經以為,只要消滅事件上的邪惡,就可以逃避自己心裡的黑暗;但最後,我卻在整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再者,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如疾病般的惡停止蔓延?也許能在劇中找到其中一種答案。其實細看劇情,不難發覺其中隱含了家庭與子女教育的社會難題,一場慾望的失控可能源自家庭的破裂或失衡而堆疊、演變。如果我們多關懷身旁的人、適時地去理解對方,或許有機會能阻止一連串憾事的發生。不論是家人或朋友之間,還是父母對子女,抑或子女對父母都是。製作人曾瀚賢鼓勵:「《模仿犯》其實就是一場慾望的失控,『惡』像病毒蔓延在城市的過程。希望透過劇中善與惡交織所產生的對話,成為療癒大家的善良能量,在這個瘋狂世界,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光亮』來照耀彼此。」-「但我現在明白了,無論是我,還是這個世界,黑暗都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跟光去平衡。」   結語與推薦   這是一部改編日本著名懸疑小說的扎實犯罪驚悚劇。除了找來吳慷仁、柯佳嬿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共演,將書中角色立體化;劇組也重新解構敘述的視角和人物,讓影集不但精簡、好消化,也使劇情保持高張力與順暢度。另外在地化的元素、優秀的拍攝技術,加上層層堆疊的懸念及布局,更將故事的氛圍渲染到位,戲劇性的發展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故事表面上是推理故事,但背後專注的是不同角色的面向和行為,進而深入挖掘輿論操弄、人性掙扎、家庭關懷等議題,帶給我們諸多反思和啟發。   特別推薦給:吳慷仁或〈模倣犯〉小說的粉絲、對於檢警偵案、犯罪懸疑題材有興趣,抑或體悟社會亂象與反思的妳及你。-導演:張榮吉、張亨如演員:吳慷仁、柯佳嬿、庹宗華、姚淳耀、范少勳、江宜蓉、夏騰宏、林心如、陳博正、黃河(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樂趣十足的幻想及冒險

由《遊戲夜殺必死》雙導演Jonathan Goldstein和John Francis Daley聯手執導。✅桌遊世界和劫盜元素   改編自經典桌遊〈龍與地下城〉,對於老玩家來說,種種的彩蛋會讓人回憶起遊戲中的美好時光;而對於新觀眾而言,這些專業術語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人迅速融入這個奇幻世界,不會令人困惑。導演選擇以劫盜劇情作為切入點,本質上是用奇幻冒險包裝的劫盜電影,加上劇情中間常安插毫不做作的笑梗,種種神來一筆的幽默和意外橋段,使本片的趣味性更高。這些元素在雙導演的編排下,相容得很好,給予相當討喜的一面。✅角色火花與幽默互動   除了桌遊的奇幻架構,演員們所飾演的角色也驅動電影的可看性。由克里斯潘恩飾演俏皮、幹話滿滿的『吟遊詩人』,與蜜雪兒·羅德里奎茲飾演的『野蠻人』搭配得很好;而賈斯特史密斯飾演魔法有點兩光的『術士』、蘇菲亞莉莉絲飾演的『德魯伊』,還有雷吉尚佩奇飾演的『聖騎士』,都碰撞出驚喜的火花和笑點。導演懂得利用他們的角色性格去推動劇情,這種帶出來的幽默喜劇顯得真實自然,同時也讓電影的改編更有桌遊玩家互動的醍醐味。✅永不放棄的精神寓意   想當然耳,主角群在劫盜冒險的旅途中不順遂,一路上有無數的阻礙、大部分的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其實追朔每個人的過去,都存在不少的失落和無奈,種種現實未必盡如人意。但正如主角對夥伴們所說的「一停下來就等於失敗」,要相信透過努力可以有轉圜的餘地,即便成功的機會微乎其微,也要不斷嘗試、失敗就再變更計畫。這也讓電影中他們的「失敗」不僅僅只娛樂大眾,同時也富含寓意,鼓勵觀眾永不放棄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缺點明顯但娛樂性足   因為本作的定位是輕鬆、無門檻的娛樂電影,所以劇情任務的邏輯沒有特別嚴謹,公式化套路明顯、反派動機單純且草率,轉折也是預期之內。也正因如此,其淺顯易懂的編排才讓觀眾得以輕鬆入戲、受眾更廣,並以詼諧幽默的劫盜元素、鮮明的角色,引領我們淺嚐這迷人的世界觀。不得不佩服編導能平衡諸多元素的執行力,伏筆的處理也優秀,使其突破改編電影的傳統框架,成為娛樂效果到位、具可看性的作品。 結語   本作用奇幻冒險為基底來包裝一齣劫盜劇情,藉此勾勒出〈龍與地下城〉這款經典桌遊的世界觀魅力,並用詼諧幽默的調性、鮮明的角色與互動,塑造出真誠好笑的娛樂效果。劇中各種意外事件和搞笑,在帶給觀眾許多笑料的同時,也賦予有關團隊扶持、永不放棄的寓意。雖然劇情簡單、套路明顯、反派粗糙;但也因為其淺顯易懂的編排,讓老玩家和新觀眾都能輕鬆體驗桌遊的迷人背景,並讓似曾相識的奇幻世界變得更有趣、熱鬧。-導演:John Francis Daley、Jonathan Goldstein演員:Michelle Rodriguez、Chris Pine、Sophia Lillis、Regé-Jean Page、Justice Smith、Hugh Grant(圖/翻攝自IMDB、派拉蒙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本日公休》你我心中都有一位叨絮但溫暖的身影

溫柔暖心的台味電影-「剪的是人情,留的是思念。」   ✅陸小芬的細膩演譯   已經息影二十年的陸小芬 ,這回飾演經營理髮店的歐巴桑,細膩地展現角色溫柔又堅定的一面。與客人互動的閒話家常、刀起刀落的剪髮節奏,不僅完美捕捉了理髮師的日常,其不著痕跡、自然流露的神韻,更是讓角色舉手投足都充滿了說服力。熟稔的詮釋自然地猶如你我身旁的長輩,對子女難以開口的關心、對自己想法的堅持,還有對人情的看重,都細膩且有層次地塑造這位渾然天成的歐巴桑理髮師。   ✅不慍不火的敘事手法   劇本是導演傅天余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為藍圖撰寫,正因為是出自於真實的日常,即使沒有跌宕起伏的轉折或過於濫情的戲碼,甚至某幾段劇情的敘事上稍嫌零散,卻以質樸的口吻、熟悉的場景物品,自然地滲入你我的記憶中,勾勒出最真實的台灣味。導演以不慍不火的敘事手法、純樸的畫面色調,將我們的觀影情緒累積地不多也不少。加上由吳念真導演填詞、洪佩瑜所唱的主題曲《同款》,將角色的心念都濃縮於詞曲之中,流露著人情世故與思念。   ✅細膩溫暖的人情故事   電影圍繞著「人情」的主題,用親切平凡的語氣溫溫地說一個故事。當主角阿蕊為了老客人踏上公路之旅,即便子女都笑她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去,她只回說:「做人,不就是我幫你、你幫我?」用以人為本的初心,面對這個逐漸冷淡的現代社會,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得以繼續維持。電影除了有關家庭理髮師與客人的描繪,更想探討的是親子間的拉扯和糾結,新舊價值觀的衝突、華人長輩的關愛,甚至所謂的家庭關係,都是本作想觸及的主題。-導演:傅天余演員:陸小芬、傅孟柏、陳庭妮、施名帥、方志友(圖/翻攝自IMDB、威視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法貝爾曼》電影是令人永難忘懷的夢

以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人生經歷為藍本,聚焦於家庭對他的影響,以及如何燃起對電影的熱情及追求。   ✅導演的半自傳故事   劇中親情的成份,出自於導演自身的投射,所以顯得私密且真摯,並坦白地挖掘出埋藏多年的家庭祕密,雖然不免感到有些殘酷,卻也包裹著溫暖的環節。儘管他的家庭出現了裂痕,不論是母親出軌、父母離婚,還有對父親的不解,然而這一切都成為他電影創作的養分、交織生命的璀璨。我們可以看到導演過去的作品,諸如《E.T.外星人》、《辛德勒的名單》、《A.I.人工智慧》等電影,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背景,並影響劇中的角色塑造和情感層面。   ✅對電影的熱愛和追逐   之所以愛上電影,其實是源自於他們一家人去看的一場電影《戲王之王》,當中火車撞車的情節令他難以忘懷。之後在母親的建議下用父親的攝影機,拍下火車玩具相撞的畫面,自此以後「拍攝」成了他畢生的熱忱。這是他第一部拍攝的短片,雖然陽春,卻是他的啟蒙之作。劇中有一幕別具意涵,小男孩在房間放映自己拍攝的電影時,用手掌作為投影的螢幕,象徵著用自己的雙手捧著夢想的意境,深刻地體會到「電影」是他一生的夢。同時,電影也是陪伴他走過各個成長難關的精神寄託,這樣的故事,更是乘載了所有電影人的心情。   ✅恰如其分的演員表現   除了蓋布瑞拉貝爾(Gabriel LaBelle)飾演的主角清新又自然,飾演主角母親的蜜雪兒威廉絲(Michelle Williams)也令人驚艷於能詮釋這位充滿童心、帶點古怪,但又莫名帶著仙氣,更是影響主角勇於追夢的重要人物。雖然故事是以平順如流水帳的方式敘述,劇中也沒有戲劇化的發展或轉折,但不乏也有令人莫名動心的橋段,演員們恰如其分的表現,為自傳類型的劇本增添不少可看之處,並體會人物背後的情感。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演員:蜜雪兒威廉斯、加布里埃爾拉貝爾、賈德赫西、塞斯羅根、保羅迪諾(圖/翻攝自IMDB、環球影業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