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MDb
《密陽》:沒了虛假,人生還過得下去嗎?
「就算是親眼看到的,我都不一定信。」
生命虛實交錯,而比起那些看得見的真實,無法捉摸的言語、信仰、情感,隱藏著更多力量。
去年看了李滄東導演的《燃燒烈愛》,就對片中的虛實以及相信的辯證印象深刻。看了本片,才知道十年前,導演就探討了這些議題。表面上是一部關於原諒與救贖的電影,其實是對生命的殘酷質問。
導演用了很多「假」來呈現這世界的「虛」。信愛來到密陽到處宣稱自己要買地投資、宗贊幫信愛在鋼琴教室掛上假證照。到最後崩潰的信愛,闖進教會的禱告會場,播放偷來的唱片,歌詞唱著「都是假的」,諷刺中充滿怨恨與不滿。而這些假的事物甚至會被延續下去,就像俊會模仿死去的爸爸躺在沙發上裝睡,之後信愛也做了相同的舉動。這世界太多假的事物了,但沒有這些,人生還過得下去嗎﹖
電影雖然看似絕望,卻也在各個角落放了許多愛。我想,這就是導演洞悉人性之處吧。除了宗贊對信愛的追求,貫穿全片,信愛對丈夫的愛也非同小可。儘管丈夫在生前疑似出軌,信愛仍然選擇相信他。甚至選擇和兒子來到已故丈夫的家鄉居住,展開新生活。再看到片中闡述信仰,關於上帝的愛,突然變得諷刺。
本片對父權主義下的女性描寫,也非常細膩。修車廠的男性員工總是在調戲女人的內褲或胸部,幼稚園老師的女兒被一群男同學霸凌。同時,可以看到一群大媽聚在一起到KTV狂歡,或是一邊大肆吃東西,一邊說三道四。也可以看到藥局老闆娘熱情的關心新搬來的信愛,帶她一起禱告。流言蜚語滿天飛的鄉村裡,其實連結緊密。這樣的社會下,反而能看見女性的力量。很喜歡信愛前往認屍的一幕,鏡頭遠拍,一群男性員警紛紛移開,讓信愛走向前。我們看不到她悲痛的神情,看到的是一位母親,就算拖著羸弱的身體,也要去見兒子最後一面。
結尾宗贊雙手捧著鏡子,鏡子裡映照著剪頭髮信愛,讓我聯想到當初家人捧著俊的遺照的模樣。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如果身上的一切都被剝奪走了,活著的也只剩下軀體而已。
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層次豐富的劇本、演技驚人的女主角全度妍、寫實的攝影鏡頭,又藏著許多象徵巧思。呼應片名,陽光照射在畫面的各個角落。而一幕幕仰望的蒼天,看似出口,實則只是有去無回的吶喊。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