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MDb《親密》:成長是難以癒合的傷口。“They’re behind us, run!”Growing up is when the moment you just realized that was the last time embracing each other, childhood had already been gone. An extremely heartbreaking story told in a gentle way. Lukas Dhont’s tender images and elegant narrative are giving the cinema a precious blossom.凋零的花揉入土裡,我們的親密將深植心底。「美麗、疼痛,成長是難以癒合的傷口。」2019年看了Lukas Dhont的首部作品《芭蕾少女夢》之後,寫下了這句話。如今看了新作《親密》,竟能得出相同的感受。延續前作的青少年成長題材和性別議題,《親密》更加幽微、收斂,力道卻出奇驚人。
Read more資料來源:BnF 一般想到漫畫,我們都會聯想到日本,甚至是美式的漫威等大作,但是你知道法國也是漫畫產出大國嗎?走進他們的書店,許多人低頭翻閱的都是色彩鮮豔的漫畫,放眼望去比例接近一半都是精裝版且誘人的封面,四分之一的銷售也都歸功於漫畫,為什麼法國人這麼熱愛呢? 其實,在漫畫史中有一個獨特的分支叫「法比漫畫」(Bande Dessinée),又簡稱為BD,意指由法國和比利時產出的漫畫,雖然各自都有獨特的作家,但由於比利時也有法語區的關係,因而和法國有許多共通點,像是文化和共同的經濟區,而產生了這個共有的商機。
Read moreImage source: © WRONG MEN/ RTBF 《預兆》(Omen/ Augure)於2023 年5月23日坎城影展上首映,由剛果裔比利時導演巴洛吉·齊亞(Baloji Tshiani)執導,主要探討非洲巫術和迷信。該片在第76屆坎城影展上入圍「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單元,並榮獲新聲獎(the New Voices Award),之後又代表比利時角逐2024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這對剛完成處女作的巴洛吉來說是極大的肯定。 《預兆》片長90分鐘,電影語言為法文,拍攝歷時23天,在18個不同地點進行,製作地點橫跨比利時、剛果民主共和國、荷蘭、法國、德國和南非。此外,該片獲得了VRT、RTBF、瓦隆-布魯塞爾聯邦電影中心、screen.brussels、荷蘭視聽基金會和聯邦稅務局等機構的財政支持。
Read moreImage source: 柏林影展 比利時獨立電影《小世界》(Here)在2023年2月的柏林影展上播映,並於「邂逅」單元中獲得了最佳影片獎,同年,為了推廣電影,導演巴斯・德沃斯(Bas Devos)與製片人參加了台北電影節。《小世界》是關於一對追尋歸屬的男女在相遇後互相治癒的故事,兩人都因身分認同而對於所在地感到疏離與不安,同時兩人也因彼此的相遇而感到溫暖與救贖。德沃斯曾在採訪中提到過在電影製作上受限於比利時市場小的困境,因此在努力過後才找到了發行商,而在首播近一年後,《小世界》終於在2024年1月17日於比利時上映。 《小世界》闡述了一段關於一名羅馬尼亞建築工人與一名比利時華裔研究苔類植物博士生間的愛情故事,故事發生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電影中觸碰了移民議題,呈現外國人在異鄉打拼的感觸,以及找尋歸屬感的過程。假期要到了,斯特凡(Stefan)還不確定回羅馬尼亞後還會不會再回到比利時,在回家前,他用冰箱裡的剩菜煮了一大鍋的湯準備作為告別禮物分給親朋好友。回去前某一天,斯特凡在森林裡遇見了淑秀(Shuxiu),他被她關注苔類植物-近乎看不見的事物-的舉動給吸引,這讓他停下了腳步,一段浪漫的邂逅就此展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