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熱血沸騰的爭取權益,用血淚喚醒了人民的公民意識
用聲嘶力竭的氣力勇敢吶喊,這些聲量吸引人民開始關心政治
這是社會力量的新動能,激起每一位愛國愛家的人們,對現況的不滿與改造現況的積極
長大以後接受了社會的不公平,你見義勇為的靈魂還存在嗎?抑或是你已經放棄阻止、放棄改變世界?慢慢丟棄自我,因為順波而流總是比較容易生存。然而,一個人的沉默卻會慢慢變成整個社會的默許。我們依然有能力改變世界,只要我們不畏強權,站在一起為自己的家園站上街頭。這就是社會運動。透過主人翁的視角,用小小的動能旋轉整個社會,儘管不一定成功,但青春總是會留下些什麼。
《青春並不溫柔》
1994年,解嚴後的九O年代場景,因為自由思潮掀起、民主意識席捲校園。某大學美術系爆發一場爭取「創作自由」的罷課,以學生運動為背景,描繪三位抗爭主角間的青澀愛情故事。青春也許並不溫柔,甚至酸澀、辛辣、苦更多一點,大一新生梁季微認識發起抗爭的王毅光女友魏青後,誤打誤撞加入抗爭團隊,在思想的碰撞中覺知自由的意義,同時也看見革命運動的不同聲音,此時又再度發現,自己竟淪陷了一段無法想像的愛情。
《女朋友。男朋友》
「一個人跳舞是造反,全校一起跳舞叫做民意,造反有理,青春萬歲!」民國80年代,剛經歷解嚴、解除黨禁和報禁是當年野百合學運的背景,電影用陳忠良的愛情故事,跨越時空經歷生命裡的四段學運,紀錄自由民主的爭取、解放以及追求自由的代價,更是綿延27年的情感故事。深層陰鬱的情感壓抑,其中有身在校園的青春洋溢和理想抱負、追求自由的輕快與放縱、痛快愛過卻終究擦身而過甚至事與願違的椎心之痛,為愛犧牲、因愛痴狂,驀然回首時,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只看到血肉模糊的心。經歷現實的洗禮再次相遇,對一同奮戰的摯友屈服於體制的不諒解,到最終的釋然,演繹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迷茫與掙扎,最後,歷史仍繼續發生。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改編自韓國真實的政治運動,1980年全斗煥政變後掌握大權,澆熄韓國民主的希望之火,光州人民群起抗議,卻遭到血腥鎮壓。新聞訊息被封鎖,此時一名德國記者彼得假冒牧師入境,搭乘計程車到已被封鎖的光州,就為了獲得這場社會運動的真實報導,揭開暴虐政府企圖封鎖消息、假裝和平的面具。原本不願淌混水的司機金萬燮趁機想離開這混亂之地,卻因緣際會又與彼得相遇,即使目睹了政府的殘暴鎮壓,為照顧女兒的金萬燮最終還是選擇離去,回程的途中卻聽到外地人都相信政府對學生們的誣陷,受不了內心的折騰,良心不安下又回了頭幫助記者彼得逃出韓國,公開殘暴的報導影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