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米爾憔悴的身軀靠在床邊,他猶如審問室中的嫌犯,等待著證據出現還他清白,哥哥布魯諾與母親則站在精神科病房的另一側,好似正透過一面「單向玻璃」觀察著他,他們既想要遵循他的意志帶他回老家,同時也擔心著出院後的他無法受到完善的醫療照護,這樣的矛盾收攏在分別前兄弟之間的擁抱。電影《幸福的所在》中的這一幕觀影至今依然令我難以忘懷,它呈現出「玻璃/鏡子」能夠「穿透」亦能「反射」的特性,家人們極度擔憂的情緒都要「穿過」鏡頭,直到他們進入病房那一側,我們才稍微觸碰到達米爾的冰山一角,此刻,觀眾也望見了玻璃窗上「反射」護理師辛勞工作的剪影,代表編導有意將「醫者、病人與家屬」放入同一個景框中,強調醫病關係中必需透過三方合力,才能共創出這幅如此美好的圖景。仔細想想,「鏡頭」不也是一道映照觀者的玻璃窗,無論是霧面玻璃遮擋不願被偷聽的想法,或者如後照鏡捕捉那無法言語的悲傷眼神,你我也能在這心碎的故事裡學著理解自身負面的陰影。
Read more圖/摘自維基百科 現代社會因為醫療科技的快速進步,許多的文明病也逐漸在你我身邊出現,失智症就是其中一種,除了高齡化長者有失智症狀以外,也有愈來愈多青壯年開始有類似的狀況,當社會開始重視長照議題,國內外也開始也多部探討失智症主題的電影出現。 《腦海中的橡皮擦》是一部改編日劇的韓國電影,由孫藝珍和鄭雨盛領銜主演,片名其實就直接破題了失智症患者的狀況,記憶在腦海中會慢慢被失智症的橡皮擦抹去。
Read more生命總會自己找到出路,無論是愛人與被人愛 我們都要活在當下,相信一切是最好的安排 夜深人靜時或遭逢低潮時,你曾否問過自己生命的意義是甚麼?人生裡有太多無法掌控或預知的事,生病治療、住院手術就是其一。健康平安活著對有些人來說已是萬幸,就像《愛上觸不到的你》史黛拉說:「我一輩子都是為了治療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而治療。我想真正活一次。」
Read more▲圖片來源:Netflix《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海報。 主演:朴寶英、延玗臻、張東潤、李姃垠
Read more在《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大衛博維爾曾引用《紐約時報》影評人的一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形容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作品。然而,從韋家輝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所開啟的「銀河映像」則替港產片開闢了另一個高峰。香港電影在經歷了合拍片熱潮中創作者外流中國、中國抵制金馬獎後更多獨立製作/新銳導演崛起和反送中事件後,創作自由受到侷限,幾乎就難以看到《命案》如此純正血統,承繼著完好的銀河血脈並叩問銀河的「命運」母題的香港電影。 雖說韋家輝的《神探大戰》、翁子光的《風再起時》等片都嘗試用最粗暴甚至浪漫的手法盡可能地透過港產片的「警匪」或「四大探長」進行復甦,但仍敗於中資那雙「看不見的手」大刀闊斧。有別於鄭保瑞的前作《智齒》有著中國的博納影業參與製作,《命案》的製片方不單單是銀河映像、更是香港當地娛樂公司MakerVille所參與製作的首部電影長片。因此,當杜琪峰帶著《命案》到今年初的柏林影展首映的那刻,杜sir暢談著創作自由的可貴的同時,鄭保瑞和游乃海打造的《命案》就讓銀河映像徹底回魂。然而,這部片的誕生雖然並不能代表整個香港電影產業的復甦——但銀河鐵三角喚醒了老港片的靈魂,盡可能地和命運奮力一搏。
Read more宣傳標題主打的「共感式觀影」其實頗為成功,在銀幕內外的兩個空間透過兩個時代的兩個疫情背景,串起了更具共鳴的觀影空間,大量貼近人物的手持拍攝(甚至第一人稱視角)都有種在醫院游擊之感,這都讓《疫起》在所謂感官上達成了一種雙向的協調性——甚至於一種窒息感。反倒在劇作上的多線敘事起初看似奏效,但越發展越疲軟,為了分散不同面向的人物情緒而將共享的核心情感打散確實可惜,中段也因此有些拖沓。
Read more「用MSN 聊天、逛無名小站、聽蔡依林的《說愛你》、周杰倫的《安靜》、看《玩偶遊戲》漫畫、笑孫協志禿頭、考試不及格被老師打手心。」這些2000年代紅極一時的事,你曾經歷過嗎?如果這不是你的童年記憶,至少《美國女孩》是一封溫柔的家書,那私密的成長心事,不論時代背景,是每位纖細少男少女會遇到的。如果這是你的童年記憶,《美國女孩》就是一封時光之書,雖是私密的家庭故事,卻映照出當時某個區域的集體記憶,平凡的生活因SARS 病毒(病情)來襲變得害怕,因而不安、憤怒與悲傷。說來也巧,電影在新冠疫情還繼續蔓延的當下上映,某種程度像是用這個故事,回應了現今的社會心理。 成長必經之「苦」 電影一開始,鏡頭就帶我們聚焦這位以英文溝通的女孩與她的妹妹,以她的視角觀看這個曾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台北。原以為只是要在這過完暑假,於是女孩心心念念在美國的馬術營與朋友,誰知道一到家,連制服都準備好了。儘管心不甘情不願,女孩心裡還是感到一絲溫暖,畢竟在台灣工作的爸爸能在她身邊,一起吃飯、染染頭髮,也是一種美好!電影開頭建立了女孩內心的衝突,一邊渴望「自由美國夢」,一邊卻又希望「家庭團圓」。然而夢想總是在長大後,隨著理解現實狀況而破碎,我們發現遙遠的不是距離,而是那些重重阻礙。因此「美國夢」就成為這個家庭以及女孩的一道陰影。
Read more《小曉》由靳家驊編導,由林品彤、陳意涵、劉俊謙主演。本片獲第60屆金馬七項入圍,並由林品彤奪下最佳女主角獎!故事以就讀五年級小曉為核心展開。小曉是個「特別」的孩子,但周遭的人卻無法理解她的特別。她的父親遠在他鄉疏忽她;她的同學想盡方法欺負她;唯一的母親薇芳還視她為麻煩。為了解決在生活上的各種困擾,薇芳為她找了一個幾乎等於「全天看護」的老師來照料她的生活。然而,保羅老師的介入卻讓母女兩人的生活變得更為複雜,三人的關係也更為微妙。 雖然以小曉為片名,但小曉在故事中卻是個被動角色。她的困境、困難都由他人直接或間接導致,角色驅動力不足的結果就是讓故事非常散。看完電影之後,幾乎無法想起故事情節的先後順序。然而,這樣的角色設計是否意味著像小曉一樣的孩子,在現實中對自己處境很是無力與無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