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入眠在看《我的出走日記》,非常寂寞的夜晚。我常常在想,一個人的臉上為什麼可以流露出那樣落寞的神情。明明是面無表情,但寂寞得無可復加。
想爬起來寫一萬字的內心獨白,到這個時候總覺得不能理解自己,為什麼可以如此強烈的感受。為什麼被那麼強烈的寂寞襲中。我好久不用孤獨來形容我了,是寂寞。人類世俗的,非無用的一種。
不知道為什麼走到這個地步,不能說任何的話了,話到嘴邊,又變成了沉默。沒有地方表達,無人想要傾述,更不想像個酒鬼一樣胡言亂語,不知道為什麼又陷入這樣的情緒狀態。
這種「總是覺得疲憊,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是現代年輕人大多數人的狀態,引起共鳴之深造就了這一部劇。細膩且真實的生活刻面,娓娓道來的自癒故事。
劇中,細膩的情感剖露,兜兜轉轉相愛的人,一見便傾心的朋友,性格很相投的愛人,以及那麼多不同的悲傷和寂寞。
具先生和廉美貞始於崇拜關係,這種「崇拜」很像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定義的:「原始母愛貫註(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
這是母親在孩子出生後的一種產後狀態。意思是,媽媽心中有孩子,能自然而然地想著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全然尊重孩子的感受,且不費力氣就能做到。
像許多真正的精神和超凡事物一樣,這種愛很難描述。它是一種無條件、無限制、無障礙的愛,常常被比作上帝(或宇宙)對我們的愛。比如,美貞對具先生表達的愛的方式是:我想坐在小時候的你身邊陪陪你、我要像背一歲孩子那樣,把你背在身上。
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到「活著」,能從搖搖欲墜的無意義感中逃離,是通過付出不計一切得失的愛而達成的——無條件的愛別人,愛他者,不評價,不把對方當做成就自己的工具,不絞殺對方的欲望。
它的另一種含義是,我也要開始無條件地接受自己了。
我要降低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敵意,建立在同情和尊重基礎上的成熟之愛,獲得「存在被感知」的平靜與釋然。
主動去崇拜吧,如信仰一般,這份崇拜是一顆樹種,在各自心田深深扎根。
枝繁葉茂,亭亭如蓋;
心安一隅,冬暖夏涼。
能量源源不斷地生發而出,成為了彼此獨自面對世間一切的生機和底氣。
從現在開始,不再會為了避免結束而不去開始,不假裝幸福,不假裝不幸,誠實以對。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