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摘自維基百科
漫步在熙來攘往的台北街頭,遠望高聳的101大樓、三鐵共構的台北車站、美麗華摩天輪,各式現代文明充斥在我們身邊;但一個不經意地轉身,與101遙遙相望的四四南村、屹立不搖的北門、優美寧靜的圓山大飯店也在身旁。舊台北的痕跡隨處可見,讓我們跟著電影一起回味當年的美好時光吧!
《艋舺》
艋舺在早期的台灣歷史中一直是台北的重鎮,本片背景設定於1986年的艋舺。故事由三大黑幫勢力的糾紛而起,廟口一帶由守舊的Geta領導,他的兄弟Masa掌管後壁厝則想聯合外來勢力灰狼,協助外省幫想打入艋舺。廟口太子幫五位成員和尚、蚊子、志龍、白猴、阿伯,因為鬥毆結識,歃血為盟,建立革命情感。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虐殺與他們有眾多糾紛的狗仔孩,導致志龍的父親Geta,認為自己必須教育這群喜歡逞兇鬥狠的年輕人,而對和尚下手過重。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群太子幫的眾人開始心思各異,代表本土守舊派的Geta和Masa被新勢力的外省掛暗殺,而後雙方就展開火拼大戰爭奪地盤,以證明真正的艋舺精神。
雖然艋舺是以黑道故事當全線架構,但戲中也對於當時的文化對立及時空背景著墨。在《艋舺》之後,台灣也開始陸續出現許多類似的背景電影。
《大稻埕》
艋舺、大稻埕與臺北城在清朝時期並稱台北三市街,當時是整個台北最熱鬧的口岸。《大稻埕》是一部用穿越的方式,呈現古今交錯的台北。陳佑熙是一個懵懵懂懂不知未來的大學生,在他失戀萬念俱灰之餘,陰錯陽差遇到歷史系的朱正德教授,並且莫名地進入時光隧道,回到1920年日治時期的大稻埕。在當時台灣最繁華的鬧區街頭,他們也參與台灣的重大歷史事件:蔣渭水抗戰、日本皇太子蒞臨台灣等。他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認識了阿純與阿蕊,並和他們一同參與各種社會運動爭取自治,且在過程中尋找愛情。《大稻埕》和《艋舺》雖然都是以舊台北城當背景,但在不同的時間點,呈現的文化價值衝擊也不同,《大稻埕》是用喜劇的方式來還原歷史。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