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大選將至回味最棒的選舉題材電影(上) 《選戰風雲》:我們不斷修正的底線


選舉將至,正是好時機回味筆者認為最棒的政治與選舉電影─《選戰風雲》。片中的背景是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初選,美國的黨內初選類似於台灣媒體所報導的「全民調」。美國的初選非常盛大、熱鬧且耗時,各州不同時間舉辦,等於是花上一年巡迴全美的活動。事實上以總統職位的初選來說,使用「全民調」幾乎是台灣僅有,美國、法國、韓國都是採取含有較高比例的實體投票制度。這樣的差異來自於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首先是台灣選民的政治參與和世界各國有很大的不同,台灣選民平時的政治參與不高,有政黨黨籍或願意在初選就出門投票的比例很低;但選舉當天,投票率卻是民主各國中數一數二的高。因此完全照抄美國黨內初選的做法,可能在台灣難以執行。


美國兩黨的政策路線,民主黨是自由派;共和黨是保守派,關心政治的選民通常很清楚自己是自由派還保守派,對於參與自己路線的政黨初選就有更大的熱誠。《選戰風雲》是描述民主黨的初選,由雷恩葛斯林飾演的男主角史蒂芬,任職於喬治克隆尼飾演的州長莫里斯的競選團隊。可以看出莫里斯與初選對手相較,立場更為靠近自由派,片中幾個公開論述政策的場合,呈現出莫里斯支持廢死、環保、同志權益、種族平等的立場。當然這些論述,也是經過幕僚們精心設計,尤其片中一場對於募兵制度,莫里斯與史蒂芬在會議上的討論,也讓觀眾窺探選戰中政策論述形成的過程。


《選戰風雲》中,敵營的達菲邀約史蒂芬見面,史帝芬行前連絡不到競選主任保羅,仍是赴約,鑄下選戰正夯卻會見敵營的大錯,讓史蒂芬的生涯變了調。在這次會談中,達菲提到即將到來的俄亥俄州初選採開放制,也就是所有選民不論黨籍都能投票。他說那些共和黨的保守派選民知道將來打不贏莫里斯,所以這次會出來投票支持對手,於是達菲效力的候選人普爾曼將取得勝利。片中達菲話說的很重:「我看過太多民主黨人敗選,只因為他們不願跟大象(共和黨)玩潑糞。」


達菲帶來的壞消息不只一個,他說湯普森將支持普爾曼。湯普森是俄亥俄州的重量級政治人物,他支持的那一位候選人將有很大的機會奪下俄亥俄州初選,史蒂芬的上司保羅也正在尋求湯普森的支持。可是達菲說,他們答應讓湯普森擔任國務卿。這也帶出政治上另一個常見的醜陋事實:酬庸。承諾給位子,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與路線,而是你的支持與你擁有的選票,所能帶來的勝利。


保羅與史蒂芬只能跟莫里斯攤牌,他們說只要我們也答應讓湯普森做國務卿就能拿下他的支持與勝利。「開甚麼玩笑,讓主張烽火外交的湯普森做國務卿?」莫里斯堅決不要,後續他在座車內與夫人的談話,我覺得為本片與政治做了最佳註解,「我每次立下底線,都會再向下修正。」莫里斯認為他已經退守太多事,這次要堅守不為了俄亥俄州的勝利讓湯普森做國務卿。我覺得這句真是政治的精髓,有些政治人物一開始有著崇高的目標,卻一次次因為情勢與體制所逼,不斷地把目標往下修。例如想要推動同婚入民法,卻受到許多壓力,最終只能以專法突破,即使如此,同性結婚的權益仍是受到保障。改革面臨財團或保守選民的阻礙,而政治就是想辦法在無數的妥協中慢慢推動,但如果你堅守的底線太少,最終目標就會煙消雲散。反觀選民不也是如此嗎?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