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美國」的搜尋結果

2021年度十大電影

2021年度十大電影:寫在十大之前:在2021年,和2020年一樣受到了疫情而讓我們的生活不如往年,電影院也在今年關閉了幾個月。不過,今年依然也有金馬奇幻影展、台北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影展、女性影展、酷兒影展、台中動畫影展陪伴影癡度過這不甚理想的一年。今年一共觀賞了502部片,包含劇情、紀錄、動畫、實驗長片和短片,也包含舊片和重看,那就藉這篇文一起回顧我的年度十大電影。1.《由宇子的天秤》(A Balance)年度最強日影,片名中的「天秤」是劇中的道德天秤,亦是導演在拿捏故事的天秤,150分鐘沒有配樂,卻有極短的體感時間,極真實的在影像勾勒出一個直擊人心深處的故事。2.《新世紀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Evangelion 3.0+1.0: Thrice Upon a Time)聖經等級日本動漫新劇場版,替庵野秀明的神話寫下近乎完美的句點,是一次史詩的收尾也是碇真嗣的成年禮,哭完了、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3.《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尤沃金提爾將當代社會的年輕人縮影濃縮於一部電影,用12+1個章節娓娓道來一位女性在生活中的掙扎與理想,既輕盈又沉痛的爆擊觀眾的心臟,電影更是締造了數個屬於今年的魔幻時刻。4.《記憶》(Memoria)神秘主義的極致,阿比查邦獻給電影院感受派觀眾的一封信,《記憶》不奢求觀眾看懂,而是進到那靜謐的意境,體會那幾聲歷史中的乍響,繚繞於觀眾的腦海。5.《南巫》(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宗教與信仰、長輩與下一代,以創作者角度而言,這是張吉安的《童年往事》無誤,它利用一樁父親中降頭的故事,將神秘主義中的鬼神承載於故事之上,攝影再凌駕於敘事,最後再拋入大海中。6.《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Aida?)以一名母親的溫柔視角綜觀一場歷史衝突的大局,在成全與愛之間做出的決定,最終得到沉痛的結局,在一張張的面孔中,穿透的是回不去的傷痕 7.《豬殺令》(Pig)當《捍衛任務》遇上了《深夜裡的美味秘方》,這可以是年度最惡趣味的電影,但電影反其道而行,成了本年度最溫柔的電影,一次又一次的玩轉復仇電影的套路,成了用料理撫慰人心的廚師,而這一切背後也源自最單純的「愛」。8.《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駭客任務》系列的「最後的絕地武士」,集復古懷舊和創新大膽於一身,一再嘲諷當今好萊塢消費榨乾IP的行為的同時,卻又成功延續了母體後的故事,但再將故事格局縮小成了一個浪漫無比的新篇章,在拿掉情懷檢視之下,是今年最佳的IP續集。 9.《少年》(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今年或許不完美、但卻最有勇氣的電影。《少年》是一場抗爭中拯救生命的行動,但卻細細地藉由光影和剪輯替電影不足之處大大增色,致香港電影,香港人加油!10.《晨曦將至》(True Mothers)十分瑣碎,很溫柔卻也帶著一股沉重。光填滿了每一顆鏡頭,在光之下是愛,無論是血緣上的,或是超越血緣的,那都是無可取代的愛,影像賦予了電影強大且細膩的生命力,影像勾勒出的海亦然是賦予萬物生命之源。-十部特別提及:(不分順序)★《復仇之淵》(The Harder They Fall)★《自殺突擊隊:集結》(The Suicide Squad)★《蜘蛛人:無家日》(Spider-man: No Way Home)★《在車上》(Drive My Car)★《倒楣性愛和瘋狂A片》(Bad Luck Banging or Loony Porn)★《時代革命》(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邂逅在六號車廂》(Compartment No.6)★《鈦》(Titane)★《理大圍城》(Inside Red Brick Wall)★《天后主播法蘭西》(France)

Read more

《不!》(Nope):拍攝者、觀看者與奇觀

​​《不!》(Nope):拍攝者、觀看者與奇觀​

Read more

《子彈列車》(Bullet Train):命運之神與殺手宿命

​​《子彈列車》(Bullet Train):命運之神與殺手宿命​ . ​自《捍衛任務》後單飛的大衛雷奇從《極凍之城》到《死侍2》分別展現了掌控嚴肅和喜劇成分的功力,自己曾身為動作指導的底子也讓動作場面的調度一直有一定水準的看頭,《子彈列車》當然也能看作上述兩者的結合,更是大衛雷奇格局打造最廣最穩當且成熟的商業作品。​

Read more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魔法世界持續缺乏魔法

​​《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魔法世界持續缺乏魔法​ .​個人其實一直以來都不太討厭《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當年作為一個只看過前作的觀眾進場,得到的娛樂程度其實不差,近期重看完後也依然還算喜歡這部片,一來認為一個五部曲的前傳在把故事方向轉到葛林戴華德的主線時​​,​​需要的大量鋪陳在這部片處理的方式雖是混亂但大致上也都能夠接受;二來是Johnny Depp的表演充滿說服力和魅力,角色動機大抵也能買單。​ - ​但《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為了回扣「怪獸」的母題為主線做出了不少犧牲,一直以來認為紐特與他的奇珍異獸只是一個重新引領觀眾回到魔法世界的噱頭,要仰賴這些非人類角色走的長遠其實頗為困難,《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將怪獸戲份降低相對第三部而言絕對是一件正確的選擇,而《怪獸與鄧不利多的秘密》明顯是JK羅琳為了挽回第二集被詬病的地方​​,​​以及收回龐大的劇情支線而間接導致上一集的缺陷再次成了此系列的致命傷。​

Read more

《捍衛戰士:獨行俠》:人性與機械、未來與當下

​​《捍衛戰士:獨行俠》:人性與機械、未來與當下​ .​隨著派拉蒙影業招牌logo出現在大銀幕上,一首耳熟能詳的Top Gun Anthem也伴隨於其中,一個與前作分鏡幾乎一模一樣的開場致敬似乎還讓人覺得這又是另一部沉溺過去的情懷續集,但《捍衛戰士:獨行俠》接著切到了那個戲如人生不斷挑戰自我的Tom Cruise正在為了飛行員的未來奮鬥,宛如義無反顧飛向太陽的伊卡洛斯—就在此時此刻,Tom Cruise本人註定了這部續集的不凡。​-​當整個好萊塢在不斷榨乾老IP且毫無靈魂的複製貼上騙觀眾進場時,《捍衛戰士:獨行俠》無疑是老IP延續的教科書,在前作僅是美國軍事外宣片的等級之下,John Kosinski賦予了續作一個靈魂,不只是一個衝勁十足但卻破碎的靈魂,也是一個神似《不可能的任務》的靈魂,戲裡戲外都經歷了漫長的三十餘年後,Maverick和Tom Cruise再如何風靡觀眾都敵不過時間,在好萊塢商業大片被綠幕和CGI取代時,戰鬥機飛行員也逐漸被機械奪走控制權,彷彿那股初心都已逝去,變成一成不變的流水線產物。​ - ​因此《捍衛戰士:獨行俠》的大量實拍無疑是值得所有的掌聲—它和George Miller在《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當中對一切真實的追求是好萊塢自溺過頭的清流,而其成果也非單純CGI能夠取代,Tom Cruise在戲內對「人性」的執著亦是戲外堅持親自上陣的寫照。我是說,當今有幾個演員為了能夠讓承受G力看起來更為真實而親自上戰鬥機操作呢?​-​或許在不久的未來,由人性操縱的機器將不復存在,甚至是那些宛如AI演算法寫出來的電影只會日漸增多,但Tom Cruise證明了這一切的可能性,他挑戰了電影工藝的極限,這絕非​​是​​撐一天是一天的苟且心態,而是回歸真實的初心,那位昔日的英雄用生命挑戰未知的可能性,雖然他無法永遠陪伴觀眾,但他正在用生命來替全世界的觀眾留下最精彩的記憶與光輝。​

Read more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塔伊佳維堤堤一手復興雷神,也一手葬送雷神

​​《雷神索爾:愛與雷霆》(Thor: Love and Thunder):塔伊佳維堤堤一手復興雷神,也一手葬送雷神。​ .​《雷神索爾:諸神黃昏》之於索爾一角可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洗過往故事上的免洗之外,也註定替索爾增添了角色上的豐富層次,更讓塔伊佳維堤堤注入了鮮活的繽紛能量,索爾的英雄旅程除了就此奠定成喜劇之外,在喜劇包裝之下依然有著悲劇的角色核心。​ - ​塔伊佳維堤堤憑藉《諸神黃昏》的成功後也在好萊塢大放異彩,從《曼達洛人》到《自殺突擊隊:集結》都能見到他的身影,同時也憑藉《兔嘲男孩》一片拿下生涯第一座小金人。《雷神索爾:愛與雷霆》在有著前作為雷神系列洗刷罪名的成功之下,勢必得延續這股氛圍前進,但其成品卻將《諸神黃昏》的缺點無限放大,塔伊佳的個人風格也淪為廉價的流水線產品。​-​雷神兩兄弟在《終局之戰》分道揚鑣之後,兩人得到的角色曲線可謂有著天壤之別,《洛基》成功解構了其多年來的「光榮使命」究竟為何,並在探索自身的旅程中尋獲了愛;反觀《愛與雷霆》看似同樣在尋找索爾自身的存在危機,但故事到頭來這個角色在經歷眾多創傷之下凸顯不出其缺陷,《愛與雷霆》與其說是續作,倒比較像Thor Reunion的特別節目,其主命題「愛」也極其膚淺廉價。​-​但主要還是認為塔伊佳維堤堤近年來的風格已經被徹底商業化,及上一集已經過度開發索爾一角,在《無限之戰》和《終局之戰》後,索爾的角色曲線已有飽滿的表現,硬要續命的《愛與雷霆》更加強調索爾的工具人程度簡直不亞於驚奇隊長,《愛與雷霆》的俗套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換湯不換藥的《雷神》1&2,塔伊佳維堤堤的印記已蕩然無存,索爾的角色魅力亦然。​-與其要拍意義不大的愛情故事,不如把索爾跟異攻隊的垃圾話拍成90分鐘上下的特別篇,且就目前漫威的進度看來,願意讓我期待的也僅剩異攻隊3。克里斯汀貝爾大概真的挺缺錢的,演技水準正常發揮但角色厚度大概跟海拉一個樣。​

Read more

《之前的我們》: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

圖片來源:IMDb 《之前的我們》: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If two strangers walk by each other on the street and their clothes accidentally brush, that means there have been 8000 layers of 'in-yun' between them." Haven’t cried like this in a really long time. This film was too soft and tender, that I couldn’t help falling into the love story among the three characters. All the sparkles and sadness were beautifully captured, even the silence was full of emotions. What a fascinating debut! 如果為了一次擦肩而過,得經過8000層的輪迴,那麼今世再多見你一面,來世我們會如何?又或者其實命中註定的關係沒有我們想得浪漫美好,真正浪漫美好的終究只是過客。 好久沒有在電影院哭到像這樣不能自已了,這絕對是會在我心中停留很久,並且會想要每隔一段時間都拿出來反覆咀嚼的作品。A24出品的電影總帶著冷調的質感,內餡包覆的卻是溫熱的柔軟,舉凡近年的《我的鯨魚老爸》、《日麗》、《人造眷戀》都帶給我這樣的感覺。而《之前的我們》更是將此發揮至極致,那股柔軟散發著無害的光澤,讓你舒服地陷入,而後全然赤裸地徜徉其中。韓裔加拿大籍導演席琳宋(Celine Song)初試啼聲就展現出成熟優雅的敘事功力,所有的對白與留白都拿捏得幾近完美,自傳性色彩也讓故事引起高度共鳴。原文片名Past Lives意思是前世,所以電影談的不只是童年的過往,更是當中提到經過8000次輪迴換來今生的「因緣」。也因此,它充滿靈性。接下來我想針對這股靈性,記下那些畫面上「因緣」的流動,以及電影如何以地景和交通工具暗示命運與時間的力量。 |交岔路口一切從童年回家路上那句在交岔路口未完成的道別開始,故事在此各自展開了。舉家移民多倫多的娜英以新名字Nora繼續追逐夢想的人生,海聖則留在韓國過著平淡日常的生活,但那絲遺憾卻讓他始終心繫著兒時玩伴。|列車遺憾牽引著兩人,直到24年後終於相見。印象深刻在他們走進地鐵車廂後,攝影機停留在原地,我們看著列車駛去,就像看著時間飛速流轉,但就在此時,兩人生命再度交會了。|紐約散步紐約的建築與綠蔭間,攝影機在片中難得以大遠景望去。聳立的摩天大樓下是一對對愛侶,我們看不清楚他們是在約會還是吵架,但又再度感受到人之於世界的渺小,在命運與時間洪流之下,所有當下都是驚鴻一瞥。 |自由女神時光無法倒轉,就算倒轉了,海聖依舊是海聖,他會留在韓國;Nora依舊是Nora,她會出國追逐夢想。如果再將紐約的渡輪也看作是時間的流動,行經的自由女神像就標誌著眾人的美國夢,光鮮亮麗之後,船繼續開,接著海聖說:「她轉到背面了。」看著自由女神的背面,彷彿隨著時間流逝,夢想的背面終會成為現實。 |Uber24年前沒說出口的道別,累積起的重量已經變得更難以啟齒。兩人在深夜的路旁等車,隻字片語都無法表達當下的感受,只能面對面無聲地珍惜最後彼此的身影。千頭萬緒就在Uber開來時,被終止了。這是最後一個隱喻時間的交通工具,它帶走了一切話語,兩人再次回到了各自那條人生的分岔路。因緣在最後流回到全文都尚未提到的丈夫Arthur身上,電影並沒有讓他成為邪惡的美國白人,而是細膩又立體地描繪他的溫柔、他的醋意、他的不安,這角色寫得讓人心疼。安靜的夜裡,他抱著終於能痛哭的Nora,但那個熟悉又陌生的靈魂就是命定的伴侶嗎?

Read more

《梵谷:在永恆之門》:讓時間證明永恆。

​​圖片來源:IMDb​

Read more

《淑女鳥》:最完美的,就是最原始的你自己。

圖片來源:IMDb《淑女鳥》:最完美的,就是最原始的你自己。 “People go by the names their parents give them, but they don't believe in God.”  再醜再厭惡的風景,都因神聖的與生俱來而刷上了層歸屬感。也許尋找自我是條回家的路,路上丟棄反叛著那些不完美,帶著寂寞和徬徨,朝著光芒前行,才重新看見那出生於平凡城市、平凡家庭,最原始純粹的自己。一部電影能打動人心,在於那些似曾相識,充滿共鳴和投射的角色。叛逆懵懂的青春,誰沒有過。導演Greta Gerwig沒有什麼花俏精湛的手法,一切是那麼自然真摯。23歲的女主角Saoirse Ronan把這角色詮釋得太棒,去除愛爾蘭口音,叛逆、倔強、無助在她氣質獨特的外表下,很迷人。Lucas Hedges在《海邊的曼徹斯特》後,又再度打動我,雖然戲份不多,角色卻很真實,哭戲依舊惹哭我。Timothée Chalamet完全不同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表演,搶眼卻沒太多驚喜,就是帥。飾演媽媽的Laurie Metcalf無可挑剔,碎念嘮叨 、求好心切的苛刻中,對女兒濃烈的愛護之心又表露無疑,尤其喜歡兩段車戲(前段與女兒的對話和後段獨自的內心戲)形成的對比。青春裡,多少人在心中撒下了無數種子,長大後,又種出了什麼。也許也不那麽重要,重要的是傷痕累累後,那些信仰和持續被愛與愛人的心。

Read more

奧本海默,終於又找到必須進電影院朝聖的理由。

終於又找到必須進電影院朝聖的理由。奧本海默 Oppenheimer,院線電影年份:2023類型:歷史傳記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演員:席尼·墨菲(Cillian Murphy)艾蜜莉·布朗(Emily Blunt)麥特·戴蒙(Matt Damon)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故事大綱:《奧本海默》的故事有三條時間線同時進行,過去、現在、未來,每一條線都互相影響,劇中的情節環環相扣,同時堆疊本片最令人期待的環節「三位一體核試驗」,先不管你對歷史或是理論物理學認識多少,但聽故事的體驗絕對令你耳目一新,《奧本海默》絕對是暑假必須進電影院朝聖的電影。我不是最死忠的諾蘭粉,卻很喜歡諾蘭對觀眾必須進電影院的堅持,如果說串流媒體與電影院,是一場無可避免且勢不兩立的戰爭,那麽諾蘭必定是電影院派的大將,持續捍衛著絕佳的觀影體驗,並且抱持著影像視覺是為故事服務的原則。每一次看諾蘭的電影都有很震撼的觀影體驗,舉例我第一次進影院看的《全面啟動》(Inception),即使有許多的討論將矛頭指向動畫大師金敏,針對致敬與抄襲吵的碟碟不休,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視覺建構能力,相信也絕對不會令人為之驚嘆,更別說除了分鏡之外,對主角唐姆·柯布的同情,以及開放式結局留下無限遐想,觀眾顯然已經成為電影創作的一部分。 回到《奧本海默》,這次除了令人為之讚嘆的畫面、鏡頭切換的剪接手法,音樂與聲音的安排也為整部影片服務得淋漓盡致,重複的節拍宛如頑固節奏,每次一出線都將劇情帶動情緒往前堆動了一些,每個畫面、每個演員表情的特寫,盡是詩意,三條時間線的處理、襯托奧本海默的複雜性格,獨特的走路方式、如同宇宙般深邃的眼神,即使是一個大家在國中就認識的歷史人物,你很難對這個人物不產生好奇,與同情。當電影結束的那一刻,我已經無法分辨,到底我最後著迷的是奧本海默,還是席尼墨菲,對於這份不解,頓時有種感動,很希望電影的純粹就停留在這裡,但我最終還是為了片尾消失的部分工作人員感到哀悼,但終究一事歸一事,我覺得諾蘭電影的行銷已經大可不必為了電影宣傳而去掉工作人員名單,但一碼歸一碼,我支持諾蘭卻也挺為偉大做出貢獻的每一個人,他們不值得為藝術而犧牲。 普羅米修斯最終為海克力士所救,擺脫永恆的折磨,那麼我們要為犯下的錯付出多少代價,才能獲得救贖呢?

Read more
<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