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是抽象的信仰各有各一生一世各有各的溫柔鄉「有分合有聚散」這是所有情愛關係的共通點,無論是交往或是結婚,在現代社會要尋求能夠白頭偕老的伴侶,實在可遇不可求,因此,當明翰說出了毛毛的心聲:「你只是想要有人愛你一輩子!」,他戳破了毛毛所相信「用一生去愛一個人」的美夢,家豪的「背叛」他其實心裡早有底,那些有意閃躲迴避的小動作,他仍執意懷抱自己「想婚」的念頭,毛毛的選擇或許正是「亞洲異性戀文化壓抑結果」的反動,在台灣順利通過同婚法案的那一刻,他被「衝動」遮蔽了「冷靜看待一段感情」的思考,因此才會連愛情的墳墓都未踩入就進了棺木。我不得不佩服編導,在當今這個「同婚後時代」,講述了任何性向都會有所共感的「感情經驗」,呈現毛毛(想結婚成家)與家豪(只想待在一段關係中)價值觀的差異,展現這份差異,進而體現這份感情的課題無關乎性向,畢竟「人世間的婚姻,只是一張紙而已」。至於本片最重要的主題則是「標籤」。片中設置了多種「刻板」的角色,被警局當成廣告女郎的林子晴、拼命吃炸雞的同志同事小胖,就連毛爸的角色也故意讓觀眾理解成是拒絕接受兒子出櫃的保守父親。全片著墨最多的則是明翰這位「鋼鐵直男」,從「恐同打同志」到能夠理解「同志(毛毛)」的轉變,確實能讓大眾更容易帶入他的角色裡。矛盾的是,本片同時也在深化大眾對男同志的刻板印象,尤其像是「撿肥皂」的老梗,片中也大量致敬了Jolin的歌曲,意味著將Jolin視為大眾「認定」同志族群的Icon(偶像),忽略了同志族群的多樣性,擁有去追隨不同偶像的權利。儘管本片在「去標籤化」的過程中同樣帶著「刻板」,卻能讓大眾對這類議題有更高的能見度與接受度,我想我也該撕去既有的標籤來接受它。「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換我養你。」實在有夠浪漫,真心一點、深情一點的眼神,或許真能讓他們激發出帶電的火花,想不到我仍被演員們入戲的演出所渲染,尤其在毛爸向明翰坦白過往的那場戲中,兩人(毛毛與明翰)道別前的眼神,已道盡一切複雜的情緒。至於本片是否拿出了導演應有的水準,混亂的剪輯與時不時像在追劇的敘事節奏,加上尚待加強的視覺特效動畫,觀影過程確實讓我數度皺眉,但仔細想想,當今國片導演中能將如此多議題成功融入成為商業通俗片,程偉豪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也將「不敢相信」的台詞深植觀眾的心裡。🎶延伸聽歌: 蔡依林 《不一樣又怎樣 》
Read more從極端找到平衡,從類型撞出火花台灣的喜劇電影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臣服於豬哥亮的魅力下,諧音、屎尿屁、性等元素充斥情節與對白,並在春節檔期大量輸出、博取眼球。近幾年,當時的台灣觀眾老了、長大了、可選擇的平台多了,不再滿足那些低級的笑點,脫口秀的受眾比傳統綜藝節目的觀眾還要多。年初上映的 我的婆婆怎麼把OO搞丟了 的票房不如預期,某種程度上就是觀眾的幽默感已經不再停留於家中的客廳就好。如果一個魔術師,只注重曇花一現的爆點,而忽略了經營整體的娛樂性,那麼他培養出的觀眾胃口將被養的越來越大,同時缺乏品味。《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下簡稱 鬼家人)算不算是好的魔術師呢?電影從最有爭議的標籤作梗,恐同的直男、陰柔氣質的同志、靠外表上位的花瓶,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有交集的三種類型,反而在戲劇裡彰顯最大的衝突。因車禍冤死的毛毛,與撿到紅包的吳明翰冥婚,一人一鬼的結合是為了破案,核心則是跨越對彼此的心結,因同性之愛而衍生的藩籬,在父子關係、婚姻締結之下本就難解,但所有的裂縫都有光,利用了鬼的身份之便,沒說出口的、沒親眼見得的都因遺憾而有了滲透的可能。鬼家人的本質不脫類型劇本的公式,傳統關係設定從男女變成直男與gay,類型上從一開始相看兩相厭的冤家(瘋狂喜劇)到最後的大團圓、大和解(通俗劇),複合式+變型的喜劇確實是台灣少見的創作。鬼家人所經營的,是在荒謬裡覷見幽默,幽默並不等於尖刻,不是靠著弄髒角色或互嘲互罵就能成立,因為幽默針對的不是荒謬的人,而是荒謬本身。它荒謬之處在於惡趣味的找來氣質最不相容的兩人進行最不可能的冥婚(倒也不是真的不可能,然而民間傳說在現代社會成真本身就不寫實),同時也幽觀眾一默,原來冥婚也和同婚法與時俱進。它荒謬,在於利用刻板印象、標籤,毫不遮掩的捏塑角色,把特質極端地呈現,同時讓觀眾與角色一同思考:我是不是只看見了自己想看到的?爆笑以後,它還帶領觀眾近看荒謬裡的心酸與憋屈,看進同性伴侶之間的困境,以及女性在職場的壓迫,種種問題它不深究,反而作調配節奏的抒情之用,或許招致了「過於貪心、塞太多議題」的批評,但我卻認為在喜劇類型中,它能做的已經很足夠了。鬼家人沒有遺棄核心:說一個有愛的故事。這個愛要能被同志認同,被傳統價值接納,它始終堅定信念,即使訴說的過程有瘀傷、有絕望,一如電影歌曲〈 親愛的對象〉所唱:「我陪你一起學不會放下,但學會盼望。」
Read more“上輩子你養我,這輩子我養你”很浪漫但也很自大。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Marry My Dead Body》,玩味平台 netflixtw年份:2023類型:劇情喜劇導演:程偉豪演員:許光漢/林柏宏/王淨故事大綱:恐同的男警被迫男男冥婚,組成噗共的打怪2人組,找出警隊臥底、揪出販毒老大。第一次看程偉豪導演的作品,是改編自鄉野傳說的《紅衣小女孩1》,當時他已經憑藉《保全員之死》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 頂著金馬得主的光環,在電影院中進入「紅衣」的世界觀,從選角到劇情,都有濃濃的商業味,有「商業味」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要把商業電影玩出自己的風格與套路,且又被普羅大眾所接受,我想在近代能被提及的導演,都可以配得上「鬼才」兩字。《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不落俗套的也被程導玩出了新的境界,硬是玩出2023上半年,唯一突破億萬票房的國片沒有之一,除了當紅男星許光漢與林柏宏帥帥聯手,兩人大玩BL的劇情,電影中你能想到的商業類型元素都被納入這大鍋菜之中,警匪追逐、黑幫臥底、驚悚懸疑.....包羅萬象,每一個類型都能看到,只有程導特有的「幽默感」,不能說是完全擺脫了譁眾取寵的天衣無縫,但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神來之筆。風味前調這齣戲的角色設定是有趣的,明天跟意外永遠不知道是哪一個先來,因此我們苦苦追求,汲汲營營的事務,都有可能只是過眼雲煙,你說不重要嗎?好像真的可以輕如鴻毛,你說重要嗎?又重於天邊若有似無的海市蜃樓,這個議題在這齣電影裡被輕輕提起,卻在我的腦海中重擊,導演用荒謬的劇情帶過,卻也意味著現實不也是如此沒有邏輯可言。中調「上輩子你是我養的狗」 不知道戀人是不是都有同樣的經歷,在愛情中一定有一方是付出的比較多,一方是接受的比較多的情況,通常付出比較多的人,會不會自我安慰說:「我上輩子欠他的」呢?把戀人關係比喻成這種有主從關係,讓人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精闢到令人莞爾一笑。後調大家都在討論兩帥的愛情戲碼時,其實我對王淨飾演的女警,有更多的想像,這個角色其實就像一段插曲,原本她或許真的只是個功能性的人物,在對比一開始「花瓶」的角色設定,若是順理成章的帶過就太無聊了,或許電影的創作者們後面有發現這一點,有去補角色的人設,雖然有了因果,補的卻不是故事而是「社會議題」,這個手法很創新,但味道就像速食店,快速的滿足了口腹之慾,卻沒有印象深刻的味道,解了饞之後,剩下的就是被蠶食鯨吞後的骨頭與碎肉。#買飲料要自備環保杯 #同婚不是終點是起點 #電影觀後感
Read more關於那件事,究竟是何許事?難以脫口而出的,究竟是因為同志戀情,是因為人鬼殊途,是因為毒梟與警察的查案偵辦,其實秘密本來就是說不出口,多一句或少一句,人生都會不一樣。李安說「斷背山」不只是地名,更可延伸為曾有一晌貪歡之處,瘋狂愛過,自由愛過,但終究會離開,無論如何追隨都回不去,但比「斷背山」更迢遠的莫過於陰陽兩界。《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這樣一個看似漫長不著邊際的片名,其實證明了所謂的語焉不詳,全因秘密哽在心頭,直男警探吳明翰(許光漢 飾演)大抵算是沒有祕密之人,這樣一個耿直、魯莽之人,與世界原本有隔,竟在這部電影裡成為陰陽兩界的交界點。跨越界線的習俗,便是紅包與冥婚,程偉豪拍過《紅衣小女孩》系列的民間習俗,而後跨界到《目擊者》、《緝魂》的心機算盡,然則這部電影卻意圖走回電影創作者的初衷,怎樣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是單純的電影,於是《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情感最為真誠部分,就落在吳明翰(許光漢 飾演)與毛邦羽(林柏宏 飾演),他們從一開始的互不對盤,到後來的形影不離,兩個世界截然不同的人,卻真正懂得對方的心,只因為他們都被這個世界隔離。吳明翰性格粗魯且陽剛,即便不承認但內心仍存有些許刻板印象,他的老派與輕佻像極了老男孩。毛邦羽接觸電子音樂、藝文、小動物與社會活動,然則他過於善良,父親不接受,男友也欺瞞他,最後更悲傷結束一生。原本可能一輩子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卻成了冥婚伴侶。看起來是最荒謬的結合,但事實上,這卻是最真誠的和解。這幾年全世界歷經疫情侵擾,人與人的距離變得更遠,我們早就被迫以種族、文化與性向區隔,卻又得因為一場惡疾與彼此拉得更遠,從這裡來看,《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就成為了新世代創作者對於憤怒與原諒的解釋。 吳明翰在職場上屢屢碰壁,滿嘴髒話,又與主管不合,就連心儀對象也無法討好;毛邦羽誤以為自已不值得被愛,更被父親不諒解不接受。兩個邊緣人因為偵辦案件而成為搭檔,作為一部警匪動作喜劇,電影巧妙運用靈異、同志等元素開闢新局,隨著劇情一再推進,這個看似荒誕不羈的合作關係,竟真正反射出我們社會環境的不公。整個社會充滿對於同志、階級以及花瓶的歧視,一方面卻又尊崇有毒的沙文主義;整個社會教導著我們去愛,卻在更多的時間點教導我們去恨,與自已不一樣的人,畢竟同樣生而為人,為何要以刻板印象阻隔?即便議題略顯嚴肅,《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節奏倒是很輕鬆寫意,像足了90年代的港片神采,是場華麗的吃到飽盛宴,開頭的飛車特效略顯粗糙沒有關係,劇本連貫偶有瑕疵沒有關係,那比較好萊塢百餘年以來擅長的事,這一部電影已經緊貼我們的現今生活,這樣就夠了。故事來到最後,該離開的都離開,該和解的已經和解,面泛油光白髮叢生的中年父親,看似永遠都不諒解自己兒子,沒想到只是怕兒子受傷,其實喜歡男人或女人都沒有關係,擁有愛人的力量,就已經讓人驕傲,毛爸不是對著兒子懺悔,而是真誠讓兒子看見自己的內心,我們到頭來都是一樣的人,小心翼翼面對每段感情,就為了等待總有一天,可以將秘密全然傾訴,這一切的前提,往往不脫三個字,那就是我愛你。《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真是一部無比浪漫的電影,浪漫到裡面任何一個人可以從世間萬千的「不可能」當中,透過無盡笑語,交付出一個「可能」,無論是親情、友情與愛情,都需要披荊斬棘的勇氣,不分青紅皂白,就為了撕去所有既定的標籤,不是同志、鬼魂、臭直男、警察、毒販或是敵人,什麼都不是。在親愛的對象面前,唯一的身分,就是一個愛你的人。
Read more▲圖片來源:翻攝自imdb網站《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電影海報 近期影視圈刮起一陣BL風,不少人從CP粉紛紛投入追BL劇的行列中,跌入「耽美」BL坑,開始趁著追劇或是看電影時陷入美色及浪漫的男男愛戀(Boy's Love)之中。這幾年來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及台灣BL「耽美劇」可說是非常盛行。許多新生代演員也因電影或偶像劇而使知名度水漲船高,每季許多即將開播的BL劇釋出劇照,總讓粉絲尖叫不已。 《陳情令》
Read more近年來韓腐吹起一陣「職場BL劇」的旋風,2022年放送的《新進社員》就站在了這一波浪的前端,與另一現象級BL劇《語意錯誤》不同的是,以「職場生活」為主體能觸動廣大的「社畜」引起共鳴,《新進社員》以此為發想,讓新進菜鳥與資深組長談一場「一時失誤」的戀愛,卻讓我內心處處雀躍不已。 《新進社員》有著《我們的模擬戀愛》借用「韓漫」為故事穿針引線,有著《戀愛準備中》一邊與實習生談情說愛,一邊實踐企劃構想的美夢,更是與《愛情實習中》有著鏡像相反的上下屬關係,同樣做著前一段感情的惡夢,全都成了腐男腐女們必須將《新進社員》收入片單的原因。 作為一齣BL作品,重點就是要看兩位演員戲裡戲外是否有擦出火花?權赫飾演的高冷組長金鐘燦,對比總是帶著笑容熱情回應的新社員禹聖賢,文志溶將該角色的迷人萌點完美演繹,就連看見組長的第一眼,都忍不住發出「好帥喔!」的讚嘆聲,無論是被親吻後掂起腳的少女心,或是對感興趣的事物睜開閃閃發亮的大眼睛,或是幸福到整個人都要跳起來的好狗狗模樣,讓「聖賢」在作品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而身為工作狂的鍾燦組長,對戀愛的想像曾一度破滅,但隨著聖賢的出現,猶如天上下凡的天使,帶給他如同置身天堂般的感受,於是他才會隆重邀請他「準時下班」,到高級餐廳吃飯而後一同看電影的約會行程,包場看片更能夠光明正大地牽手。「因為我跟你有一樣的想法。」比起直球的「我愛你」來得誠懇真摯,他也因此體驗到了興奮、焦急、開心、難過,明白了「這就是愛」的道理。
Read more