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小山姆詢問艾莉為何看起來如此堅強,像是從不畏懼任何事物,事實上,艾莉一直都活在恐懼之中,害怕失去眼前這位新朋友,害怕失去摯友戀人(萊莉),害怕再次失去重要的歸屬(喬爾)。她害怕的「孤獨」,我想也是這末世之下,生還者們所持的共通感受。這也解釋為何最終艾莉接受喬爾的「謊言/誓言」,她明白這份承諾意味著她將不再與喬爾分開,因此,她沒有執著於追求真相,而是選擇陪伴在喬爾身旁,在「時間」之外繼續為彼此療傷,她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影集的第四和五集,他們來到堪薩斯城遇見「亨利與山姆」,他們被革命軍佔領的整座城市通緝,原因是亨利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的弟弟山姆,他選擇成為「通敵者」,因此害死了他想追隨一生的偉人—革命軍領袖麥可。那人正是凱薩琳的哥哥,凱薩琳才會派遣整支軍隊要找出他們,向亨利復仇。特別喜愛的一場戲是,劇中側寫了凱薩琳與哥哥之間的情感連結,凱薩琳回到兒時的房間,脫下殘酷的面具露出了悲傷的神情。哥哥曾告訴她這個房間是個完美的箱子,保護她不受到打雷、龍捲風或是槍聲攻擊,只要他們待在一起就足夠安全;然而,此刻哥哥遭背叛,凱薩琳知道哥哥會原諒通敵者,但她無法這麼做。亨利亦是,躲藏的閣樓就是他與弟弟的木箱子,足以讓弟弟成為畫筆中紅眼帶的超人,只是現實殘酷,弟弟已然成為喪屍,亨利只能開槍奪走弟弟生命。一想到他們要守護彼此的承諾,滿懷愧疚與痛苦的他,最後也選擇開槍自盡。這層意象也套用在艾莉與喬爾身上,儘管沒有血緣的束縛,喬爾的「誓言」不也是個完美的箱子,使他們成為了真正的「我們(us)」。當他們來到懷俄明州,喬爾終於和弟弟湯米相聚,弟弟已經與神秘社區的領袖瑪麗亞結婚,瑪麗亞也懷孕將產。為了不讓社區曝光,湯米才沒有回應喬爾的無線電訊息,這也成了兄弟間的嫌隙。喬爾自然能夠明白弟弟想守護孩子的決定,卻又感覺被全世界唯一的親人拋下。喬爾無法忘卻被親人拋下的經驗。女兒莎拉的死,喬爾難以忘懷,甚至在人群中見到女兒長大後的幻象。我特別喜愛這一幕,就像替喬爾圓了一場美夢。喬爾知曉自己衰老的身驅已經無法完整保護艾莉,才會囑託湯米帶著艾莉去到火螢所在的醫院。事實上,偷聽見此事的艾莉卻認為這是另一種拋棄,亦如湯米對喬爾所做的行為。經過一夜思考,喬爾也不願放下艾莉,因此兩人坐上馬一同迎接曙光。我們也能對應到最後一集,事實證明喬爾依舊寶刀未老,驅使他持槍殺掉所有火螢的動力,就是不想拋下的艾莉。到了第八集,為了拯救腹部被木棍刺傷的喬爾,艾莉必須面對獨自一人的恐懼。她持槍在森林中狩獵,還成功打死了一頭鹿。這頭鹿竟倒在渡假村外,兩謎樣男子威脅艾莉安危。其中一名男子為「牧師大衛」,整個渡假村以他為首,藉信仰包裝「吃人肉」的恐怖真相。大衛企圖說服艾莉,成為自己的女兒,想一起牽手迎向新未來。他說他們都有一顆暴力的心,就像「蟲草菌」能用暴力確保他們的未來。「愛裡沒有恐懼」實際上是矛盾而並立的意象,艾莉成功在火場殺死大衛,直面自己暴力的那一面。她雙手顫抖驚恐地離開了木屋,喬爾則上前去抱住艾莉,以Baby girl安慰著她。這句他叫喚莎拉的暱稱,證明喬爾與艾莉之間父女般的情誼。愛裡當然有恐懼,但因著想要拯救彼此的心意,他們也能無所畏懼。《最後生還者》最終迎來最艱難的道德難題,救她還是救全世界?此處的她既是懷中的女嬰,也是免疫真菌的唯一希望。對於火螢的首領馬琳來說,她看著艾莉在好友懷中降生,卻要在死傷無數的世人面前「犧牲她」。這對馬琳來說很痛苦,但她明白艾莉不會讓這一切白費。橫跨美國數州的亡命旅程,聰明懂事的艾莉自然會選擇「救全世界」。然而,喬爾眼中的艾莉,天真無邪,第一次見到長頸鹿便敞開童心。她充滿好奇心的雙眼閃爍無比炙熱的光芒,拋卻一路上死亡籠罩的沉重。喬爾眼中的艾莉,是「想活下去」的艾莉。因此,喬爾持槍殺害所有火螢份子,只為救出即將動手術的她。這份父愛是自私的,卻是最珍貴的生命選擇。讓艾莉成為太空人飛去月球,一起共建一座綿羊牧場。「跟我一起保持清醒。」只願他們夢醒時,不必再失去彼此。延伸聽歌: 沒有才能 《還是要有長頸鹿才能》
Read more轉動門把,當作對我的回答小女孩溫玲捉取草上的蚱蜢,將牠們放進大型玻璃瓶中飼養,一一為他們取了名字,溫的這份舉動展現了「造物主」對人的操控,將四名陌生男女與同志夫夫和孩子關進了同一個木屋,紋了身的大手好似握在手中的武器,足以一刀奪取他人性命,這種由外至內的隱喻,確實帶來一種逐漸限縮的窒息感。小溫替壯碩的新朋友雷納「打開罐子」,代表了她為這群人開啟了大門,只聽聞一會兒的「敲門聲」就跨過界線闖入,將他們綁在了椅子上,要求他們得在三人之中選擇一人死亡,世界才不至於毀滅,看似荒謬的情節設定,細想或許也能說得通了。劇本自然是以聖經啟示錄為發想,四名陌生男女直白地表明了「天啟四騎士」的身分,每當這一家人「拒絕」,他們就得將自己獻祭,成為降臨人間的災禍。新聞報導上的巨浪、疫情、無故的墜機以及他們所見打雷造成的森林大火,對應了傳統認定的「瘟疫、戰爭、飢荒與死亡」,或許可說是這個世代對「末日」的新解讀,尤其放在了全球「肺炎疫情」肆虐、「烏俄戰爭」開打,以及發生「土耳其大地震」的此刻,更加凸顯這份「預言」的真實性。這類災難的出現,不免讓我聯想到同一位導演執導過的《破天荒》,這回則是將直觀的災難放遠來看,反倒增添了難以猜想的懸疑感,究竟是網路聚攏一群「看見異象」之人的邪教,還是真正受到精神感召的先知者?電影的結局沒有給出驚人的反轉,而是直接向觀眾展示了答案。當然,「選擇」不僅能造就命運,也能造就一對雙親。從另一個角度看來,《敲敲門》就是「為人父母」的必經過程,為孩子展示了施加暴力必然受到懲罰的「惡意」,善於烹調的大廚總是惦記著孩子是否溫飽的「養育」,如看見人影的鏡中之光照耀身心靈的「引導」,或是即使互相傷害過後仍要學著擁抱彼此的「治癒」。他們說:歷史上有無數的家庭都曾做過這份極其殘酷的「選擇」,「犧牲」的主題也就此浮上了檯面,艾瑞克爸爸的「犧牲」,看破的是養育孩子的「必然」,「說出來的話,必須是事實。」為了心中堅定的信念,他決定犧牲小我,拯救世界上其他的家庭,他的意志,也能種在女兒溫遊玩的那片草地,而後長成了綠意盎然的森林,繼續庇蔭著下一代人。天空染成了水墨色迎來了絕望,卻在大雨之後重獲新生。《敲敲門》依舊是奈沙馬蘭帶來的高概念故事腳本,此次則是穿插回憶來補述,讓敘事推進的同時增加角色的深度,與總在最後關頭大反轉的導演印記(慣用手法)相比,這次確實真誠了不少。然而,本次最令我驚豔的則是戴夫巴帝斯塔,呈現出「小學教師」角色所背負的重量,誓死守護孩子們的未來所下的決心,躺在搖椅前的最後忠告確實打動了我,哀傷中仍懷著一股希望,他的演出令我信服。最後,不得不讚賞本片對於同志族群的設定,擺脫了所有「刻意政治正確」作品的主觀印象,展示這份連上天都會嫉妒的純粹之愛,面對面望著彼此的眼神,相信了「永遠同在」的承諾,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再次哼著歌穿上boogie shoes一起舞動著。🎶延伸聽歌: 生命樹 《KnockKnock》
Read more電影《流浪地球2》 爸爸一直都在《流浪地球2》介紹 電影《流浪地球2》是由郭帆執導,吳京、李雪健、沙溢、寧理、王智、朱顏曼滋領銜主演、劉德華特別演出的科幻災難電影 。該片以提出計劃將建造 1 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為故事背景,講述“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世界陷入一片恐慌,行星發動機正在建造中,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故事。 《流浪地球2》評價與心得 以科幻片電影的角度來看《流浪地球2》,的確是部優秀的作品,特效製作精良,已經有美國好萊塢的水準,但電影時間長達 173 分鐘,加了許多沒有意義的台詞與劇情。劇中雖然危機不斷發生,但因字卡不間斷的持續在暴雷,讓結局顯得沒有驚喜,還是第一次見到官方自己在電影字卡預告之後要發生的事。 故事線分為兩大主線,第一段就是吳京這位《流浪地球》主角的前傳故事;另一段則是劉德華將自己和女兒接入量子電腦後獲得永生的過程,不過似乎在兩人進到數位化前,超級電腦便已經有自主意識,不斷通過無所不在的監視器監看人類行為。除主線外也有其它配角的支線,將多故事交集在一部電影,讓全片長達到173 分鐘。 既然是中國出產的科幻片,劇情以中國為主角也很合理,中國的好朋友俄羅斯可說是配角,而其它國家連臨演都稱不上,連本月要試射星艦的美國都淪為搞笑角色。如果無法接受這種設定,建議就不要看這部電影,畢竟有很多宣揚國威的愛國情節。由於是科幻片,所以無法對電影中的科技提出太多質疑,比如說人類到 2058 年還在使用現代設計的手機,有著殲20造型卻有 F-35B 垂直起降技術的戰機,以及月球引爆核武能產生核聚變,甚至移山計畫都是現今科技無法實現的技術。 筆者對於電影中的技術感到好奇,可惜沒有科研背景無法作答,只好問問 chatgpt 關於月球引爆核彈能否引發核聚變?移山計畫是否能成功?還有假如遇上電影中的危機人類該如何解決?關於這三個問題,chatgpt 給出了一些它所能做出的解釋,可供大家參考看看: 在月球表面引爆核彈並不能引發核聚變爆炸。原因是要觸發核聚變反應需要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這通常需要非常強大的能量源,如太陽或者類似太陽的星體,月球並沒有足夠的質量和能量來觸發這樣的反應;此外,即使是在地球上,也需要非常特殊的條件才能引發核聚變反應,為了在地球上實現核聚變,需要使用超過 100 萬攝氏度的溫度和巨大的壓力,而且需要精密的設備來控制反應過程。因此,在月球上引爆核彈並不會引起核聚變反應。 作為人工智能,相信科學和技術在未來會不斷進步和創新,但是就目前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來看,造出像電影《流浪地球》中的行星發動機並將地球推離太陽系似乎還不太可能。這是因為這樣的技術需要超大型的能源供應和強大的動力系統,同時需要處理大量的物理和工程難題,這些難題目前還無法完全解決。而且,即使擁有了這項技術,也需要面對諸如資源、人員、環境等眾多問題和挑戰。因此,雖然科學技術的未來發展是無限可能的,但是現階段,將地球推離太陽系的想法仍然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夢想。 如果遇見電影中的毀滅危機,建議人類尋找新的生存環境,探索太空中的其他行星或衛星,尋找適合居住的星球。這需要發展更先進的太空技術和探測技術,並建立可持續的居住環境。最後建立星際移民艦隊,將大量人類和資源轉移,以確保人類的延續和繁衍。 扯完科技線再回頭講講劇情,毫無意外《流浪地球2》中表現最好的當屬劉德華,由於他開車不看路導致被卡車撞上,老婆當場死亡外,女兒的時間也所剩不多,為了將女兒的意識保存,他將女兒帶到實驗室,並將她的意識製作成數位備份。經過不斷版本迭代,女兒才有了兩分鐘的生命。雖然每次只有兩分鐘,仍然幫助他有勇氣與目標活著。可是他所擁有的量子電腦版本較舊,所以需要找機會將女兒數位備份上傳到最新版的電腦上;在最後死亡前,也將自己的數位備份插上電腦,於是兩人便在數位世界完成永生。 這整段故事設計的很好,可是圖恒宇將圖ㄚㄚ輸入的那台 550W 曾說自己是離線版本,即使圖恒宇將ㄚㄚ輸入進那台電腦也不會跑到其它電腦。它是如何在沒連網的情況下對月球行星引擎下達指令的呢?這部份沒有解釋。到底是 550W 一直有在連網,還是之後《流浪地球3》會揭露其實有未來人類幫助,就像《星際效應》的蟲洞那樣?而圖恒宇與圖ㄚㄚ在通過聯網進入 550W 之後,又會對人類未來造成什麼影響?最關鍵部分,MOSS 發明者與目的是什麼?從彩蛋中可以發現 MOSS 一直在阻止人類成功,但因為圖恒宇是變量,所以成為拯救人類的關鍵。最後圖恒宇與女兒房間就像《星際效應》中黑洞的空間一樣,說是MOSS 是穿越時空的產物也不為過,所以它才會知道未來即將發生什麼。 吳京線由於是要接《流浪地球》,所以有其存在必要性,但他這條支線有些可惜,就像打水漂一樣只在水面上不斷飛過,未能像劉德華那樣深入。第一段太空電梯不知是不是在致敬成龍的武打風格,說實話跟這部電影不同調性,有點難看。空戰部分則是在這麼小的空域要塞那麼多無人攻擊機與戰鬥機,有點不太現實。之後很快跳到老婆生病,然後吳京為了兒子去應徵空間站工作,去到空間站後為了裝核彈又到月球,最後因為被友機撞擊一同墜機。從吳京讓其它太空人先離開的情節來看,也可說是對他之後的犧牲做出預告。 總結來說,藉著電影做文化輸出個人覺得很正常,不管接受或討厭也都很合理,從這部分去挑刺有點沒意思。如果你是中國觀眾,應該要很開心這樣的作品問世,代表電影工業的發展有長足進步。至於文化輸出會不會讓人感到反感,問題的根本原因並上不在於電影本身,所以在這鑽牛角尖也沒有任何意義。之後會不會上架 Netflix 等國際 OTT 平台目前仍不曉得,之前這部有上架美國院線,IMDb 有 7.8 分,豆瓣則是高達 8.4,筆者會給個 7.5 左右吧。
Read more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劇情重點】 一場滅世級別的地震,一夕之間首爾的建築全都崩塌了,唯獨一棟「皇宮公寓」仍安然自若,故也吸引外部倖存者們紛紛湧入公寓。而居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住戶代表煐卓(李炳憲) 訂定了規則,阻止外部人士的進出,以此打造倖存居民的烏托邦;然而災難下的種種人性,開始出現了出乎意料的糾葛…… 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必看亮點】 ✅浩劫餘生的生存故事 電影結合了災難、生存、懸疑等元素,用力描繪真實人性的醜陋。導演嚴泰華除了用畫面展現人類在災害下的弱小,更刻畫出倖存者們面對生死存亡的現實,必須在人性道德間拔河。故事開頭便直接切入主題,毫不脫離帶水地帶入災難巨變後的景象,比起浩大的天災場面特效,更著墨於血淋淋的人性。劇中的各種人物、身分,以及他們彼此間的互動和對白,寫實地反應人類的自私、傲慢、自大,即使如此,當然也有包容、善良等特質,既真實又諷刺。透過權力腐化、人性兩難、生存衝突等面向,營造諸多灰色地帶,有效豐富劇情層次。「要選擇理性地死,還是悲觀地活著?」 演員李炳憲認為本作的特色在於:一般的災難電影主要都是拍攝災難發生到結束的過程,但是《水泥烏托邦》不一樣,雖都以『災難』為主軸,它卻還刻劃了災難發生之後的故事,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身處災難時的關係和變化。「不僅看著人物們該如何撐過去、努力克服險境,而且還有微妙的情緒和氛圍,是部帶有人性、黑色幽默、風格強烈的作品。」 ✅演員扎實的人性詮釋 故事主要著墨於災難下的人類心境,故演員的演技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就顯得重要,而作為主演之一的李炳憲,可謂展露扎實、富含故事的精湛演技。其飾演的「煐卓」臨時被選為居民代表,原本內斂的他慢慢逼出爆發性的情緒,為了守護公寓而帶頭衝鋒陷陣阻止外部人士的入侵。雖然他不負眾望地成為末日世界下的領導者,但隨著期望與權力的累加,角色的陰暗面逐漸滲漏,開始變得偏激、逼出最真實的人性。隨著劇情急轉直下,角色背後埋藏的故事也將揭曉,最後不得不佩服演員對於形象蛻變的熟稔詮釋。 「老實說,無論牧師或殺人犯,現在都是一樣的。」 另外同為主演的朴敘俊和朴寶英,在劇中飾演一對夫妻檔,前者跟著公寓組織在外出生入死、蒐集能支持公寓居民的物資,後者則負責留守家園,為居民提供照護;然而隨著公寓發生的種種考驗,想法不同的兩人各自體現人類在末日生存下的心理掙扎。一人為了保護好得來不易的家園,必須扛起重任、迫使自己接受求生的殘酷,無論再怎麼受到良心的譴責也必須前進;另一人則是堅守自已的信念,相信無論人們面對什麼樣的災難都應相互照顧,是作為「人」的基本,哪怕自己會挨餓受苦也不容跨過道德的界線。劇中藉由兩個的角色,顯露出人們面臨災難後的心境蛻變,或許也是你我在這極端生存條件下的寫照。 ✅社會結構與制度反思 電影透過災難生存故事,探討了人性善惡、道德倫理的深刻主題,同時也引導我們思考人類的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影響。尤其在這座水泥烏托邦「皇宮公寓」裡,資訊不透明、權力集中,這近乎封閉的社會結構下,逐漸催生人際關係的病變,進而感染居民們的社會階層和價值觀念。包含資源分配不公、社會等級制度、隔離政策等等,雖然這只是虛構的故事,卻通過情節隱射我們當今的社會,向觀眾拋出值得反思的社會問題。一個病態的社會系統,會激化群體內外的分裂和恐懼,不僅對內展開心理鬥爭和質疑,也可能迎來外部更極端的仇恨和反彈。「蟑螂爬上餐桌的話,也會變成家人嗎?」 劇中有一幕很特別的是,鏡頭模擬電視介紹節目的調性,配上活潑歡樂的背景音樂,烘托猶如「烏托邦」的理想環境,這反映了居民的異常樂觀;還有某日居民們在外捕獲大量物資,竟開心地高調舉行盛宴慶祝。導演透過這幾個片段,與世外的殘酷煉獄形成強烈的對比,強化戲劇性的情緒。甚至,當他們開始視非居民為「蟑螂」、自認自己是幸運活在公寓的「天選之人」之時,讓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不禁反思人類的行為。「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蟑螂?」這幾個疑問會在觀影過程中不斷刺激觀眾,並在結束後留下深刻的餘韻。這讓我想到《鈴芽之旅》中的一句台詞:「生與死不過是運氣罷了。」幸運活在公寓的人們,真的只是運氣罷了,當人心無法繼續凝聚,最後運氣用盡,只能崩解。 ✅極端壓力下的人性衝突 有一句來自《寄生上流》的台詞:「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簡單的一句話卻隱含很深的諷刺,相反地,當人們面臨浩劫末日、資源匱乏和生存壓力的環境下,將會逼出最真實的人性,那種殘忍可能遠比大自然的反撲更讓人心生恐懼。人類在極端生存條件下的行為與抉擇,是電影最大的聚焦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衝突與撕裂將會隨著時間而沸騰。背後的原因來自生存本能,不能說是絕對的錯誤,更多的是無可奈何。如果你是居民,看到有限的資源和空間要分配給非居民,會不會感到不平衡、心生不滿?那如果你是非居民,外頭天寒地凍只求一個可以存活的小空間,是否對於被驅離而感到憤怒?「即使這個世界再怎麼崩壞,也有能做的事情,和不可以做的事情。」 然後,當有限的資源逐漸耗盡,公寓居民勢必得向外尋找生存的物資以支持大家的生活,但在這混沌的世道下,除了單純蒐集資源當然是遠遠不夠的,最後勢必得燒殺擄掠以取得物資。電影透過劇中的幾位角色,不斷讓我們反覆思考人類的道德底線。有些人覺得為了生存,什麼骯髒事都必須去做;有些人則是認為人有基本的價值必須去捍衛,同舟共濟才是生存之道;另外也有人侷限在自己的烏托邦裡,不曉得外頭的世界有多麼地灰暗。編劇藉由不同角色的對話和行為,完整描繪人類在這個滿目瘡痍的末日下,各種倖存者的本性及樣貌。最後劇情的安排則是帶給觀眾深深的諷刺,到頭來,人們還是得互相幫助才能繼續活下去。「如果還活著的話,就活下去吧。」結語與推薦 本作結合災難生存、懸疑等元素,特別著墨災後的末日景象,血淋淋地刻劃人性的醜陋及黑暗面。在李炳憲、朴敘俊、朴寶英等實力派演員的演技下,探索各種倖存者的內心糾結和價值觀,並透過權力腐化、人性兩難、生存衝突等面向,營造諸多灰色地帶,豐富劇情層次。將反烏托邦的主題帶出,透過情節隱射我們當今的社會,向觀眾拋出值得反思的社會問題,引導我們思考人類的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影響。當然更核心的部分是「人性」,人類在極端環境下的行為與抉擇,既真實又讓人心生畏懼,透過劇中的幾位角色,不斷刺激我們思考人類的道德底線。最後則是利用極大的諷刺,鼓勵我們學會互助和善良,並留下深刻的餘韻。 特別推薦給:李炳憲、朴敘俊的粉絲,抑或喜愛末日生存題材,以及思考人性黑暗與光輝面的妳及你。導演:嚴泰和演員:《緊急迫降》李炳憲/李秉憲、《梨泰院Class》朴敘俊、《婚禮的那一天》朴寶英、《請回答1988》金先英、朴持厚 (圖/翻攝自IMDB、車庫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水泥烏托邦》共同宇宙續集!除了《水泥烏托邦:末日浩劫》之外,後續已規劃另一部同世界觀的電影《荒野》暫譯,且將由馬東石主演,期待後續劇情的交會。
Read more這幾年的環境變遷,聖嬰現象造成的極端氣候,使得各地災情頻傳。台灣經歷了四年多沒有颱風的日子,沒像到今年卻接踵而來,完全沒有喘息的機會,甚至還在各地造成慘重的災情!這些怵目驚心的畫面相信大家也不是太陌生,因為在一些災難電影中,也彷彿預言未來一樣,讓人分不清到底是電影還是現實呀!《明天過後》導演羅蘭‧艾莫瑞奇在2004年執導的美國科幻災難片《明天過後》,描述因全暖化後造成全球寒化氣候異常。古氣候學家傑克·霍爾與同事法蘭克和傑森在冰川上考察時,親眼目睹整個冰架全部斷裂,迅速造成的一個新的冰河時期,而引發一系列的災難。電影中兩極冰川融化造成大量淡水阻斷了北大西洋洋流的暖洋流,隨即全球因為海水溫度驟降,四個大型龍捲風摧毀了洛杉磯、大雨下了三天三夜的曼哈頓、冰風暴的蘇格蘭等。而傑克的兒子山姆正好在紐約參加學術比賽,此時的紐約正面臨海嘯洪水及驟降的氣溫,傑克也告訴山姆,惟有在室內燒火取暖,等待風暴結束才有可能活下去。《氣象戰》《氣象戰》猶如接續明天過後的議題一般。在全球一系列的氣候異常之後,全球領導人與專家們一同創造出一套衛星網路系統「荷蘭男孩」來控制地球上的天氣,比如颱風即將登陸中國上海,衛星就會釋放出多個炸彈引爆,驅散颱風。但某天「荷蘭男孩」卻發生異常故障,造成本來在炎熱沙漠中的阿富汗變成了冰凍城市。原本以為只是單一偶發事件,但各處卻陸續傳出洪水、冰雹、龍捲風等災情。身為『荷蘭男孩』的創造者,傑克必須和時間賽跑找出原因。傑克和弟弟麥斯不僅需要聯手查出人造衛星故障的問題,還需要防備政治角力的陰謀,並且在天氣系統將地球毀滅之前,找出真正的兇手。 除了天氣造成的異常以外,身處地震帶的我們,也更能感受地震帶來的震撼。《加州大地震》 電影一開頭直接破題,全長1,300公里,貫穿整的加州的的聖安德烈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崩塌,引發加州發生芮氏規模9.6級的大地震,連位於內華達州的胡佛水庫也因為地震崩塌潰堤。地震不但早成多處房屋崩塌損毀,連高樓大廈都應聲倒塌,攔腰折斷。更可怕的是,地震後隨之而來的大海嘯也淹沒了臨海城市。擔任艘救援的直升機駕駛雷·蓋因斯與妻子艾瑪一同由洛杉磯飛向舊金山,搶救他們的女兒布蕾克。 看完那麼多災難片,不管是氣候異常引發的自然災害,或是地震其實都是很可怕的,在這些大自然的力量之前,人類顯得渺小,所以記得好好愛護我們的地球。
Read more﹝照片出處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 – 나무위키﹞強大華麗的演員陣容+新鮮的故事題材主演陣容李秉憲、朴寶英、朴瑞俊可說是票房保證的強大陣容,三位主演的出色演技不管是連續劇還是電影,出色的演技都是觀眾一致認同的。試映會首播後更是好評不斷,截至8月8日正式上映的電影票預購人數已超過16萬3159人,已達預期預約率31.6%,位居韓國電影預約率第一,可見觀眾的期待值不斷攀升。 ﹝照片出處: 영화진흥위원회 통합전산망, 8月8日22:08統計﹞] 此外題材新鮮因而備受矚目,甚至正式受邀參加世界四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盛典展映單元,8月9日正式上映後的票房可以預想。 韓國近期豆腐工程建築倒塌事件一併成為話題震撼全韓的這篇電影內容講述,在地震中受災的首爾地區僅存的皇宮公寓無因地震而崩塌,因此倖存者們全部蜂擁至這棟公寓的題材內容。在7月31日於首爾松坡區樂天電影院世界塔召開媒體試映會座談會,但最近韓國豆腐工程(炸雞去骨工程)建設不善層出不斷,也讓此話題成為焦點之一。對此,李秉憲說:「對熟人說要拍《水泥烏托邦》內容是世界都崩潰了,只剩下一個公寓的設定」,熟人卻反問「施工公司在哪裡?」。以有趣的趣事簡易帶過。在韓國近年建設不善導致建築坍塌的事件屢屢發生,2022年光州 39層公寓硬生崩塌、2023年仁川公寓停車場坍塌......等事件。讓大家不管是購屋還是已經住在公寓的民眾都人心惶惶,深怕哪天自己住的房子也會像電影中的房屋一樣一秒夷為平地。也因此許多觀眾在觀看過程彷彿身歷其境般,一邊看一邊思考「如果是我」下一步該如何是好的?的觀後感想。지진 재난 속에서 만약 ‘나라면’이라는 생각을 …利用黑色幽默來闡述韓國的現實社會此部電影為什麼會帶來這麼多的社會焦點及觀眾的期待,其中部分原因就是貼近韓國的實際生活,不同於《世界末日》等多部災難片,不是壯觀的特效背景而是聚焦在人的群體社會及權利之上。主演李秉憲甚至這樣形容這部電影: “이 작품을 재난 영화라고 얘기할 수 있나 하는 생각이 들어요. 오히려 재난이 벌어진 이후 사람들이 어떻게 버티고 소통하고 이겨내려고 하는지를 담은 ’휴먼 블랙 코미디’ 라고 생각합니다.” 「我不知道這部作品是否可以稱為災難片,我反到認為脫離災難片來說,它是一部‘人間黑色幽默’,闡述人們如何堅持忍受及與人們溝通和克服所有的困難。」 ﹝照片出處 :SBS新聞﹞此外試映會後多數的觀眾及記者觀賞後記紛紛留下相似的內容,如下: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 정보 리뷰 후기 – 재난은 지진이 아니라 사람의 이기심 그 자체” 水泥烏托邦後記-災難並非來自於地震而是人們的自私﹝照片出處 :首爾經濟﹞《水泥烏托邦》如同縮小版的韓國現實社會在韓國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的意義不單單只是有了居住的空間,其實更深層面來說,公寓就如同一把丈量財富經濟水平的一把尺,社會經濟的階級區分的一個基準一樣。依據公寓的位置、建設品牌、坪數來分配等級。略過擁有公寓這個實體之外,擁有公寓已成為多數人人生的目標或是終點站甚至是夢想,其也成為各種腐敗及詐欺的溫床。最終這水泥烏托邦公寓裡的小社會就如同現在的韓國一樣。
Read more日本電影: 被雪藏百年的《福田村事件》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發生大地震,根據官分統計光是失蹤人口已經高達10萬人。而在關東大地震背後,卻藏著更多令人不得而知的殘殺事件。由於牽扯到日本與韓國的國際敏感話題,許多電視台對於該事件避而遠之,以至於當時的真相不得而知。
Read more▲圖片來源: 翻攝自imdb網站 曾幾何時,那些看似離我們遙遠的災難片電影情節,在這幾年竟一一成真,全球被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甚至回朔自2003年聞之色變的「SARS」,這些病毒總是來的令人措手不及。經典的疫情或病毒災難電影在票房表現上經常創造佳績,或許也代表著人們的恐懼,每一幕揪心的畫面總寫實得令人心有戚戚焉。我們永遠無法預測病毒會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時間點爆發,那些藏在電影裡的警世預言,更值得我們深思。 《屍速列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