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不只有年初四 從《行運一條龍》看香港茶餐廳文化

《行運一條龍》為1998年的賀歲檔,是當年度香港電影票房第三名。圖/TMDB 


26年後的另類邪典 26年前的周星馳難題


「年初四的長相,就是年假放完了、錢也花光了、還要上班,能有什麼好樣子。」

每當春節大年初四,都會看到已故香港演員吳孟達一臉愁容的迷因哏圖,在社群網路瘋狂分享轉貼。《行運一條龍》的情節,道出了每逢春節尾聲時,罹患「收假症候群」的社畜心境,也讓這部老電影有了新的生命與意義。

1998年《行運一條龍》收穫2700多萬港幣的票房,對當時江河日下的香港電影而言,已是難得佳績,不過跟周星馳過去的輝煌相比,則是大不如前。同年改編同名人氣漫畫的電影《風雲之雄霸天下》,以4100萬港幣的票房,則將《行運一條龍》遠遠拋在後頭。

此前周星馳擔綱主演的《97家有囍事》,複製1992年《家有囍事》的劇情結構,就連周星馳都在劇中自嘲「無謂重複自己」;同年上映的《算死草》(台灣片名《整人狀元》),周星馳飾演的主角陳夢吉,也並未突破《審死官》(台灣片名《威龍闖天關》)裡狀師宋世傑的表現。

在《行運一條龍》裡,周星馳所飾演的何金水,與他之前作品《破壞之王》的角色何金銀形象類似,而且均出自周星馳早年參演的電視劇《他來自江湖》當中的主要角色何鑫淼。《行運一條龍》已是三度沿用類似的形象,周星馳在當時普遍被認為進入了瓶頸期。 


《行運一條龍》裡「年初四」的謎因,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圖/美亞娛樂 


碩果僅存的「行運茶餐廳」


《行運一條龍》的故事舞台主要圍繞在一間名為「行運」的茶餐廳,而行運茶餐廳的取景地,是位於旺角的「鴻運冰廳餅店」。鴻運冰廳餅店成立於1960年代,見證了香港超過半世紀的風雲變化。

從店名便可窺知,鴻運起初是作為茶餐廳的前身—冰廳(又稱冰室)來經營。冰室源於廣州,乃受到歐美文化影響及廣州濕熱天氣應運而生,專門售賣冰品、飲料與糕點的店鋪。所以鴻運後面的「餅店」二字,也應證其過去曾為冰室的痕跡。

冰室傳入香港後,又與英國的西餐廳文化結合,售賣熟食與套餐,逐漸形成今日大家所熟悉的茶餐廳。由於茶餐廳的服務項目較多,更受消費者青睞,因此過去的冰室也隨著潮流轉型。如今茶餐廳與冰室的區分模糊,兩者幾乎可以劃上等號。

因應香港地狹人稠的環境,在挑高的一樓店面另外加裝閣樓、容納更多顧客的茶餐廳格局,在過去相當常見。然而隨著消防法規的限制,現今茶餐廳已不能再加裝閣樓。香港目前僅存四家仍保留閣樓的茶餐廳,鴻運冰廳餅店便是其中之一,至今仍保留茶餐廳最原始的型態,頗具歷史意義。


鴻運冰廳餅店內部一隅。圖/普通人攝影


茶餐廳文化所代表的香港意識抬頭


在《行運一條龍》的開場,吳孟達飾演的茶餐廳老闆滿懷服務熱忱,能夠記住每位熟客的喜好。其中一位客人每天固定點的早餐是這樣的:「蛋塔上面淋煉乳、蔥花炒蛋烤三明治去邊;鴛鴦不要加糖,比例是奶茶七成、咖啡三成。」充分展現了香港茶餐廳的特色—方便快捷、中西合併以及客製化。

雖然茶餐廳在香港非常普遍,但真正被認真看待,也不過是近二十年的事。最能代表茶餐廳文化的港式奶茶,其製作方式直到2017年才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茶餐廳為主要元素的電影,例如2001年的《九龍冰室》(台灣片名《酷!英雄》)、2009年的《月滿軒尼詩》、2022年的《阿媽有咗第二個》(台灣片名《媽的星寵兒》)等等,也開始陸續出現。

當年反響平平,也非周星馳演員生涯裡特別突出的《行運一條龍》,竟成了紀錄香港茶餐廳文化的先行者之作。今日再回顧,別有一番趣味。


美亞娛樂在其YouTube頻道「8號電影院」釋出《行運一條龍》全片免費線上看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