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歷史」的搜尋結果

去法國前先跟著電影玩轉巴黎,踩點地標快筆記

▲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網站《午夜巴黎》電影劇照 說起巴黎,絕對會想到的形容詞莫過於「浪漫」。而這個浪漫的花都巴黎,是許多人旅遊的夢想清單之一,也是很多電影、MV的取景地,以法國巴黎為背景的電影中,經常帶點浪漫、懷舊的氛圍。包含大家最為熟悉的羅浮宮、巴黎鐵塔、左岸、凱旋門、莎士比亞書店,還有經常見到的蒙馬特山丘、比爾阿克姆橋、協和廣場等等…都是常見的地點。而法國的美可以藉由觀賞幾部法國經典電影,跟著影片中的主角們一起走入時尚與歷史交融的美麗花都。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雙風車咖啡館(Café des 2 Moulins)

Read more

中國漫改新希望《異人之下》上桌

由彭昱暢、侯明昊主演的《異人之下》在9月底圓滿收官。豆瓣評分8.1,熱度一度超越主流熱播劇《雲之羽》,成為今年度最受矚目的漫改劇。 《異人之下》改編自米二《一人之下》中國漫畫。講述少年張楚嵐(彭昱暢飾)無端被捲入異人世界中,與神祕少女馮寶寶(王影璐飾)組隊探查巨大的歷史謎團,一場正邪對決蓄勢待發。原著漫畫點擊量超過250億,為中國動漫總榜第一,在豆瓣評分超過9分,擁有非常龐大的原著粉絲,因此在開播初期就備受觀眾期待。「十個漫改九個毀」雖是一句玩笑話,但也道盡中國漫改的困苦現狀。次元壁常常成為觀眾接受不良的最大主因。很多漫畫、動畫上能玩轉花俏的梗,放到影視劇上卻要面對可能會讓觀眾犯尷尬癌的考驗。《異人之下》在開播初期也被群嘲許久,異人世界觀的建立與各派系糾葛解釋資訊量的龐大或為主因。其次是主演與原著角色的適配度疑慮,男主角已經盡量找到漫改專業戶彭昱暢來出演,彭昱暢曾出演過中國真人版網球王子《奮鬥吧,少年!》、青春漫改《快把我哥帶走》,在面對漫改題材相對駕輕就熟。仍被觀眾嫌棄不貼角色。但隨著世界觀搭建完成,劇情也漸入佳境,彭昱暢等主演逐漸被觀眾認可。高還原度也是原著黨最終買單的主因之一。包括粉絲覺得最難實現的月下遛鳥名場面也被拍出,誠意滿滿的拍攝成品令不少粉絲感到驚喜,評價開始大幅翻轉。《異人之下》題材也與近期韓國熱劇《Moving 異能》類似,不少網友甚至拿其與台劇經典的《終極系列》、《萌學園》做比較。也證明了中二熱血的劇種不管什麼年代都有存在的必要。《異人之下》在得到觀眾認可之外,更是得到中國官媒點名認可,是非常難得以中式超級英雄題材成功的作品。導演許宏宇也曾提及,中國超級英雄的影視題材在市場上還很缺乏,《異人之下》是他跳脫西方製作超級英雄的慣用視角,改用東方視角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去製作的作品,從成果來看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輸出。《異人之下》熱播收官後,導演許宏宇在採訪中透露《異人之下》將是系列作。第二部預計於10月底開拍,但截至10月底,官方官宣日期遲遲未定。網傳演員們的檔期不一定能配合拍攝,或許無法做到原班人馬全數回歸,劇粉對此小道消息感到失落,希望劇組能排除萬難,滿足劇粉想看到原班人馬回歸的願望。畢竟異人世界裡,他們都是互相成就的靈魂人物啊!

Read more

近代戰爭片不再討論國家情懷,更多是同胞之間的深刻情誼

▲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網站《鋼鐵英雄》電影劇照 曾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遙遠,事實上並非如此,2022年2月24日,近代歷史也將烙印著這一天。俄羅斯揮軍烏克蘭,打破自冷戰結束之後的和平年代。身處台灣的我們看似遙遠,但卻是開啟了世界的全新局面。其實,短短的30年間早已發生超過50場戰役,頻繁到我們已不再用心關注。這個時代下,電影界的愛情片、喜劇片及動作片越來越多,總是少了一點真實感!筆者相信每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戰爭電影,年過四十幾歲的影迷也許會聯想到《珍珠港》、超過五十幾歲的世代,可能想起的是《搶救雷恩大兵》。今天筆者將推薦2部三十歲及二十歲影者高評價的戰爭片,讓我們從電影及歷史改編中反思和平的珍貴。 《鋼鐵英雄》

Read more

二戰納粹受害者超過1700萬人,用大銀幕帶你看歷史

▲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網站《戰地琴人》電影劇照 2016年新竹光復高中扮演德國納粹事件,截圖被轉載到批踢踢實業坊八卦板引發軒然大波。讓二戰時期納粹的恐怖事蹟,在台灣再度被喚醒,歷史雖然會過去,但是留下的疤痕卻會一直存在,如果不去理解,就會不小心弄破已經結痂的傷疤,更遑論原諒。德國納粹於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之後針對猶太人進行大規模屠殺。納粹之所以充滿爭議,主要是他提倡專制的法西斯主義、無情屠殺猶太人。歷史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其實真的很難感受到對於猶太人大屠殺或者集中營到底有多殘酷。下面三部電影,用影像敘事重塑了當時環境下的氛圍,並且提醒世人,不要再度讓悲劇重演。 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講述了納粹軍官的兒子布魯諾,因為父親搬到集中營附近,好奇前往集中營去一探究竟,碰巧遇見了與自己同年的薩謬爾,並與猶太男孩什穆爾成了朋友。然而兩個孩子的友誼,卻在戰爭背景下走向了悲劇。片名中的「條紋睡衣」指的是猶太人在集中營穿著的囚服。在純真的孩子眼中卻只是睡衣。電影以孩子的眼睛呈現出戰爭與血腥現實,利用簡單純粹的文字描述歷史上這段納粹黑暗的歷史過程,沒有主觀批判只有孩子的真誠對話與友情,以友情的角度敘述一段殘酷的歷史。

Read more

夏洛特王后: 柏捷頓家族前傳

(圖片來源:NETFLIX 官方資訊網站 Tudum)

Read more

續集揪心虐戀的《戀人2》開播前《戀人1》的重點人物大整理

(出處:戀人)(出處:戀人)李張灦(南宮珉 飾)是一名精通滿族語言且武術高超的神秘士族。看似花花公子,傳聞各地都有情人的他,卻對吉彩一見鍾情,因此一直周旋在吉彩身邊。 (出處:戀人) 吉彩(安恩真 飾),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戀愛腦的她無時無刻都在想與延俊公子成婚,即使延俊喜歡恩愛的事實擺在眼前,仍一無反顧,滿腦都是延俊公子,對村內的公子也常常使出大大小小的撩男十八招。 (出處:戀人) 延俊(李學周 飾)是一名成均館儒生,自小無父無母,自認虧欠恩愛(李多寅 飾),因此將君子之路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戰爭時為有一席之地,棄冠持刀投入戰爭中就為了對君主展示忠心。 (出處:戀人)

Read more

2023必追4部古裝陸劇!清單快快收藏起來!

你也愛看古裝劇嗎?戲劇的轉片從多年前的歷史古裝劇,一直到現在已加入更多不同元素。不只是加入野史,還有更多想不到的劇情。每個角色的服裝、扮相,經常美上天、帥到掉渣,讓人多看兩眼。尤其是今年,古裝陸劇更是傾巢而出,量多到每個月看5部,可能都看不完喔!2023年半年絕對是眾劇雲集的時間,從《去有風的地方》、《狂飆》、《星落凝成糖》、《重紫》、《雲襄傳》、《護心》,再到爆款神劇《長月燼明》。如今2023下半年的劇你都看了嗎?古裝連續劇製作逐漸成熟,題材不只是古裝、武俠、愛情,更加入玄幻、穿越等,最重要的是演員表現都非常亮眼,今年更是捧紅不少新生代的實力演員。《保護我方城主大人》 類別:愛情武俠  演員:張悦楠、嚴子賢、于軒晨 網路劇《保護我方城主大人》由爆款熱劇《奇妙的命運呀》原班人馬打造而成,木兮和軒月兩座城池世代交惡,試圖吞併彼此。木兮城老城主只得一女葉昭南。老城主便秘密隱藏了女兒的性別,從小命昭南女扮男裝繼承了城主。某次意外陰差陽錯,遇到了軒月城城主柳軒冥。上演一場兩位擁有家族世仇的城主,相遇後的愛情故事。

Read more

不做功課就不能看的金馬大贏家《五月雪》?

金馬九項入圍大熱門《五月雪》上映後,該片導演張吉安曾經談論本片是「只能在異鄉溫柔的讀的給家鄉的情書」,這部穿越時空,從1969到2019的兩段式電影,展現了馬來西亞不能談論的禁忌話題:一場至今弄不清死者身分的大屠殺。侯孝賢與阿比查邦風格?其實拿侯孝賢或者阿比查邦來看張吉安最初是一種常見的宣傳策略,因為一個新導演我們往往習慣用名導的來描述以增進觀眾的興趣,尤其如果導演自己有表達對特定導演的偏好,那麼我們就更容易順著導演的指出的某種偶像來描述該導演的「優點」比如說有些人在張吉安的電影裡看到了侯孝賢的長鏡頭或是對遠景的著迷,還有這種對「童年往事」的留念,畢竟《南巫》他就直說這是改編自己父親的故事,其父自從被下降頭後就成了乩童,而張吉安其童年更有目睹過許多怪奇的往事,這就是為什麼其提到阿比查邦,在阿比查邦的世界裡,這些事情也很正常。但這種語言描述策略一個很大問題就是,如果導演真的脫離了他的偶像的影響,而越來越在其新作品裡展現他自己,那麼他以前那些被稱讚為像某些導演的優點就會馬上變成一種拘束,一個很簡單的原因是,張吉安年過中年才當導演,然而其除了本科是念電影之外,還是一個多年的廣播人還有戲曲人甚至是人類文化田野調查人,這跟侯孝賢野路子出身直奔片場或者阿比查邦裝置錄像到藝術電影的路徑有天壤之別,更多的帶有某種知識分子的色彩,這就是為什麼要論解釋自己的作品的能力,張吉安會比這兩位前輩還厲害,因為他是先深度的了解這些他拍攝的事物背後的強烈的因果關係,而非以一種神話式的或者是氛圍取向的策略來經營他的電影,你在他的作品裡面找不到什麼知識上辨認不出來的東西或者難以解釋的選擇。更詳細的說就是,張吉安的電影,是在試圖去理解他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乃至於那些超自然但仍然具有真實生活質感的事情,他在疏理這些事情的過程裡,發現了種族、文化、宗教等多樣元素的介入還有一個繁複的權力場域,而他所做的就是將其再現出來甚至是除魅化的,而這就是為什麼他在呈現超自然事物,比如說白皮膚的小鬼,或者是被困山洞的珂娘時,一切都如此清晰且可見,彷彿人神之間的界線就像各種種族、文化、宗教等多項差異那樣是可以跨過的,其中沒有任何「跨不過去」的事物。就像他父親告訴他的,他並沒有當乩童的天份。張吉安清楚的知道這一點,以致於當他在自己的電影,無論是《南巫》或者是《五月雪》時,比起「他扮演的對象被再現」這件事,更重要的是去「再現對象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他真正強調的,不是這些具有差異性的馬來西亞多元文化,者神怪傳說,從他這個馬來西亞華人看來有多獵奇多刺激,而是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社會關係網之內。然而到了《五月雪》,《南巫》的「懸念」則成了一種「留白」,這裡有了「跨不過去」的事物。「從小我在外面玩太晚回家時,婆婆就會恐嚇我,你再不聽話,『513』就把你吃掉!當時我以為那是一個怪物還是什麼。」513首先以怪物的身分進入張吉安的生活,而他至今所做的一切都在試圖理解它。《南巫》到《五月雪》的性別延續與策略轉向在《南巫》裡面,延宕在整個故事的事件首先是一名女性阿燕的丈夫阿昌莫名生了怪病,甚至會吐出鐵釘,就醫無果下,不信神的她只好尋求馬來西亞上各種宗教與儀式,來試圖拯救丈夫,那是華人祭拜版的拿督公,是歸化為伊斯蘭解降師的暹邏師父,也是山洞裡的珂娘,珂娘從中國而來,被馬來巫師愛上,強硬施法使其留在這裡,並最終接受當地服飾紗籠,有別於外界謠傳其脾氣不好,她幫助了同樣身為女性的女主角。在這過程裡觀眾也會對宗教與儀式產生思考,在馬來西亞這個多元之地,你根本不知道你惹到什麼超自然力量,而這些超自然力量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比如當珂娘要阿燕把其丈夫阿昌平日喜愛祭拜的拿督公與其衣物沈入大海時,我們便看到了某種女性超自然力量,對男性超自然力量的反擊,拿督公的乩身講話暴躁且憤怒,而珂娘溫柔且平靜,阿燕則聽從其指示,來到丈夫被下降頭的大樹下,拿起馬來西亞的儀式劍大喊:「我不怕你了!」儼然已從這一切混沌裡站穩腳跟,不只是對降頭鬼或者背後下咒者,還是對這一切反覆跌宕的生活,包括體現權力競逐的語言政策,我們不能忘記在電影設定的1987年,去年入獄的馬來西亞首相納吉也曾在惡名昭彰的「茅草行動」說道,他不會收回馬來短劍,直到上面沾滿華人的血。其實如果真的要替張吉安這樣的奇幻恐怖電影尋找一種近親來比附的話,更像是威廉·佛雷金知名的恐怖經典《大法師》,因為本片同樣也是一名不信教的女性為了拯救自己的家人才慢慢從相信科學逐步皈依天主教信仰,所以擺在她面前的是「信與不信」的問題,而在馬來西亞這個地方,多元種族、文化、宗教的相互衝突與相互影響體現在本片裡,你完全無法只依靠一種力量在此求生存,伊斯蘭文化在馬來西亞的主流化一方面成為穩定馬來西亞政治的基底,另一方面其對其他文化在本質上的排擠也妨礙了馬來西亞的共存與團結。這就是為什麼張吉安需要拍《五月雪》,在這部片裡,他試圖更加逼近一切的起源,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一切的種族、文化、宗教的衝突。今年《五月雪》是轉向,也是一種回歸,因為早在2018年的《義山》這部短片裡,張吉安就以女性為主角,展現中國戲曲與義山亂葬崗之間的並置,而時序上,《南巫》發生在1987年,該年政府大規模逮捕異議人士並施加酷刑以噤聲人民的「茅草行動」實際上是1969年的「513大屠殺」的延續。但是513又從何而來呢?張吉安進一步的追問時,他找到的是狼牙皇帝,還有狼牙皇帝這部電影的編劇,東姑·阿布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他又是誰?他是馬來西亞開國元勳,而他父親是吉打蘇丹國王在《五月雪》裡,乍看只涉及了兩個時空,但實際上你會發現,馬來西亞一切都在片中出現的文本裡,不斷的溯源,如同片頭所放置的馬來紀年裡面寫道,控制麻六甲港口的明朝皇帝因為要讓麻六甲王朝的蘇丹臣服,而生了痲瘋病,最終只能藉由喝蘇丹的洗腳水來道歉才能獲得治癒。換言之,馬來人,曾經拒絕中國的統治而不願屈居於他們之下,然而馬來人掌控的政權在未來的某天成了當年他們反抗的壓迫者,因意外飲血而成為嗜血的狼牙皇帝,這是張吉安置於片中的批判。至此可見,張吉安的《五月雪》與思想不只是為了華人受害者的權益,還是以馬來西亞為主體性在生長的,否則他只需關注與展示華人離散史的部份即可。但是不知道上面這些就不能看《五月雪》嗎?從女性入門的共情不需科普可能是吃了上次《南巫》票房慘澹的虧,電影裡,《五月雪》這次在字幕上不只寫出許多細小聲響是什麼,還幫一無所知的觀眾科普裡面的各種物件或者標語,可以說非常貼心。而這也體現了馬來西亞是一個種族宗教文化的多元之地,這些多元造成了觀眾在知識上接受的隔閡,甚至因此而不敢接近這部電影。然而我認為本片有很多你不需要先去科普,不需要先查資料也能看懂的東西,甚至我認為這些東西,甚至是張吉安在電影裡做的最好的東西,是這些東西讓觀眾看完《五月雪》之後被為之吸引而跟著去查詢片中的歷史脈絡,自行拼湊這一切來龍去脈的隱含細節。我們不能夠把《五月雪》看做是張吉安這一生的文史報告,更不是一篇影像論文。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感受的是片中角色的處境,比如萬芳飾演的阿英,她作為一個女性從小就和身為娘惹族的母親受到爸爸的打壓與邊緣化,只因娘惹意味著沾染了馬來文化的不純華人,當哥哥被爸爸帶去給拿督公祝福時,在教室被其他學生霸凌的她,在被母親牽去給父親後,不只沒有受到安慰,母親給父親的,她那被同學弄髒的衣物還被父親嫌棄而不拿給拿督公祝福,即便母親提著飯菜過來。而當父親帶著她的兄弟去大華戲院(Majestic Theatre)看《負心的人》時,她只能夠被留下來跟母親一起看戲。多年以後,失去了父親與兄弟的阿英,決定踏上旅程尋找父兄的屍骨,這時電影已經演了超過一半,觀眾也與她一起透過不同的鏡頭語言,來到2018年的當代,外頭世界好像已經擺脫歷史,然而其中仍有事物在騷動。張吉安在處理《五月雪》時,透過片中權力最低下的女性來做為倖存者,讓觀眾體會到她們的艱難處境與深沈哀傷,阿英與其母親在513中活下來,而母親餘生都在尋求其父親還有兄弟的屍骨,這就是為什麼時空一跳後,作為成年女人的阿英被憤怒的丈夫灑金紙並咒罵她就跟她的神經病母親一樣找墳找到死好了。在此,一個本該和樂的家庭卻被切成兩部分,只因為一方缺乏了另一方的記憶,他們不像觀眾,與阿英一起感受過那一晚「跨不過去」的恐懼,那是突如其來的槍響與悲鳴,是視域之外的死亡與暴力,她與母親,還有那些同樣失去家人的戲班子們,在戲臺後感受那隔一層廉幕的大屠殺,如同世界各地的觀眾坐在電影院,隔著銀幕,不斷接近,並思考著這一個異樣的時空,那種出自於人,卻超乎於人,不斷揮之不去的恐怖還有傷痕,絕對不只馬來西亞的513事件,而目睹者自此無法與未目睹者生活在同一個位面上。正如阿英的丈夫先是用柵欄把家圍起來,又在抓到阿英偷偷搭他妹妹的車要前往義山雙溪毛糯亂葬崗時,一邊咒罵一邊拿菜扔她們一樣,性別在此用來作國族分裂的隱喻,一個家因為這樣不再和諧,但這種和諧並非難以解決,只要其中一方不要用自己的「看不見」否定另一方的「看的見」即可,這種「看不見」與「看的見」的差異,進一步呈現在阿英終於抵達的墳場那裏,她不知道她的家人是否真的在這裡,這就是為什麼她的第一站還是得去大華戲院祭拜父兄,因為她知道他們死在那裡,同時觀眾也藉由張吉安的電影看到那台載走滿山屍體且一路滴血成溪的卡車,進一步暗示還沒徹底死去的弟弟在車上的最後煎熬。而阿英,最終遇見了穿著戲服的女鬼,這是片中另一個與阿英家有關係的家庭的母親,她也在513中失去了自己的母親甚至是她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隔這麼多年她還穿著戲服。在張吉安的電影裡,女性地位的平等與種族乃至於文化甚至是宗教的平等是同樣重要的,對張吉安而言,過去無法藉由遺忘而克服,這條路終究是走不通的,而如果最被打壓者都能支撐下去持續前行,何以政府要用各種理由推托追尋並展現真相的「團結責任」?《五月雪》確實不是控訴,而如其所言是情書這封情書說的是「是時候帶起那些被遺留在過去的孤魂野鬼,還他們真實容貌,一起走向未來。」義山的亂葬崗不該繼續是亂葬崗,政府應該公開相關檔案,協助家屬一起還原真相,並讓他們找到家人,以利馬來西亞真正的團結,這就是馬來西亞人張吉安而不只是華人張吉安透過本片想說的,他在本片展現了馬來西亞不被看見的過去,然而這卻不該是終點,因為終點必須由整個國家上下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實現,這就是張吉安寄寓影像的情感,即便馬來西亞不是刪減就是拒絕他這些關於馬來西亞的作品在本地上映,他也要將這超越時空的情書在世界讀出來,為了走不出來的馬來西亞。 

Read more

歷史名人精彩生平躍上大銀幕!盤點那些經典傳記電影

Read more

學運熱血沸騰的爭取權益,用血淚喚醒了人民的公民意識

學運熱血沸騰的爭取權益,用血淚喚醒了人民的公民意識 用聲嘶力竭的氣力勇敢吶喊,這些聲量吸引人民開始關心政治

Read more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