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政治」的搜尋結果

黃晸珉、鄭雨盛領銜主演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首爾之春》改變大韓民國命運的九小時!

​​電影《首爾之春》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https://namu.wiki/w/서울의%20봄(영화) ​​主演:黃晸珉、鄭雨盛、李聖旻、朴海俊、金成均等​

Read more

《這裡沒有熊》:伊朗創作者的艱困語境

​​綜觀整個伊朗影壇,透過影像在批判真實世界的創作者們無非都藉由「虛構」在反映「現實」。近年來,無論是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的《我不是英雄》(A Hero)或是阿里阿巴西(Ali Abbasi)的《聖蛛》(Holy Spider)都透過直白犀利的敘事手法對當今政府進行批判,進而在國際影壇上發揚光大。然而,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的《這裡沒有熊》(No Bears)卻反其道而行地透過沉著冷靜的眼光做出最銳利的辯證。​ ​一直以來在片中以後設手法將創作者本身投射進影像世界內的賈法潘納希一如往常地在片中扮演著雙重的「導演」和「主角」。與此同時,戲內的賈法潘納希亦透過「遠端執導電影」這樣看似會出現在疫情年間的故事配置,加以闡述出當今伊朗社會的創作困境。而從《三張面孔》(3 Faces)到《這裡沒有熊》中,賈法潘納希近期的影像創作看似將自身投射的成份提高,但實際上仍是一場無聲勝有聲的控訴——甚至是更加模糊了創作與現實的灰色地帶。​

Read more

《奧本海默》:藝術與理想的碰撞

​​若說史丹利庫柏力克在《奇愛博士》中如何藉由「奇愛博士」這個角色諷刺核戰爭的影響,那麼克里斯多夫諾蘭就如何在《奧本海默》中進可能地讓它諷刺的現實在大銀幕上實現​​;​​但《奧本海默》不單單只是傳記片,它更如許多評論形容的是一部恐怖片。諾蘭的著魔於實拍的意志力在《奧本海默》中發揮了其最大的效益:讓一切虛假彷彿成真、並重構了歷史的恐懼,最終成功描述一個理想家是如何被衝突和愧疚感所擊垮。​ ​《奧本海默》有別於諾蘭過往眾多作品中對於虛幻世界中的實質建構,他必須先瓦解觀眾對事實的認知(即奧本海默並非全然的毀滅者),再進一步搭起招牌的非線性敘事去建構全新的認知。有別於同為歷史題材的《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的三個視角/一個主線的配置,《奧本海默》在兩個視角/時間點中穿插,打破了傳記片經常淪為流水帳的通病,讓故事本身更加契合作者的影像特質。​

Read more

大選將至回味最棒的選舉題材電影(上) 《選戰風雲》:我們不斷修正的底線

選舉將至,正是好時機回味筆者認為最棒的政治與選舉電影─《選戰風雲》。片中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美國的黨內初選類似於台灣媒體所報導的「全民調」。美國的初選非常盛大、熱鬧且耗時,各州不同時間舉辦,等於是花上一年巡迴全美的活動。事實上以總統職位的初選來說,使用「全民調」幾乎是台灣僅有,美國、法國、韓國都是採取含有較高比例的實體投票制度。這樣的差異來自於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首先是台灣選民的政治參與和世界各國有很大的不同,台灣選民平時的政治參與不高,有政黨黨籍或願意在初選就出門投票的比例很低;但選舉當天,投票率卻是民主各國中數一數二的高。因此完全照抄美國黨內初選的做法,可能在台灣難以執行。 美國兩黨的政策路線,民主黨是自由派;共和黨是保守派,關心政治的選民通常很清楚自己是自由派還保守派,對於參與自己路線的政黨初選就有更大的熱誠。《選戰風雲》是描述民主黨的初選,由雷恩葛斯林飾演的男主角史蒂芬,任職於喬治克隆尼飾演的州長莫里斯的競選團隊。可以看出莫里斯與初選對手相較,立場更為靠近自由派,片中幾個公開論述政策的場合,呈現出莫里斯支持廢死、環保、同志權益、種族平等的立場。當然這些論述,也是經過幕僚們精心設計,尤其片中一場對於募兵制度,莫里斯與史蒂芬在會議上的討論,也讓觀眾窺探選戰中政策論述形成的過程。 《選戰風雲》中,敵營的達菲邀約史蒂芬見面,史帝芬行前連絡不到競選主任保羅,仍是赴約,鑄下選戰正夯卻會見敵營的大錯,讓史蒂芬的生涯變了調。在這次會談中,達菲提到即將到來的俄亥俄州初選採開放制,也就是所有選民不論黨籍都能投票。他說那些共和黨的保守派選民知道將來打不贏莫里斯,所以這次會出來投票支持對手,於是達菲效力的候選人普爾曼將取得勝利。片中達菲話說的很重:「我看過太多民主黨人敗選,只因為他們不願跟大象(共和黨)玩潑糞。」

Read more

大選將至回味最棒的選舉題材電影(下) 政策推動背後都包含著難堪的妥協

選舉將至,正是好時機回味筆者認為最棒的政治與選舉電影─《選戰風雲》。上篇我們談到政治就是不斷地妥協、不斷地將目標下修,而這篇我們要繼續來說,大家心目中完美的候選人真的存在嗎?保羅把史蒂芬與敵營幕僚會面的消息提供給記者,順勢把史蒂芬開除。史蒂芬不解,保羅反問你為何要去見?你為何不告知?保羅說起自己的過去,他曾經操盤一場快輸的選舉,有人要挖角他,他直接告知老闆,老闆跟他說你可以跳槽沒關係,保羅回他「你選擇了沒沒無聞的我做幕僚,如果選情差我就跳槽,那我去死好了。」他跟史蒂芬說:「我最注重的就是忠誠。」尤其在政治圈,那是唯一可靠的價值。這段也是我很喜歡本片對政治的詮釋之一,爾虞我詐的圈子,要說是甚麼能夠讓這體制運作,那就是忠誠了。 史蒂芬的幕僚生涯幾乎結束,他很崩潰,因為他先前發現搞上的實習生茉莉竟跟莫里斯有過一夜情還懷孕,自己想盡辦法處理茉莉墮胎的事,就是為了保護莫里斯,結果竟然在此時被開除。他跑去找達菲,達菲卻說你是被開除的我不會用,讓史蒂芬空有好料也沒得爆。另一方面,茉莉剛墮完胎等不到史蒂芬來接她,回到競選人員的住所卻聽聞史蒂芬很可能跳槽,她陷入了無止盡的恐慌,她害怕史蒂芬爆料,因為她來自保守天主教家庭,父親還是民主黨全委會主委,她無法接受這個衝擊。可能是求死也可能單純焦慮,茉莉死於用藥過度,到了現場的史蒂芬,拿走了茉莉的手機。 史蒂芬找上莫里斯,騙他手中握有茉莉的遺書,威脅他開除保羅,並讓史蒂芬作競選主任,否則就會爆料。「你想當總統?你可以開戰、說謊、作弊、讓國家破產,但你不能搞上實習生。」這段話是對選舉制度一個很大的諷刺,相較於奔放的法國完全不在意總統情史亂七八糟,美國與台灣的選民由於保守,一個總統候選人就算再有能力,只要有婚外情,就很難打贏選戰。讓私領域影響了選民的判斷,公私不分其實滿可惜的。在美國,總統都能有自己的度假時間,但在台灣,好像每個政治人物都要標榜全年無休,才是稱職的公僕。這點很不健康,每個人都需要適度放鬆,選民這樣要求總統,才讓雇主這樣要求員工的風氣無法改善。而莫里斯面對搞大實習生肚子又害她自殺的醜聞,能怎麼選呢?一顆拍著汽車的鏡頭就解雇了忠誠的保羅,讓史蒂芬做競選主任,接受了他的建議酬庸湯普森做副手,贏下俄亥俄州,贏下初選角逐大位。

Read more

讓你變成人間清醒的選舉影劇(上篇)

選舉將至,什麼牛鬼蛇神青紅皂白XX不分藍綠都跑出來,比起那些政治流水帳,政治影集的高潮迭起可說是現實的集大成啊!看完這三部影集,你就會發現「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 大政治家:不可能高中自治會比總統大選還好看吧!? ▲圖片來源: imdb網站《大政治家》劇照 佩頓從小就知道,他注定會當上總統,但在那之前他得先當上高中自治會的會長。 美劇《大政治家》以政治為主題、黑色幽默為基調,先從高中生主角佩頓競選學生會長,為將來政治生涯鋪路開局,學校要不要使用塑膠吸管?副會長的性向與疾病問題要不要跟選民據實以告?候選人與另一半「假分手」,為了用悲情攻勢獲得大眾同情?

Read more

讓你變成人間清醒的選舉影劇(下篇)

如果你沒時間看上篇推薦的政治影集,那麽只好給你更濃縮的政治電影啦! 切記,若接下來介紹的三部電影讓你想起某些政治人物與事件,絕對是本台刻意引發的PTSD(誤) 千萬別抬頭:都是意識形態惹的禍! 兩位科學家發現殞石在四個月後將撞上地球,他們告知世人,但大家對世界末日的反應似乎不如預期。

Read more

韓國電影《薄荷糖》影評:是我們改變了自己,還是社會改變了我們!

Read more

【影評】《富都青年》:活著的時候就要好好的活

《富都青年》由李心潔監製,王禮霖編導,吳慷仁、陳澤耀、鄧金煌、林宣妤、周雪婷主演。本片入圍第六十屆金馬七大獎項,並由吳慷仁獲得最佳男主角獎。與法師在會客室的對談,是全劇的最高潮。吳慷仁在這一場根本演技大爆發! 故事講述兩個無血緣兄弟 — — 阿邦與阿迪,因無身份證之故無法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藏於富都的破舊老社區中苟且偷生。聾啞哥哥阿邦,在市場謀生,任勞任怨;衝動弟弟阿迪,行非法勾當,想早日離開富都。社工佳恩熱心幫助兩人取得身份證,然而,猝不及防的意外卻讓兩人遠離嚮往的日子,走上末路。

Read more

首爾之春上映33天就破千萬人次!社群口碑效應打破淡季上映詛咒 心跳數認證挑戰MZ世代都瘋看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上映33天,觀影人數就破千萬人。(圖/플러스엠) ––––––––––––––––––––––––––––––––––––––––––––––––––––––––––––

Read more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