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愛情」的搜尋結果

《野馬分鬃》 :茫然到底的青春陌路

《野馬分鬃》講述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左坤所面對的紛亂與迷茫。它關於青春,但無關愛情,無關純真,它為當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經驗範本,以失語的姿態講述失語的年華。  一、「野馬分鬃」片名何意野馬分鬃原意是指稱太極拳的動作名稱,因其運動狀態與奔馳野馬的鬃毛左右分披相似而得名。電影裡唯一帶到此事的,是主角因無照駕駛被抓到監獄時,看見底下其他犯人正在使太極,最後這幫人的隊伍擺出「感恩」二字。電影細膩的捕捉各種身分與舉止的矛盾,尤其是左坤的徬徨與失落,他偶爾充滿優越感,又在現實中不斷遭遇撞擊。野馬飛揚的鬃毛,在他身上卻是雜亂披散著。 二、越野車,執著失落的夢電影有許多形式化的表現,將符號語言運用到極致,唱片、香水、小號,這些微小卻又至關重要的物品貫穿整部片。我認為當中最能指涉整部作品意圖的,是左坤在開場沒幾分鐘胡亂買的一台二手越野車。左坤深信這台越野車能帶他去內蒙,於是他遊說女友與他浪跡天涯、與好友童童開著造型突兀的車鑽過大街小巷。車子又臭又亂,時不時還會冒煙罷工,沒有駕照的左坤駕著它,宛如兩棵原子彈隨時會爆炸。車如車主,是叛逆的,也遭遇重重困難。但別人越是瞧不起,他越要證明這台車可以。他其實也不確定自己堅持的究竟是什麼。一匹野性十足的馬,照理來說就要踢踏在草原,可是學業、愛情、事業,這些類似懸在崖邊的困難讓他不得不勒馬,釋放不出來心中的那個野。我想這不僅僅是左坤的遺憾,也是導演對這個社會的年輕人無法展現自我的一種最好的表達,一如那台越野車,終究駛不到夢想的另一端。 電影最後,左坤賤價出售越野車,買主說之後這個車會轉手給內蒙古的牧民,他也算間接實現了心心念念的草原夢。三、製造了電影,卻不能精準製造的人生左坤的從事收音師的工作,幾個片段帶我們走進戲中戲的劇情,隨即又抽出來帶我們看見戲劇被製造的面貌。導演具鴻圖大志嚷嚷著要當王家衛和侯孝賢,卻不停黏在女演員身側;話語權和導演幾乎平等的攝影師,只在乎自己的鏡頭而不尊重其他組的工作;收音組最需要仔細聆聽每一個聲響,但左坤和童童的言行卻最為躁動。電影製造出讓人信以為真的畫面,但透過一再的抽離讓我們看見影像終究是虛構的。越野車、想像的內蒙是假的,想擺脫學校、家庭與金錢的束縛才是真;叛逆是假的,可看見的未來是真。左坤對自由的純粹渴望,是無法具體落實的混沌,是為找尋自我前的一種可依託的假象;相反地,左坤女友明白自己想要的是穩定的生活,偶爾陪爸媽去旅遊,去著名熱鬧的迪士尼。拍電影的導演想要虛妄的藝術,享受和美女的搭訕;買唱片的老闆想要大家認可他的歌,想通過走街串巷提高知名度。左坤與他們之間存在一種無法言喻的悖論,一邊是又酷又灑脫的理想追求,但行動力的缺失讓他在務實的現實中如同一個未長大的小孩。在艱難的現實裡主動爭取,但在理想主義者面前又顯得俗氣。因此,關於青春的探討也許是關於人生意義的探討。無論是哪一種人生,電影最終只能展現一種狀態,而非一種人生範本。儘管看穿社會的荒誕、故事的拙劣,卻仍然要服從規則。片子裡那種彆扭、不服、邊緣人的跨不過、看不上、融不入,刻畫得淋灕盡致。可惜這社會不是草原,自然容不下一匹野馬,更何況是這樣一匹心強力不隨的偽野馬。最終他只能是剃掉鬃毛,接受馴化。

Read more

《我們的藍調時光》:共同交織一首名為人生的曲

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旅遊度假小島,自然景觀壯麗,田野風光也令人驚嘆,但《我們的藍調時光》將故事放在島上的居民,地域特色反倒為他們的生活下了結界,有的迫於生計離開、有的安然留下,也有的急欲遠走……。沒有俗爛地販賣島嶼風光形塑浪漫,而是踏踏實實的把這些市井小民的抑鬱的「不得不」攤開,再用樸實的溫柔包覆著。聽聞18-20集很好哭,我特意拉長了觀看時間,給最後的篇幅,因為說真的,我捨不得和這群可愛的人們道別。眼淚倒也不是18集才後知後覺的跑出來,擅寫群戲的盧熙京編劇早已用前面10集的篇幅,邊說故事也編鋪陳後頭每個角色更深的恐懼。同時,他也極其耐心與細緻的燙熨因畏懼而產生的皺褶,讓觀眾與濟州島的這些人,都徹底的療癒。我最喜歡的篇章是英玉和英希的故事,說真的我最怕有關特殊生的題材變成了消費或神格化(詳情請左轉《#我是遺物整理師》劇評),幸好這部分沒有出現,只能說盧編真的太敢挑戰難寫的題材了!神秘又富有風情、處處留情但也毫不留情的英玉,始終無法丟棄的軟肋就是她的唐氏症姐姐英希。跟著英玉時時緊盯、迫切擔憂的眼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唐氏症人士的努力融入社會卻經常被拒絕的窘境,還有像英玉一樣想逃離姊姊卻逃不過自己心裡那關的家人。想切除關係的不只英玉,就連最講義氣的恩喜,也有想和好友美蘭絕交的念頭,才知道原來自認無心的舉措或話語,可能把別人的心臟轟出一個走不出的牢籠。無心,至少說開後還能被諒解。那有意為之的呢?就像東昔那始終不解釋、不辯解、不道歉的母親姜玉冬。東昔的憤怒一路延燒,就算眾人勸說他還是要繼續氣氣氣,但他也不是個心中只有憤恨的人。在他望著宣亞的時候,這個鐵漢的神情有一片溫柔而平靜的海域,前提是沒有碰上他母親帶來的冰山與波瀾。在母親最後的日子,東昔慢慢看見了他未曾理解過的母親。她自幼家人早逝、年輕守了寡、孤苦無依、文盲、靠著再嫁當妾養活自己和孩子。她覺得能讓孩子吃上飯、上學就行,對孩子的傷害根本意識不到,擱著自身局限,覺得這就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所以母親說,若能投胎想到有錢人家當孩子,在可見的日子裡再無苦痛與分離。生命是平等的,每個人要想幸福的願望、各自的努力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尊卑,只是出身機遇不同,起點不同,命運不同。最後,站在死亡的墳墓前,生命再次平等。所以,玉冬要死了,仿佛我們的人生到了盡頭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在有限的生命中盡自己所能折騰一番,最後老、病、死。姜玉冬,就是芸芸眾生,身子佝僂卻眼底有光,在生命的尾聲對人生探問。盡管每個人都渴望愛和安慰,但一直心懷怨恨的東昔,在母親臨死前,是很難做到看到母親的一生,並心生痛惜的,那個卑微無能的母親也無力做到母子間積怨一生的和解,是悲憫的作者幫東昔看到了、做到了,並完成了完美的和解,並因此安慰了眾生。《我們的藍調時光》以不失寫實的筆調,摻雜著善良的浪漫。小人物的生活波折和坎坷總是如影隨形,可能是朋友一句無心的貶損,也可能是媽媽一次失誤的選擇,還可能是再別青春後的判若兩人,現實的大刀狠厲地劈斬向所有人毫不留情。因為是所得無幾的普通人,所以對每一次失去的傷痛都更加銘心刻骨。但或許是盧編的慈悲,讓每一個傷口都縫合,每一顆眼淚都落地,扭扭歪歪地譜寫著生活之歌,四季如梭、五味雜陳,恍然間濟州島混著魚腥味的空氣,飄飄忽忽的竄進鼻腔,就轉為了藍色大海的味道。粗糲的生活顆粒感,是提醒我們一步一步的去感悟它的無常與平常,當回憶或意外匆匆來襲,那都可能促成下一次的花期來臨。

Read more

《二十五,二十一》:悲傷的序幕,為彼此迎來由衷的祝福

為了回報而有目的的付出,還是無條件接受對方,你屬於哪一種愛?時常,說著「我愛你」的同時,實質上愛的是自己的付出,常為對方付出到以為不能沒有對方,實則在無意間,是愛上自己日復一日的給予與投入。但在《二十五,二十一》的希度和易辰,從來就不是這樣的。打從最開始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他們就接受了對方的本質。一個落魄公子人人喊打、一個劍擊少女對夢想死纏爛打,他們不見得能同理對方的困境,但他們從來不在泥淖掙扎,而是選擇另闢快樂的蹊徑,找到得以繼續下去的力量。這是愛的本質,接受所愛之人的真實,不加以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愛情。他們鮮少說愛,卻不斷實踐著愛:無論你處於高處或低潮,我都會支持、相信你。希度擁有把很微小的幸福巨大化的本事,那衝破重力的水花、留聲機裡靠銅板延續的聲聲鼓勵……不是怦然心動的魔法,那是足以支撐生命的信念。可惜多數人和漂浪的易辰一樣,忘記幸福經常藏在隨手可得的生活中。飽經滄桑的易辰,在家道中落時就默默扛下所有,他不跟父母手足展露自己的苦,只道:「我會讓我們一家都住在一起的。」這樣的他被希度撞見所有不堪,於是她拉著他,說要一起挫折、一起難過、一起幸福。「因為你讓我有所期待,所以讓我越來越貪心,讓我也想拿出好的表現。」因為看見你的好,也想讓自己的實力追趕得上你的腳步。有時易辰的背影沾染了大人的落寞氣息,希度會怯於上前或難以忍受;當希度已登上擊劍的頂端,易辰便自覺要拿出好的表現匹配她,也因此,她絕對理解他到紐約當特派員的決定,卻太難接受。許多人說,易辰去美國的決定是粉碎愛情的關鍵,我對這方面是宿命論的看法。在那樣的年紀、那樣的壓力下,他們倆沒辦法攜手度過難關,在於從前累積的經驗還不足以看望對方的那時此刻的低潮,也因此「分隔兩地」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當他們不再是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愛情來到最殘忍的一課:承擔苦痛。總是果決看向前方的希度說:「我的加油再也無法傳遞給他了」、「這份愛不再給我力量了」殞落的星星不再是指引的方向。相反地,可能會帶來迷失、消磨,那麼這樣的感情繼續下去真的有其必要嗎?於是,沒有誰配合誰、沒有誰為了誰、沒有誰改變誰,因為捨不得,見對方為了自己而殆盡的模樣。兩人希冀那個沒有說出真心話的分手,這份情奔赴在落羽繽紛下,用最溫柔的對話撕除曾緊黏的心。易辰叮囑希度不要受傷、不要生病,希度回應他不要太過仰賴酒精,如果有困難就去看諮商。最後易辰最後一次彎下腰為希度綁鞋帶,還唸著:「你的鞋帶都鬆了。」希度則回應:「因為我一直跑來跑去,如果穿拖鞋的話,受傷了你會生氣……」他們到了最後,仍然愛著。沒有一句我愛你、沒有互道保重,只是接下來的人生他沒辦法陪她一塊走,前程再險峻,握緊了這份珍貴的愛,那麼我們都會過得去。青春會迎來各種可能性,為了在往後餘生面臨更多決定,年輕的他們能夠錯過、能夠黯然、能夠心懷感恩,是為了承擔更多心碎,也是再次茁壯的練習。遲來的日記、搜尋引擎的印記,是絢爛後的軌跡,足以證明過去那些相互扶持、互重互愛的日子裡,種在彼此心上的信息,會開花的。怎麼知道花開了?也許無法親眼見證。但風會捎來你那頭的花香,蜂蝶會帶來你澆灌過的蜜。我會知道,你過得很好。那麼我便由衷感謝,我們沒有在一起。因為在那個最能揮霍也犯錯的25歲與21歲,我們,已經看過永遠的模樣了。

Read more

《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青春的剖面,認同的迷惘

 而立之年可以是人生中的一大轉捩點,它既可以是一種面對轉變的時機,卻也是迷惘的時間點。在Lin Manuel Miranda的《倒數時刻》中,Johnny Larson在三十歲之前的創作焦慮成了貫穿故事的核心,雖說Joachim Trier的《世界上最爛的人》並非以而立之年為命題,但它的章節式分段卻彷彿人生中看似瑣碎卻至關重要的轉變關鍵。 從《愛重奏》開始,Joachim Trier的奧斯陸三部曲皆以「迷茫」展現生命的振作與萎靡,最為冷冽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頹廢氣息的極致、《愛重奏》則是創作者在自我和愛情間的掙扎,到了《世界上最爛的人》中,它既揉合愛情、創作、自我實現,更是如捲軸般的以Julie一角將現今年輕人的縮影融合在這些章節中。 從《序》以簡易的手法引出Julie面對理想的難以捉摸,面對一個個愛人從眼前錯過或不愛的時機,到了《其他人》中雖遇上愛人Aksel但卻碰上了是否該有小孩的初次焦慮,導演Joachim Trier用著輕柔的筆觸將諸多年輕人的成長焦慮一一從Julie的人格特質中勾勒出來,卻也不過於沉重的放下,而是在章節結束後一次次黑幕使人沉澱。 到了《偷吃》、《錯的時間點》更是締造數個屬於這個故事的魔幻時刻,僅是抽煙、或是短短的從城市高處眺望奧斯陸的面貌都萌生憧憬的念頭,有如《消失的情人節》那時間停滯的短短剎那,Joachim Trier讓觀眾看見Julie和Eivind以最為奔放與輕盈的姿態徜徉在奧斯陸的大地上。 而《陽性》和《一切都有終點》將過去的遺憾、悔恨構成了Julie在面對擁有孩子,卻又在失去孩子時透露出的模樣,Aksel在面對死亡的樣子則是他對生活漸漸的失去熱忱,一切的一切拼湊成現實的樣子。「妳就是他媽的非常好的人」,他這麼說著,對自我肯定的同時卻也要面臨接下來的未來,此時此刻的過去儼然以成為記憶中的吉光片羽,「世界上最爛的人」其實可以誰都不是,卻也可以是我們每個人,它映照出的是在真實與理想、相愛與離去之間掙扎的面貌。 《世界上最爛的人》承載著當代社會的重量,是Joachim Trier從《愛重奏》那個面對創作焦慮的新銳導演至今成為內斂沉穩的創作者的生涯集大成。Anders Danielsen Lie是他影像之下一同成長的縮影,到了三部曲終章,少的是冷冽鬱悶的模樣,多的是一股微弱的希望,照耀在奧斯陸的海上,在那一抹夕陽餘暉中,望著這一切在這裡畫下一個休止符。 「你能看《熱天午後》多少次?」我想,十年、二十年後的電影中,《世界上最爛的人》將會成為其討論的對象,因為它留下的不單單只是如《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那樣某個時間點的當下,而是生命的永恆。

Read more

《奧本海默》苦難精算師

    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那是貫通整部《奧本海默》的重要意象,一如奧本海默在腦海種下了第一顆「原子彈」的念頭,才有了逐漸向外擴散成形的各式計畫,網羅物理人才到不同的小組,水波的中心點即是洛斯阿拉莫斯小鎮,一個從無到有搭建出的城市。「漣漪」的意象也像是原子彈爆破後滲透人心的狀態,透過黑玻璃反射出蕈菇狀的雲朵,點亮了黑夜,爆炸後周圍頓時無聲,等待著光速與音速的時間差,震耳欲聾的聲響才隨之到來,那樣的感受即是奧本海默所說的「心理衝擊」,在內心迴盪的餘波才是最該畏懼,這也解釋了為何身為計畫負責人的奧本海默,得到了試爆成功的片刻歡愉後,開始排拒起製造氫彈的研究,在他辭職的數年後更不斷被這份罪惡感侵擾,做著至親好友都被原子彈燒死的惡夢,這些「後知後覺」的愧疚感正是奧本海默生命中的漣漪。這道「漣漪」在池塘邊與愛因斯坦的對話中,更可以解讀成是他們的成就所造成的「後果」,這個「後果」讓奧本海默在戰後被史特勞斯進行政治清算,因著當初奧本海默在公開場合羞辱他而埋下的恨意,成了朝他復仇的「毒蛇」,「你拾起了石頭卻忘了底下的毒蛇。」有意思的是,片中讓觀眾窺探角色們面臨的「後果」,有的莫名留下遺書死於浴缸(情婦),有的始終支持著奧比(好友拉比與萊斯利中將),有的則背叛他不再握手(愛德華泰勒)。於我而言,人際關係的「漣漪」比起原子彈爆破來得更為驚悚,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當時種下的業障因果何時會反饋到自己身上?    「你為什麼不反抗?」奧本妻子凱瑟琳一再督促丈夫要起身反抗,反抗什麼?反抗被誤解的命運、惡意中傷的流言、被視為左傾份子被情報局監聽等等,這些種種都是施加於奧本海默的負面形象,誰想得到對國家有功的他竟被當成叛徒秘密審理。我們確實無從得知他在自己心中的定位,終結二戰的英雄?帶來毀滅的死神?還是遇見未來的先知?當他與(同為先知的)愛因斯坦交談時,多少理解了自己未來的處境,聽著他的「鮭魚和馬鈴薯沙拉」忠告,明白了後人頒發獎項給他們時,並非真心感謝他們,而是為了讓頒獎者們自己心安。由此看來,《奧本海默》這部電影的初衷,也絕非拍給受害者的道歉信,而是拍給製造原子彈的物理學家們以及按下發射鈕的那人看的懺悔錄。     普羅米修斯盜火給予具有自毀傾向的人類,奧本海默則將原子彈的知識交付給現代人類文明,依然無法擺脫燒掉大氣層的可能性,《奧本海默》以希臘神話典故奠定整個故事的悲劇色彩,同樣的概念也曾運用在《王立宇宙軍~歐尼亞米斯之翼》電影當中,渴望進入太空的人類終於取得了新世紀的火種,也就是飛上太空的能力,對應到本片則是那兩顆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向世界證明了原子彈的驚人威力,兩部作品都不約而同帶出了反戰思想,《奧本海默》卻未止於此,它不僅替傳記類型片開出了截然不同的風格,既客觀的陳述事實,也主觀地呈現主角的掙扎焦慮,兩條黑白與彩色的故事線圍繞著同一顆原子(奧本海默)來回擺盪碰撞,激發出高亢沸騰的情緒波瀾,也增加了晃動欲昏迷的恐慌。我由衷地佩服導演諾蘭,這位「苦難精算師」,他將真正屬於人類的「苦難」投向觀眾眼底,讓沙漠上亮起的白光烙印在角色與觀眾的視野裡,若每個人都能見到那幅景象,人類距離毀滅倒數的日子,或許就能更遠一些了。🎶延伸聽歌: 草東沒有派對 《苦難精算師 》

Read more

《芭比》怪芭比,妳真美

    誠如標題所言,整部《芭比》當中筆者最愛的角色非「怪芭比」莫屬,凱特麥金儂的喜劇演出實在太吸引我,劈著腿在自製的大宅高處接見女主角芭比,她能輕易看透典型芭比遭逢的存在危機,不論是她的身體焦慮(大腿橘皮)、更甚至她的死亡恐懼,都一一點破,於是,她端出了高跟鞋與平底拖鞋(借鑑《駭客任務》的經典場面),前者意味著自動忽視這道警訊,回歸自認為「正常」的生活,後者則是正視她「正發生」的轉變,去到真實世界找到同樣情緒低落的主人,芭比被迫選擇了冒險的後者。「怪芭比」的存在跳脫了芭比樂園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她是真正被女孩們玩過的玩具,臉上隨性地塗上亮色妝容、肢體被掰開的娃娃命運,她都親身體驗過,這些不幸轉化為她思考的原動力,使她成為了介於人與芭比間的存在,因此,當肯尼引進父權思想攻陷整座城市時,她沒有被病毒感染,被多數芭比排擠訓練出的強健心智,形成了讓她不受迫害的保護層,成了她們翻轉命運的契機,也對怪芭比獻上片中最真誠的稱讚:「妳真美!」對我而言,她出現的每個時刻都是完美的。     而「完美」的概念究竟從何而來?芭比的本質就是一種完美化的商品產物,一如片中少女莎夏批評的言詞,芭比加深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性別刻板,成為舊時代女性崇拜的法西斯強權,讓其他女性失去了擁有不同樣態的權利,只能遵守那不切實際的容貌準則。而打破「完美」的條件,或許又得戲仿《2001太空漫遊》當中的猩猩(片頭的女嬰們),再一次敲碎芭比娃娃,才能探究該角色的創作核心。因此,當我們在美泰爾公司的神秘空間見到了「芭比」的創作者靈魂,也就是創辦人「露絲韓德勒」,她坦言最初創造芭比的靈感來自於她的女兒,有意思的是,片中同樣設計了一對試圖修補情感裂痕的母女葛洛莉與莎夏,隨著她們進入芭比樂園,女兒重新認識了母親不為她所知的另一面,莎夏接納了母親的負面情緒,那些怪異、黑暗又瘋狂的點子(與芭比樂園中的人物全都相反),她們站在同一陣線進而達到和解,印證了創作出芭比的核心價值,讓彼此(母女)有了共通的語言,增加了能夠敞開心房對話的可能性。     那麼「我憑什麼戳破她的幻想?」這句台詞精準道出身為觀眾的心聲,她生活在與「真實世界」全然相反的世界裡,一個被女性主義包裹的粉色理想國,對比現實世界「敷衍也能過關」的父權,兩者之間的差異造就了極具諷刺的荒謬感,身為活在烏托邦的居民,誰會想選芭比樂園之外的平底鞋?「眼淚」卻成了破除芭比幻想的關鍵,那一幕成為了筆者最愛的片段,芭比坐在街頭的公園中思索,仔細觀察周遭環境的人們,他們談天、爭執、衝突或是相愛,吸收人類豐沛多變的情感,她的眼淚也跟著奪眶而出,學習到對生活的感知是如此珍貴,「這感覺隱隱作痛,但很棒!」或許會懷念曾經閃閃發亮的日子,昨日今日明日都是完美的一天,毫無顧忌;但有痛苦有缺陷有悲傷的生活,更值得芭比跨入其中,因此芭比最終找到了她的歸宿—成為一名真正的人類。於我而言,這沒有結局的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我不想成為任何一位芭比或肯尼,因為現實世界裡沒有人能像他們一樣,只願我有心、有淚、有感知生命的靈魂,那麼,成為自己,就已足夠了。PS:文中刪去了對肯尼或是男性角色的描繪,想模仿過去消去第二性聲音的手段,凸顯只存在一種聲音的怪異,若能理解這種立場互換下的感受,我們的世界也會有改變的可能性,期盼所有性別都有能夠發聲的時刻。🎶延伸聽歌: 李權哲 《芭比娃娃》

Read more

《雙手的溫柔》鑲在心上的疤痊癒了

     推開客廳邊的大窗,街角老店的錄音機響起了熟悉的旋律,隔壁鄰居嫌惡地要老闆關掉播放中的舞曲,老夫妻哈林與米娜,以及年輕學徒尤瑟夫卻聽得如癡如醉,聳著肩的動作與拍子融為一體,三人的幸福就這樣被織進了曲子裡,卻是他們「好不容易」才能夠團聚的時刻。     這一刻之所以珍貴,要先從那位鮮少表達情感的裁縫大師哈林說起,他至今依然堅持著「手工縫紉」的匠人精神,妻子米娜則負責整間店的營運與銷售,偶爾幫忙挑選適合的布匹,給前來店內的女孩們做禮服。然而,新進學徒尤瑟夫的出現,打破了夫妻倆的平靜生活,尤瑟夫引出了哈林潛藏壓抑已久的慾望,那是米娜嫉妒而不可得的年輕男性身體。片中先後呈現出米娜與尤瑟夫的「後背」當作對比,曾接受過癌症治療的米娜,為了更換睡袍時緩緩脫去外衣,瘦到剩皮包骨的身體,遠看確實有些駭人,作為丈夫的哈林竟轉過去背對著,不敢正眼看待她。相形之下,尤瑟夫在店內角落換掉上衣時,壯碩的肩頸以及勻稱的古銅膚色,讓哈林忍不住抬頭多看幾眼,被吸引的目光看在妻子眼中很不是滋味。於是,米娜將「弄丟粉色綢緞」的竊盜罪施加在尤瑟夫身上,讓尤瑟夫氣得憤而離去,想不到其實是她自己糊塗記錯了,當布商還回粉色綢緞時,尤瑟夫甚至還在現場,顯得相當尷尬,米娜最終放下了高人一等的身段向尤瑟夫致歉,並邀請他一同共進早餐。意味著米娜接受了自己將逝的命運,決定把愛人交付給尤瑟夫,推著他與哈林去到澡堂,暗示著她早已心知肚明丈夫過去在該處的行為,尤瑟夫溫柔地望向同樣在按摩中的哈林,貼地的手掌指尖也逐漸靠近,我才明白「雙手的溫柔」電影取名的真意,而米娜的無私大愛成全了丈夫的內心情慾,才有了第一段溫馨動人的一幕,三人共舞的歡樂場景,成了他們生命裡最難能可貴的珍寶。     說到此處,我們來談談當今主流的「同志電影」,他們多半描繪著同志主角間情慾變化的愛情生活,《雙手的溫柔》編導則跳脫了該類型的說故事模板,賦予了兩名互有好感的男性間的「第三者」故事的主導權,魯比娜阿扎巴爾成功演繹了該角色壓抑內斂又極具鋒芒的生命狀態,成了整部作品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她強大的女性形象奠定了本片的故事基調,如厚實的雙掌捧住那些脆弱的心。有意思的是,同年上映的巴勒斯坦作品《愛情美樂地》,也在LGBTQ類型作品中不約而同地強調了「妻子」這一身分,片中孟塔遭社會集體的家庭價值綁架而陷入抑鬱,想要出走卻又不得不回到這座牢籠;相對的,處在病痛中的米娜內心卻沒有封閉,反倒敞開心胸接納丈夫的真實性向,自己也從中得到解脫。儘管她們帶來一悲一喜如此大相徑庭的感受,孟塔與米娜到了電影結尾卻都成了裹進白布的屍體,套用近期熱門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台詞:「為什麼最後離開的都是我們?」確實,我們仍在期盼著無需將女性角色「寫死」的那一日,只能為這群「離開」的女性獻上最大的敬意。     《雙手的溫柔》不僅代表了摩洛哥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在坎城獲得注目,奪得影評人費比西獎,獲獎的原因我想該歸功於女導演瑪莉安圖澤尼,她以極其細膩的敘事工法,縫製出整套節奏舒緩卻深刻人心的故事長袍,「不是寶藍色,而是深油藍。」揀選詮釋這份情感的最佳布料,無花果形狀的鈕扣代表著妻子愛不釋手的「橘子」,一顆顆含入口中來緩解病痛;袍子上的環狀裝飾結則是角色們欲解開的心結,一顆顆扣起則象徵角色們接受此刻的生命現狀。金色的針線不只縫在了領口的邊上,還縫進了妻子胸前開刀的疤痕上,米娜就是他花了一輩子心力縫製成的衣裳,讓哈林不再孤單而是感受到滿滿的愛。因此,哈林打破喪禮的習俗親手為她穿上長袍,抬起她的身軀緩緩步向墳場,讓米娜遺留的「美夢」成真。就像電影中說到的台詞,他們精心製作的禮服終將成為每個家庭的傳家之寶,《雙手的溫柔》不只雋永,也足以流傳至我們的下一個世代。🎶延伸聽歌: 生命樹 《手作的衣裳》

Read more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愛不是抽象的信仰

愛不是抽象的信仰各有各一生一世各有各的溫柔鄉「有分合有聚散」這是所有情愛關係的共通點,無論是交往或是結婚,在現代社會要尋求能夠白頭偕老的伴侶,實在可遇不可求,因此,當明翰說出了毛毛的心聲:「你只是想要有人愛你一輩子!」,他戳破了毛毛所相信「用一生去愛一個人」的美夢,家豪的「背叛」他其實心裡早有底,那些有意閃躲迴避的小動作,他仍執意懷抱自己「想婚」的念頭,毛毛的選擇或許正是「亞洲異性戀文化壓抑結果」的反動,在台灣順利通過同婚法案的那一刻,他被「衝動」遮蔽了「冷靜看待一段感情」的思考,因此才會連愛情的墳墓都未踩入就進了棺木。我不得不佩服編導,在當今這個「同婚後時代」,講述了任何性向都會有所共感的「感情經驗」,呈現毛毛(想結婚成家)與家豪(只想待在一段關係中)價值觀的差異,展現這份差異,進而體現這份感情的課題無關乎性向,畢竟「人世間的婚姻,只是一張紙而已」。至於本片最重要的主題則是「標籤」。片中設置了多種「刻板」的角色,被警局當成廣告女郎的林子晴、拼命吃炸雞的同志同事小胖,就連毛爸的角色也故意讓觀眾理解成是拒絕接受兒子出櫃的保守父親。全片著墨最多的則是明翰這位「鋼鐵直男」,從「恐同打同志」到能夠理解「同志(毛毛)」的轉變,確實能讓大眾更容易帶入他的角色裡。矛盾的是,本片同時也在深化大眾對男同志的刻板印象,尤其像是「撿肥皂」的老梗,片中也大量致敬了Jolin的歌曲,意味著將Jolin視為大眾「認定」同志族群的Icon(偶像),忽略了同志族群的多樣性,擁有去追隨不同偶像的權利。儘管本片在「去標籤化」的過程中同樣帶著「刻板」,卻能讓大眾對這類議題有更高的能見度與接受度,我想我也該撕去既有的標籤來接受它。「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換我養你。」實在有夠浪漫,真心一點、深情一點的眼神,或許真能讓他們激發出帶電的火花,想不到我仍被演員們入戲的演出所渲染,尤其在毛爸向明翰坦白過往的那場戲中,兩人(毛毛與明翰)道別前的眼神,已道盡一切複雜的情緒。至於本片是否拿出了導演應有的水準,混亂的剪輯與時不時像在追劇的敘事節奏,加上尚待加強的視覺特效動畫,觀影過程確實讓我數度皺眉,但仔細想想,當今國片導演中能將如此多議題成功融入成為商業通俗片,程偉豪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也將「不敢相信」的台詞深植觀眾的心裡。🎶延伸聽歌: 蔡依林 《不一樣又怎樣 》

Read more

認賊作爸媽

電影《認賊作爸媽》介紹 Netflix 動作喜劇電影《認賊作爸媽/The Out-Laws》由 Tyler Spindel 執導,Evan Turner 和 Ben Zazove 編劇,Adam Sandler、Adam DeVine 和 Allen Covert製作的電影,主演包括 DeVine、Nina Dobrev、Ellen Barkin 和 Pierce Brosnan。劇情講述歐文·白朗寧是個行事一板一眼的銀行經理,即將與一生摯愛帕克成婚。但在婚禮當週,他任職的銀行卻被惡名遠播的幽靈大盜闖入行搶,而他認為這對惡賊的真實身分,正是才剛來到此地的準岳父岳母。劇情本身設計很簡單,搶銀行過程也沒特別用高科技或是計劃性犯罪,這對幽靈大盜一直以來沒有被抓就是奇蹟。短短一個半小時搶三家銀行,第一間是男主歐文的銀行,第二間是搶運鈔車,第三間則是歐文口中很難成功的銀行。第一家會輕易被幽靈大盜攻破完全拜歐文所賜,他因為喝醉就將銀行的金庫密碼和通關密語告訴丈母娘。而且聽起來,他也將密碼告訴不少人,這種不被搶也難?第二家也很簡單,單純就是先讓兩人進去制伏一名運鈔員,再假扮他到運鈔車搬錢到另一輛車上。只是歐文在裡面遇見麻煩,最後他還花時間將路人救活。幽靈大盜在外面被運鈔員發現,雙方打一架後都無法制伏對方,歐文趁亂開走運鈔車載幽靈大盜逃跑。但歐文開車技術太爛,撞來撞去讓錢都飛光,導致他們必須要去搶那間最困難的銀行。第三家銀行劇情設計不錯,讓歐文假裝要來看這家銀行的保險櫃設計,等到打開金庫後幽靈大盜再殺進來假裝要搶劫。歐文則假裝避難趁機將自己關在金庫中,並拿著五百萬美金從秘密出口離開,他拿贖金去救帕克,可那位壞人卻出爾反爾打算殺掉兩人。歐文拿出手槍將手汗誤會成水槍,於是扣下板機後開槍射死一人,一陣慌亂中他開第二槍又擊中另一人,那人死前開槍則是射中女首領。等幽靈大盜趕來後,確定兩人都安全就讓歐文趕緊先離開,沒想到這個計劃是將錢再送回銀行,裝成歐文一直都待在金庫,這樣等於這件搶案根本沒發生過?最後結婚典禮順利舉辦,雖然幽靈大盜被聯邦調查局抓住,但歐文在結婚典禮上,悄悄在岳父母的蛋糕中放了迴紋針要幫助他們逃跑,看起來除了聯邦調查局以外,會是以皆大歡喜收場吧?整部電影主要是看男主角的表現,這種搞笑的白爛角色,有時就會刻意到讓人隔著螢幕都感到尷尬,至少歐文看起來還行?!帕克表現機會就比較少,有點可惜。剩下就只有看艾倫·芭金以及皮爾斯布洛斯南耍帥了。整體而言一般,打發時間還行,喜劇片就不要求太多了。

Read more

瞞天劫

Netflix《瞞天劫》 讓他再也不敢照鏡子《瞞天劫》演員與劇情介紹Netflix 電影《瞞天劫》(Chor Nikal Ke Bhaga)由 Siraj Ahmed、Amar Kaushik 和 Raj Kumar Gupta 擔任編劇,Ajay Singh 擔任導演。演員包含 Yami Gautam、Sunny Kaushal、Sharad Kelkar 以及 Indraneil Sengupta 等。故事講述一位空服員和男友為了償還舊債,不得不設法偷走一批鑽石。怎料飛機遭人劫機,讓他們的計畫完全失控。《瞞天劫》評價與劇情心得這部電影以整體來看還不錯,劇情設計用心。當然可以猜到要偷鑽石的航班上出現劫機不會是巧合,但後續的反轉很有意思,結局可說是大快人心。除了飛機本身外,並沒有用到太多特效,著重在演員之間的互動交流,而且身為印度片竟然沒有一群人跳舞的片段,也算是一種突破。(舞廳跳舞不算吧)劇情講述的是空服員妮哈和機上乘客安吉在飛機相遇,隨後妮哈發現安吉欠下巨額債務,債主還威脅他去偷鑽石。妮哈原本反對,但在被打手踹一腳導致失去孩子後,妮哈突然要安吉接下盜取鑽石的任務。他們計劃在妮哈執勤的航班中,讓她打翻飲料在運送鑽石的乘客身上,藉此爭取時間讓安吉偷換鑽石手機。他們的航班卻突然被三名戴著頭套的劫匪脅持,故事開始進入劫機的失控階段。恐怖份子以乘客威脅印度政府,要求他們釋放異議份子,並準備逃亡的直升機。然而在安吉眼中,沒有什麼比偷鑽石更加重要。安吉藉著各種理由想回商務艙換手機,先是說自己氣喘犯了要回去拿藥,才剛拿下包包打開保險箱時,劫機犯隨即出現在他身後,並直接拿著槍柄將他鼻樑打斷。安吉血流滿面後仍然不放棄,想讓妮哈去幫他偷換手機,妮哈拒絕後安吉生氣的將她推到機門上。這時就能看出安吉不是真心的。安吉接著趁恐怖份子與印度政府溝通時,偷跑進商務艙換手機,等安吉將手機調包,並成功將 sim 卡調換後卻被劫匪發現,兩人大打出手,安吉搶下手機,殺了一位劫機犯。剩餘兩人將安吉拖進廁所,並在他身上綁上炸彈。但這時被制伏的空警掙脫後揀起地上的槍,兩槍解決其它劫機犯,空服員趕緊打開逃生門讓所有乘客下機。乘客下機後被集合在航廈中,內政部長收到消息後,隨即召開記者會宣佈恐怖份子已被擊斃,所有人質都平安獲救。拆彈小組這時上機去拆除安吉身上的炸彈,等拆除完畢其它警察上機後,卻發現沒有任何恐怖份子的屍體。負責的警官發現事情不對,開始尋找擊斃恐怖份子的警察,那人卻早一步喬裝成軍人離開。安吉下機前揀起掉在地上的鑽石手機,藏在包包中下機後交給窗口,對方的鑑識人員卻說這是假鑽石。安吉覺得不可思議,跑去問妮哈是不是她將手機偷走?並說這一切都是騙她的,還抓著妮哈的頭撞向玻璃。負責的警官開始對每位乘客進行偵訊,最後安吉跟警官都有猜到是妮哈搞得鬼,但妮哈卻早一步打電話給內政部長,並將安吉打算偷走手機的證據傳給他。內政部長不想自己剛宣佈劫機事件落幕後,現在又要要媒體澄清恐怖份子不但沒抓到還藏身在乘客中,會導致自己顏面盡失,而且在收到妮哈簡訊後,他也知道該找誰出氣,就打電話給警官讓他釋放所有乘客。安吉最後被內政部長的人給抓走,妮哈則和乘客一起搭車離開。故事的真相是妮哈在被打手踹暈後,正在通話的手機掉在地上,電話那頭的人還錄了妮哈暈倒後安吉與打手的對話,錄音中打手竟然還和安吉道歉?於是妮哈決定跟蹤安吉。最後她發現安吉其實與打手們是同夥,離開後又跑去和其它女人上床,傷心欲絕的妮哈氣到決定要整死這男友,於是先假裝同意和他一起偷鑽石,接著安排人手準備劫機計畫。事情經過就如上述所說,只是劫機犯的目標不只有鑽石手機,還要狠狠將安吉的臉揍爆。安吉最後被內政部長的手下打到住院,沒打死應該算偷笑?妮哈還去探望他,沒想到安吉還想再撩妮哈一次,說自己已經愛上她。但想也知道妮哈只會趁這機會再修理他一頓,接著就搭機離開印度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