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跟漫威絕緣,被燒到《月光騎士》是因為宣傳打著人格分裂、冷門英雄等字眼,甚至看到論壇各種花式吹捧很久沒看到這麼棒的漫威影集。幸好第一集高水準的勾勒懸疑敘事、人格切換的快節奏、細膩刻劃古文明,才決定繼續追下去。視角從史蒂芬出發,看下去我們馬上就知道他體內還有另一個名為「馬克」的人格,這個人格兇暴、殺人俐落,而且仇家很多,馬克和史蒂芬的肉身被懲罰惡人的神「孔蘇」控制,馬克要協助祂殲滅另一個惡神「阿米特」。搞不清楚的史蒂芬只能無措地逃難,也越發抗拒將身體自主權交給馬克。飾演主角的奧斯卡伊薩克在聲線、眼神、表演的切換行雲流水,過程中從來沒有搞不清楚現在到底是誰、他到底要幹嘛的狀況發生(應該不是只有我會搞不清楚漫威塞的龐大資訊量吧!)所有的撲朔迷離在第五集都有了答案,童年經歷創傷的馬克,沒有辦法承受排山倒海的愧疚與悲痛,於是才另闢蹊徑尋找解脫。善良帶點傻氣、會和家人和路人友善交談的史蒂芬,正是馬克解離出的人格。(再次驚嘆創作者先安排觀眾從次人格走進這世界觀,因為向這個沒戰鬥力的麻瓜史蒂芬解釋成了必要,而史蒂芬同時也代表著一無所知的觀眾)第五集的節奏全面慢了下來,以沉浸式體驗帶領茫然的史蒂芬一步步進入到馬克的內心世界。他們時而掉回童年、時而闖進由反派哈洛扮演的諮商師的診間。遊走在垂死邊緣、潛意識、現實中,那股曖昧的敘事風格,將「精神感官」玩得很痛苦也很痛快!在道家思想中,人體是個小宇宙,月亮是因為太陽照射才能發光。馬克就像是月亮,在幽暗中不斷尋找他活著的價值:他沒救起溺水的弟弟、他被母親憎恨、他做傭兵殺人無數、他欺瞞妻子有關自己的秘密……,創造史蒂芬,像是為他的生命畫上一個太陽,隨著太陽照射出的陰晴圓缺來圓滿馬克的未竟之事。但對史蒂芬來說,要體認到自己的存在是被幻想出來的,他不是主題而是謊言的載體,那傷感不亞於馬克。冥界的天秤在他們一分為二時總是動盪,因為馬克的靈魂在看不見也不願承認傷痛,那就是無法安定的原因。一旦繼續擁有史蒂芬,真我所經驗到的都是映著另一人才沾染上的光影,那並非是神能認同的圓滿。但那又怎樣,他是漫威英雄,沒有圓滿正是他畢生要克服的任務。他們攜手回到人間,他們要打敗大魔王阿米特,也要向孔蘇奪回身體的掌控權。最後一集讓我覺得編導沒有妥善利用六集的幅度,反而在最後開各種外掛打倒惡勢力,還是我真的看不懂漫威所致?!值得慶幸的是,史蒂芬和馬克決定共存,恐懼再也無法控制他們的想像,但他們好像又解離出了更殘暴的新朋友在體內,那就是第二季的事了。
Read more一直以來超人氣漫畫改編電視劇,都相當受到觀眾喜愛歡迎,作品的成功翻拍也受到觀眾喜愛!Miss Cesar幫大家整理了2022必看漫改韓劇,趁著周末,把之前的劇補起來吧! 《社內相親》:本劇改編自Haehwa創作並由Yeondam出版的同名網路小說。這部在各大社群討論度超高!尤其是劇中男二拔掉眼鏡的劇情,一再被綜藝節目重播,甚至拿來做梗圖!此劇描述女主角夏莉扮成閨蜜出席一場相親,目的是要嚇跑對方。沒想到對象居然是自己公司的執行長,而且她還被求婚了,造成整個相親計畫大失敗。這場誤會也讓倆人展開一段無厘頭的甜蜜日常。劇情雖然老套,但劇情輕鬆無負擔,也容易一集接一集追完。全劇神還原原著,加上演員們演到恰到好處,生動之餘卻絲毫沒有幼稚或過於浮誇的感覺。《柔美的細胞小將2》:是一部韓國的TVING原創劇集。講述一個平凡上班族女子的職場、愛情與個人成長史,且以「細胞村」來表達主角們內心糾結的想法與情緒。第一季,在柔美跟男主角「具雄」的愛情因缺乏溝通而分手的劇情中落幕。第二季,以柔美的情傷拉開序幕,柔美的細胞們用許多方法幫助柔美療傷,正當柔美逐漸復原時,坦率的同事八筆向她丟出心動直球,甜蜜戀愛就此展開。電視版的部分真人與動畫的完美結合,把重點放在兩段情感。為了緊湊的劇情,雖減了許多原著片段,但重新組合的劇情和原著也有極高的完成度,也是韓國第一部真人與動畫完美結合的電視劇!《人生勝利組》:改編自2016年至2018年於LINE Webtoon連載的同名網路漫畫《金湯匙》,臺灣劇名改為《人生勝利組》。劇情描述土湯匙出身的少年李承天(陸星材飾)偶然和在路邊擺設攤位的神秘老奶奶用三萬韓元購買了能夠交換父母的金湯匙,用它與他同齡的財閥二代黃泰勇(李鍾元飾)交換身分,成為後天金湯匙的人生冒險故事。乍看之下像是老梗,但部劇卻將老梗套上新裝,加入奇幻色彩裝飾,調製出一部黑色幽默的作品!此劇讓我們去思考,含著金湯匙出生,真的就必定會走上人生勝利組的道路嗎?
Read more相信大家心中都有幾部必看電影清單,無論是演員演技或是電影情節的安排,都做得非常出色,甚至有很多情節是符合時事和生活,讓我們在看電影的同時反思自己,甚至會想一看再想看!上集提到的都是符合生活較多,而這集談的都是討論人性,無論人性是多醜陋,或人性本善良,但究竟怎樣才算善與惡呢?照著社會觀感走,正常人在行事前多半受到道德與良心規範。於是,看到電影裡會感覺人真得好可怕,有些發涼,為了生存下去真有必要這樣嗎?《屍速列車》 Train To Busan《屍速列車》是韓國首部喪屍災難片!描述一向以工作為重、忽略家人相處時間的基金經理,為了滿足女兒的生日願望,父女倆一同搭乘開往釜山的高鐵要去和在離婚邊緣的妻子相見。誰知,失控的喪屍早已搭上這班列車。喪屍病毒傳染之快,全車乘客只能在不斷逃避喪屍的追咬下,一邊突破層層關卡將喪屍關在其他列車,同時還要遭遇最恐怖的人性考驗! 劇情中每個演員遭遇到的難題,揪起大家對於人性的反思,該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為了保住多數人而犧牲自我?你會是選擇那一種呢?《與神同行》 Along with the Gods《與神同行》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韓國奇幻劇情片,改編自漫畫家同名人氣網路漫畫。劇情描述在火場英勇救人的消防員金自鴻在一場救災行動中因搶救小女孩而意外身亡,死後隨三名死神引領,前往陰間接受七大閻君審判。若順利通過這七次審判,除了投胎轉世之外,還能夠在轉世之前,託夢給在陽世的人!金自鴻的角色設定堪稱通俗意義上的好人典範。他在地獄視角回顧及接受審判一生,用已故人的身份闖關增加客觀性,影射現實社會。每個人對人性道德的評價都會有個準則,人生選擇的關口,是做個意義上的好人,還是從心選擇人性?經歷千辛萬苦,層層審判,但好人有好報,金自鴻就是一個選擇人性的很好例證!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A Taxi Driver本片取材於西德記者採訪光州民主化運動的故事,講述1980年5月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時,漢城(現今的首爾)計程車司機於機緣巧合下意外接載一名德國記者,前往光州進行採訪工作。在軍隊無情的屠殺下,司機順利幫助記者歷劫歸來的故事,期間展現了不少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司機的角色性格於片頭就交代完畢:他不是一個壞人,卻也說不上是自私的小人物,一如當今對政治無感,卻又愛對年輕世代說教的多數「大人」一樣。計程車司機金萬燮先樂後悲,強烈的對比給我們沉痛的提醒,曾經有個事件,把光州與朝鮮半島隔離,明明同一片土地上有另一人間煉獄,外界卻無人得知,繼續過著自己的平安生活。歷史事件給予我們教訓,勿讓同樣的事情重演,也記得曾經有一群人,不分職業,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帶給了下一代人希望!
Read more﹝照片出處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 – 나무위키﹞強大華麗的演員陣容+新鮮的故事題材主演陣容李秉憲、朴寶英、朴瑞俊可說是票房保證的強大陣容,三位主演的出色演技不管是連續劇還是電影,出色的演技都是觀眾一致認同的。試映會首播後更是好評不斷,截至8月8日正式上映的電影票預購人數已超過16萬3159人,已達預期預約率31.6%,位居韓國電影預約率第一,可見觀眾的期待值不斷攀升。 ﹝照片出處: 영화진흥위원회 통합전산망, 8月8日22:08統計﹞] 此外題材新鮮因而備受矚目,甚至正式受邀參加世界四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盛典展映單元,8月9日正式上映後的票房可以預想。 韓國近期豆腐工程建築倒塌事件一併成為話題震撼全韓的這篇電影內容講述,在地震中受災的首爾地區僅存的皇宮公寓無因地震而崩塌,因此倖存者們全部蜂擁至這棟公寓的題材內容。在7月31日於首爾松坡區樂天電影院世界塔召開媒體試映會座談會,但最近韓國豆腐工程(炸雞去骨工程)建設不善層出不斷,也讓此話題成為焦點之一。對此,李秉憲說:「對熟人說要拍《水泥烏托邦》內容是世界都崩潰了,只剩下一個公寓的設定」,熟人卻反問「施工公司在哪裡?」。以有趣的趣事簡易帶過。在韓國近年建設不善導致建築坍塌的事件屢屢發生,2022年光州 39層公寓硬生崩塌、2023年仁川公寓停車場坍塌......等事件。讓大家不管是購屋還是已經住在公寓的民眾都人心惶惶,深怕哪天自己住的房子也會像電影中的房屋一樣一秒夷為平地。也因此許多觀眾在觀看過程彷彿身歷其境般,一邊看一邊思考「如果是我」下一步該如何是好的?的觀後感想。지진 재난 속에서 만약 ‘나라면’이라는 생각을 …利用黑色幽默來闡述韓國的現實社會此部電影為什麼會帶來這麼多的社會焦點及觀眾的期待,其中部分原因就是貼近韓國的實際生活,不同於《世界末日》等多部災難片,不是壯觀的特效背景而是聚焦在人的群體社會及權利之上。主演李秉憲甚至這樣形容這部電影: “이 작품을 재난 영화라고 얘기할 수 있나 하는 생각이 들어요. 오히려 재난이 벌어진 이후 사람들이 어떻게 버티고 소통하고 이겨내려고 하는지를 담은 ’휴먼 블랙 코미디’ 라고 생각합니다.” 「我不知道這部作品是否可以稱為災難片,我反到認為脫離災難片來說,它是一部‘人間黑色幽默’,闡述人們如何堅持忍受及與人們溝通和克服所有的困難。」 ﹝照片出處 :SBS新聞﹞此外試映會後多數的觀眾及記者觀賞後記紛紛留下相似的內容,如下: 콘크리트 유토피아 정보 리뷰 후기 – 재난은 지진이 아니라 사람의 이기심 그 자체” 水泥烏托邦後記-災難並非來自於地震而是人們的自私﹝照片出處 :首爾經濟﹞《水泥烏托邦》如同縮小版的韓國現實社會在韓國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房的意義不單單只是有了居住的空間,其實更深層面來說,公寓就如同一把丈量財富經濟水平的一把尺,社會經濟的階級區分的一個基準一樣。依據公寓的位置、建設品牌、坪數來分配等級。略過擁有公寓這個實體之外,擁有公寓已成為多數人人生的目標或是終點站甚至是夢想,其也成為各種腐敗及詐欺的溫床。最終這水泥烏托邦公寓裡的小社會就如同現在的韓國一樣。
Read more傳統媒體人氣依舊 《電波心聲》道出你我人生大小事(翻攝自X/Twitter)《電波心聲》(暫譯;原文為波よ聞いてくれ) 2014 年於講談社開始進行連載,是少數以女性為主角的少年漫畫,內容描述身為札幌湯咖哩店員的主人翁,一日與相識的電台主持人抱怨失戀經過,內容卻全被主持人側錄放送後,決定上電台抗議,輾轉成為該電台即興談話秀的廣播主,為故事劃開有趣的序曲。由於《電波心聲》 人物角色性格突出,以北海道藻岩山電台(藻岩山ラジオ局)為故事舞台的題材新鮮,於 2020 年改編為動畫後,2023 年朝日電視台進一步翻拍為電視劇,已於 6 月首映播畢。作為傳統媒體,報章雜誌和廣播電視對於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有其一定的歷史地位,但在線上媒體透過手機等 3C 媒體全面進攻我們的平日生活後,國外和台灣傳媒面臨嚴峻的挑戰,傳媒龍頭接力縮減人力編制,另闢新媒體部門求自保。然而,恪守傳統同時以自己的腳步開創新局,是日本面對新事物向來的態度,這點表現在無處不見的傳真機,以及公司行號立檔時蔚為大宗的紙本上,面對新媒體的挑戰亦如是,彷彿日本刻意放慢了行進的速度。不難想見,當各國新媒體紛紛以新媒體作為劇本情節發展主軸,或者是拿傳統媒體作為懷舊主題,日本仍能在 2013 年推出以紙媒為題材的《宅男的戀愛字典》(舟を編む),而 10 年後新媒體如日中天的 2023 年,《電波心聲》仍是朝日電視台選擇的當代戲劇主題,因為日本(或日本觀眾)沒有或不想放棄對於他們來說充滿魅力的傳統媒體。拿故事中的藻岩山電台來說,現實中不僅是札幌的區域電台,全北海道皆可收聽。如同《電波心聲》故事主角一般,札幌市民聆聽電台廣播,讓主持人的聲音敘說本地故事,親密地融合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網友的評論也忠實指出廣播特點:電視劇開頭的廣播台詞由知名廣播人領銜發聲,喜愛廣播電台的我實在無力抵抗。「每當聽到『廣播常伴隨著麻煩,岔題是特色,發揮空間比電視更自由』這句話時,我總會想起《空氣階梯的舞台》(空気階段の踊り場,日本搞笑藝人空氣階梯的廣播節目)...(略)可以隨性的發揮...真的很有趣。」看完最後一集,讓我想要打開廣播電台收聽,真的是很少見的電視 劇。非常有趣!(翻攝自 Filmmarks)《電波心聲》尚未有在台灣上映的計畫。居住在北海道 6 年的筆者,私心希望台灣傳統電視台能引進這部片,讓台灣觀眾再次思考廣播的美好。
Read more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揭露日本 IDOL 暗黑養成錄(攝影/許雅閔)日本擁有廣大的影視消費市場,如果從日本流行的血型論來看,極有可能與本地泛A型人格相關聯,追根究底,零用錢機制扮演著重要角色。兒童習慣以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喜愛物品,自小便養成了以實際行動支持所愛的習性,而從中衍生的各類書籍、電玩、動漫畫乃至影視作品,因為擁有廣大市場作為號招,長年相互影響,相關傳媒也建立了深厚的跨界合作關係。這次要介紹的兩部作品,不僅因為高人氣而實質的從紙本躍上影音平台,故事內容也深究電視和廣播特性,以粉絲和作品角色及媒體的糾纏牽連,勾住視聽眾的心。 粉絲至上。看《我推的孩子》IDOL之死 《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為集英社於 2020 年開始連載的漫畫作品,累計發行量於今年突破 1,200 萬冊,並於 4 月改編為動畫上映。作品名稱《我推的孩子》(推しの子)乍看之下令人匪夷所思,如果瞭解日本 Idol(註:アイドル,指稱粉絲對其抱有戀愛情感的藝人)次文化用語「推し」(註:粉絲支持的 Idol,名詞),以及廣義語境下的動詞「支持」之意,即不難推測出故事圍繞於 Idol 世家兩代以及他們與粉絲之間的相愛相殺關係。(翻攝自 X/Twitter)粉絲文化透過傳媒的無遠弗屆,將 Idol 推上人氣浪尖,卻也同時也造成 Idol 的身心困擾。本作第 6 集便從劇情推演,挖掘了 Youtube 和 Twitter 等自媒體如何強化網路負面攻擊的力道,進一步將 Idol 推上自絕之路。由於《我推的孩子》黑暗的故事情節,與三年前 NETFLIX 真人實境秀《雙層公寓》(テラスハウス)木村花的遭遇高度相似,推出後引來了木村花母親的關切,指稱:「(略)...劇情描述的戀愛實境節目形式和問題,以及劇組遭遇的種種,擅自取用了我們先前對媒體陳述的採訪內容。這不是誰先誰後或是故事內容的問題」。然而她的發言意外地引起了《我推的孩子》部分粉絲的擁護,以非理性的文字進行攻擊,短時間成為熱門網路話題。《我推的孩子》以 Idol 為主題,結合了電視圈幕後秘辛以及多項文化禁忌,無論在動漫圈、線上線下媒體或真實世界,都造成了 Idol 現象再現,相當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於台灣的 Netflix 平台搜尋觀賞。
Read more 日本擅長以圖像傳遞思考和感情,在大小朋友都喜愛的漫畫上成果尤為豐碩,「漫畫」一詞甚至傳至中、韓、英、法及阿拉伯文,以同語音的字詞單單指稱日本起源的漫畫。漫畫的盛行,在親日的台灣顯得理所當然,然而要席捲全世界,行動載具的流行才是主因。隨著 iPhone 問世,掌上資訊傳遞速度起飛,漫畫的銷量透過手機的閱讀應用程式(如 Kindle )和影音動畫串流服務(像是 Netflix 和 Disney+ 等),達到爆炸性的成長;除了日本本地漫畫市場市值於 2022 年達到 6 億 7,500 萬日圓的新紀錄,在北美漫畫市場,市值也於 2020 年達到 2 億 5,000 萬美元,並攻下圖像小說分野 76% 的市場。一時之間,鬼滅之刃和皮卡丘都成了世界共通語言。 全球動漫市場的成熟,不僅提振了日本影音和觀光產業,同時也讓海外資本家蠢蠢欲動,光是今年,美國就推出《聖鬥士星矢》和《海賊王》兩部漫畫真人化作品。對於自家作品受到海外改編,並受到國際視聽眾熱烈回應,日本觀眾怎麼看呢? 《海賊王》: Netflix 重金打造原汁原味內容 國民漫畫成輸出模範
Read more即將在韓國黃金中秋連假假期上映,由演員姜棟元主演的漫改電影《千博士退魔研究所:雪景的秘密》(台灣譯:附身),27日首映日前一周,根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票房系統,於9月20日票房統計資料,預售票房獲得韓國排名冠軍。韓國中秋檔期上映的奇幻驅魔片《千博士》,上映前一周預售票房獲韓國全國第一。(圖/CJ ENM MOVIE) 《千博士退魔研究所:雪景的秘密》(台灣譯:附身)劇情講述一位自稱「千博士」(姜棟元 飾)的驅魔師,不相信鬼魂卻擁有跟鬼一樣洞察力的「神棍」,藉著高超話術與詐騙夥伴仁培(李東輝 飾)的巧妙合作,騙過許多民眾在市場走跳。 有天接獲到擁有陰陽眼的委託人幼京(李絮 飾),帶來前所未有的「高額新委託」,以往只做半套的假驅魔人,這次得來真的了! 高人氣漫改作品《千博士》於該平台上擁有好評。(組圖/naver webtoon/nave series) 高評價原創IP + 大片經歷製作團隊 導演處女作受矚目電影《千博士》(台灣譯:附身),是由曾參與製作過韓國大片《寄生上流》、《魔鬼對決》、《分手的決心》助理導演崗位的金成植,首次擔任導演崗位的處女作。根據namu wiki資料顯示,該片製作費高達113億韓圜,改編自Naver webtoon高人氣網路漫畫作品《憑依》,該作於網站上也有9.3顆心的好評成績。 《田禹治》、《黑司祭們》的成功,讓姜棟元新作備受關注。(圖/CJ ENM MOVIE) 姜棟元奇幻大作都大賣!為擺脫既定印象下足功夫
Read more(內有劇情雷) 我們都希望被人喜歡,每個憐惜的眼神都像是擁抱,每個鼓勵的微笑都是支持我們在這座了無生趣的城市裡,尋求自身希冀的美好願景,能被一個人深深崇拜,彷彿就有了最稀微的驕傲。 因沒看過原作漫畫,原本以為韓劇《假面女郎》會是歡樂、勵志的女性成長史,沒想到背後卻毫不留情展現網路直播文化、整形以及男性沙文霸權的醜陋面,劇中出現的每一個男性幾乎全都置身事外,他們粗暴、直接,也都迅速淪為犧牲的祭品,全劇不到一半就成為女人與女人爭奪復仇的血淚史,她們有些人能投射彼此心境惺惺相惜,有時卻想要置對方於死地,不留一絲空間。
Read more《Moving異能》顛覆了以往的超英類型作品 「我只是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了用處。」 「你就是我存在的意義,而我是你存在的意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