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網站《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電影劇照
每年總有許多體壇盛事,也有許父母想趁著這時候帶孩子多多了解體育運動,更明白、體會運動家的精神。大銀幕上除了好萊塢經常利用運動題材為出發,台灣及世界各國也也有許多改編自運動員真實故事的電影。這些電影非常激勵人心,適合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看。很多故事著重在如何跨越追逐勝利的單一面向,更多的是以正向的勵志精神持續凝聚人心,了解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從困頓中茁壯。
《翻滾吧!阿信》
導演林育賢以親哥哥林育信的真實事蹟改編,描述阿信(彭于晏 飾)小時候和爺爺看戲的時候,就喜歡上了翻滾的動作。在阿信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看到學校體操隊的教練在教學生練體操,不由自主地在小房間裡自己跟著練習起來,體操教練發現了他,邀請他一起來訓練。於是,阿信加入學校的體操隊,每天刻苦練習。然而因為阿信小時候因為得過小兒麻痹的原因,導致他兩隻腳長度不一樣,在落腳的時候總是站不穩。在一次比賽中,阿信代替受傷的大樹參加了比賽,這也是他練習以來第一次在落地的時候完美地站穩了腳,再加上他在空中的漂亮動作,因此獲得這次比賽的冠軍。
阿信練習了幾年體操之後,他的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是長短腿,註定做不了體操運動員,他聽了媽媽的話收拾東西回家。後來結交朋友菜脯,最後菜脯因為毒癮,死於黑道的槍下,好朋友的死,讓他下定決心從頭開始。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再次加入了體操隊。
在丟掉夢想之後,阿信有決心再次將夢想拾回,儘管因為從小長短腳,受到了媽媽的質疑,認為長短腳的阿信註定成不了體操運動員,儘管那段在別人不願意提起的混街頭的日子,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熱愛的體操運動。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改編自印度角力選手瑪哈維亞的傳奇故事,由阿米爾罕製作和華特迪士尼影業聯合製作。描述一段印度摔角界父女情深,聯手挑戰印度社會性別疆界的感人心路歷程,瑪哈維亞是摔角金牌得主,卻因生活與體制問題而放棄摔跤夢。
瑪哈維亞原本一心想要個兒子,繼續完成自己摔角冠軍的夢想,然而膝下無子的他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卻還是生女兒,在一次的口角中,瑪哈維亞發現兩個女兒具備摔角的天賦,對女兒的愛,讓他相信「無論是男孩拿到還是女孩拿,金牌就是金牌!」所以無視外在異樣眼光,開始訓練兩個女兒摔角。
女兒起初畏於父親的強勢而苦練,後來明白父親的用心,力爭出頭,從一開始的不情不願,到辛苦有成得到掌聲,從地方到全國,從全國到國際摔角體壇,最後贏得最高榮譽的光榮心路歷程。
這一家人努力不懈的奮鬥過程,父女之間成長的情感掙扎與拉扯,點出了印度傳統從家庭到社會「重男輕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生出來就是為長大嫁人,不能有其它人生型態的陳腐觀念,對於社會的不平等,得靠自己去努力爭取,就如同電影中最後極力為自己拚搏冠軍一樣,而運動相關的電影,常常能帶給我們滿滿的正能量。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