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緣分,是用來形容我們初次遇見的那些人,所謂的命運,則是用來形容陪到我們走到最後的人。」
我們如何尋找失去的幸福?《壞媽媽》的故事一開始是這樣的,經營養豬場的嚴苛母親陳英順(羅美蘭 飾演),獨自照顧著聰慧機敏的崔強豪(李到晛 飾演)長大,見他一路高升成為檢察官,母子關係卻始終疏離,陳英順失去身邊所有親人之後,對兒子賦予重任,盼望他將所有時間、精力都在學習上,課外活動,再見、談戀愛,再見、看電視,再見、玩玩具,再見,就連吃飯都不能吃太飽,就只怕會不小心太睏,無法念書。
傳統東亞的親子教育,在《壞媽媽》的宿命原罪之後,變得更為傷感,陳英順寧願強豪恨她,也要望子成龍,是因為她見證到韓國社會資產階級的不公平,為所欲為的富商財團,竟可以與檢調單位攜手,讓她一夕之間失去所愛,陳英順的苦難造成一個循環的悲劇,她只能夠這樣表達對兒子的愛。
至於崔強豪呢?在母親經歷過這麼多苦難之後,他不知為何自已失去童年與純真,只能在心底抱著渺小的希望,等我離開了,我要有自己的生活,直至後來才得知母親的辛勤,希望能透過一己之力,孤獨完成復仇。
明明勢單力薄,卻還想要翻轉僵化的社會體制,《壞媽媽》有多段戲都讓人看了心疼,強豪帶著政二代女友返回昭友里的老家,母親穿著一直捨不得穿的衣服,吊牌還未剪掉,所有的精心準備,看在有錢人眼裡都微不足道,其後更產生更多的悲劇,強豪的智力退化成7歲時的回憶,陳英順再度一肩扛起照顧兒子的重擔,見證兒子一直念念不忘的句子,「吃飽飯就會想睡覺,想睡覺就沒辦法繼續讀書」,瞬間讓她痛徹心扉,多年以來的相互逼視,總算慢慢舒緩成和解。
說到這,便覺得昭友里的這群夥伴實在可愛,有時以為他們要狠下心趕走養豬場,卻又不捨陳英順一路走來如此辛苦,他們互有小抱怨,活得真是辛苦,卻又如此真實。
但是「壞媽媽」何以成為「壞媽媽」,在南韓教育、貧富差距以及社會議題的面貌下,透過這對母子為核心,展現南韓從過往窮困的八九零年代,進化到現今的富庶繁榮,雖已是人心不古,無權無勢的小人物,就連尊嚴都無所獲,豬舍被燒,丈夫死亡,兒子也身受重傷。
世界彷彿是這樣,達爾文說過的,適者生存,「壞媽媽」以為變得強大,才可以閃避掉上一代的不幸,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不懂得如何去說,怕稍微動了性情,略有軟弱,就無法蛻變成無堅不摧的人。
但是軟弱也是很好的,軟弱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誰。
陳英順重新照顧兒子,才終於理解自已的兒子,她得知自已身患重病,帶著兒子走一遍告別式的流程,自已去拍了遺照,即便生活過得這麼辛苦,但當她穿上漂亮的套裝,臉上卻是掛著微笑。
聚集著所有的不幸,沒有了愛情,沒有了工作,沒有了親情,陳英順心裡是苦的,為何總是綻放出甜笑呢?
直到最後一集,我們才突然知道陳英順的答案。
「我想世上應該沒人比我更不幸了,可是,所謂的人生,真是既神奇又可貴,當我們失去了某種東西,必然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補償。
失去了父母,讓我明白丈夫的珍貴,失去了丈夫,讓我明白兒子的珍貴,而我兒子受傷後,讓我明白必須照顧兒子的我,是多麼珍貴的存在,也因為我的人生如此短暫,讓我明白替我填滿空缺的各位,對我而言是多麼的珍貴。」
每一個母親,在自己的腹內孕育血脈,體驗自已的生命包含著另一個生命,這種可能沒有回報的愛,卻讓自己重新見證嶄新的世界,她們也許都曾想對自己的小孩說聲抱歉,對不起,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不是我答應要帶你看見的世界,但只要陪在孩子身邊,就感覺一切和平。
是的,在我們身處如此廣袤的遼闊宇宙,愛可能只是一種幻象,始終步步為營,深怕血本無歸,卻又是無悔於動心的每一刻,因為就這麼輕易放手,未免也太寂寞了。
陳英順知道自己最後將要告別,她在法庭上高聲疾呼「萬歲」,即便所有人呆愣住看著她,同樣都理解她的不堪,此刻終於有了出口,那句「萬歲」,是為了兒子喊的。
她說自己的生日願望,就是在下一輩子,與崔強豪再當一次母子,「我保證,到時候我一定會做得很好」,到時不會跟兒子說只有成績才是重要的,不會再對兒子的繪畫天賦視而不見,不會忽視兒子渴望多吃一匙飯的眼神,不會因為兒子痛苦受難時強忍淚水,要是跌倒了,會扶他站起來,害怕了,則會擁抱他,會說「你表現得真棒」、「謝謝」還有「我愛你」,「我不會這麼快離開你的」。
但說回來,《壞媽媽》之所以動人,是因為不說「再見」,而是說「晚點見」,陳英順相信「晚點見」象徵著一種怦然心動、雀躍的心情,很快就要見到心愛的人了,無論往後的人間世事增添滄桑,想見的人再也不見,也得擁有一種熱切的期待,不會消失,不會遺忘,終有一天會在眼前重現那張,熟悉的臉龐。
我們說好了,晚點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