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雷心得】 整體來說,《與神同行》續集雖然沒有第一集讓人在最後感動到淚崩,但依然有讓人感觸很深的情節,是沉在心裡的感動,整部電影看下來心情蠻複雜。不過,不得不說這集就沒有上一集那麼嚴肅,從開場到落幕有很多出奇不意的笑點藏在劇情中,整體氛圍歡樂。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雖沒有像第一集後勁十足,而且有蠻多劇情可以推敲出來,但還是有些出乎意料的轉折跟真相,看到最後把整個故事串聯起來,各種不合理或怪異的事情都合理。劇情整體算很好。江林帶金秀鴻的審判之路以及解怨脈和李德春跟著成造神了解前世之謎,兩條主線貫串整個故事。儘管說感覺這是兩條半獨立的主線,卻緊密交織在一塊,而且還相互呼應,不只揭示了第一集最後未解開的伏筆,也讓人體悟到一切劇情發展都有原因。只能說看完當下超級佩服編劇,但因為這集要交代的故事有點多,所以也比第一集還複雜,許多細節錯過了便可能對後續劇情有疑問。
Read more影評《蒼鷺與少年》故事到底在講什麼?意涵解析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暌違近十年的動畫電影。雖然因為故事艱澀隱晦、不易理解,在日本獲得非常兩極的評價,但其在日本完全零宣傳,沒劇照和預告的方式悄然上映,卻締造出不錯的票房成績,已經是影史上的紀錄。以下試圖用自己的理解(腦補),引導更多人欣賞這部作品↓
Read more考察《蒼鷺與少年》中的15個象徵意涵|有雷Q&A 🏆本片被譽為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從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同名著書〈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中獲得極大的啟發,但電影看下卻是過於難懂艱澀?不知道故事想表達什麼?有關《蒼鷺與少年》劇中各個象徵的解析和寓意,這裡試圖整理成Q&A↓
Read more韓劇《與惡魔有約》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https://namu.wiki/w/마이데몬 主演:金裕貞、宋江、李相二等
Read more韓劇《您辛苦了》主演 李智恩、朴寶劍 形象照圖片來源: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30127107500005 主演:李智恩、朴寶劍、文素利、朴海俊等 Netflix製作的韓劇《您辛苦了》在今年三月開拍,預計明年(2024年)開播,原本的劇名為《人生》,後來改成《您辛苦了》。劇名是以韓國濟州島的方言命名,韓國當地有許多地區的方言,除了發音的陰陽頓挫不同之外,濟州島的方言更是出了名的難懂。因為不只是發音的問題,很多單詞是完全換了一個講法,加上韓國的電視劇並不像台灣會加上字幕,在韓劇中有使用比較難懂的方言單詞的話,通常會在旁邊加上註解。粉絲及觀眾們表示「光劇名就看不懂了」、「用濟州島方言演戲是滿新奇的,但是會不會無法理解劇中意思,可能需要很多註解」、「可以聽到IU講方言,好像會很可愛,很期待」。觀眾朋友們也很期待《您辛苦了》會如何呈現50年代濟州島的風貌以及如何克服濟州島方言難題。
Read more韓劇《死期將至》 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https://namu.wiki/w/이재%2C%20곧%20죽습니다 主演:徐仁國、樸素淡等
Read more宮崎駿曾在《風起》當中說過,每個藝術家都應該要留給自己十年的時間——如今,十年過去了,宮崎駿認為的「藝術即詛咒」終究回到自我本身,並催生出了《蒼鷺與少年》這樣終究會引起兩極化討論的作品。對於是否理解《蒼鷺與少年》對我而言從來都不是首要目標,《蒼鷺與少年》證明了吉卜力和宮崎駿都在夢想垂死的邊緣掙扎,即使充滿著過往的影子,但《蒼鷺與少年》提供的是全新的體驗——一則「相信者的寓言」。 在《神隱少女》中,我們可以透過符號的堆砌進而理解整個世界觀的運作手法;但到了《風起》,宮崎駿則將夢境的概念引入其中,讓夢醒和夢碎存在於一念之間。然而,《蒼鷺與少年》很有可能只不過是另一場夢。在電影裡面對於高塔的爭論便成了「相信與否」成了故事成立的要點——若一切是事實,也會被淡忘;若一切是夢境,那便能解讀為年邁的創作者對於未來的惶恐不安,進而成了「托夢」的程序之一。塔主和真人都不過是宮崎駿本人,真人在夢境中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卻不願傳承,寧可回到殘破不堪的舊世界,對於一個年邁的創作者而言是再動人不過的一件事。當一位創作者經歷戰爭、母親之死、金融海嘯等事件依然說得出「回到原本的世界」的那一刻,就顯得格外動容。
Read more新海誠的愛情線恐怕依舊無法輕易說服人,但他似乎也在《天氣之子》的兩極化後明白了這點,將這份情感擴寫成具贖罪性的情感,而非《天氣之子》當中充滿中二病的稚嫩愛情,也不是《你的名字》中被高概念牽著走而讓人摸不著頭緒就愛上彼此的關係,《鈴芽之旅》是災難三部曲的終章,新海誠將災難背景設在了311大地震,相較前兩部作品更能夠引發觀眾共鳴。
Read more作為盧卡斯影業IP時代的尾聲(我就當作星戰已經死透了),《命運輪盤》若非主角不是印第安納瓊斯這位傳奇人物恐怕一樣會被我嫌棄,但當高齡80歲的Harrison Ford依然出現在大銀幕上堅守著這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代表之一時又很難不為其動容。 說到底其實我也只討厭《魔宮奇兵》,就連大家嫌棄的《水晶骷髏王國》都讓我覺得它依然很史匹柏,如今轉到 Mangold 的手上,我不覺得他試圖讓這部片風格化,而是全然的復古化,讓印第安納瓊斯的故事雖然仍存在於過去且讓其老派的呈現給這個IP的粉絲,但依舊可以看出印第早已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我想不熟的人直接看這部會覺得跟《神鬼傳奇》或《國家寶藏》甚至《祕境探險》無異吧)。起初以五部曲開發該走完的還是得走完,這個系列在我看來走得很出色卻也走的很顛簸。 當印第的皮鞭,已不再能打敗槍枝;當印第拿起槍枝,依然中了第十次彈;當Harrison Ford 的皺紋已讓印第下巴的疤痕不再明顯,甚至當印第的學生已不再著迷於他(和他的課程)時,《命運輪盤》就透過削弱傳奇的本質進行道別。雖然可以理解是戲外因素讓西亞李畢福不再演出印第之子(或是讓水晶骷髏王國成為黑歷史),但讓印第這個傳奇光環殞落的過程也勢必是一種我們這個世代看待老時代IP的方式,Harrison Ford 與他一生的傳奇就足以是這部片情懷的一部分。
Read more在整個好萊塢幾乎缺乏原創性的同時,《遊戲夜殺必死》的誕生讓黑色喜劇開創了全新的格局;而從桌遊躍上大銀幕的《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完美的把持住了一個「遊戲電影」該有的本質:遊玩感。不僅僅是遊玩感,它翻玩好萊塢的套路一次又一次的只會增添觀眾對他的興趣,成為一次成功的嘗試。 作為一個從未接觸過《龍與地下城》的觀眾而言,它十分有效的透過人物本身去帶出整個的世界觀架構、角色的性格缺陷以及一個「地圖」般的電影框架,驚人的調度和頗為驚喜的攝影機運動都為電影本身增添了有別於銅臭味十足的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清新氣息。 同時,作為一部遊戲改編電影,《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很聰明地知道哪些角色該被深入刻劃、哪些角色該被惡趣味化,劇本也藉由這種方式一層層玩轉老套的好萊塢幽默公式,並巧妙的契合三拍的喜劇節奏。野心不大的故事架構亦是本片出色之處,如何在惡趣味和講好一個故事之間平衡,《龍與地下城:盜賊榮耀》都做到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