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王家衛經典電影《2046》再一次發酵的電影音樂化學效應

王家衛經典電影《2046》再一次發酵的電影音樂化學效應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all the memories are trace of tears)

第一次看2046這部電影時,螢幕上帶著絕美與些許憂傷感的文字,和富有情緒渲染電影音樂瞬間映入我的腦袋,在觀影的同時也感受到濃厚的文藝氣息。直到20年過去了,筆者依然記得這一部電影帶來極具影響力的文字與視聽感受,這就是導演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魔力,將電影的文字意象、視覺色調以及音樂氛圍塑造成富有生命哲思的藝術品。而這部曾角逐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獲金馬獎8項大獎提名、榮獲香港金像獎6項大獎的經典的電影,今年1月19號已在台灣4K修復上映。這部描寫60年代香港的經典電影,之所以蔚為經典,是因為電影本身建構的獨特世界觀與特有的頹廢美學,已經深深影響許多世代的影迷與現今的電影。今天,筆者就來帶著大家回味一下《2046》裡面幾首經典的電影音樂,以及他是如何運用音樂來創造電影中的美學。


1. 2046 Main Theme (With Percussion) by Shigeru Umebayashi

這一首主題是曾為王家衛的《花樣年華》譜寫配樂的日本作曲家梅林茂。

也許是《2046》普遍被認為是《花樣年華》的續集,所以王家衛再度請到梅林茂操刀電影的主題曲。與《花樣年華》的充滿情慾、神秘三拍子的主題相比,《2046》雖沿用了弦樂團的配置,但在音樂表現上卻截然不同,明顯激情且壓抑了許多,加上大鼓的重擊襯托下,與畫面上前往充滿科技的未來火車形成一種正比,彷彿拉開電影序幕的同時,音樂沈重的主題旋律也預知主角們的命運如同音樂一般的交疊起伏。


2. Julien et Barbara by Delerue, Georges

如果對法國新浪潮電影有些熟悉的觀眾,肯定會知道楚浮這位導演,而這一首音樂就是取自《激烈的周日》(Fran-olstruffaut)的其中一首配樂,而法國作曲家喬吉斯達勒魯(Georges Delerue)則是這首的作曲者。充滿情慾與憂鬱氣息的旋律,搭配上梁朝偉與章子怡在車裡的畫面,簡直就像是在致敬《花樣年華》中的周慕雲與蘇麗珍。導演運用了此曲暗示也是明示著男主角周慕雲的內心狀態,其實還是想念著蘇麗珍,卻試圖在章子怡飾演的白玲身上找到影子,結果也只能說終究還是錯付了。


3. Polonaise by Shigeru Umebayashi

這首配樂運用了這是波蘭舞曲中的波羅奈舞曲,仔細一聽,發現這首的作曲家梅林茂運用上一首所介紹的Julien et Barbara的主題旋律加以改編,再輔以三拍子的輕快節奏進行譜寫,這樣的手法既不會讓觀眾覺得音樂突兀,也不會覺得十分呆板,可說技巧十分高明。這首音樂被運用在男主角周慕雲與白玲之間互動的曖昧情愫,在演員的眼神以及話語的情慾流動之間,當配上這首音樂時,觀眾立馬被音樂引導至角色們想要訴說的情緒裡,儘管雙方都沒有對對方說出「慾望」,但是當音樂一下後,所有人都明白了。這就是配樂的魅力所在,不需多餘的言語,就可以明白角色背後的「氛圍」。


4. Adagio by Secret Garden

這一首音樂也是導演的精心挑選出,取自挪威樂團-秘密花園的專輯。每當畫面回到奔馳的列車開始,就會出現這首曲子,通透空靈的音色、深沈且動人的獨奏小提琴旋律,搭配著周慕雲的自我呢喃,像是一個開關,緩緩的讓角色們道出內心壓抑的情感,也讓觀眾們沈浸在徒留的惆悵中。

「慢慢的我開始懷疑,她對你沒有反應未必是反應遲鈍,也許是因為她對你沒有感覺,到最後才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而我可以做的事就是放棄。」這一段話是電影中周慕雲對於王菲所飾演的王靖雯之獨白,以整體來看,周慕雲應該是最喜歡王靖雯的,因為她的個性最像《花樣年華》裡的蘇麗珍,喜歡讀小說,寫小說,甚至還幫周慕雲代筆。他們曾一起度過一個快樂的夏天,可惜是他明白她的心裡有人了,他能做的就只有幫她得到幸福。而這段音樂,運用簡單的音符就讓整體劇情的情感層次更加地提升,也立體化角色的細膩情緒,就像用音樂解釋了以下的台詞:愛情是有時間性的,愛來得太早或太晚,結果都是不行的。


5. Dark Chariot by Peer Raben

最後,想為大家介紹這一首音樂,是來自德國作曲家皮爾拉本(Peer Raben)創作的配樂,從1968年開始皮爾拉本就與德國導演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大量合作電影音樂,並在2003年獲頒柏林電影節終身榮譽大獎。而導演王家衛也請到他為《2046》譜寫一段配樂,雖然是一個小品,卻為電影中周慕雲與劉嘉玲飾演的露露小姐,留下印象深刻的片段。帶有些許神秘輕柔的旋律、輕巧的伴奏型態以及細膩的和弦轉調,讓畫面停留在一正一反的兩人鏡頭時,更能體現角色中的情境,讓風韻一直在電影中竄流。音樂之於劇情就像對位一樣,音樂呈現出了複調般的效果。

導演王家衛曾說過: 「有些音樂你乍聽之下,一點都不稀奇,但如果你和某個畫面搭配在一起的話,他就會產生一種化學效應(Chemistry)在裡面。」這就是導演的功力所在,運用了許多音樂、光影、角度來呈現「曖昧」的意境,緩緩地訴說角色人物的心境,而非大喇喇地用鮮明直白的歌曲來說故事。面對著具有份量的感情戲,卻只用淡淡地語境及音樂帶過,讓品嚐的人去慢慢感受那故事所帶來的「化學效應」以及後座力。也許這是擁有過人生厚度的成人,才能體會的電影層次感吧!

整張《2046》的原聲帶共有20首音樂,雖然沒有全都是原創音樂,不過導演王家衛非常擅長「借」別人的曲子來用,原因是導演希望透過音樂創造出屬於那個年代的香港聲景。除了聘請日本作曲家梅林茂及德國作曲家皮爾拉本創作的音樂外,專輯裡頭也集結了許多優秀作曲家的作品,都讓《2046》這部電影再次發酵出屬於王家衛的獨特風味。希望在介紹完它的音樂後,再進戲院欣賞這部20周年的4K修復版時,會讓大家有更多層次的觀影體驗!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