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在電視劇《繁花》獨挑大樑,飾演主角「寶總」。圖/《繁花》官方微博
王家衛與《繁花》千絲萬縷的緣份
2014年,甫以長篇小說《繁花》獲得中國文學界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金宇澄,在香港書展與王家衛導演進行了一次對談。王家衛在這場對談之後,對外宣布已取得《繁花》授權,並將改編成為電視劇。
王家衛相中《繁花》作為長篇劇集的初試啼聲之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繁花》故事背景發生在60至90年代的上海,並使用大量上海方言特有的措辭和語句;王家衛在上海出生,和父母均以上海話溝通,兄姊至今仍於上海生活。從他過去作品如《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等,都能看出其深厚的上海情意結。
無獨有偶,金宇澄在《繁花》開篇也引用了《阿飛正傳》片末梁朝偉所飾演的賭徒,在老舊閣樓打理行頭準備出門的情節。由此可見,除了王家衛,似乎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重新詮釋《繁花》了。
商場、情場與十里洋場的戰爭
取得版權之後,《繁花》又用近五年時間進行前製,2020年正式開鏡,直至2023年殺青。王家衛一如既往慢工出細活,不過比起《2046》籌備五年、《一代宗師》籌備十年的傲人紀錄,這次《繁花》多達三十集的篇幅,也不過和《一代宗師》相若,已是進度飛速。
王家衛並未完全依循原著,而是將電視劇《繁花》的重點集中90年代的上海,講述一名叫「阿寶」的年輕人,乘著中國改革開放、在上海成立證券交易所的浪頭,憑藉股市賺到第一桶金,晉身為前呼後擁的「寶總」。
寶總買空賣空、精準投資的深謀遠慮,是《繁花》一大看點。圖/《繁花》官方微博
除此之外,寶總的感情世界也是多姿多彩。有識於微時,生意上的好夥伴汪小姐;還有在異地獲其幫助,於是出資讓其開設飯館的好友玲子;以及身份神秘、亦敵亦友的酒家老闆娘李李。
王家衛過往作品大多刻劃男女之間的曖昧情愫,寶總的戀愛故事刻骨銘心可想而知;然而商場交鋒的情節也難不倒王家衛,一樣拍得驚心動魄。其實王家衛在執導演筒之前,就已寫過許多市場導向的劇本,他首部執導的《旺角卡門》,更是當時流行的江湖題材電影。
進入電視劇這樣更加廣闊的創作領域,觀眾也見識到了王家衛嶄新的面貌。
《繁花》中三位風格迥異、各有擅場的女主角:玲子(馬伊琍飾)、李李(辛芷蕾飾)、汪小姐(唐嫣飾)。圖/《繁花》官方微博
港台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 中國引爆《繁花》現象
《繁花》形式上是電視劇,但完全是比照電影規格來打造—攝影指導鮑德熹、服裝指導陳顧方、配樂指導陳勳奇,每位都是華語影壇的佼佼者。加上電視劇通常為了追求效率,多機拍攝是常態,而《繁花》均為單機,雖讓製作過程變得繁瑣且緩慢,但卻能將畫面雕琢到極致完美。
這種將電視劇給精品化的執著,讓作為中國國家級媒體的中央電視台,將《繁花》譽為「孤品」,等於是給了《繁花》一個歷史性的地位。
不僅是《繁花》本身的高品質,由於主創團隊多為香港人,從他們的視角打造出來的90年代上海有著濃濃「港味」,也成為了熱議話題。作為香港電影代表的王家衛,鏡頭下呈現帶著香港濾鏡的上海無可厚非,但或許這也是一部分的真實。
改革開放之初的上海,發展期間自然會參考作為先行者的香港,加上香港流行文化在90年代的強勢,上海是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的。在《繁花》裏頭,王家衛巧妙地在情節發展與配樂上,使用了大量90年代香港與台灣的流行歌曲,體現兩岸三地少數共同擁有的集體回憶。
由於《繁花》的播出,讓這些歌曲再次被年輕觀眾所認識、喜愛,不僅是捲起一股90年代的懷舊風潮,同時也讓日漸式微的上海本土文化,再次獲得重視。《繁花》所帶給中國各個層面的影響,恐怕是王家衛始料未及的。
《繁花》故事主要發生在上海的黃河路,早已歸於平淡的黃河路,如今又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圖/澎湃新聞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