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MDb
《燃燒烈愛》:在消失之前,留下存在過的證據。
「如果能像未曾存在那樣消失就好了。」
人從出生開始,被迫正視自己的存在。飢餓感是驗證的手段,生理的飢餓、精神的飢餓,滿足的瞬間像夕陽、像火焰,在燒出最美麗的模樣後,灰飛煙滅。無中生有,再回到無,太極一般的循環。循環裡,徬徨地渴求,甚至創造,無非就是想聽見最深處的低鳴,在消失之前留下存在過的證據。
太喜歡了,富含詩意的推理片。陰鬱的悲傷感,從電影中一路鋪陳到現在,還留在我心裡不散。虛虛實實得讓人難以判斷,讓我想到同樣是韓國電影的《哭聲》,雖然完全是不同的題材,但在虛實中尋找答案,和對於相信的選擇,都有很耐人尋味的探討。而全片幾乎都是以男主角的視角敘述,主觀性讓事實的真假只能靠觀眾各自解讀。
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掉柴房》,看完小說後,更佩服導演李滄東挖掘其中精髓,並在地化呈現韓國社會的不安與恐懼。將主角從31歲已婚男子轉換成剛退伍的送貨小弟,場景也更鄉下,強化了徬徨感和階級差異的宿命感。
喜歡片中不斷重複的非洲舞蹈比喻,將人分為生理上的飢餓者和精神上的飢渴者。人人都是精神上的飢渴者,終其一生尋找生命的寄託、感受自身的存在。但生理上的飢餓卻顯示出階級的分化,當飢餓與飢渴同時存在,該是多麼讓人無所適從的狀態。也因為如此無所適從,四周的一舉一動、每一個聲響,都牽動著那不安的心。而虛實真假都由心而生,慾望與憤怒之火也隨之點燃。
姑且不論結局的真相,那個視死亡為解脫的眼神,和那脫去全身衣物,讓自己像新生兒般回歸赤裸的身體,都已讓我目眩神迷。
本片攝影美得不像話,女主角海美在夕陽下漫舞,將自己化作老鷹的畫面簡直是經典。飾演海美的新人演員全鍾淑表現非常亮眼,全身散發著土地感,自然又神秘的模樣,是本片的一大光亮。男主角劉亞仁更是精湛,豐滿的嘴唇讓我一度想到《醉生夢死》中的李鴻其。劉亞仁每個喘息和深邃的眼神,充滿生命力,隨著故事進行,情緒的層次也相當細膩。
生命深處的慾火、怒火埋藏著,等著被點燃。而燃燒之後,是真的消失,抑或是另一種存在?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