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許多熱播劇完結,劇粉們意猶未盡,紛紛表示難以出戲,近日《長相思》、《蓮花樓》等劇即使劇終,討論度依然在各大平台上居高不下。這是近些年來追陸劇常見的戒斷現象,與他們成功的劇外互動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陸劇那些讓觀眾深陷其中的秘密。
1.彈幕文化

彈幕是起源於日本的一種實時評論,網友的評論會像「跑馬燈」一樣即時在畫面上出現,近幾年來流行於中國,許多影視平台均開啟這項功能。讓觀眾得以在追劇時,可以看到別人的評論,消滅了以往零碎時間無人一起追劇的孤獨感。
中國彈幕大致分為吐槽劇情、玩流行梗、回應劇中角色對話、評價角色演技幾種。
而彈幕通常每隔一段週期會被清掉,以供新彈幕出現。也有不少網友會為了看新彈幕,在一段時間後再回去重看,也變相增加了劇的播放量。
彈幕的出現其實是一石二鳥的作法。網友們可以在劇中有共鳴處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劇方也能透過實時彈幕知道網友喜歡哪些橋段、哪些要素,下一部劇可以在哪些層面上加重發揮。
很多流行梗也出自網友彈幕,像是「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的廢話文學,或是像《大秦賦》中「我這也算劇透嘛?我說秦國最後會統一六國算劇透嘛」的垃圾話文學,中國彈幕的發展已經慢慢邁向人均吐槽役的水準。
2.微博角色號
陸劇現在在劇播後第二流行的是替裡面的重要角色開設微博的角色號。角色號會在劇播期間與觀眾互動,發文語境或是內容都與劇情當下走向有關,使劇角色更加鮮明,彷彿真實存在般,也因此產生許多熱門梗。
像是近期熱播劇《長相思》中,瑲玹(張晚意飾)在劇中多次錯過與女主角小夭(楊紫飾)相認的機會,導致角色被網友調侃是盲人。瑲玹的角色號還主動連動張晚意的微博號,吃醋大家怎麼只罵瑲玹,不罵張晚意。
而去年爆劇《蒼蘭訣》也在開播滿一週年時,各大角色號上線營業,使劇粉激動回應。
角色號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也幫助陸劇漸漸形成故事宇宙,達到角色不死的境界。期待未來深植人心的角色會越來越多。
3.劇的多重宇宙
近幾年看過印象很深刻的影視劇設計是BILIBILI出品的《三悦有了新工作》,劇中角色老高(劉鈞飾)從患病到離世,只用了短短幾集去表達其中的意外莫測與向死而生的豁達。
老高在最後的生命倒數中在B站學會了剪輯視頻,紀錄最後的美好時光。細心網友發現,劇中老高的帳號竟然在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裡面發佈了好幾則視頻,去表達他對生死的領悟。也給捨不得的網友一個空間,可以好好悼念老高。
筆者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設計。網友紛紛評價,彷彿老高真實存在過,我們陪他走完這一程。
中國興起的這幾個看劇文化,在角色永續性與觀眾互動上都邁了很大一步。非常期待中國以後的劇官方,能生出更多有趣的互動方式,令觀眾更沈浸戲劇世界裡。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