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嬰兒轉運站》:何為親情的模樣?

嬰兒轉運站劇照

​​

《嬰兒轉運站》:何為親情的模樣?

​ . ​

綜觀是枝裕和的創作軌跡,從偏向日常生活切片的《​​幻之光​​》抑或是《​​海街日記​​》都奠定了他捕捉人物的細膩筆觸,同時是枝裕和對勾勒家庭的面貌也有著不同的面向,卻又直指相同的親情之愛。一舉奪下坎城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敘事結構更加戲劇化的鋒利呈現,說是比起過去多了些匠氣也好,但《嬰兒轉運站》延續的仍是這樣的架構。

​ - ​

《嬰兒轉運站》與其說是另一個版本的《小偷家族》,不如看作是更加童話與理想化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本片走的也都是預料之內的溫情牌,但是枝裕和處理這些日常的瑣碎互動以及「拋棄孩子」這​​種​​他並非第一次創作的故事基底之下,也將情感控制的恰當十足,宋康昊也憑藉本片拿下坎城影帝,雖僅是正常發揮​​,​​但他這幾年的表現也絕對有目共睹,IU在扮演牽起整部電影兩條支線的重要角色的同時​​,​​也有收放自如的表演。

​ - ​

《嬰兒轉運站》在某些時刻探討所謂為人父母的資格時​​,​​也不免想起《小偷家族》,但也看出是枝裕和明顯不願再走一次鋒利的辯證,而是把要角的背景都攤牌給觀眾,讓觀眾實際理解角色​​並​​進而產生共鳴,在電影前兩幕也藉裴斗娜的旁觀者來加以評斷善惡的天秤。如此直白且通俗的處理方式或許會有一些兩極的聲量。

​ - ​

而電影大部份時刻也將故事劃分成兩條平行支線,但裴斗娜的警探卻僅止於功能性​​,​​而未有更多的篇幅挖掘仍是可惜之處,不過另一條「販賣嬰兒」的(偽)家庭仍有高水準的呈現,是枝裕和在人物轉折上下的工夫也在兩條支線中可見其偏袒,到結局試圖將兩條支線合而為一時不免有點lazy writing的倉促作結。

- ​

個人不敢打包票所有是枝裕和粉絲都會全然買單《嬰兒轉運站》,留下的餘韻也不會如其他作品般濃郁,但本片的演員魅力也能夠給人一場無負擔的觀影體驗,連小孩都如此生動自然且討喜,年度最佳整體演出這部片也不會缺席。​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