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電影」的搜尋結果

讓你變成人間清醒的選舉影劇(下篇)

如果你沒時間看上篇推薦的政治影集,那麽只好給你更濃縮的政治電影啦! 切記,若接下來介紹的三部電影讓你想起某些政治人物與事件,絕對是本台刻意引發的PTSD(誤) 千萬別抬頭:都是意識形態惹的禍! 兩位科學家發現殞石在四個月後將撞上地球,他們告知世人,但大家對世界末日的反應似乎不如預期。

Read more

《做工的人 電影版》影評:聽苗可麗罵人就是舒服!所有悲劇都是喜劇

​​

Read more

香港電影《白日青春》影評:拿下金馬獎三項大獎,是一部溫暖動人、演員調度自然,鏡頭語言不稚嫩的好片

Read more

坎城評審團大獎《親密》影評:可愛的男孩們、帥氣的哥哥、性感的導演,共同創造令人心碎的性別故事

​​《親密》是新坎城金童盧卡斯東特的半自傳電影,聚焦在一對親密的男孩進入社會階段後,因社會眼光而失去彼此的故事。電影在敘事與影像掌握上非常穩健,從第一秒就很吸引人,像是走進了某種夏日的時光隧道,來到了里歐與雷米的世界。 但隨著故事的進展,整部片看下來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驚喜。​ ​​《親密》的敘事手法與導演的前作《芭蕾少女夢》相似—將超近距離的鏡頭聚焦在單一人物身上,在運動場面時透過搖晃鏡頭顯現不安。也有跟前作相似的命題—深受「性別角色、性傾向」困頓的小人物,在社會眼光與自我認同中游移。在情感上安排地很細膩,主角的掙扎與痛苦沒有一次全爆發,而是建立在生活細節上,這種「壓抑」的感覺比起前作更滑順,沒有掐住喉嚨的不適感。

然而故事中間的爆點讓電影分成了前半與後半,我非常喜歡前半段鋪陳,但沒有很喜歡爆點本身的高度戲劇化(雖然有驚嚇到),有點破壞掉故事整體的清新感,雖然後半段針對爆點很細膩地描寫每個角色的心境,但那種「逝去」的爆裂感被某種流於溫情的自我恢復給稀釋掉。前作《芭蕾少女夢》爆點在結局,所以給人驚心動魄的戲劇感,也讓前面的緊繃一瞬間釋放。但這次的爆點,反而讓前面有趣的性別關係討論嘎然而止,留下的是只有情感的悲痛與傷口。

​

Read more

坎城金棕櫚獎《鈦》影評:過度追求獵奇?還是真的挖掘不凡?

Read more

法國電影《天堂計畫》影評:生命的重量,情感的力量!大師導演歐容以詼諧幽默手法講述安樂死的故事

​​如果你的賤嘴父親(母親)還很健康,卻說想要安樂死,你會怎麼做?是完成他的遺願,冒著法律危險送他獨自去瑞士,還是努力說服他,讓他回心轉意?《天堂計畫》透過輕巧、幽默的手筆,描述沉重的安樂死議題,以及主角一家相恨相愛的家庭關係,巧妙地混合傷感與喜感,讓人不得不佩服導演歐容沉穩的敘述功力。 ​ ​​電影不急不緩地敘述生活細節,將老人照護過程的折磨以及如何進行安樂死的程序拍得一清二楚,讓人能感同女兒的疲憊與艱難的選擇(還有法律的阻礙)。而每個人前來探病都在問父親為何想死,甚至到後半連救護車人員都探問,而老人家身體也明明好轉,究竟他在堅持、執著什麼?但就像安樂死協會說的,「要不要安樂死是他的事,我們只是協助的人。」每個人都不是別人,都無法感受他面對的生命凋零,由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結局,或許才是最溫柔的決定。特別是電影最後用側面述說的方式,描寫父親的離去。啊!實在太輕盈卻又深深地擊中人心。 ​ ​​導演歐容能夠透過短短幾場戲,深挖角色之間的複雜情緒,有些配角(親戚)只出現一下,卻讓觀眾理解到他們過往的故事。例如說「屎鬼」,前面從主角口中聽起來像是鬧翻的親戚,但中段硬闖被女主角與姐姐趕走後,「屎鬼」落寞的離去,就能感受到「屎鬼」對女主角父親的真情真意。這場戲不久後女主角父親描述過往生活一句「死同性戀」,以及安樂死前一天「屎鬼」前來相聚,這才讓人驚覺原來他不是鬧翻的親戚,而是曾相戀的愛人。他看似想獲得財富(手錶),實則是「太愛他了」,愛到捨不得他離開去,那種不捨被歐容輕輕地點出來,餘韻無窮,讓人難以忘記。

​

Read more

義大利電影《魂斷威尼斯》影評:知名男同志導演維斯康提的巔峰,勾勒出「渴望之美」的人性傑作

Read more

漫威電影《永恆族》影評:奧斯卡導演趙婷揭開嶄新格局的漫威電影

Read more

韓國電影《薄荷糖》影評:是我們改變了自己,還是社會改變了我們!

Read more

奧斯卡入圍電影《花漾女子》影評:不見血的復仇,隱含女性最深的痛苦

Read more
< 1 2 46 47 48 49 50 51 52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