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號》攝影導演X《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美術導演X《哭聲》音樂導演聯手打造。✅不同的角色風格詮釋 飾演徵信社老闆的朱智勛,遊走於凸槌與紳士之間,創造許多莞爾一笑的瞬間;崔聖恩飾演行事風格狠毒的檢察官,稚嫩臉龐的外表卻透露辛辣的狠勁;另外飾演反派的朴星雄,看了其笑裏藏刀的神情絕對讓人不寒而慄,只要他一出現,便會立刻渲染緊張的氛圍。最後也得提及劇中的「小狗」,牠在電影中和朱智勛有許多有趣的互動,即便戲份不多卻十分吸睛。整體而言,劇中角色所碰撞的火花,有逗趣、也有緊繃。✅結合幽默和偵探元素 本作的亮點之一就是它結合了幽默、偵探、犯罪等元素。前半段走的是輕鬆、幽默的喜劇調性,看著主角在陰錯陽差之下,為了洗刷自己的汙名而冒充「檢察官」身分去調查。過程中,產生許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時刻,不論是主角誤打誤撞的結果,還是與狗狗的逗趣互動,甚至為了情報而使出的撩妹技能,都是製造笑點的部分。而後半段則著重於如何扳倒黑白通吃、盤據司法界高層的反派,在破解犯罪及貪腐黑暗面的同時,也為觀眾帶來一場痛快的復仇。✅犯罪劇情與驟然反轉 徵信社與檢察官聯手追查財閥的犯罪證據,開頭以幽默的調性展開,直到劇情深入到位高權重的反派;此時,話鋒一轉帶入犯罪的黑色調性,緊張的氛圍突然渲染開來。然而就在看似局勢逆轉、無計可施之際,又來一筆出乎意料的故事反轉,直接改寫已知劇情的來龍去脈,讓人措手不及,原來電影表面上是偵探懸疑劇情,實則一部精心策畫的劫盜故事。❎紳士差強人意/轉折略嫌生硬 可惜朱智勛在破案的過程,似乎離優雅的紳士還有一段距離,沒能如想像中的的紳士那般高尚、泰然自若。人物除了男女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背景著墨稍淺,淪為劇情工具讓人遺憾。此外因為敘事的編排,導致節奏的掌握上也有點混亂。最後,劇情致力於編排出撲朔迷離的故事,也安排了一個驚為天人的大反轉,不過這個轉折卻似乎過於生硬,雖然給予觀眾措手不及的驚喜,但劇情細節上卻沒能給予足以信服的安排,影響了故事的精采度。 結語 本作除了結合幽默、偵探、犯罪等元素,從喜劇到懸疑都包含其中,創造一部調性具有層次的作品;也透過朱智勛、崔聖恩及朴星雄的演出,帶來好笑以及凶狠的角色火花,另外狗狗的演出更是吸睛。雖然對於『紳士』的角色預期,還有劇情細節和節奏上的編排可能差強人意,但整體而言是個有娛樂性、有題材變化的電影。-導演:金慶元演員:《屍戰朝鮮》朱智勛、《特務搞飛機》朴星雄、《魔幻之音》崔聖恩(圖/翻攝自IMDB、車庫娛樂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由柳俊烈、金宇彬、金泰梨、趙宇鎮、廉晶雅、蘇志燮主演的《外星+人》,光看這一字排開的陣容,以及加上我梨的選劇本眼光,即使我再怎麼對科幻題材怯步,也願意賭兩個小時半去裝載這個光聽就好龐大的題材———外星人x穿越。外星家人的背景,講述外星球的高等生物為了維持星球的和平,將當地罪人運送至地球,並植入在人類的腦中,人腦裝置使得罪人們無法為所欲為,雖然這做法行之有年,卻偶有外星罪人控制人類、試圖脫逃的情形發生,所以被發派到地球的外星獄卒(金宇彬飾演)幾千年來都在抓不守規矩的罪人,將之殲滅或監禁。唯一的意外,就是他在一次執行古代的捉罪犯任務時心軟,將本來差點死掉的小女嬰帶回現代扶養。另一方面,在1390年代的高麗,一位能力高超的道士(柳俊烈飾演)為了高額獎賞,踏上尋找「神劍」的險途,而各路人馬想盡辦法要拿到的這把劍,就是將兩個時空串連的關鍵。呼應片名,這不只是外星人互打擂台的故事,而是擁有全知全能的外星人,與能夠以未知情感干預未來的人類,情理交織下共同創造的宇宙觀。非線性的剪輯,使得故事的次序會讓觀眾在前面一小時看得有些吃不消,還得分神去理解古代、現代、外太空各自的事件與角色,但別擔心,與其費力解謎與理解,我想這部電影更期望你與它一同享受腦洞大開的過程。從劇本到視覺效果都執行得相當完整,我不得不懷疑編劇在落本時就已經把荒謬又極具反差效果的互動演練好幾輪,才能讓武打戲既嚴肅又搞笑,感情線的發展令人揪心也留有懸念。誇讚韓國影視的文章已經太多,在此不詳述。能夠借鏡的,是他們既能保持類型電影吸睛的元素,同時持續嘗試用不同角度說故事,毫不含蓄、毫無馬虎的對待每個情節。除了足夠的資金讓他們可以什麼都要,但核心的情感仍是最該把握的,那支能引起共鳴的鑰匙。《外星+人》有沒有那把鑰匙?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在諸多花俏的技法下,它劍走偏鋒的砍到了穴道,金泰梨飾演的俠女讓兩個時空、不同物種得以命懸一線,她所帶來的情感上的不可預知,就是電影最好看的地方。有些可惜的是,跨物種與跨時代的情誼主題雖清楚,但被太多的事件分散了力道,最後只能隔靴搔癢的在打鬥中嘶吼出核心價值。且動作戲多到讓人很恍如好幾世都打不完?甚至有時不知為何而打,節奏有許多待調整之處。不過,對我而言電影是很整齊的,沒有誰多誰少誰搶戲誰暗淡的問題,演員們各個突破自己的天花板(每位主演我都看過至少兩部以上的作品,他們在這部的演出是前所未有,光這點我就很推)無論你過去是誰的粉絲,在這部電影都能得到超乎CP值的滿足感!不過在此也要提醒各位,這集的結尾停得讓人心癢癢,下一集預計在明年才會推出,請帶著你的好奇心進電影院,再捧著更大的問號等待2023的到來吧!
Read more難以入眠在看《我的出走日記》,非常寂寞的夜晚。我常常在想,一個人的臉上為什麼可以流露出那樣落寞的神情。明明是面無表情,但寂寞得無可復加。想爬起來寫一萬字的內心獨白,到這個時候總覺得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可以如此強烈的感受。為什麼被那麼強烈的寂寞襲中。我好久不用孤獨來形容我了,是寂寞。人類世俗的,非無用的一種。不知道為什麼走到這個地步,不能說任何的話了,話到嘴邊,又變成了沉默。沒有地方表達,無人想要傾述,更不想像個酒鬼一樣胡言亂語,不知道為什麼又陷入這樣的情緒狀態。這種「總是覺得疲憊,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是現代年輕人大多數人的狀態,引起共鳴之深造就了這一部劇。細膩且真實的生活刻面,娓娓道來的自癒故事。劇中,細膩的情感剖露,兜兜轉轉相愛的人,一見便傾心的朋友,性格很相投的愛人,以及那麼多不同的悲傷和寂寞。具先生和廉美貞始於崇拜關係,這種「崇拜」很像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定義的:「原始母愛貫註(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這是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的一種產後狀態。意思是,媽媽心中有孩子,能自然而然地想著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全然尊重孩子的感受,且不費力氣就能做到。像許多真正的精神和超凡事物一樣,這種愛很難描述。它是一種無條件、無限制、無障礙的愛,常常被比作上帝(或宇宙)對我們的愛。比如,美貞對具先生表達的愛的方式是:我想坐在小時候的你身邊陪陪你、我要像背一歲孩子那樣,把你背在身上。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到「活著」,能從搖搖欲墜的無意義感中逃離,是通過付出不計一切得失的愛而達成的——無條件的愛別人,愛他者,不評價,不把對方當做成就自己的工具,不絞殺對方的欲望。它的另一種含義是,我也要開始無條件地接受自己了。我要降低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敵意,建立在同情和尊重基礎上的成熟之愛,獲得「存在被感知」的平靜與釋然。主動去崇拜吧,如信仰一般,這份崇拜是一顆樹種,在各自心田深深扎根。枝繁葉茂,亭亭如蓋;心安一隅,冬暖夏涼。能量源源不斷地生發而出,成為了彼此獨自面對世間一切的生機和底氣。從現在開始,不再會為了避免結束而不去開始,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
Read more最近追《我的出走日記》對劇中人物和對白呈現的「喪世代」真是太有感!什麼是喪世代呢?有一說法是這世代的青年在高房貸與通膨等壓力下喪失物欲和成功欲,於是轉往追求小確幸獲得滿足。這些低欲望社會的表徵,在劇中四位人物的對話中時常呈現,那種想得而不可得、乾脆算了吧的喪感,引起觀眾滿滿的共鳴還流不出淚。故事講述住在都市邊陲地帶的三姊弟和陌生人,在「喪世代」發展出他們與都市、人際、寂寞的關係,任何的想要都變成了奢侈,包括了愛與被愛的能力。廉美貞語錄我不管住在哪裡,我都會是這個樣子 不會發生任何事情,也不會有人喜歡我
Read more韓國百賞藝術大家的最佳劇本獎由《配對遊戲》勝出,講述一對男女各自因情感不順而使用交友軟體相遇,發展出只打炮不戀愛的關係,但宇里卻將過程寫成專欄。故事從女主角子英發散了兩個主題:1.談戀愛會讓人不幸,但純粹的性能讓她幸福2.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活成卑微的配角子英被前男友當了三年的砲友後,對方突然告知他要結婚,子英就此玩物喪志,奉性為人生主旨。根據劇情鋪陳,第一點在男女主角的互動上有充分的討論,兩人性事合拍、聊天也合得來,但若是動了真情,會不會汙濁了關係?兩人的衝突落在子英知情宇里刊出文章,本來生氣的她在最後又不知不覺得原諒了,看得我真的好亂啊不知道女主角到底是怎樣。整體感受就像是個前戲好、尺寸也合適的上床對象,但真正進入狀況後一洩千里…,只想在道別後怒吼「還我交流情感的時間!還我交付出去的真心!」第二點則是滿模糊的想踩在主線上搭順風車,子英因前男友將她當成砲友後看淡愛情,她喊著要做自己的主角,所以做起podcast訪問奶奶的人生回憶。我只看見她喊著這句話,卻幾乎不在劇情中看到具體作為與情感呈現,只有奶奶給她的精神喊話讓她頓悟人生這齣戲就是主角、配角、臨演輪番上陣,但只靠這句對白講明主題,反而顯得這個主題多餘。韓國社會保守、鍵盤酸民多,《配對遊戲》想來是對這樣的風氣提出挑戰,我想這是它能得到百賞劇本獎的原因。提出現今男女肉體交流大於心靈的觀點以後,然後呢?最終仍可惜的用「愛情最大」作結,對於都市裡孤寂的靈魂依然沒有依歸。
Read more《嬰兒轉運站》:何為親情的模樣? . 綜觀是枝裕和的創作軌跡,從偏向日常生活切片的《幻之光》抑或是《海街日記》都奠定了他捕捉人物的細膩筆觸,同時是枝裕和對勾勒家庭的面貌也有著不同的面向,卻又直指相同的親情之愛。一舉奪下坎城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敘事結構更加戲劇化的鋒利呈現,說是比起過去多了些匠氣也好,但《嬰兒轉運站》延續的仍是這樣的架構。
Read more圖片來源:IMDb《密陽》:沒了虛假,人生還過得下去嗎?「就算是親眼看到的,我都不一定信。」生命虛實交錯,而比起那些看得見的真實,無法捉摸的言語、信仰、情感,隱藏著更多力量。去年看了李滄東導演的《燃燒烈愛》,就對片中的虛實以及相信的辯證印象深刻。看了本片,才知道十年前,導演就探討了這些議題。表面上是一部關於原諒與救贖的電影,其實是對生命的殘酷質問。導演用了很多「假」來呈現這世界的「虛」。信愛來到密陽到處宣稱自己要買地投資、宗贊幫信愛在鋼琴教室掛上假證照。到最後崩潰的信愛,闖進教會的禱告會場,播放偷來的唱片,歌詞唱著「都是假的」,諷刺中充滿怨恨與不滿。而這些假的事物甚至會被延續下去,就像俊會模仿死去的爸爸躺在沙發上裝睡,之後信愛也做了相同的舉動。這世界太多假的事物了,但沒有這些,人生還過得下去嗎﹖電影雖然看似絕望,卻也在各個角落放了許多愛。我想,這就是導演洞悉人性之處吧。除了宗贊對信愛的追求,貫穿全片,信愛對丈夫的愛也非同小可。儘管丈夫在生前疑似出軌,信愛仍然選擇相信他。甚至選擇和兒子來到已故丈夫的家鄉居住,展開新生活。再看到片中闡述信仰,關於上帝的愛,突然變得諷刺。本片對父權主義下的女性描寫,也非常細膩。修車廠的男性員工總是在調戲女人的內褲或胸部,幼稚園老師的女兒被一群男同學霸凌。同時,可以看到一群大媽聚在一起到KTV狂歡,或是一邊大肆吃東西,一邊說三道四。也可以看到藥局老闆娘熱情的關心新搬來的信愛,帶她一起禱告。流言蜚語滿天飛的鄉村裡,其實連結緊密。這樣的社會下,反而能看見女性的力量。很喜歡信愛前往認屍的一幕,鏡頭遠拍,一群男性員警紛紛移開,讓信愛走向前。我們看不到她悲痛的神情,看到的是一位母親,就算拖著羸弱的身體,也要去見兒子最後一面。結尾宗贊雙手捧著鏡子,鏡子裡映照著剪頭髮信愛,讓我聯想到當初家人捧著俊的遺照的模樣。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身上的一切都被剝奪走了,活著的也只剩下軀體而已。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層次豐富的劇本、演技驚人的女主角全度妍、寫實的攝影鏡頭,又藏著許多象徵巧思。呼應片名,陽光照射在畫面的各個角落。而一幕幕仰望的蒼天,看似出口,實則只是有去無回的吶喊。
Read more圖片來源:IMDb《燃燒烈愛》:在消失之前,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如果能像未曾存在那樣消失就好了。」人從出生開始,被迫正視自己的存在。飢餓感是驗證的手段,生理的飢餓、精神的飢餓,滿足的瞬間像夕陽、像火焰,在燒出最美麗的模樣後,灰飛煙滅。無中生有,再回到無,太極一般的循環。循環裡,徬徨地渴求,甚至創造,無非就是想聽見最深處的低鳴,在消失之前留下存在過的證據。太喜歡了,富含詩意的推理片。陰鬱的悲傷感,從電影中一路鋪陳到現在,還留在我心裡不散。虛虛實實得讓人難以判斷,讓我想到同樣是韓國電影的《哭聲》,雖然完全是不同的題材,但在虛實中尋找答案,和對於相信的選擇,都有很耐人尋味的探討。而全片幾乎都是以男主角的視角敘述,主觀性讓事實的真假只能靠觀眾各自解讀。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掉柴房》,看完小說後,更佩服導演李滄東挖掘其中精髓,並在地化呈現韓國社會的不安與恐懼。將主角從31歲已婚男子轉換成剛退伍的送貨小弟,場景也更鄉下,強化了徬徨感和階級差異的宿命感。喜歡片中不斷重複的非洲舞蹈比喻,將人分為生理上的飢餓者和精神上的飢渴者。人人都是精神上的飢渴者,終其一生尋找生命的寄託、感受自身的存在。但生理上的飢餓卻顯示出階級的分化,當飢餓與飢渴同時存在,該是多麼讓人無所適從的狀態。也因為如此無所適從,四周的一舉一動、每一個聲響,都牽動著那不安的心。而虛實真假都由心而生,慾望與憤怒之火也隨之點燃。姑且不論結局的真相,那個視死亡為解脫的眼神,和那脫去全身衣物,讓自己像新生兒般回歸赤裸的身體,都已讓我目眩神迷。本片攝影美得不像話,女主角海美在夕陽下漫舞,將自己化作老鷹的畫面簡直是經典。飾演海美的新人演員全鍾淑表現非常亮眼,全身散發著土地感,自然又神秘的模樣,是本片的一大光亮。男主角劉亞仁更是精湛,豐滿的嘴唇讓我一度想到《醉生夢死》中的李鴻其。劉亞仁每個喘息和深邃的眼神,充滿生命力,隨著故事進行,情緒的層次也相當細膩。生命深處的慾火、怒火埋藏著,等著被點燃。而燃燒之後,是真的消失,抑或是另一種存在?
Read more正義得以被伸張不是最好的結局,卻是整個社會最需要的結果。絕世網紅,玩味平台 netflixtw年份:2023類型:劇情、網紅世界奇觀賞味期:12集食材(故事大綱):網紅徐雅莉起死復生直播,要揭開網紅名人們的遮羞布,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公開於世,她的直播談到自己如何成名?如何從谷底翻身?更涉及毒品、援交以及人命的殞落,雖然我們對網紅的奢侈生活早已經有約定成俗的Hashtag ,但在《絕世網紅》的劇情中,更深度去在既有的刻板印象中,去描繪人性,雖然不敢說「徐雅莉」的人設究竟容不容於現實社會,但她可代表著,如果我們照著良知走,反敗為勝的結果會是什麼?風味賞析:韓劇的套路似乎已經成為大家習以為常的味道,雖然不能說是難以下嚥,到如果沒有變出新把戲、玩出新花樣,觀眾似乎無法為被養壞的胃而買單,《絕世網紅》的每個場景都精準地圍繞著網紅的生活圈去進行擴展,但就是精準到有點「順理成章」,耳聞有不少朋友在第五集左右就開始棄劇。即便如此,從故事架構和拍攝手法來看,《絕世網紅》處理得可圈可點,沒有太大的毛病,一體兩面的也是如此,因為沒有話題、沒有引爆點,愛情線也不夠虐心和撒糖,十集看下來就是沒有大毛病,但也沒有一定要追完的理由。從角色的耐人尋味度而言,處理得最完整的人物,就只有女主徐雅莉,其他人不管是霸道總裁,還是好的令人無法挑剔的女二尹詩炫,都只能是襯托主角的綠葉,12集每一集的焦點都放在主角身上,沒有支線可以發展,看來久了也是會彈性疲乏。《絕世網紅》的故事企圖想將網紅的「職業奇觀」讓觀眾可以產生話題性,像是一開始有男主脱鞋的方式但後續話題後繼無力,雖然沒有直接說教這種令人尷尬的片段,但是女主的行爲每一次都像是政治正確教科書,只要稍微越線,下一場戲女主就會自我審查往正確的路上走,這是我覺得比索然無味的地方,我該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徐雅莉」這種人存在嗎?或許「徐雅莉」不存在,但她的存在讓這個世界多了一些希望不是嗎?我很喜歡這部劇集,將「階級」的符碼,安插在各個橋段中,甚至直接寫成了衝突的戲碼,在古代的社會中,階級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該怎麼活,現今的社會我們提倡平等,鄙視特權,但是「階級」的枷鎖卻還是深深的刻印在每個角色的內心當中,變成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你要怎麼活?你要承擔哪些責任?不管是掌握權勢的陳泰強,還是認命接受安排的尹詩炫,就連「公主創造者」韓俊景,都死死守著這最後一道防線。「太放肆的話,是會受傷的。」 因此,整部劇集中唯一跨越階層的「徐雅莉」,她代表的是與惡意對抗的良知,正如每個人都有過的僥倖心態,良知也需要一個契機被喚醒,正義得以被伸張不是最好的結局,確是整個社會最需要的結果。#追劇日常 #網紅秘辛 #有感而發 #韓劇
Read more「所謂的緣分,是用來形容我們初次遇見的那些人,所謂的命運,則是用來形容陪到我們走到最後的人。」我們如何尋找失去的幸福?《壞媽媽》的故事一開始是這樣的,經營養豬場的嚴苛母親陳英順(羅美蘭 飾演),獨自照顧著聰慧機敏的崔強豪(李到晛 飾演)長大,見他一路高升成為檢察官,母子關係卻始終疏離,陳英順失去身邊所有親人之後,對兒子賦予重任,盼望他將所有時間、精力都在學習上,課外活動,再見、談戀愛,再見、看電視,再見、玩玩具,再見,就連吃飯都不能吃太飽,就只怕會不小心太睏,無法念書。傳統東亞的親子教育,在《壞媽媽》的宿命原罪之後,變得更為傷感,陳英順寧願強豪恨她,也要望子成龍,是因為她見證到韓國社會資產階級的不公平,為所欲為的富商財團,竟可以與檢調單位攜手,讓她一夕之間失去所愛,陳英順的苦難造成一個循環的悲劇,她只能夠這樣表達對兒子的愛。至於崔強豪呢?在母親經歷過這麼多苦難之後,他不知為何自已失去童年與純真,只能在心底抱著渺小的希望,等我離開了,我要有自己的生活,直至後來才得知母親的辛勤,希望能透過一己之力,孤獨完成復仇。明明勢單力薄,卻還想要翻轉僵化的社會體制,《壞媽媽》有多段戲都讓人看了心疼,強豪帶著政二代女友返回昭友里的老家,母親穿著一直捨不得穿的衣服,吊牌還未剪掉,所有的精心準備,看在有錢人眼裡都微不足道,其後更產生更多的悲劇,強豪的智力退化成7歲時的回憶,陳英順再度一肩扛起照顧兒子的重擔,見證兒子一直念念不忘的句子,「吃飽飯就會想睡覺,想睡覺就沒辦法繼續讀書」,瞬間讓她痛徹心扉,多年以來的相互逼視,總算慢慢舒緩成和解。說到這,便覺得昭友里的這群夥伴實在可愛,有時以為他們要狠下心趕走養豬場,卻又不捨陳英順一路走來如此辛苦,他們互有小抱怨,活得真是辛苦,卻又如此真實。但是「壞媽媽」何以成為「壞媽媽」,在南韓教育、貧富差距以及社會議題的面貌下,透過這對母子為核心,展現南韓從過往窮困的八九零年代,進化到現今的富庶繁榮,雖已是人心不古,無權無勢的小人物,就連尊嚴都無所獲,豬舍被燒,丈夫死亡,兒子也身受重傷。世界彷彿是這樣,達爾文說過的,適者生存,「壞媽媽」以為變得強大,才可以閃避掉上一代的不幸,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不懂得如何去說,怕稍微動了性情,略有軟弱,就無法蛻變成無堅不摧的人。但是軟弱也是很好的,軟弱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陳英順重新照顧兒子,才終於理解自已的兒子,她得知自已身患重病,帶著兒子走一遍告別式的流程,自已去拍了遺照,即便生活過得這麼辛苦,但當她穿上漂亮的套裝,臉上卻是掛著微笑。聚集著所有的不幸,沒有了愛情,沒有了工作,沒有了親情,陳英順心裡是苦的,為何總是綻放出甜笑呢?直到最後一集,我們才突然知道陳英順的答案。「我想世上應該沒人比我更不幸了,可是,所謂的人生,真是既神奇又可貴,當我們失去了某種東西,必然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補償。失去了父母,讓我明白丈夫的珍貴,失去了丈夫,讓我明白兒子的珍貴,而我兒子受傷後,讓我明白必須照顧兒子的我,是多麼珍貴的存在,也因為我的人生如此短暫,讓我明白替我填滿空缺的各位,對我而言是多麼的珍貴。」每一個母親,在自己的腹內孕育血脈,體驗自已的生命包含著另一個生命,這種可能沒有回報的愛,卻讓自己重新見證嶄新的世界,她們也許都曾想對自己的小孩說聲抱歉,對不起,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不是我答應要帶你看見的世界,但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感覺一切和平。是的,在我們身處如此廣袤的遼闊宇宙,愛可能只是一種幻象,始終步步為營,深怕血本無歸,卻又是無悔於動心的每一刻,因為就這麼輕易放手,未免也太寂寞了。陳英順知道自己最後將要告別,她在法庭上高聲疾呼「萬歲」,即便所有人呆愣住看著她,同樣都理解她的不堪,此刻終於有了出口,那句「萬歲」,是為了兒子喊的。她說自己的生日願望,就是在下一輩子,與崔強豪再當一次母子,「我保證,到時候我一定會做得很好」,到時不會跟兒子說只有成績才是重要的,不會再對兒子的繪畫天賦視而不見,不會忽視兒子渴望多吃一匙飯的眼神,不會因為兒子痛苦受難時強忍淚水,要是跌倒了,會扶他站起來,害怕了,則會擁抱他,會說「你表現得真棒」、「謝謝」還有「我愛你」,「我不會這麼快離開你的」。但說回來,《壞媽媽》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不說「再見」,而是說「晚點見」,陳英順相信「晚點見」象徵著一種怦然心動、雀躍的心情,很快就要見到心愛的人了,無論往後的人間世事增添滄桑,想見的人再也不見,也得擁有一種熱切的期待,不會消失,不會遺忘,終有一天會在眼前重現那張,熟悉的臉龐。我們說好了,晚點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