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MDb
《親密》:成長是難以癒合的傷口。
“They’re behind us, run!”
Growing up is when the moment you just realized that was the last time embracing each other, childhood had already been gone. An extremely heartbreaking story told in a gentle way. Lukas Dhont’s tender images and elegant narrative are giving the cinema a precious blossom.
凋零的花揉入土裡,我們的親密將深植心底。
「美麗、疼痛,成長是難以癒合的傷口。」2019年看了Lukas Dhont的首部作品《芭蕾少女夢》之後,寫下了這句話。如今看了新作《親密》,竟能得出相同的感受。延續前作的青少年成長題材和性別議題,《親密》更加幽微、收斂,力道卻出奇驚人。 原文片名Close除了是親密,也有封閉、癒合的意思。
|第一層Close:親密
前段烏托邦似的花園、地道,鋪墊出男孩們最親密無瑕的情感,也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紅色房間如子宮般保護、孕育著愛與友誼,任何對性別思考的雜質都還沒流入。那是當與世界交流的門尚未開啟所存在的童話,也是最純淨的Close。
|第二層Close:封閉
離開房間,學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有毒的父權凝視無所不在。「為什麼女生們可以牽手、擁抱,男生們連靠太近都不行?」對男性溫柔的束縛、對男性親密的恐懼開始動搖了男孩之間的情誼。兩人躺在草地上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Léo一再試圖拒絕Rémi躺在他身上,輕吐的一句:「好熱。」背後卻是百般的思緒掙扎。美好的親密因爲社會的眼光變質了。床邊的扭打是對社會化的反抗,於是腳踏車道一分為二,房門上了鎖,這是Rémi的Close。 社會化的過程有倖存者就有犧牲者。Léo依循自己的求生法則認識新朋友,加入冰球隊。Rémi則繼續享受熱愛的音樂,然而舞台上的單簧管卻開始挾帶著憂傷。「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在這裡看來殘忍得令人心碎。校外教學回程的遊覽車,世界靜止了,Léo被凝結在愧疚中。遲遲不敢下車接受的真相封閉了他的心,這是Léo的Close。
|第三層Close:癒合
沒有傷口便無法癒合,Léo在冰球場上摔斷的手打碎了勉強拾起的日常,像是在化膿處劃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傷口。對Sophie的自白換來了更深的痛楚,他只能逃。手上的木棍虛弱地不知該攻擊還是保護自己,直到兩顆破碎的心相擁。
拆掉石膏後,傷口癒合,留下傷疤。還記得當初在地道裡,Rémi大喊:「他們在後面!」,Léo卻厭倦地終止了遊戲。這次花園裡奔跑後的回頭,也許,Léo終於看見的正是如黃色小鴨般快樂的Rémi吧。
Lukas Dhont到第二部劇情長片似乎已經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導演標記,鏡頭與演員的親暱貼合在這部片當中更顯重要,「從後方環抱」的畫面也成了他表達愛的鏡頭語言。無論是床上的相互依偎,或是在小孩失控時的緊抱,甚至本片最為動人的和解相擁,每個瞬間都被細膩地捕捉,在影像上優雅綻放。擁抱也許不能拯救任何人,但能為疼痛的傷口輕輕包紮。
願那些逝去的童年都能被小心安放,當熟悉的樂章再度響起,我會記得那幅潦草的畫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