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電影」的搜尋結果

《娜娜逝水年華》:在身份輪轉中尋求自由與歸屬

印度尼西亞的 1960 年代是一個戲劇性的政治變革和動盪時期,蘇哈託的政變推翻了蘇加諾並導致了一場暴力的反共清洗。娜娜,一個溫柔美麗的年輕女子,在衝突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她的丈夫被綁架並帶入森林,從次下落不明。娜娜設法從想要強迫她嫁給他的幫派頭目手中逃脫,但卻讓她父親因此失去生命。幾年後,她嫁給一位富有商人、過著舒適的生活,但娜娜的過去在她的夢中反覆出現……。看似文藝,實則是女性自省故事。導演透過各種象徵物與體制對女性的束縛、接連發生的噩夢,以及丈夫的情婦,引出女主角內心壓抑的秘密,最終她敞開心扉、直面曾經的負罪感;在偶遇前夫後,她立下決心改變自己下半輩子的命運走向。頭髮的象徵貫穿全片,從收藏在盒子里的頭髮,到女兒詢問女人盤發的問題,及最後她主動放下頭髮,充分展露其內心癥結的釋放。而情婦這個角色也相當有意思,從起初敵對的關係,逐漸互相聯手扶持,打破父權制度的侷限,意想不到的女性友誼,感覺就像是男性殘暴造成的逆境中的重要生命線。卡米拉·安迪尼導演優雅且有效地採用了主角的觀點,將她的創傷融入了電影的敘述中。在快樂薩爾瑪的巧妙演繹下,神秘的娜娜似乎對她丈夫的死並不太確定,她的記憶,也許是為了她自己的利益,並不總是完整的。這種模棱兩可的感覺為這部電影提供了信息,再加上豐富的攝影技術和濃濃的懷舊感,使娜娜成為了一個輓歌的奇蹟。

Read more

《小藍》:當愛麗絲少女掉進自己的洞裡

高中少女小藍被同班同學三秒纏上,不起眼的她因為校草的青睞開始相信自己好像有那麼一點不一樣。但在發生親密關係後,三秒的冷淡與親密照風波讓小藍無所適從,自此,她決定要遊戲人間讓自己不要再受傷。媒體試映場結束後,導演語帶保留的說:「這是一部很看個人生命經驗的電影。」的確,小藍的作為對上一個世代的人來說是離經叛道,但對我輩來說卻是日常到不行。我們活在一個約會取決於左滑右滑的年代,看完電影的下一步不是去餐廳,而是找旅店,五官合、性器合,事後菸的階段再討論三觀合不合。《小藍》主旨在探討青春期女性的情慾,但我覺得更像是在側寫性教育缺失下的青少年成長的環境。小藍被困在自己的身體裡,老師閉口不談性教育、躁動的男學生高呼性自由,卻只把女同學當成解決需求的工具。不知不覺,女孩便呈現出兩種以男性為視角的區分,一邊是早熟的懂得美麗與取悅男性的女生,另一邊是青澀的懵懂但心靈深處渴望異性認可的女生。小藍有主動性嗎?她主動的在被傷害以後嘗試了性,但也只是順應著男性期望的型態罷了。直到最後一分鐘,她才懂得要取悅的人,是自己。但正是性教育的缺失,隨之互重互愛的關係從未在這些年輕的的心裡發芽,反而是讓青春期的女性承擔了相應的後果。當對象來的太唾手可得,就也無需堵上每一次的真心,小藍的真心葬身在太平洋的海、朋友的「你想太多了」,以及總是缺席的母親的指控。《小藍》是一部很適合現代青年觀看的電影,去裡頭拼貼零碎、需要被關注的、對愛模稜兩可的自己。到底是你掌控了性,還是性操弄了你呢?

Read more

一霎的花火,成就電影生生不息的夢

巴比倫,是聖經中的地名。「Babel」原意是「混亂」「混雜」。聖經中有云,巴比倫平原是一處適合定居的好地方,在此生活的人過得安定富足,所有人的口音、語言都是一樣的。直到這些居民決定要將沃土打造為大城,並以一座高入雲霄的塔作為世界中心,好彰顯自己的名聲那時,上帝再也無法袖手旁觀。上帝認為那座塔是亂源,嘆息道:「他們是同一個民族,講同一種話,彼此同心協力,像這樣艱巨的工程都快要完成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他們可以為所欲為了。」於是,上帝將建城與建塔的人語言變亂、不一致,使工人聽不懂指揮的命令,指揮不知道工人的要求。於是城和塔被迫停工,大家再也不能齊心合力完成這座通天塔的建造工程了。最後,建城造塔的人一批一批地離開巴比倫平原,向四方散去。從此不同語言的人不願意再住在一起,只有相同語言的人才會聚集成群地找一塊地方居住。這世界很大,不同語言的人們遍布全球,形成不同的語系,從中又分成不同的語種和方言。從此,人類再也無法找到一種能相互交流的「世界語」了。將好萊塢,不,應該說將電影本身比喻為巴比倫,導演從片名就在透露細節。當好萊塢還處在默片時期,無需仰賴語言、聲音,演員僅靠表情就能走入人心。隨著有聲電影的來臨,好萊塢震盪了全世界,更撕裂了演員與演員、演員與觀眾、演員與時代。我一邊看一邊想,這到底是什麼電影?氣質上是文藝片,表達則是商業類型片。中間似乎穿插了愛情片、驚悚片、黑幫片、紀錄片。看到最後才懵懵懂懂明白,這是一封給默片的情書,也是默片留給我們的遺書。劇中一段影評人愛麗娜對康拉德說的話,語氣平靜卻敲響警鐘,她用房子比喻好萊塢的生態,用大火隱喻每一次的變革,每一次經歷火炬,有的人死去,也有的人如康拉德,只是呆站在那想著:「為什麼發生火災?」卻毫無作為、怪東怪西。而身為影評人,也被罵作是蟑螂的她,反而客觀的躲過每一次的災情,繼續活著見證這屋子裏發生的事。作者會死、影人會死、明星會死、觀眾會死,唯一能替時代發聲的,唯有作品。喜劇表達有些荒誕怪奇,但也能理解編導的用心,結尾對好萊塢工業的致敬,令人震撼也傷感,黑白電影、有聲電影、特效電影,到了現在還有AI輔助的電影,今昔變化之大,一切的一切都如同南柯一夢,夢醒之後依舊有一代又一代的電影工作者為這個世界造夢。這個世界需要夢想,我們今天飾演別人,一不小心明天就會被別人飾演。

Read more

熬煮萬丈孤獨,釀一次勇敢奔赴

台灣偶像劇沈寂多年,被韓劇與陸劇輪番壓制,直到《想見你》橫空出世,終於讓人看到台劇也能不尷尬的浪漫,兼具合乎邏輯的推理,以及絲絲入扣的懷舊情懷。〈想見你》影集的成功在此不多做贅述,它的IP賣至韓國改編,原班人馬也為了電影版再次聚集。黃雨萱與李子維在經歷了無數個時空的重逢與破碎後,能不能有美好的結局?電影版有給出答案嗎?有的,可惜的是,並沒有超越影集留下的念想。先來談談優點:1.成全李太太們,一堆放大的李子維盡收眼底2.成全粉絲,前前後後盡可能塞進各種放閃3.成全歌迷,每次四眼相對和相遇之際就把音樂催、到、底如果你是以上三種人之一,希望能完整影集版的未竟之事,看電影版絕對會滿足到你。電影版有很多補足劇版的情節,比如李子維告訴黃雨萱在她小時候的初遇、陳韻如在畢業後的生活、王詮勝的個人情感線等,觀眾能夠細細挖掘不少彩蛋。然而,影集版動人之處在兩位主角主動捨棄未來的可能性,但電影版將選擇權交付在前面幾乎沒出現過的陳韻如與王詮勝身上,也就彰顯不出這個選擇有多麽得來不易和痛徹心扉。影集版的陳韻如雖然一度成為反派,阻擋黃雨萱和李子維的相認,可是卻也難以苛責她,因為影集用心的刻畫她的不自信、不坦然,在她身上我們都能看見曾對自己受挫無助的模樣。然而電影版卻把陳韻如對世界的失望變得很功能,似是要許給她一個好的後來,卻又淪為成全,找不到她以靜制動的立足點。 再者,影集的時間序是一個莫比烏斯環作為背景,要釐清順序就花了不少篇幅解釋、提醒,電影版怎能妄想在2小時內要觀眾搞懂至少三個莫比烏斯環同處在一個時空的時間序?(光是打這句話我就想了好幾次)為了顛覆前作而做的顛覆,大可不必。好好把故事的核心「愛情」講好最為重要,「穿越」固然是主題之一,但形式大過於內容,反而使得每個角色能發揮的幅度也受影響。劇版每一次奔赴都顯得別具意義;電影版卻是把奔赴變得急功近利。簡言之,出發點是好的,但可以不用出發。觀影前貼心提醒:1.不用搞懂時序,跟著主角義無反顧的愛去穿越時空就行2.推估有3-4個時空搭在一起3.可以先查詢「莫比烏斯環」是什麼

Read more

《我的鯨魚老爸》:在痛苦之巔迎向自由的浪花

不願過多與他人談論《我的鯨魚老爸》帶來的震撼,總覺得怎麼說都不及當時積聚在眼眶的淚水來得直接、動人。男主角查理因同性伴侶死後染上肥胖症,曾為了愛情拋妻棄女的他,在臨死前,他只想再與女兒理解彼此多一些。整部片在影像的執行是困難的,從空間場景、角色形體、內心情感都是巨大而疏離的,明明觀眾和行動不便、身形如鯨的查理一起困在家中,那份無形的壓迫卻讓胸口漫著心疼,他的無語和憂傷都撕裂了每分每秒,原來深海裡的世界只有幽暗,透不進一絲情愛。你在深海寂寞了如此之久嗎?某些在夜裡無以名狀的碎片在查理眼中,拾獲了。陽光無法照看的一隅,查理的過往與倒數的生命紛紛浮現:短暫人生曾經好好愛過一回的幸運、關於一名父親在女兒的文字中,讀到傷痛,而想要彌補對方的奮力一搏,那些關於人與人的交往,偶然綻放的溫暖火花,也關於信仰撕裂人心,卻也在最後一刻帶來救贖的可能性。隨著查理一次次的詢問:「這(宗教)對你有何用?你真的相信嗎?它幫助了你什麼?」他試圖從答案裡解放過去的自己與愛人,找到一個能讓心中的鯨魚通過的窄道。看似反宗教,其實是透過人類狹隘的心性,去重新定義宗教(愛)的力量。彼時,他不再是擱淺沙灘的鯨魚,離了水便無法呼吸。在女兒也同樣對生命感到孤獨困惑的文章以後,查理以顫顫巍巍的腳步,終於是人型的姿態,走向女兒,走向他真正的歸途。沒有人能拯救另一個人,因為能使我們感到救贖的,往往是自己所給予的,是用盡氣力的愛、不經意的愛、無條件支持的愛。 儘管查理在暗到不見五指的深海悲鳴了一生,他的信念卻是無悔無塵的。

Read more

《捍衛戰士:獨行俠》:舊瓶裝新酒的陽剛情懷

相較於聚焦劃時代飛行和空戰視聽語言的《Topgun1》,《TopGun2》更進一步地在文本上捕捉到了飛行情懷的本質。電影開場僅數分鐘,劇本便設計了人為控制的戰鬥機將被無人機取代測試的情節。因為在上頭眼裡,諸如“獨行俠”之類的戰鬥機牛仔們,需要吃喝拉撒睡,會犯錯,更可能違抗軍令,被冰冷和高效的軍用無人機取代是遲早的事。不聽指令的獨行俠被調派為飛官指導,要傳授一群候輩在惡劣條件下完成任務,且不惜付出生命。故事大多都在獨行俠和學生、其他官員的矛盾延展開來。導演把重心放在獨行俠的成長上,不讓獨行俠退變為任性男孩,與保持青春活力並能進一步成長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點。此片與前作的聯系之緊密,以至於形容本片是極少數成功的電影續作。而要談到獨行俠的成長,則不得不提他已故摯友的兒子——公雞。公雞因父親之死,以及對獨行俠的反思,導致他的飛行與作戰思維偏保守,總是想顧全大局,但獨行俠告訴他,在天上多思考一秒就是死,危機時刻要憑借本能做出決斷,當年的事故,換做他的父親同樣如此。最後那些「黎明前的黑暗」讓亦師徒、亦父子的雙角色拉出了共同的成長主題人物弧光的同時,也讓電影再度扣回了「決定一切的不是飛機,是人」的核心命題。我們總是懷念和對標90年代的好萊塢大片,其實我們並非是守舊,而是懷戀那種在酣暢淋漓中尋得的工整感與平衡感。我相信,《TopGun2》既是上一個時代的傳承者,也是下一個時代的開啟者。

Read more

《逃出風暴》:困於牢籠,心向自由

2011年7月,來自瑞士的丹妮拉和大衛自駕小巴前往絲綢之旅,路途中卻被塔利班綁架,這場綁架案不只涉及兩人的性命,也關係到了瑞士、以色列與阿富汗之間的政治角力。電影改編自名真人真事,根據書籍《明天你就死定了:被塔利班扣為人質 259 天》改編而成。看得出整體雖照本宣科的偏重兩位人質的視角,也描寫了這對情侶在長達8個月的身心折磨下,意志與靈肉的消磨,但他也擴大了格局,帶有批判地提及了牽涉其中的各國如何將情況越弄越糟。主要劇情在此就不多家敘述,命懸一線的緊繃感留給大家自行感受。我想聚焦的是編導在劇情中間與結尾插入的、人質以外的情節。在看《逃走風暴》前,我一直以為國家為了聲譽與國民安危,會盡可能地營救人質。然而,即便是瑞士這樣的中立國,在人命之前卻有更多令人咋舌的考量。不僅如此,情節裡不時帶到以色列的雙面手法和阿富汗的殘暴,看得讓人難以站在任一方批判誰,兩難之間也就對人質的處境感到更加無助。官僚、贖金、人質親人、聖戰士,每個身份都其心計,步步險棋下的丹妮拉和大衛本以為身為中立國公民的他們不該被綁架(因為瑞士與塔利班沒有直接衝突或戰爭),但塔利班頭頭拿出一把刻有「瑞士製造」的手槍拿出,悲哀地讓所有人了解———沒有人是局外人。我挺喜歡這些安排,因為它讓人無法論定誰是真正的受害者。直到最後,媒體追問著逃脫成功的丹妮拉和大衛,都有著難以直面的人性之惡混雜其中。一場跨國綁架案,不只是加害者與受害者而已。

Read more

《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資源有限,善意無限

開頭從311大地震說起,無依無靠的老太太、小學生與落單男子在收容所結識,進而成為類似家人的關係。鏡頭轉到現在,連續兩起的監禁致死案引起刑警調查,唯一的共通點是兩位死者曾共事於同個社會福利處。這是一部披著懸疑推理外衣的社會寫實電影,最厲害的地方是它的鏡頭把所有好看的演員都變得很平實、平凡,好像你出門會點個頭但眼神不會交會的鄰居那樣,每個擦肩而過的人都帶有故事,但我們願不願意去照看其心理陰暗面積呢?說是懸疑推理,但看點很快就被推翻了。真正的骨幹是每位角色的選擇,直接對社會福利體制做出嚴正的辯證。小學生圓山幹子長大後任職於社會福利單位,而不苟言笑的那位男子利根泰久在幾年前因縱火入獄,而多年前照顧過他們的老太太,在申請社會補助時遭刁難,沒拿到補助前就挨餓死去,幹子與泰久因此走上兩極。隨刑警的破案去了解社會福利單位的運作,才知道補助的標準是浮動的,補助的對象是主觀判定的。可是電影也不單站在弱勢方抗爭,由永山瑛太飾演的處所職員卑鄙遠離事端的模樣揣摩的極好,但像他這樣明哲保身的人不在少數,大量需要幫助的人,都是社會保護網無法全接住的,唯有「就事論事、公事公辦」才不會讓自己落得兩面不是人。事件過程本身沒什麼高潮起伏,甚至很多情節都太方便的去帶過很多轉折與秘密,懸疑的好處是引起觀眾興趣,但敗筆也是頭重腳輕的處理手法,執行上感到拖延和不耐,從阿部寬飾演的刑警角色看待整起事件的用意也令人皺眉。雖然技法粗淺了些,但可以肯定的是核心著重帶出各方的難為與人性互助的光輝。幹子在訊息中傳達給社會的吶喊,那聲聲的「活下去」,不僅是在對311後帶著傷痛活下去的災民,還有那些尚未被接住的人,制度也許還沒辦法發現你們,但哪怕是任何一個陌生人釋出的善意,都可能讓這些人擁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Read more

《配對遊戲》:對白火辣辣,結局卻有早洩症狀

韓國百賞藝術大家的最佳劇本獎由《配對遊戲》勝出,講述一對男女各自因情感不順而使用交友軟體相遇,發展出只打炮不戀愛的關係,但宇里卻將過程寫成專欄。故事從女主角子英發散了兩個主題:1.談戀愛會讓人不幸,但純粹的性能讓她幸福2.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而不是活成卑微的配角子英被前男友當了三年的砲友後,對方突然告知他要結婚,子英就此玩物喪志,奉性為人生主旨。根據劇情鋪陳,第一點在男女主角的互動上有充分的討論,兩人性事合拍、聊天也合得來,但若是動了真情,會不會汙濁了關係?兩人的衝突落在子英知情宇里刊出文章,本來生氣的她在最後又不知不覺得原諒了,看得我真的好亂啊不知道女主角到底是怎樣。整體感受就像是個前戲好、尺寸也合適的上床對象,但真正進入狀況後一洩千里…,只想在道別後怒吼「還我交流情感的時間!還我交付出去的真心!」第二點則是滿模糊的想踩在主線上搭順風車,子英因前男友將她當成砲友後看淡愛情,她喊著要做自己的主角,所以做起podcast訪問奶奶的人生回憶。我只看見她喊著這句話,卻幾乎不在劇情中看到具體作為與情感呈現,只有奶奶給她的精神喊話讓她頓悟人生這齣戲就是主角、配角、臨演輪番上陣,但只靠這句對白講明主題,反而顯得這個主題多餘。韓國社會保守、鍵盤酸民多,《配對遊戲》想來是對這樣的風氣提出挑戰,我想這是它能得到百賞劇本獎的原因。提出現今男女肉體交流大於心靈的觀點以後,然後呢?最終仍可惜的用「愛情最大」作結,對於都市裡孤寂的靈魂依然沒有依歸。

Read more

快訊!金鐘57得獎名單總整理

第57屆電視戲劇金鐘獎得獎名單這裡看🧐🏆🇹🇼 🏆戲劇節目獎 斯卡羅

Read more
< 1 2 7 8 9 10 11 12 13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