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法國電影《天堂計畫》影評:生命的重量,情感的力量!大師導演歐容以詼諧幽默手法講述安樂死的故事


​​如果你的賤嘴父親(母親)還很健康,卻說想要安樂死,你會怎麼做?是完成他的遺願,冒著法律危險送他獨自去瑞士,還是努力說服他,讓他回心轉意?《天堂計畫》透過輕巧、幽默的手筆,描述沉重的安樂死議題,以及主角一家相恨相愛的家庭關係,巧妙地混合傷感與喜感,讓人不得不佩服導演歐容沉穩的敘述功力。 ​


​​電影不急不緩地敘述生活細節,將老人照護過程的折磨以及如何進行安樂死的程序拍得一清二楚,讓人能感同女兒的疲憊與艱難的選擇(還有法律的阻礙)。而每個人前來探病都在問父親為何想死,甚至到後半連救護車人員都探問,而老人家身體也明明好轉,究竟他在堅持、執著什麼?但就像安樂死協會說的,「要不要安樂死是他的事,我們只是協助的人。」每個人都不是別人,都無法感受他面對的生命凋零,由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結局,或許才是最溫柔的決定。特別是電影最後用側面述說的方式,描寫父親的離去。啊!實在太輕盈卻又深深地擊中人心。 ​


​​導演歐容能夠透過短短幾場戲,深挖角色之間的複雜情緒,有些配角(親戚)只出現一下,卻讓觀眾理解到他們過往的故事。例如說「屎鬼」,前面從主角口中聽起來像是鬧翻的親戚,但中段硬闖被女主角與姐姐趕走後,「屎鬼」落寞的離去,就能感受到「屎鬼」對女主角父親的真情真意。這場戲不久後女主角父親描述過往生活一句「死同性戀」,以及安樂死前一天「屎鬼」前來相聚,這才讓人驚覺原來他不是鬧翻的親戚,而是曾相戀的愛人。他看似想獲得財富(手錶),實則是「太愛他了」,愛到捨不得他離開去,那種不捨被歐容輕輕地點出來,餘韻無窮,讓人難以忘記。

​


​​另外,夏綠蒂藍普琳飾演女主角的媽媽、病人的妻子,雖然只出現兩三場戲,卻也刻劃出她與病人名存實亡的婚姻關係。第一場前往探病的戲,夏綠蒂藍普琳的怨懟、憎恨、哀傷全都濃縮在一幕的表情,到了後半段,她與女兒的簡單聊天,那一句「愛他」藏著多少故事、多少情緒。 ​


​​「導演輕放這些厚重的家庭衝突,點出他們之間的愛—恨有多強烈,愛就有多濃,情感的力量不斷加重生命的重量!」

​


​​歐容化繁為簡的敘事,讓人有點認不出來是他執導的。但把老人家設定為同志,還點出他色瞇瞇著迷某些男色,這種幽默感讓人感嘆,果然是歐容(幹嘛把我老了之後的樣子拍出來,討厭)。​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