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坎城評審團大獎《親密》影評:可愛的男孩們、帥氣的哥哥、性感的導演,共同創造令人心碎的性別故事


​​《親密》是新坎城金童盧卡斯東特的半自傳電影,聚焦在一對親密的男孩進入社會階段後,因社會眼光而失去彼此的故事。電影在敘事與影像掌握上非常穩健,從第一秒就很吸引人,像是走進了某種夏日的時光隧道,來到了里歐與雷米的世界。 但隨著故事的進展,整部片看下來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驚喜。​


​​《親密》的敘事手法與導演的前作《芭蕾少女夢》相似—將超近距離的鏡頭聚焦在單一人物身上,在運動場面時透過搖晃鏡頭顯現不安。也有跟前作相似的命題—深受「性別角色、性傾向」困頓的小人物,在社會眼光與自我認同中游移。在情感上安排地很細膩,主角的掙扎與痛苦沒有一次全爆發,而是建立在生活細節上,這種「壓抑」的感覺比起前作更滑順,沒有掐住喉嚨的不適感。

然而故事中間的爆點讓電影分成了前半與後半,我非常喜歡前半段鋪陳,但沒有很喜歡爆點本身的高度戲劇化(雖然有驚嚇到),有點破壞掉故事整體的清新感,雖然後半段針對爆點很細膩地描寫每個角色的心境,但那種「逝去」的爆裂感被某種流於溫情的自我恢復給稀釋掉。前作《芭蕾少女夢》爆點在結局,所以給人驚心動魄的戲劇感,也讓前面的緊繃一瞬間釋放。但這次的爆點,反而讓前面有趣的性別關係討論嘎然而止,留下的是只有情感的悲痛與傷口。

​


​​也可能是我個人性別認同,我始終想看到雷米眼中的這段關係,前半有讓我看到他對這段關係的在乎,但前半後面他也隱藏了,直到爆點的出現。可能因為要聚焦在里歐的情感面,也可能想安排令人驚恐的爆點。因為我其實很期待後半雷米跟里歐有多場對手戲,再次去展現這段親密關係的掙扎,但這樣會不會流於「同志愛情」的固定套路呢?或者是中間爆點一樣有,只是後半改成完全的雷米視角。總之我好想了解更多關於雷米的故事。 ​


​​最後一定要提,本片的男人們怎麼都那麼帥啊~~~~里歐的哥哥好帥、冰球小弟弟也好帥好可愛,哥哥願意等你長大。(警察不要看)雷米跟里歐都好美好可愛,最美好的年華、最美好的膠原蛋白、最青春的肉體,都鎖在電影鏡頭上了。導演東特本人也非常可以,不能進來電影客串個什麼脫上衣的溫柔採花員嗎(誤)。​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