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影集」的搜尋結果

《小女子》:金錢面前,沒有底線

花了好些時間才跟上《小女子》的步調,也或許是一開始我抱著看小婦人的錯誤期待,才會對於劇中最深刻的命題——金錢,感到錯愕難耐吃不消。大概是看到第五、六集才真的調整心態。然而,為了成就或說明錢之於每個角色的重量,我總覺得整體的技法太過繁雜,以至於到後來已經彈性疲乏。先從人物談起,吳家三姐妹的人設雖然稱不上討喜,卻是刻畫的極好。12集全都不偏不倚地施展她們各自的善與惡,由於她們不停的被壓迫、被逼著選擇,在每一次的行動下便會看得更清楚她們的本質:大姐吳仁珠善良,但她的善良介在什麼程度?為調查好友的死至死不休、在乎妹妹們的安危到願意犧牲自己,但同時她也有些拿不上檯面的小奸小惡,像是拿到20億巨款卻只敢買藥妝店口紅、穿好友的名牌高跟鞋去和有錢人嗆聲要求尊嚴。雖然許多時刻很想把手伸進螢幕搖她肩膀說「吳仁珠你根本多做多錯,別再鬧了」但她蠢到有剩的婦人之仁,反而在後面幾集間接達到他人目的與造成反轉,以及和大魔王元尚雅形成強烈對比,算是成功把這個特質發揮到最大作用。再來談談最像「喬」的二姐吳仁京。頭腦好、實踐力高的她,是劇中最直接挑戰公權力與威脅的核心,也是唯一一個未曾拜倒在資本主義下的角色。跟著仁京的正義之刃,才得以剖開朴載相與情蘭會的虛假。最後則是小妹吳仁惠,她權衡後總是倒向最能保護自己也最有利的那方,所以她寄生在好友朴孝璘家中,看似與兩位姊姊切割,其實她是厭倦了總是被姊姊們刻意的保護,由此就更能明白她和孝璘的友情。因為在柔弱的孝璘身邊,仁惠能成為保護者,同時施展自己的抱負。既然人物沒毛病,那又是哪裡讓我看得大翻白眼呢?總歸來說,還是劇本。劇本由《下女的誘惑》和《分手的決心》丁瑞慶編劇執筆,前述兩部電影都犀利得讓人毛骨悚然,再再挑戰觀者的既定認知,上一秒以為的永遠和下一秒發生的不一樣。這個特點移植到電視劇《小女子》,前六集都會出現一個新真相或舊人亡,後六集則是幾乎每十分鐘就有個轉彎,在結尾又來個大山崩,幾乎把前面的劇情砸毀。每一次反轉,都在考驗劇情建立到何種程度,有沒有辦法從沒讓觀眾看見或預想到的陰謀、心機、動作中發射一次次的煙霧彈。但是,埋的煙霧彈越多,往前推敲《小女子》就越得計較細節的鋪排。沒有伏筆也缺乏邏輯的爆點,對我而言就只服務了嗜血與狗血,更可惜的是留了太多東西給大魔王們娓娓道來。就像陳花英最後死而復生的原因,是因為當初替身計畫加上元尚雅目脱殺錯人,而且屍體還將錯就錯的被吳仁珠撞見?推託給剛剛好,都顯得不負責任。人物與場景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只要能讓終極計畫能被合理地道出,誰都有可能從狗熊變成英雄。故事不斷發散,最後成了元尚雅童年悲劇導致的人格缺陷,對上陳花英的復仇大計。到最後幾集,爆炸案、精神院脫逃、跳樓自殺、鹽酸殺人等等八點擋瘋狂出現的手法已讓我疲乏,即使最後繞回三位小女子得到鉅款,我也不確定《小女子》到底要探討或訴說什麼。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劇本很瞎,人物很笨,金高銀還是精湛的捏塑角色層次,她飾演的吳仁珠對家人、朋友和金錢的感情富有血肉,表演收放自如。如果要我說出《小女子》的優點,那麼金高銀可說是第一也是唯一。

Read more

《我們的藍調時光》:共同交織一首名為人生的曲

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旅遊度假小島,自然景觀壯麗,田野風光也令人驚嘆,但《我們的藍調時光》將故事放在島上的居民,地域特色反倒為他們的生活下了結界,有的迫於生計離開、有的安然留下,也有的急欲遠走……。沒有俗爛地販賣島嶼風光形塑浪漫,而是踏踏實實的把這些市井小民的抑鬱的「不得不」攤開,再用樸實的溫柔包覆著。聽聞18-20集很好哭,我特意拉長了觀看時間,給最後的篇幅,因為說真的,我捨不得和這群可愛的人們道別。眼淚倒也不是18集才後知後覺的跑出來,擅寫群戲的盧熙京編劇早已用前面10集的篇幅,邊說故事也編鋪陳後頭每個角色更深的恐懼。同時,他也極其耐心與細緻的燙熨因畏懼而產生的皺褶,讓觀眾與濟州島的這些人,都徹底的療癒。我最喜歡的篇章是英玉和英希的故事,說真的我最怕有關特殊生的題材變成了消費或神格化(詳情請左轉《#我是遺物整理師》劇評),幸好這部分沒有出現,只能說盧編真的太敢挑戰難寫的題材了!神秘又富有風情、處處留情但也毫不留情的英玉,始終無法丟棄的軟肋就是她的唐氏症姐姐英希。跟著英玉時時緊盯、迫切擔憂的眼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唐氏症人士的努力融入社會卻經常被拒絕的窘境,還有像英玉一樣想逃離姊姊卻逃不過自己心裡那關的家人。想切除關係的不只英玉,就連最講義氣的恩喜,也有想和好友美蘭絕交的念頭,才知道原來自認無心的舉措或話語,可能把別人的心臟轟出一個走不出的牢籠。無心,至少說開後還能被諒解。那有意為之的呢?就像東昔那始終不解釋、不辯解、不道歉的母親姜玉冬。東昔的憤怒一路延燒,就算眾人勸說他還是要繼續氣氣氣,但他也不是個心中只有憤恨的人。在他望著宣亞的時候,這個鐵漢的神情有一片溫柔而平靜的海域,前提是沒有碰上他母親帶來的冰山與波瀾。在母親最後的日子,東昔慢慢看見了他未曾理解過的母親。她自幼家人早逝、年輕守了寡、孤苦無依、文盲、靠著再嫁當妾養活自己和孩子。她覺得能讓孩子吃上飯、上學就行,對孩子的傷害根本意識不到,擱著自身局限,覺得這就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所以母親說,若能投胎想到有錢人家當孩子,在可見的日子裡再無苦痛與分離。生命是平等的,每個人要想幸福的願望、各自的努力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尊卑,只是出身機遇不同,起點不同,命運不同。最後,站在死亡的墳墓前,生命再次平等。所以,玉冬要死了,仿佛我們的人生到了盡頭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在有限的生命中盡自己所能折騰一番,最後老、病、死。姜玉冬,就是芸芸眾生,身子佝僂卻眼底有光,在生命的尾聲對人生探問。盡管每個人都渴望愛和安慰,但一直心懷怨恨的東昔,在母親臨死前,是很難做到看到母親的一生,並心生痛惜的,那個卑微無能的母親也無力做到母子間積怨一生的和解,是悲憫的作者幫東昔看到了、做到了,並完成了完美的和解,並因此安慰了眾生。《我們的藍調時光》以不失寫實的筆調,摻雜著善良的浪漫。小人物的生活波折和坎坷總是如影隨形,可能是朋友一句無心的貶損,也可能是媽媽一次失誤的選擇,還可能是再別青春後的判若兩人,現實的大刀狠厲地劈斬向所有人毫不留情。因為是所得無幾的普通人,所以對每一次失去的傷痛都更加銘心刻骨。但或許是盧編的慈悲,讓每一個傷口都縫合,每一顆眼淚都落地,扭扭歪歪地譜寫著生活之歌,四季如梭、五味雜陳,恍然間濟州島混著魚腥味的空氣,飄飄忽忽的竄進鼻腔,就轉為了藍色大海的味道。粗糲的生活顆粒感,是提醒我們一步一步的去感悟它的無常與平常,當回憶或意外匆匆來襲,那都可能促成下一次的花期來臨。

Read more

《二十五,二十一》:悲傷的序幕,為彼此迎來由衷的祝福

為了回報而有目的的付出,還是無條件接受對方,你屬於哪一種愛?時常,說著「我愛你」的同時,實質上愛的是自己的付出,常為對方付出到以為不能沒有對方,實則在無意間,是愛上自己日復一日的給予與投入。但在《二十五,二十一》的希度和易辰,從來就不是這樣的。打從最開始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他們就接受了對方的本質。一個落魄公子人人喊打、一個劍擊少女對夢想死纏爛打,他們不見得能同理對方的困境,但他們從來不在泥淖掙扎,而是選擇另闢快樂的蹊徑,找到得以繼續下去的力量。這是愛的本質,接受所愛之人的真實,不加以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愛情。他們鮮少說愛,卻不斷實踐著愛:無論你處於高處或低潮,我都會支持、相信你。希度擁有把很微小的幸福巨大化的本事,那衝破重力的水花、留聲機裡靠銅板延續的聲聲鼓勵……不是怦然心動的魔法,那是足以支撐生命的信念。可惜多數人和漂浪的易辰一樣,忘記幸福經常藏在隨手可得的生活中。飽經滄桑的易辰,在家道中落時就默默扛下所有,他不跟父母手足展露自己的苦,只道:「我會讓我們一家都住在一起的。」這樣的他被希度撞見所有不堪,於是她拉著他,說要一起挫折、一起難過、一起幸福。「因為你讓我有所期待,所以讓我越來越貪心,讓我也想拿出好的表現。」因為看見你的好,也想讓自己的實力追趕得上你的腳步。有時易辰的背影沾染了大人的落寞氣息,希度會怯於上前或難以忍受;當希度已登上擊劍的頂端,易辰便自覺要拿出好的表現匹配她,也因此,她絕對理解他到紐約當特派員的決定,卻太難接受。許多人說,易辰去美國的決定是粉碎愛情的關鍵,我對這方面是宿命論的看法。在那樣的年紀、那樣的壓力下,他們倆沒辦法攜手度過難關,在於從前累積的經驗還不足以看望對方的那時此刻的低潮,也因此「分隔兩地」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當他們不再是一起追求幸福的關係,愛情來到最殘忍的一課:承擔苦痛。總是果決看向前方的希度說:「我的加油再也無法傳遞給他了」、「這份愛不再給我力量了」殞落的星星不再是指引的方向。相反地,可能會帶來迷失、消磨,那麼這樣的感情繼續下去真的有其必要嗎?於是,沒有誰配合誰、沒有誰為了誰、沒有誰改變誰,因為捨不得,見對方為了自己而殆盡的模樣。兩人希冀那個沒有說出真心話的分手,這份情奔赴在落羽繽紛下,用最溫柔的對話撕除曾緊黏的心。易辰叮囑希度不要受傷、不要生病,希度回應他不要太過仰賴酒精,如果有困難就去看諮商。最後易辰最後一次彎下腰為希度綁鞋帶,還唸著:「你的鞋帶都鬆了。」希度則回應:「因為我一直跑來跑去,如果穿拖鞋的話,受傷了你會生氣……」他們到了最後,仍然愛著。沒有一句我愛你、沒有互道保重,只是接下來的人生他沒辦法陪她一塊走,前程再險峻,握緊了這份珍貴的愛,那麼我們都會過得去。青春會迎來各種可能性,為了在往後餘生面臨更多決定,年輕的他們能夠錯過、能夠黯然、能夠心懷感恩,是為了承擔更多心碎,也是再次茁壯的練習。遲來的日記、搜尋引擎的印記,是絢爛後的軌跡,足以證明過去那些相互扶持、互重互愛的日子裡,種在彼此心上的信息,會開花的。怎麼知道花開了?也許無法親眼見證。但風會捎來你那頭的花香,蜂蝶會帶來你澆灌過的蜜。我會知道,你過得很好。那麼我便由衷感謝,我們沒有在一起。因為在那個最能揮霍也犯錯的25歲與21歲,我們,已經看過永遠的模樣了。

Read more

《怒嗆人生》而你並不真的覬覦那悲傷

怒嗆人生:人之將死沒什麼會留下來,但總有什麼值得抓住「比中指」引發的「路怒事件」導致他們人生的連環車禍,兩個具有同等憤怒的男女(痛苦尖叫的鳥兒)彼此交惡,生活緩慢建立後再度坍塌。他們好似兩隻咬著彼此尾巴的蛇,形成了《怒嗆人生》這一閉環,中心指涉的是一種「虛無」,看清「終將消失」的人生哲理,我們則從中理解他們「空虛但扎實」的生命狀態。「只是無法同時擁有一切」比起婚姻中的夫妻或是感情關係裡的男女朋友,在精神上更為契合的他者是否真的存在?這個提問成了整部影集處理得最完整的一處。愛美與丹尼的弟弟保羅在精神上意外地契合,保羅因此坦白了自己對哥哥多年的不滿,看著他為別人想卻不為自己著想,卻總在散播自身的破碎,讓保羅到了這樣的年紀,依然感到徬徨無助,愛美成了他與中年一輩(也代表著哥哥)最好的溝通對象。愛美則從保羅身上換取另一種希望,那是丈夫喬治無法給予的慾望種子,自己則在剪斷了長髮,更加茁壯也更加孤寂。有意思的是,編劇也為喬治寫了一個精神出軌的對象,區別是他並沒有肉體出軌,喬治願意坦白對比愛美有許多機會卻沒有勇氣說出口。喬治自然認為丹尼與愛美之間有著特殊的情感,不然為何要如此執著於對方?直到最後一集,當他們一同衝下懸崖,編劇讓他們吞下「接骨木莓」開始嘔吐,隨即進入了「致幻」的空間。兩人也靈魂交換了一番,感受著對方經歷的一切,竟使他們成了靈魂上相知的伴侶。他們的交談從毒素聊到上帝,丹尼確實曾釋出善意,想從如此成功的愛美身上看見自己是否也有幸福的可能。影集的結尾兩人在病床上相擁,既是和解也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他們的「中指」就是該比給對方看才是。「憤怒只是短暫的意識狀態」我們怎麼可能永遠保持「憤怒」過生活?但是當老天賜予我們一連串的厄運,我們自然會投向這樣的情緒,怨懟命運的不公。然而,觀看兩人互鬥的黑色烏鴉並非單純懷著惡意,也看見了他們心中的良善,以旁觀者窺見他們自作孽的因果業報。影集《怒嗆人生》可以說是亞裔版本的《白蓮花大飯店》,卻能真正引出亞洲人共鳴的情緒,絕不是散發「寧靜的禪佛氣息」的嘲諷,或是戴起「厚重王冠」坐在「玉椅子」上的鄙視。影集一層層打破他們畫地自限的「魔法圈圈」,讓觀眾衝破圈圈後見得角色最真實的模樣。無論是唱著奇異恩典想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壓力,或是賣掉公司只為換取女兒無條件的愛,人之將死沒什麼會留下來,但總有什麼值得抓住的吧!抱持這份信念,烤肉架已不再是燒炭的工具,上頭已放上片肥美的牛肉,夾入漢堡王的麵包中,大口享用其中的悲喜。如此高明尖銳直擊人心的黑色諷刺劇,實在太值得回味了!🎶延伸聽歌: HUSH 《黑夜的烏鴉》

Read more

《最後生還者》在創世之初,每個人都是長頸鹿

「我害怕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小山姆詢問艾莉為何看起來如此堅強,像是從不畏懼任何事物,事實上,艾莉一直都活在恐懼之中,害怕失去眼前這位新朋友,害怕失去摯友戀人(萊莉),害怕再次失去重要的歸屬(喬爾)。她害怕的「孤獨」,我想也是這末世之下,生還者們所持的共通感受。這也解釋為何最終艾莉接受喬爾的「謊言/誓言」,她明白這份承諾意味著她將不再與喬爾分開,因此,她沒有執著於追求真相,而是選擇陪伴在喬爾身旁,在「時間」之外繼續為彼此療傷,她也就不會感到害怕了。影集的第四和五集,他們來到堪薩斯城遇見「亨利與山姆」,他們被革命軍佔領的整座城市通緝,原因是亨利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的弟弟山姆,他選擇成為「通敵者」,因此害死了他想追隨一生的偉人—革命軍領袖麥可。那人正是凱薩琳的哥哥,凱薩琳才會派遣整支軍隊要找出他們,向亨利復仇。特別喜愛的一場戲是,劇中側寫了凱薩琳與哥哥之間的情感連結,凱薩琳回到兒時的房間,脫下殘酷的面具露出了悲傷的神情。哥哥曾告訴她這個房間是個完美的箱子,保護她不受到打雷、龍捲風或是槍聲攻擊,只要他們待在一起就足夠安全;然而,此刻哥哥遭背叛,凱薩琳知道哥哥會原諒通敵者,但她無法這麼做。亨利亦是,躲藏的閣樓就是他與弟弟的木箱子,足以讓弟弟成為畫筆中紅眼帶的超人,只是現實殘酷,弟弟已然成為喪屍,亨利只能開槍奪走弟弟生命。一想到他們要守護彼此的承諾,滿懷愧疚與痛苦的他,最後也選擇開槍自盡。這層意象也套用在艾莉與喬爾身上,儘管沒有血緣的束縛,喬爾的「誓言」不也是個完美的箱子,使他們成為了真正的「我們(us)」。當他們來到懷俄明州,喬爾終於和弟弟湯米相聚,弟弟已經與神秘社區的領袖瑪麗亞結婚,瑪麗亞也懷孕將產。為了不讓社區曝光,湯米才沒有回應喬爾的無線電訊息,這也成了兄弟間的嫌隙。喬爾自然能夠明白弟弟想守護孩子的決定,卻又感覺被全世界唯一的親人拋下。喬爾無法忘卻被親人拋下的經驗。女兒莎拉的死,喬爾難以忘懷,甚至在人群中見到女兒長大後的幻象。我特別喜愛這一幕,就像替喬爾圓了一場美夢。喬爾知曉自己衰老的身驅已經無法完整保護艾莉,才會囑託湯米帶著艾莉去到火螢所在的醫院。事實上,偷聽見此事的艾莉卻認為這是另一種拋棄,亦如湯米對喬爾所做的行為。經過一夜思考,喬爾也不願放下艾莉,因此兩人坐上馬一同迎接曙光。我們也能對應到最後一集,事實證明喬爾依舊寶刀未老,驅使他持槍殺掉所有火螢的動力,就是不想拋下的艾莉。到了第八集,為了拯救腹部被木棍刺傷的喬爾,艾莉必須面對獨自一人的恐懼。她持槍在森林中狩獵,還成功打死了一頭鹿。這頭鹿竟倒在渡假村外,兩謎樣男子威脅艾莉安危。其中一名男子為「牧師大衛」,整個渡假村以他為首,藉信仰包裝「吃人肉」的恐怖真相。大衛企圖說服艾莉,成為自己的女兒,想一起牽手迎向新未來。他說他們都有一顆暴力的心,就像「蟲草菌」能用暴力確保他們的未來。「愛裡沒有恐懼」實際上是矛盾而並立的意象,艾莉成功在火場殺死大衛,直面自己暴力的那一面。她雙手顫抖驚恐地離開了木屋,喬爾則上前去抱住艾莉,以Baby girl安慰著她。這句他叫喚莎拉的暱稱,證明喬爾與艾莉之間父女般的情誼。愛裡當然有恐懼,但因著想要拯救彼此的心意,他們也能無所畏懼。《最後生還者》最終迎來最艱難的道德難題,救她還是救全世界?此處的她既是懷中的女嬰,也是免疫真菌的唯一希望。對於火螢的首領馬琳來說,她看著艾莉在好友懷中降生,卻要在死傷無數的世人面前「犧牲她」。這對馬琳來說很痛苦,但她明白艾莉不會讓這一切白費。橫跨美國數州的亡命旅程,聰明懂事的艾莉自然會選擇「救全世界」。然而,喬爾眼中的艾莉,天真無邪,第一次見到長頸鹿便敞開童心。她充滿好奇心的雙眼閃爍無比炙熱的光芒,拋卻一路上死亡籠罩的沉重。喬爾眼中的艾莉,是「想活下去」的艾莉。因此,喬爾持槍殺害所有火螢份子,只為救出即將動手術的她。這份父愛是自私的,卻是最珍貴的生命選擇。讓艾莉成為太空人飛去月球,一起共建一座綿羊牧場。「跟我一起保持清醒。」只願他們夢醒時,不必再失去彼此。延伸聽歌: 沒有才能 《還是要有長頸鹿才能》

Read more

海戰水手

Netflix《海戰水手》劇情心得,最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海戰水手》介紹與預告 Netflix《海戰水手》(WarSailor/Krigsseileren)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跨越了 1939 年到 1972 年的時間段,講述一段關於愛與失落以及戰爭後的道德與情感糾葛的故事。本片為挪威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代表挪威角逐第 95 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於 2023 年 4 月 2 日在 Netflix 上架,並被切成三集當成迷你影集播放,但其實是部長片電影。《海戰水手》劇情與心得 簡單寫下劇情與心得,《海戰水手》名稱雖然有海戰,但幾乎可說完全沒有戰爭場面,預算大概都花在場景還原上?故事因為是真實歷史改編而非真實人物改編,以艾佛烈一家為主軸講述他與好友在二戰期間跑去當水手賺錢的故事。原本只是要去不到兩年,沒想到因為商船被徵召運送軍用物品,導致他長年都沒有回家。 幾年過去,他們可算的上是奇蹟般的活下來,但運氣總有用完的一天,就在一次他們要從紐約出發前往極度危險的航線前,幾名船員原本相約準備逃跑,沒想到艾佛烈見到小孩被送來當船員,於是就心軟折返回船艙。但最後卻在船艙內看著剛剛的小孩跳船逃跑?最後他們也只能邁向這段未知旅程。 果然,在這趟航行途中遇上德國在當時有名的狼群戰術,要是對這個戰術有興趣,可以搜尋湯姆·漢克的電影《怒海戰艦》,可惜艾佛烈等人沒有遇上湯姆漢克,他們搭的船還是被德國潛水艇擊沉。總之,艾佛烈和好友在海上漂流數日,才被經過的船支救上岸。 因為他們的商船被擊沉,也無法即時通知家人他們還活著,艾佛烈老婆被通知之後,就以為艾佛烈已經過世。很快,盟軍空襲瑟希莉亞居住的城市,因為那裡被德國拿來建造潛艇,在一次空襲中炸彈擊中學校,瑟希莉亞跑到學校好不容易才找到兒子和女兒。雖然平安到家,但很快他們的家也在盟軍的空襲中被炸爛,瑟希莉亞一家因為失蹤而被判定死亡。 消息傳到艾佛烈所在的醫院,艾佛烈以為家人全都死亡,悲傷之餘丟下沃利一個人到全世界流浪?朋友回到故鄉後,卻發現艾佛烈老婆與子女還活著。與他們相處幾天後,沃利與瑟希莉亞滾起床單。原本以為沃利打算取代艾佛烈當爸爸,沒想到沃利在收到信後,最終還是選擇去尋找艾佛烈,並湊了一筆錢讓他回家。 回家後小兒子因為被沃利照顧過,所以他對陌生的艾佛烈沒有好感,艾佛烈也知道老婆與沃利發生過關係,但在那種情況下似乎也無法怪罪兩人。可悲的是,當艾佛烈去討要幾年來的工資時,因為他被當成叛逃者,不但領不到薪水之後也找不到工作。早知如此的話,艾佛烈大概早就偷跑回老家,幾年來在海上大冒險完全一場空。 故事最後艾佛烈已經年邁,這天沃利卻突然來拜訪,艾佛烈見到沃利登門後感到驚訝。原本兩位好友多年未見應該開心的聊天,但艾佛烈大概忘不了他與老婆當年的事,直到現在都無法原諒沃利。最終沃利送了一瓶酒,看著艾佛烈不發一語的情況下尷尬的離去,也許兩人從此再無見面的機會,故事也到此結束。 整體來看,就是部描繪戰爭時期,挪威船隊被徵用之後,水手們冒著生命危險運送物資的故事。雖然從艾佛烈等人的遭遇看來非常慘,但也因為有這些船隊與水手們的犧牲,才讓盟軍得以獲得勝利。總歸就是戰爭下老百姓的無奈吧,喜歡劇情長片的可以打開來看看,想看戰爭場景的則是可以略過。

Read more

《人選之人—造浪者》從台詞看重點

由話題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共感電影《疫起》導演林君陽執導,集合幕前幕後的黃金陣容打造的幕僚職人題材,刻劃台灣選戰的幕後艱難和抉擇。🔰講述選舉幕僚的職人劇-「我們的存在是讓候選人站在浪頭上,我們是造浪者。」   影集開頭便點出幕僚的工作內容和目標。劇中觀眾可以看到他們除了操刀選舉宣傳的記者會、造勢活動、文宣和主視覺之外,更重要的是與對手進行政治攻防,帶動風向、擬定議題、網軍攻擊,進而探討政治的體制與公共議題。相信這是許多台灣民眾有所共鳴的日常,留給觀眾思辨的空間和體悟。🔰為大局忍辱負重?-「現在是大選期間,雙方各退一步,要以大局為重。」   劇中一位幕僚亞靜,在黨團內遭到性騷擾後,被高層以「考量大局」為由把事情壓下來。但她的上司翁文方卻向她說:「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其實劇中很多角色都面臨類似的問題,然而『大局』是什麼?真的有必要為此忍辱負重,或是進行迴避及選擇性犧牲嗎?抑或大局是自己的理想、還是上層的目標呢? 🔰女性平權和挑戰-「就是因為困難,我們更不能退縮,更要努力堅持。」   飾演總統候選人的林月真在劇中這麼說:「女性當選總統真的就平權了嗎?以台灣目前的政治環境來看,我們離所謂的『性別平權』還有一大段距離。」影集中不難看出關於女性的著墨不少,尤其是來自工作和家庭的挑戰,但面對如此被刁難的環境中,她們卻能選擇堅持面對,進而做出改變。透過她們的行動,也鼓勵我們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不要輕易退縮。🔰大部分的選民是不理性的-「這就是民主社會,有人只選民和黨、有人只選公正黨,還有人只選長得好看的。民主社會,這一切都是可以的,我們就是要接受。」   影集很直接地揭露「大部分選民不是理性的」的事實,這樣的現象完全就是現實社會的寫照,發生在你我身邊,所以才催生出那些操弄民粹與情緒的政客,使社會無法真正地選賢與能。也因為這樣,候選人們往往要想辦法包裝自己,用感性的言語或作秀刺激選票,就為了獲取選民的青睞。最後卻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使檯面上充斥著只會騙選票的政客。🔰取消文化與輿論抵制-「憤怒才是人類前進的動力。」   身處於社群媒體發達、言論散播迅速的時代,衍生出由網絡輿論串起的抵制、批評的文化。只要對象與自己的價值觀不同,或是做出自己不認同的行為,就會在網路上掀起巨大的浪潮,不論事實與否,都會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因為這樣的力量很有用,往往選舉都有所謂的「網軍」在幕後操弄輿論、煽動人心。透過本劇提醒我們,要避免自己成為他人利用的棋子。-導演:林君陽演員:謝盈萱、王淨、黃健瑋、戴立忍、卜學亮…(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影集小彩蛋:《人選之人》裡面也出現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新聞台-「品味新聞」,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是導演的小巧思,或許哪天創造一個共同宇宙觀也說不定。

Read more

《模仿犯》Netflix重磅懸疑影集!五大重點搶先看|無雷解析

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幸的同名暢銷小說,是刻劃關於犯罪心理、媒體亂象和偵查辦案的驚悚之作,由金獎團隊與實力派演員共同創作。上架三天就奪下平台觀看量第一的成績,究竟它有什麼看點和魅力,以及與原作的差異在哪呢?【劇情重點】   故事描述台灣90年代,一名正義凜然且執著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面對當時一起「斷掌」殺人命案,在持續追查之下,意外發現這是一起精心雕琢的連續殺人案,甚至與過去的案件有所關聯;中間歷經許多波折與多方挑戰,正當以為抓到兇嫌時,卻發現案情不單純,一名自稱noh的面具男竟開始公然挑釁警檢,並掀起社會中「惡」的波瀾…。-「我一定會抓到你的,你玩完了!」必看亮點   ✅改以檢察官主軸追兇   原作為總字數破百萬,共計一千三百多頁的日本推理小說《模倣犯》,本身就難以進行改編,因為其背後不但有難分難捨的案件,劇中甚至有多達43位角色與不同故事線。然而,這次劇組對原作進行精簡化後,用十集的片長去舖陳與調查,仍保留了各事件的連結以及與原作的對位之處,甚至在有限的篇幅內交代妥人物關係和性格,讓觀眾更好入口。同時,編劇在敘事結構上也進行重構,用原著中沒有的角色-吳慷仁飾演的「郭曉其」檢察官作為串起所有故事的軸心,以及各角色的交會點,也藉此角引領觀眾釐清整起事件的脈絡。這樣的更動是影集最大的改編,相較於小說更多的著墨在檢警辦案上,加速劇情的推進,更加強化正義和罪惡對抗的張力。吳慷仁說:「郭曉其就是可以串起所有人物的角色,他沒有刻意被神化,沒有通天本領或跳躍性思考,辦案方式也沒有不按牌理出牌,他的塑造是很真實的。我帶著觀眾一步步走到最後,感受這個案件給我的反撲是什麼。」-「我始終相信,法律的初衷,不是為了保護他那種人而存在的。」   ✅在地改編與演技實力   以厚實的懸疑劇情為基底,在地化的改編也讓影集有更多的可看之處,例如宮廟和詩籤的台灣宗教、熟悉的巷弄和歷史足跡,以及90年代的掃黑行動,都讓台灣的觀眾更有感觸。當然實力派演員的演技也是一大看點,除了飾演做事一板一眼的檢察官「吳慷仁」,還有「柯佳嬿」飾演與其合作的臨床心理師、「江宜蓉」飾演存有善良的記者、「庹宗華」飾演的資深刑警、「林心如」飾演的強勢當家主播、「姚淳耀」飾演對新聞抱有高度敏感的主持人,其他還有范少勳、陳博正、游安順、劉亮佐、段鈞豪、湯志偉等人,演員組成的含金量之高也非常吸引人。-「我們總是習慣,把自己擁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等到你失去之後才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該無條件地理解你、愛你,等你明白這個道理,有時候也太晚了。」   眾多鑲金的演員將書中的人物詮釋地有血有肉,人物的情緒表情與內心戲都細膩地呈現出來,形塑角色對峙與情感拉扯的張力。除了鮮明立體的人物,影集的攝影、剪輯、音樂等技術組也執行地優秀,更增添氛圍感,令人佩服台劇的水準越來越好、質感驚豔。 -「一個真正的強者,就像水一樣,因為不管什麼樣的打擊都無法改變水。」   ✅層層堆疊的懸疑氛圍   影集開頭,便以一位『面具男』形象的反派向觀眾拋出一道問題:「你相不相信,所有人都可能成為殺人兇手…」立刻為故事蒙上一層厚厚的駭人氣息。接二連三的恐怖畫面,以及詭譎的案件共同點:拇指脫臼、臉上被畫口紅、紅禮盒、KINK夜店、與父母聯繫少的女性,還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口哨聲,種種疑點製造出的懸疑和肅殺氛圍十分濃厚,不禁讓觀眾揣測:是多麼扭曲、邪惡的兇手才下手地如此兇狠?一件件的連續殺人案件,彷彿是他的個人創作,中途還多次挑釁檢警、挑戰司法,甚至利用媒體一點一滴地摧毀社會。劇中兇手的身份直到中後段才揭曉,很佩服編劇將兇手藏得很深,當以為案件偵破之時卻又來個轉折,帶領檢警與觀眾進入下半場的對決。戲劇性的發展給人的帶入感強烈,層層堆疊的懸念容易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這就是本影集的魅力。-「客觀地陳述事實,不過就是毫無創意地完成;而操控過的真相,才是最有渲染力的殺人按鈕。」   ✅社會現實與真相操弄   相較於「本格派」著重於推理解謎,本作偏向注重寫實、探討現實的「社會派」,對於每個角色,不論是受害者、加害者,還是警檢、家屬、媒體,甚至是市井小民都有所描繪。影集製作人曾瀚賢分享:「在面對無差別殺人的事件,到底人心應該要往哪裡去?這個題目其實非常值得探討且有力量。」劇中不論是檢察官郭曉其、被害家屬馬義男、刑警林尚勇、嫌疑犯家屬胡允慧,還是旁觀的媒體記者等人,都細膩描寫不同立場人物的想法和心境轉變。這當中『媒體』便是影響人心的重要關鍵,影集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媒體亂象,尤其當事件未明之時,真相是可以被操弄的。正如吳慷仁所說:「當有一個力量開始能夠操縱媒體,甚至操縱大家的眼球時,有時候人心、甚至我們的認知,並不如想像的堅強。」-「新聞是假的,是可以創造的,人也是。」   導演張榮吉對此透露:「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對大眾而言就是一個公正、客觀的傳播管道,但它其實也可以是一把雙面刃。這次《模仿犯》中我們就設定它是被兇手利用散播惡的一個媒介,透過兇手操弄媒體,『惡』也經由這個媒介像是病毒一樣不斷蔓延到人心,更感染整個社會氛圍。」特別在這個社會,人人都為了追求流量、博取目光,所謂的『真相』可能早已被扭取甚至捏造,淪為一場又一場的真人秀。另一方面,身為旁觀者的市民或網民,也在這環境下逐漸腐敗,對於女性被暴力傷害的新聞,往往不是指責兇手,更多的是檢討被害者;抑或跟從某人的臆測而隨之起舞,不知不覺自己也變得嗜血、成為輿論的加害者。最後案件的兇手消失了,但Noh有消失嗎?-「我們永遠有機會做出高尚的選擇,不必像野獸一樣屈服於本能,被恐懼或憤怒所左右,世界也許變得不同。」   ✅惡與善的區隔和省思   除了對於媒體亂象的探討,劇本也有對於善惡與人性的爭辯。若純粹製造混亂、濫殺無辜的人是『邪惡』,那麼以私刑的方式進行復仇要怎麼定義呢?抑或袖手旁觀、甚至加以批判的觀眾又該放在什麼位置?也許這所謂的『惡』潛藏在任何人心中,只是模糊難以區隔,或當下我們渾然不知。原作者宮部美幸補充:「我希望觀眾務必細細品味這部有著驚悚恐怖劇情的影集,並可以探討對於人來說,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能藉由這部影集深深反思這一個重要的問題。」雖然這議題的思辨在本作中不至於太犀利、明顯,卻仍有不少的感觸。-「我曾經以為,只要消滅事件上的邪惡,就可以逃避自己心裡的黑暗;但最後,我卻在整個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再者,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如疾病般的惡停止蔓延?也許能在劇中找到其中一種答案。其實細看劇情,不難發覺其中隱含了家庭與子女教育的社會難題,一場慾望的失控可能源自家庭的破裂或失衡而堆疊、演變。如果我們多關懷身旁的人、適時地去理解對方,或許有機會能阻止一連串憾事的發生。不論是家人或朋友之間,還是父母對子女,抑或子女對父母都是。製作人曾瀚賢鼓勵:「《模仿犯》其實就是一場慾望的失控,『惡』像病毒蔓延在城市的過程。希望透過劇中善與惡交織所產生的對話,成為療癒大家的善良能量,在這個瘋狂世界,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光亮』來照耀彼此。」-「但我現在明白了,無論是我,還是這個世界,黑暗都不會消失。我們所能做的,是用更多的溫暖跟光去平衡。」   結語與推薦   這是一部改編日本著名懸疑小說的扎實犯罪驚悚劇。除了找來吳慷仁、柯佳嬿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共演,將書中角色立體化;劇組也重新解構敘述的視角和人物,讓影集不但精簡、好消化,也使劇情保持高張力與順暢度。另外在地化的元素、優秀的拍攝技術,加上層層堆疊的懸念及布局,更將故事的氛圍渲染到位,戲劇性的發展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故事表面上是推理故事,但背後專注的是不同角色的面向和行為,進而深入挖掘輿論操弄、人性掙扎、家庭關懷等議題,帶給我們諸多反思和啟發。   特別推薦給:吳慷仁或〈模倣犯〉小說的粉絲、對於檢警偵案、犯罪懸疑題材有興趣,抑或體悟社會亂象與反思的妳及你。-導演:張榮吉、張亨如演員:吳慷仁、柯佳嬿、庹宗華、姚淳耀、范少勳、江宜蓉、夏騰宏、林心如、陳博正、黃河(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舞伎家的料理人》舞伎與料理交織的空氣系日劇

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治癒系漫改日劇,演繹出優美舞伎與樸素料理交織的溫度。✅平凡卻又暖心的料理   這是一部暖心的日劇,除了能從這些女孩身上得到滿滿的鼓勵,當然也少不了那看似平凡卻又美味的美食。主角「季代」總是帶著愉快的心情和溫暖的手,做出一道又一道充滿溫度的料理,用溫馨恬淡的滋味治癒在祇園闖蕩的女子,成為大家最溫情的心靈雞湯,可謂「舞伎包裝之下的美食番」。她的食物不是特級廚師的神級美食,也不是精緻高級的分子料理,而是簡單平凡的家常菜;但正因為如此,才格外讓人安心,彷彿施了魔法療癒了所有人的靈魂。✅守護大家的溫暖笑顏   劇情的主軸在描述一群女子的夢想和成長,主角的正面心態更是故事的核心。季代離開家鄉到京都當舞伎的學徒,雖然經過幾個月訓練後被判定不適合當舞伎,但因緣際會下卻成為這個家的「料理人」負責大家的三餐。季代並沒有因此產生負面的想法,反倒是很高興能繼續陪伴著好友小堇,用食物的力量默默在身後支持她,這樣的心態非常可貴。劇中的『媽媽』形容她像是門前守護神「阿多福」的存在,總是笑嘻嘻面對一切,用笑容守護屋簷下的大家。✅各自不同的成長故事   除了轉任料理人的季代,以及把握每分每秒練習並快速成長的小堇之外,在「朔」這個家庭裡,每位人物也有各自不同的故事:梓媽媽以及媽媽桑千代、高中生涼子、吉乃小姐、鶴駒,還有蟬聯七年藝伎頭牌,但為了繼續獻藝,而拒絕建築師求婚的百子小姐,都代表著人生的不同抉擇和價值觀。雖然她們僅是支線劇情、著墨的篇幅不多,卻一點一滴豐富了劇本的內容,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各自的人生態度,最重要的是不靠男性來定義成就。✅是枝裕和的空氣系鏡頭   本作展現了是枝裕和一貫的標誌性拍攝風格。用清淡又自然、明亮又通透感的日式色調,挖掘出隱藏在故事線底下的人物情感。用最細膩的特寫,加上日式的慢節奏、輕柔的背景音樂,讓整齣劇顯得格外清新又溫和。人物間的對話時常飄遠或句點,鏡頭也常轉移到枝微末節的物品上,這樣的鏡頭語言便是「空氣系」的展現,著重的不是表面的物體或劇情,而是鏡頭下的情境和氛圍。捕捉出一簞食、一瓢飲,渾融在空氣之中的哲學及詩意,含蓄的文化底蘊。✅古都的傳統與文化之美   故事背景以日本的京都衹園為舞台,自然地呈現京都的古色古香,讓觀眾體悟日本傳統文化之美。隨著劇情發展,讓觀眾得以掀開舞伎或藝伎的面紗,一窺這項連日本人都不見得了解的傳統藝術職業。同時也能看到古都巷弄的經緯、神社和禮儀文化,甚至是下町的早櫻和初雪,透過各類景緻的自然呈現,慢慢地構築深厚的日本傳統。且對於這些面向的刻畫,不會流於以解釋性臺詞說明,而是用各類情境來呈現,在敘事上維持一定的質感。結語   故事用一道道看似普通卻療癒人心的料理穿針引線,把這群沒有血緣的家人交織在一起,編織出扣人心弦的真摯情誼。在導演「空氣系」的鏡頭語言下,畫面通透清新又唯美詩意,捕捉出埋藏在故事底下的人物情感和文化底蘊。不僅用最淺淡的筆墨,勾勒出屋簷下各個角色的抉擇和價值觀,更用細膩且純樸的視角,體悟日本的古都和傳統,還有承襲千年的深厚文化。九集的慢步調故事,彷彿清湯一樣,清淡卻暖心,這便是導演用心想傳達給觀眾的「一期一會」。-導演:是枝裕和演員:出口夏希、松岡茉優、橋本愛、森七菜(圖/翻攝自NETFLIX之公開發布劇照)

Read more

《愛情不設限第2季》:不畏主流,做自己的主流!

愛情不設限第一季非常得我心,請容我借用鏡週刊那精闢到不行的介紹:「這齣戲有女主角光著下體、也有男主角光著下體,但他們沒有在一起光著下體,雖然是有一起光著身子的性愛場面,但不完全是你以為的那樣。」第二季延續劇情,離婚的蘇菲回到出版社任職CEO,與麥克斯依然火熱熱的談著地下戀情。可是馬上發生了一件讓蘇菲無法面對的憾事——她的父親選擇以安樂死結束生命。蘇菲失去了活著的信念,她不明白父親寧願奔赴向死卻不對她訴說的原因,也難以向他人啟齒自己的傷痛,就連最親密的麥克斯,也被她拒於門外。蘇菲更出現了難以解釋的異象,使她的舉措更加脫序。同時,出版社正面臨新興轉型,創作自由碰上了財務危機、新思維與保守拉扯,步步逼向蘇菲做出決定。只是誰能保證,每一步都是正確的呢?這部劇挺有趣的另一個地方,是崩潰的都是中年人,無論是看起來事事想保全的蘇菲,還是固守藝術的傳統價值的菲尼克,沒有一個維持著想像中大人的優雅第二季專注在蘇菲的成長歷程上(想看蘇菲和麥克斯談戀愛的觀眾們抱歉了),第一季好看的曖昧界線、敢不敢做的挑戰,反倒在這次都變成為了鬧而鬧的梗,而非推動情節或關係,有些可惜。其他角色的篇幅也為了服務蘇菲一人而被吃掉了,導致追到中間時,有一度我抓不太到這季編劇到底要藉著蘇菲的痛與癒說什麼。在第8集,蘇菲一場與父親的對話,我才漸漸明白,那些光怪陸離的言行舉止,不過是在混亂的人生、多重身份的束縛間,找回一絲能夠操控自我的主導權,即使失速偏離軌道,也是出於自由意志造成的。這份任性再怎麼的委屈,卻也在一次次的突破後恣意橫行,但究竟越界了以後,我們在那片混沌中抓住了什麼呢?蘇菲好不容易在最後說出了心聲,也象徵性的做出過去她嗤之以鼻的爸爸的行為。當麥克斯要她做出「她不可能做的事」的時候,一切又回到了第一季禁忌遊戲的挑弄,但都經歷過拋棄的他們,明白了名聲、工作、地位、身份都是能拋棄的。唯有「自己」不行。只有你能陪奇奇怪怪的自己,可可愛愛的走下去。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