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in signup

《梵谷:在永恆之門》:讓時間證明永恆。

​​

梵谷_在永恆之門_劇照

圖片來源:IMDb​ ​​


《梵谷:在永恆之門》:讓時間證明永恆。


​ “I paint, as a matter of fact, to stop thinking. I stop thinking, and I feel that I'm a part of everything outside and inside of me.” ​​


錯誤的時代,脫離的靈魂。只有用盡一生的苦難,讓時間證明永恆。


​ ​​捨棄客觀的歷史陳述,本片呈現的是梵谷在死亡之前,那段精華的時光切片。大量的主觀、手持、特寫鏡頭,加上濾鏡,填滿獨白,形成了一部極度感性的作品。攝影機穿梭在梵谷的四周,時而搖晃劇烈,時而平靜安詳,沒有太多的故事情節,我卻在電影結束的剎那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能量,一種說不出的悸動。​ ​​


藝術家的執著使自己落入深淵,而成就偉大。電影最後那本畫滿素描的帳本,無緣送達女主人的手上,事隔一百多年,在2016年才重見天日。一個人要傳遞善良給世人,竟然需要如此長的時間。就像那一幅幅的畫,直到梵谷死後才被看重。喜歡最後畫面的設計,梵谷棺木旁擺滿他的畫作,圍繞著眾人端詳欣賞著。把有限的生命和藝術的永恆放在一起,令人省思。​ ​​


有趣的是,導演Julian Schnabel把梵谷之死留下了更多可能性,給了觀者不同的解讀方式,卻也沒把話說死。從前大眾認知的自殺說法,已被越來越多的研究推翻。也許自殺對藝術家來說,看似一個浪漫悲劇性的結束。但明明是他殺,卻自稱是自殺,反而令人對梵谷的內心產生更多聯想。不指控他人,是梵谷留給世界最後的溫柔。​ ​​


本片卡司眾星雲集,就連Louis Garrel都獻了聲。然而最為精采的就是飾演梵谷的Willem Dafoe,鬍渣、破襪子、指甲裡的黑垢,潦倒的模樣中卻藏著倔強頑固的靈魂,那些瘋狂、困窘都非常內斂,卻能在他的眼神和嘴角裡表露無遺。尤其喜歡那一幕幕仰天的畫面,彷彿在祈求上天的救贖。除了主觀式的攝影,聲音處理也十分主觀,不時的寂靜凸顯了梵谷的孤獨。古典的鋼琴與弦樂,柔和地舖在背景裡頭,富含詩意。​ ​​


追尋陽光的癲狂,一筆一畫的倔強,一個人的層次,永遠比眼前的風景來得絢麗。​


COMMENT

登入發表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