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報而有目的的付出,還是無條件接受對方,你屬於哪一種愛?
時常,說著「我愛你」的同時,實質上愛的是自己的付出,常為對方付出到以為不能沒有對方,實則在無意間,是愛上自己日復一日的給予與投入。
但在《二十五,二十一》的希度和易辰,從來就不是這樣的。
打從最開始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他們就接受了對方的本質。一個落魄公子人人喊打、一個劍擊少女對夢想死纏爛打,他們不見得能同理對方的困境,但他們從來不在泥淖掙扎,而是選擇另闢快樂的蹊徑,找到得以繼續下去的力量。
這是愛的本質,接受所愛之人的真實,不加以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愛情。他們鮮少說愛,卻不斷實踐著愛:無論你處於高處或低潮,我都會支持、相信你。
希度擁有把很微小的幸福巨大化的本事,那衝破重力的水花、留聲機裡靠銅板延續的聲聲鼓勵……不是怦然心動的魔法,那是足以支撐生命的信念。可惜多數人和漂浪的易辰一樣,忘記幸福經常藏在隨手可得的生活中。
飽經滄桑的易辰,在家道中落時就默默扛下所有,他不跟父母手足展露自己的苦,只道:「我會讓我們一家都住在一起的。」這樣的他被希度撞見所有不堪,於是她拉著他,說要一起挫折、一起難過、一起幸福。
「因為你讓我有所期待,所以讓我越來越貪心,讓我也想拿出好的表現。」因為看見你的好,也想讓自己的實力追趕得上你的腳步。有時易辰的背影沾染了大人的落寞氣息,希度會怯於上前或難以忍受;當希度已登上擊劍的頂端,易辰便自覺要拿出好的表現匹配她,也因此,她絕對理解他到紐約當特派員的決定,卻太難接受。
許多人說,易辰去美國的決定是粉碎愛情的關鍵,我對這方面是宿命論的看法。在那樣的年紀、那樣的壓力下,他們倆沒辦法攜手度過難關,在於從前累積的經驗還不足以看望對方的那時此刻的低潮,也因此「分隔兩地」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
當他們不再是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愛情來到最殘忍的一課:承擔苦痛。總是果決看向前方的希度說:「我的加油再也無法傳遞給他了」、「這份愛不再給我力量了」殞落的星星不再是指引的方向。相反地,可能會帶來迷失、消磨,那麼這樣的感情繼續下去真的有其必要嗎?
於是,沒有誰配合誰、沒有誰為了誰、沒有誰改變誰,因為捨不得,見對方為了自己而殆盡的模樣。兩人希冀那個沒有說出真心話的分手,這份情奔赴在落羽繽紛下,用最溫柔的對話撕除曾緊黏的心。
易辰叮囑希度不要受傷、不要生病,希度回應他不要太過仰賴酒精,如果有困難就去看諮商。最後易辰最後一次彎下腰為希度綁鞋帶,還唸著:「你的鞋帶都鬆了。」希度則回應:「因為我一直跑來跑去,如果穿拖鞋的話,受傷了你會生氣……」
他們到了最後,仍然愛著。沒有一句我愛你、沒有互道保重,只是接下來的人生他沒辦法陪她一塊走,前程再險峻,握緊了這份珍貴的愛,那麼我們都會過得去。
青春會迎來各種可能性,為了在往後餘生面臨更多決定,年輕的他們能夠錯過、能夠黯然、能夠心懷感恩,是為了承擔更多心碎,也是再次茁壯的練習。
遲來的日記、搜尋引擎的印記,是絢爛後的軌跡,足以證明過去那些相互扶持、互重互愛的日子裡,種在彼此心上的信息,會開花的。
怎麼知道花開了?也許無法親眼見證。但風會捎來你那頭的花香,蜂蝶會帶來你澆灌過的蜜。
我會知道,你過得很好。那麼我便由衷感謝,我們沒有在一起。因為在那個最能揮霍也犯錯的25歲與21歲,我們,已經看過永遠的模樣了。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