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由靳家驊編導,由林品彤、陳意涵、劉俊謙主演。本片獲第60屆金馬七項入圍,並由林品彤奪下最佳女主角獎!故事以就讀五年級小曉為核心展開。小曉是個「特別」的孩子,但周遭的人卻無法理解她的特別。她的父親遠在他鄉疏忽她;她的同學想盡方法欺負她;唯一的母親薇芳還視她為麻煩。為了解決在生活上的各種困擾,薇芳為她找了一個幾乎等於「全天看護」的老師來照料她的生活。然而,保羅老師的介入卻讓母女兩人的生活變得更為複雜,三人的關係也更為微妙。 雖然以小曉為片名,但小曉在故事中卻是個被動角色。她的困境、困難都由他人直接或間接導致,角色驅動力不足的結果就是讓故事非常散。看完電影之後,幾乎無法想起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然而,這樣的角色設計是否意味著像小曉一樣的孩子,在現實中對自己處境很是無力與無助?
Read more《年少日記》故事講述鄭sir工作的學校裡發現一封未署名的遺書,校方及社工為阻止憾事發生,開始找尋匿名學生的身分。於此過程中,鄭sir逐漸想起自己年少的一段回憶。此片由卓亦謙導演編導,是他的首部長片作品。導演創作此片是因為數年前導演友人自殺,令他開始關注憂鬱及輕生的議題,希望藉此作品紀念好友。他邀請同窗好友盧鎮業擔綱男主角,片中其他演員還包括黃梓樂、鄭仲基以及何珀廉。其中,黃梓樂的演出精湛,雖未獲最佳男配角獎,實力仍不容小覷。《年少日記》最終於第60屆金馬獎中,收獲最佳新導演及觀眾票選兩獎項。
Read more《老狐狸》由蕭雅全導演執導,劉冠廷、白潤音、陳慕義及劉奕兒領銜主演,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及最佳造型設計等四大獎。本片步調緩慢,卻不會讓人覺得拖沓。敘事如涓涓細流般流向故事終點,觀眾如我,就像是河流上的一片樹葉隨著角色漂流,感受台灣1990年代的豔陽及滂沱。 故事背景設定於1990年代的台灣,人稱「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彼時的台灣人都渴望一夕致富,唯獨我們的主角廖泰來不是如此。廖泰來腳踏實地、省吃儉用,最顯著的例子,就在他家的浴室裡。他與兒子廖界每天洗澡都在「關瓦斯」,而且浴缸裡有一大桶水,說是「慢慢滴,水錶才不會跑」。日日微小的努力,卻仍然沒有辦法買得起一棟自己的房子,還要泰來弟弟炒股借錢給他們才能實現願望。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股市飆漲,房價暴漲。因此,廖界為了幫爸爸便宜買到房子,開始了他的英雄之旅。 「賣我爸房子!」廖界纏著謝老闆(綽號老狐狸)說最多的就是這句話。但是,老狐狸告訴廖界,成為強者、要成功的話,首先要懂得「創造不平等,利用不平等」;再來,面對任何人的困難都要能拿出「干我屁事」的心態,並把「在乎別人感受」視為一種失敗。基於上述,他當然不賣!這對十一歲的廖界十分衝擊,因為廖泰來就是老狐狸口中的弱者、失敗的人。廖界掙扎,不理解為何抱有同理心的善人在現實中動彈不得,決定也要成為跟老狐狸一樣的人! 成為老狐狸確實很威風,那風險呢?廖界父子失和。廖界每每面對廖泰來考慮他人的善良,總是很憤怒!那些看似需要同情的人,真的是全然的弱者、需要人同情嗎?像是老李,他不也是為了成為強者,而選擇貪心下注嗎?反過來說,老狐狸真的自私得讓人討厭嗎?他是否也曾是時代底下的需要人同情的弱者呢?在故事尾聲,我們才看到了老狐狸的過往。此處,導演將先前用於隱喻不平等的「單向玻璃」在黑暗中轉變成鏡子,老狐狸只能看到自己,也只剩下自己。在最深層的黑暗中,他的耳邊復又回響著兒子說的那句「我不想跟你一樣」。原先對他自私無情的反感,瞬間蕩然無存。或許就如同張愛玲所說,如果我們認識從前的老狐狸,也許會原諒現在的他。正是這種兩面性,讓我難以討厭或同情片中的任何一個人。
Read more《富都青年》由李心潔監製,王禮霖編導,吳慷仁、陳澤耀、鄧金煌、林宣妤、周雪婷主演。本片入圍第六十屆金馬七大獎項,並由吳慷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與法師在會客室的對談,是全劇的最高潮。吳慷仁在這一場根本演技大爆發! 故事講述兩個無血緣兄弟 — — 阿邦與阿迪,因無身份證之故無法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藏於富都的破舊老社區中苟且偷生。聾啞哥哥阿邦,在市場謀生,任勞任怨;衝動弟弟阿迪,行非法勾當,想早日離開富都。社工佳恩熱心幫助兩人取得身份證,然而,猝不及防的意外卻讓兩人遠離嚮往的日子,走上末路。
Read more《青魚》於 1997 年上映,是李滄東首部自編自導作品。故事主角沫東在火車上見義勇為拯救了遭調戲的美愛,為了接近她,沫東加入黑幫,這卻讓他走向悲劇的命運。李滄東憑藉此片拿下許多獎項,包含百想藝術大賞、大鐘獎的劇本獎及青龍電影獎的導演獎。初試啼聲就大放異彩,不愧是李滄東!據李滄東敘述,創作《青魚》的契機,是因為當時他剛從首爾搬到日山,當時韓國政府蓋起一棟棟高樓,以消化首爾住宅短缺的問題。彼時的日山,就是政府推動「新都市計畫」的首座新都市。隨著農村消逝,從前住在這裡的人都去了哪裡?隨之而來的疑問充斥他的心中。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決定提筆捕捉這些曾生活在此的人們身影。 故事最初,沫東退伍返回家鄉日山,家中只剩下母親及腦麻的大哥。沫東對家感到陌生,渴望一家人能如從前住在一起,開一間餐廳。但是,為了因應高速變動的社會,沫東家各分東西,處境不佳。母親為賺錢替人洗衣服;二哥以賣雞蛋維生;三哥經營一家烤肉店;小妹則是在風化場所上班。三哥甚至對他說「住在一起能幹嘛?養活自己都很困難」。身處高速發展時代,人無所適從,早已不知該隨哪道波、逐哪條流,只好與世浮沉。 作為此片男主角,沫東更是在此時代下的無頭蒼蠅。片中沫東不斷地以鏡子觀照自己,李滄東導演對此解釋「照鏡子其實就是一個自問我是誰」,遍尋不著「存在本質」的沫東勢必陷入茫然。他盲目愛上美愛而迷糊地進入黑幫;加入幫派後,他折斷手指、刺殺仇家,只求討好老大裴社長。尤其是全家於河堤為母親慶生那場戲,他的茫然與無助更為明顯。兄弟野餐慶生時起了口角,沫東便以家人為中心開車不斷繞著轉著。這就象徵他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家人能在一起」,卻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無論怎麼努力都只是在原地兜圈,家人始終無法如他期望好好在一起。可悲的是,這個願望真正實現的時候,竟然是在他死後,這是何等地諷刺! 在李滄東的電影中,經常出現諷刺性的情節。《青魚》裡另一明顯的諷刺情節是,他和賣雞蛋的二哥因闖紅燈而遭警察「鳴笛」開單那場戲。當時,二哥哀求警察不要開單並用五千元賄賂他們,他拿了一萬元給警察請他們找五千元給他。結果!警察竟然耍無賴拿了一萬元掉頭就走。為了這五千元,二哥開著雞蛋車反過來大聲「廣播」要求警察靠邊停下。這一場讓觀眾看見原是正義化身的人民保母,竟迂腐又欺壓人民,可說是荒唐至極,引人發笑! 片尾,青魚終於出現了,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沫東殺了仇家老大之後,撥了一通電話回家。他與腦麻的大哥回憶童年,青魚便是他們兒時到溪邊玩的回憶之一。沫東想到這條青魚,想起兒時回憶,我想青魚或許就是象徵純真的美好吧。然而,這份美好沫東卻再也感受不到了。最後沫東一家終於開了餐廳,他們竟在不知情下接待裴社長與美愛,又是巨大的諷刺啊!讓人不禁為這一家人感到哀傷。在命運裡渺小並非李滄東導演的主張,他用鏡頭道盡一切,告訴我們悲劇永遠都在尋常的生活裡。
Read more《日日是好日》是根據森下典子的札記《日日好日:茶道教我的幸福15味》所改編的電影,由導演大森立嗣執導,其代表作為《再見溪谷》、《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在台灣相當出名。本作音樂由日本知名影像音樂家世武裕子操刀,風格優美而溫柔。這部電影主要是在訴說女主角典子(黑木華飾演),在母親跟表姐的拉拔下去學習茶道,對於茶道繁複的秩序感到困惑的典子,從一無所知到漸漸體會到四季,最後領悟到何謂「日日是好日」的故事。 以下將由筆者(以下以「我」通稱)結合自身的角度來訴說對於本作的想法與啟發。 我曾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有過不太順心、失序的日子過。在不知不覺當中開始暗中比較、羨慕他人,因此我陷入了「我是誰」、「我該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如此的焦慮之中。在面對龐大的、海量的、自我遺失的01字元之中,我不知道什麼叫做「活著」,甚至我忘記什麼是「活著」。但是與這部《日日是好日》電影的相遇,帶給我很大的啟示。 在要強的社會之中,求快、求準,自然中會去選擇了「對自身有利」的選項。例如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會去想「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嗎?」、「做了○○我就會得到○○嗎?」於是開始在這一連串思維下的「我」,漸漸被外界的物質以及聲音給牽制住。
Read more︎《全羅道少年殺人事件》電影宣傳海報,圖片來自Daum영화 。 ▶故事背景「你們真的殺了奶奶嗎?」《全羅道少年殺人事件》改編自1999年發生在韓國全羅北道的超市殺人事件,當時警方的做法震驚全國,正義的搜查組刑警們為了揭開偽造的證據及消失的真相而遇到種種困難,這艱難過程也被搬上大銀幕。 飾演搜查組班長黃俊哲的演員薛景求在第二版預告開頭,以嚴肅的神情對三位少年進行審問,因為一通可疑的舉報電話而決定重新調查此案件,局裡正義的老刑警和只想快速結束案件的精英刑警產生矛盾,究竟被捏造的事件裡藏了什麼秘密呢? ▶劇情介紹
Read more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上映33天,觀影人數就破千萬人。(圖/플러스엠) ––––––––––––––––––––––––––––––––––––––––––––––––––––––––––––
Read more看完《年少日記》花了很長時間平復心情。它與我距離太近了。裡面的日記內容、遺書字句,也都是我曾經對自己說過的重話。我才發現儘管我已經長成一個非常開朗,還算樂觀的大人,但內在那個遍體鱗傷的小孩並沒有消失。他在觀影時被召喚出來,附身有傑,再與我一起回顧那段我其實沒有釋懷的過去。 故事講述在中學任職的鄭老師(盧鎮業飾)在校園意外發現一封沒署名的遺書。他必須找出企圖輕生的同學並阻止悲劇發生,過程卻讓他不斷重新回憶起充滿暴力與悔恨的童年。與此同時,他還有婚姻危機和父親(鄭中基飾)病危的雙重壓力要去面對。 鄭家有兩兄弟,鄭有傑(黃梓樂飾)跟鄭有俊(何珀廉飾)。各自代號為「比較笨那個」跟「很優秀那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